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老家卫辉隔海相望的乡愁(随笔)
家乡、祖国,炎黄子孙相同的情怀;
故土、原籍,异乡异客一样的乡愁。
我认为,唐诗登高望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抒发的仅是思念之情,而余光中隔海相望的《乡愁》,吟诉的却是泣血滴泪的震颤。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饮水思源祭祀先人的日子,今年清明节过后,无意间,网上发现一则“父亲以作为中国人为荣”的消息,称台湾资深时评学者介文汲,清明期间秉承父亲遗愿,回河南汲县(现卫辉)寻根祭祖,回台后对台媒感叹,我回到大陆在河南,叫的计程车都是电动车!介先生盛赞,大陆发展很快,汽车更换成了电动车,没有空气污染,山清水秀。笔者老家汲县(现卫辉),平时就关注老家的人和事,自然,这条消息如石投水,波澜涟漪,连日来,我搜索介文汲的有关情况,原来,介先生和诗人余光中有着近似的人生和经历。
介文汲祖籍河南汲县(现卫辉),庞寨乡小屯村人,因家谱排序“文”字辈,故名:文汲。故乡的庞寨笔者耳熟能详,县名里的汲字亲切温暖,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与介文汲网上相逢,兴奋、喜悦之情不能自已。
据介文汲讲,抗日战争时期,其大伯任汲县县长,汲县李源屯著名的抗击日寇之战,就是其大伯所部的战绩,汲县城沦陷后,介文汲的大伯坚持在太行山区打游击,介先生称,从小他就爱听家人讲过去的抗日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因时代变迁,其父介景新和其母落户台北,因大陆流入,家里人口多,且无资产,生活并不富裕。介文汲1957年台北出生,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曾任台湾驻新西兰等国家的外事代表,他温文儒雅,谈吐中肯,卸任后主持台湾媒体的时政评论节目,是台湾名闻遐迩的学者。
介家虽然居住台湾,但介文汲其父对国家和故乡,一往情深,从来未忘,我们可以从他的一首诗歌,感受老先生浓浓的故乡情怀。
故乡,现实的描述
——天涯游子介景新
卫辉小屯村,是我的故乡,
那里有肥沃的土地,芳香的花草;
还有亲切的父老乡亲,
活泼上进的男女儿郎,
这块美好的土地,是我列祖列宗之所寄,
也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
啊,这样美的家乡,
我怎么能忘?
我永远都不能忘!
两岸开放探亲以后,介文汲的父亲介景新老先生,在卫辉小屯村的学校曾设立奖学金,资助家乡贫困学生。今年清明介文汲秉承父亲的遗愿返乡祭祖,他把父亲的诗郑重书写赠送故乡,以表父子同样的心迹。完全可以确认,父辈的故事耳濡目染,深深影响了介文汲的爱国、爱家乡的民族情怀。介文汲驻外代表期间,在比利时曾看到一个漂亮的火车站,身边人告诉他说,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时,庚子赔款建造的。介文汲听后就哽咽了,在节目里他告诫国人:“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时不我待”。爱国之情溢于言表。2021年7月,河南郑州暴雨成灾,岛内心地丑恶之人幸灾乐祸,介文汲在他主持的媒体节目里大义凛然,铿锵发声:“我就是河南人,我的家乡这次救灾表现非常好,我为身为河南人而自豪!”据笔者搜索介文汲主持的时政节目,他反对台独旗帜鲜明,怒斥蔡英文义正词严,摒击美国理直气壮,呼吁祖国统一情真意切。我相信,故乡人都会为有这样一位老乡而骄傲。
但是,如同余光中泣血滴泪的诗句,“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隔断了我们与身居台岛老乡的正常来往,老家卫辉,隔海相望的乡愁,是介文汲永恒的情感和思念。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卫辉家乡人殷殷盼望和介文汲先生携手,迎接祖国统一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