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云水】闲谈潮汕习俗(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云水】闲谈潮汕习俗(散文)


作者:易辞 举人,301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93发表时间:2024-04-05 10:03:17

◎娶亲
   在潮汕地区,在婚俗中,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就是晚上娶亲。
   其实,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婚俗。
   最通常的说法就是“婚”字,左为“女”,右为“昏”,日落黄昏,天也开始黑了起来。但是潮汕地区多山,交通多有不便,特别是在古时,也常常有匪患,因此娶亲也就选择在晚上,以免新娘被抢走了,这也是另一层含义。
   但是,也不是所有娶亲都在晚上,在白天也是有的。不过,在白天娶亲,还需要去请算命先生推算是否是良晨吉日,以免白天碰上白事,也是不吉利的。
   潮汕婚俗中也从“六礼”逐渐简化为“四礼”,即文定、请期、送聘、迎娶。还有一个婚俗,就是合八字。自古以来,都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交换各自的生辰八字,合婚之后是否相生相克。可如今时代不同了,也大都废除了交换庚帖婚俗,毕竟现在讲究自由恋爱,婚姻自由了。但是潮汕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讲究八字,即使不讲究八字,也会以生肖来匹配是否“六合”或是“三合”。
   记得家姐出嫁时,姐夫家请先生写了婚书,直接就来下聘提亲,家姐迎亲是在白天。也许,家姐出嫁时,也多多少少有请算命先生算过的,才简约了不少。但是堂姐出嫁却不一样,堂姐出嫁时是在夜里凌晨,堂姐夫直接过来迎娶回家的,摆酒宴请亲人,则是在白天,在堂姐娘家里,很简单的一顿饭而已。记得,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还都不好意思去吃饭呢!
   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但是夜里娶亲,似乎只有潮汕地区一直保留着古代传统吧!
  
   ◎普渡节
   据说,农历七月为鬼月,这个月阴曹地府会打开阴间大门,让孤鬼野鬼们到人间游玩。
   中元节,也就成为了我们祭拜祖先的日子。但是在故乡的村庄里,不会在中元节这天祭拜祖先,而是在农历七月二十一这天,被称为普渡节。
   普渡节是一种古老的民俗信仰,也包含了宗教文化。在《金门志》有过记载:“七月朔起,各社延僧道设醮,作盂兰会,俗名普渡,以祭无主鬼……”这是在闽南地区的普渡节的记载,闽南地区和潮汕地区根源相近,但是在潮汕地区,却略有不同。在故乡的村庄里,普渡节不会从七月初开始,只有农历七月二十一这天,祭拜的并不是“孤魂野鬼”,而是自家逝去的亲人。
   记得普渡节这天,吃过早饭后,母亲就得开始准备祭品,有煎鱼、“三公”(猪肉碗、煎豆腐块和煮鸭蛋或是煎鸭蛋)、炒青菜等等,祭品没有讲究,有荤有素,有水果有点心都可以。最重要的还有就是“元宝”(用纸钱折成元宝形状),但是“元宝”需要提前折好,而折“元宝”就是我们孩子的活了,我经常跟姐姐比赛,谁折得又快又好看,还多!
   等吃过午饭后,大概在午后三点,由一个阿婆或是婶娘带头走街串巷地叫唤着:“走喽,祭拜咯!”连连几声,母亲也将祭品等都放在篮子里,拿起担子跟着人们一起挑着祭品到村口的路边祭拜。祭拜很简单,找好位置之后,就开始点香,点香需要一整把,点好后要朝东西南北四面朝拜,嘴里还得低声细语着,说着什么也都不知道。拜完之后需要沿着公路两旁插檀香,一段距离一柱香,最后剩下三五支檀香就插在自家装祭品的篮子边之类的。这时,一眼望去,这笔直的公路顿时香烟环绕,人来人往,无不热闹……
   酒过三巡,香也要过三巡。最后一巡就需要献“元宝”了。普渡节需要进行两三个小时,等祭拜结束,阿婆婶娘们都挑着祭品回家了,把祭品再炒热就可以作为晚餐了。
   普渡节成为村庄独有的风俗习惯,如今的风俗还继续在演绎着。
  
   ◎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和客家地区的一种成人礼。
   出花园,指的是未成年的孩子还待在花园里,到了十五虚岁的时候,就需要将孩子“牵出花园”,寓意让孩子独立生活,成年之后需要独自面对生活了。
   在古代男孩十五岁束发,女孩十五岁及笄,而在潮汕地区,出花园似乎就是束发和及笄的另一种演变。
   出花园,在潮汕地区的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出花园。那么,是否需要出花园,那就需要请算命先生推算孩子的八字。记得父亲请算命先生给我跟姐姐算过,说我们不需要出花园,只需要换上新衣服,在门后吃猪肚,俗称“换肠肚”,再拜别“公婆神”,丢弃香炉即可。不过,我有一个同学经过算命先生的推算,需要出花园,好奇的我便向他询问,需要出花园是怎么样的?他说,在出花园这天,要先洗澡,需要放入十二种不同的植物花卉,然后穿上新衣服,拜别床脚下的“公婆神”,寓意成年。接着需要在床上坐一天,不能下床。三餐吃饭需要十二道菜,也称十二道碗菜(用碗装),然后扔掉香炉碗,表示已长大成人。
   说起“公婆神”,是潮汕地区未满十五岁孩子们的保护神。相传,宋代潮汕地区有一妇女,爱惜孩子,也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深受街坊邻居爱戴,顿时声名远扬。当时皇宫一皇子啼哭不止,皇帝着急忙慌,下旨寻天下贤妇。不久,皇帝下旨的消息传到了潮汕妇女的耳里,她想上京一试。没曾想,皇子在她的细心照顾和调教下,皇子不哭不闹,也乖顺了。可就这时,皇帝想来看看皇子时,妇女害怕,不知道皇帝的到来是福是祸?顿时妇女倒地昏了过去,气绝身亡了。最后皇帝嘉封她为孩子神,专门保护幼小孩子的生命与健康,并尊称她为“阿婆”,再经过岁月年代的口口相传,“阿婆”也就成了如今的“公婆神”,而出花园的习俗也延续至今。
   潮汕出花园这一习俗已流传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海外国家,也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丧葬礼
   人去世之后,我们总会给去世的亲人办一场丧礼,场面越大越好,证明家族人兴丁旺。但是在潮汕地区,并不是所有去世的人能够举办盛大的丧礼的,需要根据逝者的年龄来确定,比如逝者是耄耋之年的人,丧礼可以要隆重一些。当然,也有可能很简约,这个要看逝者家人的经济情况而定。不过,一般来说,逝者不过半百者,是不办隆重丧礼的。
   我在镇上读高中的时候,曾偶遇到镇上人家正在办丧礼。只见左右两边长长的队伍,队伍最前面的人们穿着孝衣,中间的人们围着白布或身穿白衣,最后的人们则是蓝上衣黑裙子。还伴着锣鼓喧天,钹声连连,哭声阵阵。经过了解,送丧队伍是有讲究的。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人们只能是逝者的儿子、孙子、曾孙等男性直系亲属。中间的人们则是逝者最亲近的兄弟姐妹、同族的人。最后的人们则是逝者的儿媳、孙媳或是同族的女性晚辈等等。这一场面可谓壮观,都在哭送逝者的最后一程。从哭丧场面看,足以证明,逝者应该是个上了年龄的老人家。
   记得父亲去世那年,还不到五十岁,问了村里上了岁数的阿婆说,不过半百者,不入祠堂,需要等孩子长大成家后才可以请入祠堂。除此,父亲的丧礼也极其简单,不敢大操大办,只由我穿孝衣,请人抬棺,从祠堂一路跟着抬棺送到车上,最后送往火葬场,拿了骨灰埋在土里,仅此而已。
   据说,人去世之后,到了第七天会回到生前的家再看看,也就有了头七。头七需要祭拜去世的人。经济好的人家,可以请和尚诵经,经济不好的人家就简单烧纸钱就行。除了头七,还有百日(逝者去世的整一百天)。百日也同需要祭拜,如果百日在农历六月初五之前,那么这家人在来年的春节游神活动就可以参加。如果百日在六月初五之后,那么这家人在来年的所有游神活动都需要有所避讳。因为在六月初五这天逝者要过奈何桥,要按百日来算时间的。还有逝者的家人,需要过了百日才能去别人家,没有过百日是不能随意进别人家门的,以免给别人家带来不吉利的事。
   我想,逝者年龄不同,送丧队伍的衣着不同,要看逝者家人的经济条件,还要以农历六月初五判断是否有百日,那么丧礼过程也就有会所不同,这也许就是故乡村庄独特的丧礼习俗吧!
  
   ◎路头公
   故乡的路神并不是吴地地区所信仰的民间路神。在潮汕故乡的村庄里,不称路神,而是称“路头公”。
   拜路头公不在初一十五,而是在每个月的农历二十九这天。
   每个月的农历二十九的下午四点左右,邻居阿婆总会挨家挨户上门要盐和米,可以一把盐和米,也可以一碗盐和米,多少并无讲究。到了日落黄昏时分,阿婆婶娘们都纷纷提着贡品往村路边走去。到了村路口,不需要把贡品拿出来,只需要将装贡品的竹篾子或是塑料篮子盖稍微打开即可。
   点香拜完之后,由年岁大辈分高的两位阿婆,一人将收集起来的盐和米沿着公路撒,另一人则洒石榴花枝水,嘴里念着祈福的话语。等阿婆们将水、盐和米撒完之后,才算祭拜结束。
   我听长辈说,这路头公是掌管路上的孤魂野鬼的神,拜路头公是祈福着自己家人出门和归家都能平安,而洒石榴花枝水、撒盐和米是为了供养(也有说是镇压)他们。据说,村庄里的小学建三次,倒塌三次,不得已用盐和米来撒,才将学校建起来,并在学校里种了两棵大榕树,为“公婆神”树,庇佑在学校上学的孩子们的平安。
   不管有没有路头公,在故乡的村庄里已传承许久,也逐渐成为了故乡独有的习俗。
  
   注:“公婆神”树和出花园是“公婆神”是同一位公婆神。一般家里没有“公婆神”位的,那么需要在孩子未满十五岁时,每年的七月初七这天,都来祭拜一次。还有另一种说法,如果经过算命先生推算的孩子需要认亲的,那么就需要认学校里的两棵“公婆神”树为亲,来保佑孩子茁壮成长。
  
   (原创首发)
  

共 37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组描写潮汕传统文化习俗的精彩散文。《娶亲》,潮汕地区晚上娶亲司空见惯,就像古人一样,黄昏时分迎娶新娘。原因一是害怕白天抢亲,二是担心白天碰上白事。只是现在娶亲从“六礼”变成“四礼”,废除了交换庚帖婚俗,但仍讲究八字。如果八字相合,白天也可以举行婚礼,也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不得不说,潮汕婚俗也紧跟时代潮流,不再注重形式。《普渡节》,普渡节,相当于鬼节,也在七月,但潮汕地区的鬼节是七月二十一那天,是祭拜祖先的节日,就像清明节一样。这天,潮汕人要准备祭品和元宝(提前用纸折好),举行祭拜仪式。祭拜时,每隔一段距离,在路两边插一根香,一路香烟缭绕,颇有仪式感。《出花园》,潮汕地区的出花园,相当于现在人所说的“成人礼”。只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要被牵出花园。要根据他们的生辰八字来决定。出花园的孩子,当天要在放入十二种花卉的水中洗澡,穿上新衣服,拜别床脚下的“公婆神”,在床上坐一天,三餐需要吃十二道菜,最后扔掉香炉,寓意孩子已长大成人。这种成人礼很有仪式感,别具特色。《丧葬礼》,在潮汕,不管丧葬礼规模大小,基本讲究都要有的。逝者出殡有讲究,根据血缘、亲疏远近关系,衣着也不同。而且没有年过半百的死者,要等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入宗族祠堂。即使人去世后,家里人也要有所忌讳。逝者百日在六月五日之前,家里人来年游神活动就可以参加,否则就不能参加。逝者过世不到百日,家里人不能随便踏入别人家门。这一点,和我们这儿大同小异。《路头公》,路头公相当于路神,这是潮汕地区的叫法。传说“路头公是掌管路上孤魂野鬼的神,拜路头公是祈福着自己家人出门和归家都能平安,而洒石榴花枝水、撒盐和米是为了供养(也有说是镇压)他们。”祭拜路头公在每年正月二十九。这种仪式别具特色,第一次听说,让人开了眼界。文章情感真挚,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行文简洁流畅,笔触细腻,场景生动,很有代入感,语言凝炼,写作功底深厚。作者对故乡的习俗了解深入,难忘故土的人和事,乡愁气息浓郁,表达了对故乡的一片深情。文章符合江山“江山·根与魂”征文要求,好文章力荐共赏,感谢易辞老师带来的佳作,感谢老师支持云水社团,祝老师春安笔丰,工作顺心,生活开心每一天!【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05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4-05 10:08:02
  文章情感真挚,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行文简洁流畅,笔触细腻,场景生动,很有代入感,语言凝炼,写作高低深厚。作者对故乡的习俗了解深入,难忘故土的人和事,乡愁气息浓郁,表达了对故乡的一片深情。文章符合江山“江山·根与魂”征文要求,好文章力荐共赏,感谢易辞老师带来的佳作,感谢老师支持云水社团,祝老师春安笔丰,工作顺心,开心不断。
淡淡的云彩
回复1 楼        文友:易辞        2024-04-05 11:49:31
  非常感谢云彩老师辛苦编发小文,写了几则故乡的习俗,也是小时候的记忆了,刚好趁着这次征文把故乡的习俗文化写写,让更多人知道潮汕文化。再次感谢云彩老师,易辞问好!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4-05 10:25:01
  现在有人对结婚的“婚”字解释说是女人昏了头,才结婚,这说一种调侃或是一种无奈。潮汕地区的结婚遵循古代习俗,黄昏时迎娶女子,这才是对“婚”字的正确解读。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4-05 10:40:50
  对易辞老师说声不好意思。昨天清明节回老家祭祖,然后又忙着打扫卫生,所以编发姗姗来迟。再次欣赏学习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淡淡的云彩
回复3 楼        文友:易辞        2024-04-05 11:57:29
  云彩老师不必有歉意,昨天大家都忙。我没回老家,估计就我悠闲着呢!问好老师!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4-05 10:53:35
  纠正一楼留言:写作功底深厚。抱歉啊!
淡淡的云彩
5 楼        文友:花保        2024-04-05 14:57:10
  毎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好的风俗传承着民族之魂,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老师的文让我们对潮汕的一些风土人情有进一步的了解,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祝老师创作愉快,佳作不断!
历经磨难铸就非凡人生,矢志不移方见英雄本色!
回复5 楼        文友:易辞        2024-04-06 08:07:26
  谢谢老师阅读并留言评论小文,问好老师。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4-05 23:59:32
  恭喜易辞老师佳作喜摘鲜亮夺目的红豆一枚!再次感谢老师支持,再次欣赏学习了。期待老师更多精彩佳作呈现江山。
淡淡的云彩
回复6 楼        文友:易辞        2024-04-06 08:08:08
  谢谢云彩老师。
7 楼        文友:阿巧        2024-04-06 11:03:47
  读易辞老师的散文长见识了,领略了潮汕的风土人情,的确,“婚丧嫁娶”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文章视角独特,构思巧妙,语言流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祝愿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幸福!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7 楼        文友:易辞        2024-04-06 12:54:49
  如老师所说,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感谢老师阅读并留言评论小文,易辞问好!
8 楼        文友:华为        2024-04-06 21:31:15
  见此新风俗,品味多彩中国!欣赏佳作,期许无限!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8 楼        文友:易辞        2024-04-07 11:49:37
  感谢老师阅读并留言评论小文,易辞问好。
9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4-06 22:24:50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易辞老师的文字,让我们了解了汕头的一些风俗文化,真是涨见识了。老师见多识广,视角独特,描写细致,让人大开眼界。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
梦在何处
回复9 楼        文友:易辞        2024-04-07 11:51:10
  谢谢老师阅读并留言评论小文,潮汕历史悠久,欢迎老师有空可以来潮汕游玩。易辞问好老师。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