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柳岸】大漠红云情(散文) ——记“核弹”科研者刘福禄
一
我的三岳父名叫刘福禄,自一九六一年起参与核武器试验测试研究工作三十余载,把一生精力献给我国核武器事业。
三岳父从上学、工作、参与核武器科研测试贯穿了他整个人生历程,是对事业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他写的古体诗词《大漠红云情》一书,所表现的大漠戈壁上的红云情,故乡的亲人情,学生时代的纯洁爱情读来无不使人感动流泪。从三岳父的感情经历和他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国防事业事来说,用匈牙利利诗人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来诠释最好不过了。生命固然是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但爱情是人一生当中不可缺少的,但这些为了拥有核武器的国防国家又算得了什么呢。从那儿说起呢?就从三岳父的爱情说起吧。
三岳父一生重情重义,是一位感情细腻有大爱的人。他从爱父母、爱兄弟、爱姐妹、爱亲戚朋友到爱故乡热土;他爱爱人,爱孩子、爱事业到爱祖国;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一个受人爱戴的人,一个有温暖家庭的人,一个高寿而健康的人。而今他已经九十岁了,有记录对大学时女友,过去的初恋的诗句,比如有首《送明君》写到:
男儿志在云天外,力奉热血为国耘。
踏尽荆棘牡丹现,相伴自又绮罗裙。
书中有十多首致明君的,即大学时的女友,因特殊军工,国家需要为己任,无奈分道扬镳,曾在四川游三峡时想到明君是四川女子,此时此景,感慨万千,也曾有诗怀念。
三岳父在他所著的《大漠红云情》一书中叙述感情的诗词共有十七首之多,情意绵绵。从时间段上来说,从大学毕业到中科院核研究所50年间不时有诗词怀旧。特别是有八首“梅君”的追忆诗词更是情切切,意惶惶,悲戚戚。因为“梅君”是他上大学前的初恋,终未成姻缘而遗憾,并闻早世而痛哉。梅君,三岳父家乡西村曹府一户人家长女,是他的初恋,两情真切,媒结秦晋之缘,因他离家求学而嫁于他人,家庭不睦投入水库淹亡,无子女,孤凰一世。有次,他在家乡游览,听说梅君在东沟水库淹亡,并在此凭吊。从三岳父这些诗词可以看出一个军人不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有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三岳父在军队条件允许后同在本部中尉军官盖君相恋结婚,恩爱一生。他说:“吾此生其大事婚姻始于大家闺秀,初恋家乡凉泉村曹氏大家庭之梅君;次恋川地地主家庭之大学学友明君;终成于小家碧玉者,冀地农民家庭之同事琛君,其皆天生丽质,聪慧贤淑、世之佳媛,今忆之,悲也、喜也、知足!”正如他文中写的:
昔日相携戈壁滩,君如玉树碧花艳,戎装革履赤心丹。
“两弹”研试重障破。君余共勉力登攀,时光荏苒鬓同斑。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三岳父现在已经九十多岁的高龄了,和老伴生活在军干所。上面老人家的爱情故事到底写与不写,甚是纠结,即然在他书中有所表现,我透露出来,而是对老人的敬爱。军人的气质咋的就是咋的,毫不遮遮掩掩,光明磊落。因为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经历,无论什么人也会记住曾经的美好的过往,念念不忘,更珍惜眼前的人。爱亲人、爱人民、爱祖国、这就是三岳父的情,一位硬汉军人的真情,我为什么不为他大书特书呢。
二
我结婚后,常从岳父和岳母那里听到三岳父许多事情。
三岳父一九三五年出生在小丘凉泉农村一户大家庭里。在他7岁时,二十九岁的父亲染重病去世,紧随其后母亲、奶奶也相继去世,当时岳父、二岳父也都是孩子,这个大家庭阴云遮天,大厦将倾。他们只能跟二爷生活在一起,二爷年事已高,但身体还行,大家庭的运作也只能由这个老人挑起。因为三爷是个只管干活不理家事的人,还有他的三叔父去当兵,四叔父还在中学读书,六叔父才十五岁,其他男性包括我的岳父、二岳父、三岳父兄弟三人还有他的七叔父、八叔父、九叔父均为孩子,谁能撑起这个有数百亩地、几十口人的大家庭,当时他的三奶奶较年轻能干,还能帮他二爷筹谋一些内外事务、带领他三妈、四妈料理全家人的日常饮食。这样才使这大家庭的大船在逆水中慢慢前行。在当时,由于缺少劳动力,有数百亩地怎么种啊,只能雇人干活,靠亲戚乡邻帮忙。
三年后,由他的六叔父接替二爷主管家事,他大哥(我岳父)和他七叔父小学毕业回家务农,他二哥即我二岳父读了高小后去当兵,他三叔父回家务农,四叔父中学毕业后在乡间教书,寒暑两假期也能看顾一下家里的农事。这样,家中的劳动力也就多了,也不再雇人了,这一大家子是两个老汉领着一帮娃干农活。之后还逐次给他六叔父、大哥(我岳父)、七叔父成了家。二嫂家中人口也有所增加。人口增加到三十多口人,后又因村里过队伍,财产被“征收”了,为了维持生活便借了县城雷家的钱,为还钱把四十亩好地抵押给雷家,雷家又将地租给岳父他们家耕种,雷家每年来收租子。有这些地种,在当时的社会里这个大家庭生活的也算得富裕、无求于人。
直到一九五二年,这个维持了几代人的大家庭终于按祖辈三兄弟分成了三家。当时三岳父还在耀县中学读书。这个大家庭能保持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说明他们相互和睦,团结友爱。
那个时代,靠土地为生的他们,生存全靠家人的辛勤苦作,但在没有爷爷奶奶,没有父亲、母亲撑腰的大家庭中,三岳父能上学已经很了不起了。三岳父很珍惜上学机会,经过努力学习考上了耀中,去耀中读书都是山路土路,一星期回家背馍一次,无论刮风下雨都阻拦不住他坚持上学。
有一年夏天下暴雨,道路泥泞,他大哥(我岳父)劝他天晴了再去,他还是要坚持要去,绝不能耽误学业,大哥只好送他前往,到了沮水河时,河水淹没了平时过河的趔石,大哥脱了衣服背着三岳父过河送到了学校。见这种情况大哥和家人不再让他回家背馍,而是每周送馍到学校,让他专心学习。后考上交大,学习很优秀,军队急需这样的高材生,而被直接招走。
三
三岳父到部队后常常写信问家里情况,问哥嫂身体情况,寄线寄物。工作事务繁忙,他没有专门的探亲假,出差外地或西安时路过回家看看。看到我岳父一大家粮食不够吃,四季衣服凭布票购买,就买了好多布料给岳母让给家人做衣服,把出差补贴的粮票节余下来给岳父。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看到家里人基本解决了温饱,经济来源短缺,就和岳父商量如何解决,岳母说咱在沟畔住着,买一群羊让你大哥放着,羊产羊,就有收入了,三岳父当即拿钱让买羊,回部队后写信问买下羊了没有,买了多少,如何放养……
三岳父回家,家人问起部队情况,他闭口不谈,只说是保密单位。我国核弹试验成功并有了好的发展,三岳父才有疗养假,他回家探亲,还惦记着豹村的表妹,牛村舅家的老表,给他送去皮大衣御寒。惦记着孙村的妹妹、妹夫,看望她们,给她们大红包。每次回家给队上的老人发大红包,买肉买菜。他二哥因病去世的早,二嫂支撑这个家十分艰难,看到侄儿家境贫寒,住房破烂,婚姻无着落,心里着急,就出资盖房,托人提亲,使侄儿婚姻大事得以解决,他才心有所慰籍。并为正筹建的小丘坳底中学捐款。
他常常教育刘家后人要忠厚善良有上进心,并亲自拟订家训,“宁叫世上人负我,莫让我负世上人。你对人有恩,不可不忘,人对你有恩,绝不能忘。世长势短,莫以势欺世;人多仁少,须择仁交人。”他不但对子孙这样要求,而且亲自做表率。他上小学到中学,大嫂为他缝衣做饭,哥哥们劳动生产,支持他好好念书,他念念不忘,常常给钱给物,写信问候,表达感激之情。大嫂有病在西安住院期间,有时间就来陪护,帮忙找最好的医生诊疗,使大嫂感受到来自三弟的关怀。
一年夏天,三岳父出差回家探亲,那时候还是生产大队,半夜听到队长在高音喇叭喊叫有大雨,让社员赶快来麦场抢装粮食入库,三岳父闻讯起床拿起簸箕就往大队晒麦场里跑,和社员一起抢装粮食,人们看到这位穿军官服的人干起活来不要命,队长知道他六十多的人了,让他张扶口袋,他拿着箥箕不停手,“我能行!我能行,让队长别耽误时间,入库要紧!”
土地分户后,三岳父回家又逢暴雨来临,家里场上晒着麦子,三岳父硬是一桶桶把小麦提到窑洞,大嫂说:“你年纪也大了,太累,咱用化肥袋子盖盖就行了。”三岳父说道:“这是一年的辛苦,总不能让水泡了!”暴雨过后,大嫂给邻居说起,邻居笑个不停,说:“这老军人犟,也愚的可爱。”是啊,老军人对农事不懂,用什物盖一盖,暴雨过后还可晾晒,省时省力,但他只知道让亲人一年辛苦粮食少受损失,他不也是这样效忠国家的吗!
三岳父退休后,七十多岁还骑自行车从西安回家,骑自行车去白瓜山里寻找故人,那位少时玩伴,那位远房亲戚。去牛村看望老舅家的人。一次回家,三岳父给了大嫂一塑料袋东西,大嫂打开一看“有干了的肉皮和干馍蛋蛋有的还有点绿茸毛毛”。三岳父说:“这是平时攒的,不好了,拿回来喂猪或当肥料用。”大嫂说:“你真会过啊!”是的,三岳父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知道一粥-饭来自不易;半絲半缧恒念物力维艰。他勤俭节约,不忘本,给家乡的亲人奉献时,给线给物时毫不吝啬,但对自己平时日用很节俭,也不会丟弃有点发了霉的食物。他常说:“便得一片桔皮吃,且莫忘了洞庭湖”“便得一片优居地,且莫忘了凉泉村”。
八十年代初,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村人解决了温饱,但就是没钱花,只要和三岳父有点沾亲带故的,或者熟人,他们自己家里有困难、或看病上学、或建房、或做生意、或娶媳妇只要诉苦给三岳父,三岳父都会在资金上给予扶持。他回家探亲时和晚辈常常探讨农村人如何才有挣钱门路,多次问起凉泉村抽水站情况,水浇地是否能多打粮能增加收入,是否建个厂,能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厂工作来解决收入问题,并托后辈几个能人考察筹办,他投资,但终没有选好可行的项目而终结。妻子对我说:“三大每次回家走的时候,好多人送鸡、送鸡蛋、送辣子面等土产,一大群人把三大送到村口,有好多青年人自告奋勇把三大和行礼带到三原新兴车站看的上了班车。”这是一种情,一种温馨而相互温暖的情意。对于三岳父在凉泉为家人为乡亲所做的事情举不胜举……
三岳父对我的帮助,我永远铭记于心。说起来还闹了个笑话。那是1988年,我把养的牛卖了七百元在镇上街道投资办了书店,资金根本不够,岳父知道情况后让三岳父给我贷些款,三岳父说你让平儿给我说。岳父就让我写信说这事。我和三岳父从来没见过面,很难为情。在妻子的鼓励下写信,把当时办店情况说了,并说当地信合贷款难,要有熟人,还得有人担保。我从未贷过款也从未存过款,甚至到银行都没去过,把这里的贷款利息也写信告诉了他。三岳父收到信后说你那贷款利息咋那么高,当即从邮局汇来了八百元,之后又汇来了八百元。我很高兴,资金一下子周转开了,二年后,我能周转开了,这贷款成了压力,老想着还人家,一算账,才二年的利息而高出本金好多,心想利息咋这么多,那儿有点不对,就问了搞信贷的熟人,他说你把利率搞错了,小数点多了个零,我把这情况写信告诉了三岳父。三岳父说,你需要的话暂时不用还,如果不需要还的话利息就按最低的算。有这话,我赶忙把钱凑够,给三岳父汇去。三岳母回信说款收到了,三岳父出差去了外地。贷款这块石头取了,我轻松多了。对三岳父来说,他在意的不是利息,他要我知道挣钱的不易,人能扶持但不能扶贫,他在激励我。后来我和三岳父经常有书信往来直到有了电话。
二〇二三年秋,他来小丘我们这儿,恰逢小丘集会,他在街道逛的高兴,有个上年纪的老汉卖自家大葱,他先问多钱,聊了聊就把剩余好多捆葱全买下了,让女婿装在车上,我妻子问:“你买那么多葱干啥?”他说:“天不早了,让老人早点回家,这葱我拿回凉泉分一分让大家吃。”妻说:“现在家家户户有菜地,家家果园空地都拥着葱,谁要?”最后妻建议拿回侄儿家拥在地里慢慢吃。
四
三岳父的青春年华,峥嵘岁月,壮丽人生,尽在我国核武器试验研究战线上度过。三十余年奔走于四方,奋战于大漠,为国为军诚乃“汗洒戈壁,血润沙漠”,在试验研究中尽了自己的职责。常听他说,他们测试组头顶烈日、脚踏冰雪、身历寒暑是很平常的事,他自己常为一些外协仪器研制任务频过天山、出入玉门关、奔走于国内有关研究院所,在完成一项测试仪器自行研制、测试方案设计、测式现场测试工作实施、测试数据处理中疑难问题破解的等等问题中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惟愿国与民惧安,谁顾身忧与家愁”用这句话来说他们的为国献身精神再恰当不过了。
在和他老人家闲聊中得知,他的工作环境有时地表温度高达六十度,在野外测试场地信号传输电缆的施工中,被刀锯弄破身肤,大功率二百瓦电烙铁烫伤手脚,血流不止,疼痛难忍者尽是常事。而“汗洒戈壁、血润沙漠”并非虚意杜撰,而是现实情景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