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归来仍是少年(散文)
一
“那儿都不去,就去莲家坐坐,聊聊天。”这是分别快20年的小时玩伴发在我们姐妹群里的信息。
她是我们小时候的孩儿王,梅。20年不见,本想着留守在本地的我们三姐妹好好请她吃顿饭,结果,在深圳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她,来到武威,一下子适应不了武威的干燥气候,上火了,不敢吃酒店的饭菜。于是约定,在我家烙韭菜盒子吃。
我是个没有计划的女主。以前家里来客人,不是同事,就是小时候的玩伴,或者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朋友。她们到家,我从不提前准备,来了再问,吃什么出去买什么。今天不一样,昨天说好的要烙韭菜盒子,天一亮就起来,买来韭菜洗好切碎,鸡蛋提前炒好备用。只是,刚搬新家,家里没有准备烙韭菜盒子的锅,就让小我一岁的华把她家的锅带过来。这听起来有些好笑,但从小一起玩大的伙伴,提个锅来家里,再正常不过。
一番操作,韭菜盒子烙就。
四个半百娘们坐下来,边吃边聊三十年来各自的遭遇,才发现,谈笑间只有故事,再无苦难。
原来,所有经历过的苦和累,当时觉得走不过去,回首时,却有满满的幸福在其中,流过的泪和受过的委屈,在此刻,变成了我们的笑语,纯粹得如回到童年。
二
梅,小时候我们的孩儿王。下河摸鱼,上岸偷生产队的西瓜,放学为自家猪铲草,放羊,我们都自觉听她号令,仿佛只要她发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合法的,偷西瓜被抓住了,也没人把我们怎么样。
事实也如此,好多小伙伴偷西瓜、黄瓜被抓到,被队长打得哀号声四起,整个生产队都能听到。我们知道,那是队长在“杀鸡给猴看”。但西瓜、黄瓜的诱惑,岂是几声哀号声就能阻挡得住的。我们坚信,偷西瓜、黄瓜这种事,是不会被抓到的,就因为,我们一致认为,梅有领导才能。跑路快的偷西瓜,如我这般腿短跑不快的,自然留在地头当“哨兵”。
小时候物资匮乏,我们没有哨子,就把柳树枝折下来,松动树枝的皮与枝干,然后把柳树枝干与树皮分离,枝干扔掉,再蜕掉柳树皮最上层的绿膜,哨子就做好了。想要声音响亮一点,就把树皮剪短点;长一点的如吹牛角号,费力,声音冗长,我们一般不用;不长不短的,声音浑厚,我们日常吹着玩。偷西瓜、黄瓜时放哨用的,就选最短、声音最响的那种。
她家姊妹弟兄多,她是家里最小的一个,放学回家除了放羊、铲草外,还要带她大哥的儿子。我们聊爬她家的木格子窗偷吃馍馍;聊轮流抱她两个侄子;还聊到上初中时,她小哥从深圳给她带来的洗发水。我们都不知道怎么用,她当护肤品抹在脸上,那好闻的香香的味道,令我们好一番羡慕。后来知道洗发水不能抹脸时,我们相拥大笑到流出眼泪。
初中毕业后,她随她小哥去了深圳。说起她初到深圳时的经历,寄人篱下,天天下班后急匆匆回家给主人家做饭等,我们不约而同说,真的不容易。她却云淡风清地说,也不觉得苦,在人家里吃住,就得自觉点,做饭洗衣拖地,不过顺手,没有什么不好的,比找不到地方住好多了,况且,主人家对我很关心,也没有看不起我,我家老公就是主人家老太太给找的,好着呢!
是啊,想想自己过去的三十年,自离开父母后,常常被无家可归的烦恼困扰,一个人颠沛流离在城市的街头,那种感觉很无奈,也很凄凉,但在她如桃花般的笑颜感染下,忽然觉到,我收获的经验,比吃过的亏、受过的委屈还要多。
人的情绪是会传染的。当我和华笑着谈起我们合租的房子,谈起去她姨母家居住时,语气里再也没有了当时的埋怨,以及当时下定决心不再去她姨母家住,而晚上又不得不灰溜溜地住到那间小房子里的颓废,有的是经历过后的淡然。
还记得那间只能容下1米床的小房子,建在他家客厅的北墙边,地下放杂物,那间小房子就搭建在杂物的上面,没有步梯,上去时搭个小木梯。我们两个吃完饭后,轻声上木梯,脱鞋后就倒在床上,挤得不能翻身。怕影响到他们家人休息,我们一夜都不敢说话。而住过那间小房子的,还有我们仨人中的桂花。说起这间小房子,我们都笑得停不下来。同样的经历,同样的心路历程,走过后,柳暗花明。
话题起来,桂花说起她的经历。跟着堂姐学裁缝,受尽冷眼;被他小叔接去金昌上班,骑自行车跑10公里路,爬20多分钟的坡给住院的叔叔送饭;谈婚论嫁的年龄,叔叔给她找了金昌上班的同事的儿子,她因不想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偷偷跑回家,令找不到她的叔叔,吓得再一次住院……
本以为会拘禁,本以为时过多年,生活在不同城市的我们,话题会因生活环境及所在城市的习俗而短路,没想到一个话题接一个话题,根本聊不完。
我们聊我的小脚祖母,聊我们的老院子及院子里我们的父母,聊夏天午后的白塔河及晚上在白塔河桥上晒月光的时光,聊我们铲草时在地里挖的陷阱,还猜测那些陷阱里掉进去过谁?聊冬天在河湾里挖坑烧土豆,吃土豆吃得跟花猫一样,聊我们跟着梅学画仕女图,画里的林黛玉跟真的一样,聊初中时的同学,如今能联系到的还有谁?聊……聊到夜里12点还意犹未尽,每个人眼里,满满的都是归来仍是少年的味道。
三
归来仍是少年,多好的回归。
梅这次是陪着她小哥回来的。二十年未进家园,只因她小哥中风,坐轮椅不方便出门,通过治疗,现在能站起来了,人也年过花甲,对家乡的父老及乡土有放不下的执念,也怕再不回来,有些相见的人,过几年后就再也不见。
“近乡情更切”,这或许就是出门在外的游子最真切的感受吧!他们拜访了村里所有人,给老一辈人送钱送物,并送去关怀和祝福,与同辈的兄弟姐妹共桌,吃粗茶淡饭,一同下地干活。他们说,这一片土地滋养过他们,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多年闻不到泥土的味道,时间长了会发疯。
谁说不是呢,这么些年来,虽与家乡离得不远,父亲在世时,每月也回去至少两次,但对泥土的味道,却情有独衷。记得还在那个常年不见阳光的小屋子里住时,每每下雨天,就会从天台上飘进来泥土的味道,我会打开门,走近天台深呼吸,就爱闻雨水打湿泥土发出的那种土腥味。
四
他们回去后不到三个月,我父亲去世。
梅发来信息:莲,还好吧?根没了,更要守护好自己的这份心,好好生活。这次回去,都找不到小时候的影子了。
语气里的失落,只有经历过失亲的人才懂。她的父母在二十年前就走了,如她所说,根没了,回来的次数就少了。其实,我更想对她说,好多个梦里,我们都在小时候走过的路上走,只要你回来,我们就都在童年的梦里,都在家乡的梦里,这一生,我们都会在相伴走过的岁月里回归。

真心感谢老师对听雪的鼓励,并努力向着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我们四姐妹从小玩到大,同村、同一所小学、中学读书,毕业后四散,又在各自的孩子长大后聚在一起,真的是乡音难忘哈!
给兵哥上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