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春】飞舞的蝴蝶结(散文)
大年三十的晚上,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人们迎来了除夕。热气腾腾的饺子,还有一年中都难得一见的白片猪肉,才是最开心的时候。吃的肚子咕咕的孩子们,打着薄如蝉翼的灯笼,都在村里穿梭。调皮捣蛋的男孩子,在地上仔细地寻找着。把没有爆炸的炮竹捡起,放进兜里。然后在第二天初一拜年的时候,就可以扒出里面的药捻,点燃了放花。
破败不堪的村庄,经过人们的打扫整理,也变得干净明亮起来。大门上都贴了春联,那红红的纸上,有三爷爷用毛笔写出的黑黑墨迹。我们看不懂上面的字,却觉得工整好看,打心眼里佩服三爷爷的学识。村庄偏僻而又闭塞,绝大部分人都是没有文化的,只有三爷爷,识文断字。谁家娶媳妇,或者办丧事,都是他来记账。过年的时候,他是村里最忙碌的人,都拿了红纸,求他写春联。三爷爷爱抽烟,牙齿被熏得焦黑,手指头焦黄。他非常欣赏自己的字,伏案疾书,刷刷几笔,就完成一幅,游龙画凤,苍劲有力。
走完了亲戚,鲁北的农村,都会举办鼓子秧歌,来欢庆正月十五,寓意庆祝一年的顺顺利利,一年的五谷丰登。万家坊早年也举办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没有再办,所以很多身怀绝技的舞者都已老去。年轻人不知道鼓子秧歌的要领,也就放弃了复苏的念想。邻村的鼓子秧歌,据说是万家坊技艺的影响,有很多花样都是出自或者仿照万家坊。所以每年正月十五,都要来万家坊村表演。
村南的大场院上,人山人海,甚至麦秸垛上都挤满了小孩子。场院中间,是鼓子秧歌编演队伍。两架大鼓发出震耳欲聋的咚咚声,旁边是随奏的铜锣,铜钵等乐器,跟随大鼓的敲击,“咚!”“嘡!”,错落有致,合奏合拍。场上一溜几十个打小鼓的年轻汉子,在八个顶着花伞彪形大汉的带领下,随着大鼓的快慢点,身手敏键,腾挪跳跃,扭动着身姿,忽上忽下。或左躲右闪,或左突右冲,拼杀勇猛。据县志记载:鲁北一代的鼓子秧歌,是古代的士兵战阵。和平年代,士兵们解甲归田,发生战争,立刻出发。为了武艺和阵法不被忘记,就衍生出他们自发地进行操练的习惯。商河的鼓子秧歌,威武霸气,气势恢宏,阵法变化多样,是全国三大民间鼓子秧歌之一,曾经多次代表山东去北京天安门表演,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和接见。
顶伞的,打小鼓的,踩高跷的,还有表演各种农业生产的。有穿着华丽的仙女,西游记的人物,还有装憨办傻的癞子,丑角们,逗得人们哈哈大笑。正月十五,是我记忆中最好玩的节日。
在后叠道村的表演时,他们的秧歌群里,有一个扮作仙女的女孩子,吸引了所有的年轻小伙子和小丫头们的目光。只见她翩翩起舞,扭动着轻盈的步伐,走在队伍里,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她和其他披着被面床单或者红色包袱的人不同。她披着的是红色绸缎,穿着绿色的裤子。那丝滑的绸缎,随着她的舞动,显现出她曼妙的身段,轻柔得让我眼花缭乱。她头上戴着一朵粉红色的蝴蝶结,在飘柔的长发上,如同飞舞的蝴蝶,扑棱着翅膀,向我飞来。
我们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小伙们们在后来的谈论中,就把她叫做蝴蝶结。蝴蝶结那曼妙的身段,轻柔的舞姿,犹如仙女下凡般的飘飘衣袂,深深刻进了我的脑海里,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
那美丽的蝴蝶结,印在我脑子里,让我的眼睛也在时刻搜寻着。学校里的每个女生,都没有逃过我的眼睛,第一眼,必须看她的头上。可每每都让我失望,那时候的女孩子,一般都是扎着麻花辫儿,要不就扎撒着蓬乱的头发。很少能见到戴着蝴蝶结的女孩。即使看到戴着蝴蝶结的女孩,也是那种大集上摆在地摊上的简易发卡。
那时的农村,男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就要张落着说媳妇儿。一般都是走街串门的王媒婆,她是四里八乡最出名的媒婆。在她的撮合下,很多姑娘小伙都成为了夫妻。可媒婆在我的心里,印象一直不好,因为我在电影里或者搭了的戏台上,看到的媒婆都是非常丑陋的形象。白的瘆人的胖脸,大嘴叉子上有个黑豆般大小的痦子,走路扭扭捏捏,晃着大屁股,拿着一根烟袋杆儿,烟袋荷包一走一晃悠。
王媒婆还没有进门,就喊一嗓子:“他二叔啊,你家来客了!”
父亲和母亲,赶紧迎出屋外,一手递烟,一边热情打着招呼:“他婶子,快往屋里坐!”
母亲下了茶,倒一杯递到王媒婆的手里,转头对我说:“快叫婶子!”
我很羞涩,憋了半天叫了一声婶子,口气生硬的能砸个坑。王媒婆干涩地笑笑说:“小伙子长这么出息,婶子给你说个俊媳妇!”
我还对媳妇没有什么概念,更是对说媒的有种心底的反感,就借故去找同学问个不会做的题,起身要走。父亲很生气,骂我是个怵头的东西,没有礼教。王媒婆解围说孩子脸皮薄,大大就好了。媒婆子的嘴,就是会说,她能把死人说活,也能把丑的说成天仙。在她的嘴里,那家的姑娘清秀俊俏,又能干的一手好活,缝衣做鞋,做饭侍弄庄稼,都是没有挑。最要紧的是和我郎才女貌,非常的合适。听得父母脸上笑开了花儿,不停地给王媒婆递烟倒茶,嘴里连连说好。
可见到了那个女孩,清瘦弱小,跟我梦中的蝴蝶结差距太大了。女孩儿头上扎着两只麻花辫儿,黄黄的头发,把她显得更加土气。其实她也不过十四五岁,肯定也是和我一样,还背着书包上学。我们的见面,是在王媒婆的家里,我和她被王媒婆推进了里屋。我和她都非常害羞和尴尬,不知道说啥。过了一会儿,我实在是受不了这种让人窒息的氛围,撩起门帘,走了出来。王媒婆把我拽到一边问:“傻小子,相中了吧!给人家见面礼了吗?”
我红着脸脱口而出:“没有,不是我要的蝴蝶结!”然后快速地跑向院子里,推上自行车就走。后边传来王媒婆纳闷的问号:什么蝴蝶结?
王媒婆又陆续给我说了几个女孩,我都没有相中。后来王媒婆终于知道了我口中的蝴蝶结,原来是后叠道的一个办鼓子秧歌的姑娘。她的消息也真灵通,不久就打听到了,那个姑娘叫小莲儿。王媒婆嗔怪我道:“人家小莲儿,可是后叠道村里最俊的姑娘,而且比你大很几岁。最主要的是人家早就订婚了。你就死了这个念想吧,婶子再给你说个好的。”
我没有再去相亲,尽管被母亲埋怨,父亲骂。后来我从济南市打工,认识了一个会跳舞的姑娘,她那晚就是穿着红色的上衣,绿色的裙子,飘逸的长发上,戴着一个漂亮的蝴蝶结。曾经的那个姑娘,我已经记不起她的容颜,只是把她的穿戴记在心里。蝴蝶结,就是我最深刻的心结。虽然最后我没有和济南的这位姑娘成为夫妻,可她让我再次回味了那种美好的感觉,那就是飞舞的蝴蝶结。
每个人都曾有过心存美好的青葱岁月。社长的作品接地气,有代入感。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向社长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