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乌兰察布的油炸糕(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乌兰察布的油炸糕(散文)


作者:日行千里僧 白丁,6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52发表时间:2024-04-22 11:23:31

【家园】乌兰察布的油炸糕(散文)
   “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十里荞面饿断腰。”
   在乌兰察布地区,每当人们要去参加红白宴席时都会特别随意地说“吃糕去”。这里提到的“糕”其实是一种外表黄灿灿、表皮脆生生、软糯可口的裹馅美食,俗名油炸糕。糕取谐音“高”,寓意步步高升,因此,不管是过年过节,还是婚丧嫁娶,它都是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
   在集宁区建桥路上有一家以油炸糕为经营项目的小店,店主俎柱柱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因为他在家里排行老大,因此店名叫做“老大炸糕”。生活在建桥路周边的市民都非常熟悉这家经营了快三十年的传统手工炸糕店,很多“80后”都吃过他家的油糕,而且每逢嘴馋的时候总想吃一口那软糯的油炸糕。
   带着对油炸糕的想念,记者来到“老大炸糕”店详细了解它的由来和制作过程,再好好尝尝那软糯可口的油炸糕。
   据店主俎柱柱介绍,油炸糕以“软溜溜”“黄澄澄”而远近闻名,糕的主要成分是黍子,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黄米面,用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糕有四大特点即“黄、软、筋、香”,这些特点都来源于糕的制作流程。
  
   俎柱柱一边炸糕一边对记者说:“油炸糕是将黄米加工成粉状后蒸熟,趁热揉搓光滑,揉出弹性,包上豆馅、菜馅或红糖,待胡麻油烧到七成热后放入锅中,将糕炸成金黄色后捞出食用。一盘黄米油炸糕,表面一定要有层均匀的金黄油泡,金灿灿油润润,外表酥脆,内里软粘,豆馅甜香,菜馅爽口,吃起来让人欲罢不能。不包馅的炸素糕片,酥软醇香,蘸食白糖亦别有风味。”
   在采访过程中,小店里不时有新老顾客前来光顾,从谈话内容中,记者发现不少市民父母一辈就是小店的顾客,到孩子这辈也成了小店的忠实粉丝。
   40岁施女士是集宁区建设小区的老住户,在她的记忆里“老大炸糕”是她成长过程中一道非常难忘的美食。据施女士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店主俎柱柱和弟媳妇孟俊芳在建桥路老虎山小学门前租了间简易搭建的小店面做起了油炸糕的生意。那时候他家的油糕远近闻名,很多要办宴席的家庭都来他店里订购油糕。每逢中午和傍晚的吃饭时间,小小的店面里里外外都排满了前来买糕的市民,那队伍仅次于做核酸的长队。
   她告诉记者:“1985年,我父母结婚两年后搬到了建设街那间不足14平米的平房;1999年平房拆迁盖起如今的建设小区,我们一家又回迁到建设街居住。那时候因为搬家要吃糕,我母亲带着我来到老虎山小学门前一间破旧的小店面买油炸糕。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位捏糕阿姨打扮得特别明艳,红红绿绿的衣服,白白净净的面容,说话声音特别温柔,怎么看都不像从事这种烟熏火燎工作的人。别看店面小,可人气很旺。每次走到离店面近百米的地方,就能闻到炸油糕的香气,别提多馋人啦。”
   在交谈中,俎柱柱的合伙人、他的弟媳妇孟俊芳一边捏糕面一边向记者介绍店里新推出的江米油炸糕,还在不经意间谈起蒸糕面的不易。据她介绍,每天凌晨4点,她就要起床蒸糕面,一天至少要准备20斤面才能满足当天的销售量。蒸糕面的同时还要准备豆馅、菜馅以及红糖等配料。为保持糕面外表光滑如镜,质地粘糯,揉捏有弹性,必须将揉捏好的糕面用塑料袋包裹住封存起来。
   孟俊芳告诉记者:“蒸糕面是个技术活,不仅要有蒸糕面的经验,还要把握黄米的特性。会做的十几分钟就蒸熟了,不会做的那就费劲啦。水少了,蒸熟的糕又硬又不劲道;水多了,撒下去的糕面不熟,还得重新加了干面再蒸一锅。蒸熟的糕要趁热倒在面盆里,双手蘸着凉水攥紧拳头一下接一下地捶揉。每次捶糕都会把双手烫得通红,但是为了抢时间只能忍着烫,一边吹手一边捶糕。经过反复多次的捶揉,糕面就变得非常柔软和劲道。趁热再给揉好的糕面团上洒些胡麻油,油抹开抹均就可以包馅和准备油锅炸糕啦。”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油炸糕是乌兰察布最地道的美食,正如烤鸭之于北京,火锅之于重庆,不仅在色香味上独树一帜,而且放到任何场合都配得上高大上的身份。乌兰察布人爱吃糕已成为习惯,逢年过节吃糕,婚丧喜庆吃糕,孩子满月吃糕,老人做寿吃糕,乔迁新居吃糕,以致于母牛产仔、粮食归仓也少不了要吃顿油炸糕。油炸糕之于乌兰察布人,就像串在生活这条项链上的“黄珍珠”,是一种难以割舍的喜爱和惦记,它既滋养了人们的肚腹,也串起了大家的回忆,无声地陪伴每个人走过漫长的一生。
  
  
  

共 17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优美的文笔,感人的内容,叙述乌兰察布的味道油炸糕,诉说对家乡油炸糕的喜爱,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文中叙述家乡油炸糕的小店店主俎柱柱,这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再现了她以油炸糕谋生的经历。作者感悟,油炸糕是乌兰察布最地道的美食,不仅在色香味上独树一帜,而且放到任何场合都配得上高大上的身份。油炸糕之于乌兰察布人,就像串在生活这条项链上的“黄珍珠”,是一种难以割舍的喜爱和惦记,它既滋养了人们的肚腹,也串起了大家的回忆,无声地陪伴每个人走过漫长的一生。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4-04-22 11:27:02
  优美的文笔,感人的内容,叙述乌兰察布的味道油炸糕,诉说对家乡油炸糕的喜爱,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日行千里僧        2024-04-22 12:27:19
  感谢秋觅老师的编辑,谢谢您的编者按语和细心解读,有您 这个的前辈指导,我一定会进步的。
2 楼        文友:日行千里僧        2024-04-22 12:27:46
  感谢秋觅老师的编辑,谢谢您的编者按语和细心解读,有您 这个的前辈指导,我一定会进步的。
我是展翅高飞的太行山燕子
3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4-04-22 12:33:27
  投稿邮箱分享给你:ytwbytj@126.com《烟台晚报》的栏目:1咏物志。2人世间,3民俗采风,4怀旧人,5笔记,6往事如昨,7乡村记忆,8故乡吟,9美食琐记,必须按照栏目投稿才能提高中稿率
太行飞剑
4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4-06-24 00:37:08
  18、体检中心奇遇记《芝罘文艺》2023年冬季刊(今年春季收到)
   19、就好这口羊肉《烟台晚报》2024年3月23日星期六
   20、修铁路的父亲《烟台晚报》2024年3月20日星期三
   21、正能量与负能量《芝罘文艺》春季刊
   22、像姐姐一样的妹妹《苏州文学20》2024年4月刊
   23、母亲的照片《老年生活报》2024年3月29日星期五
   24、母亲的照片《齐鲁晚报》今日芝罘(同上)
   25、世界读书日随笔三题《烟台晚报》2024年4月27日星期六
   26、娘,我来看您了《老年生活报》2024年5月10日星期五
   27、今夜无眠忆母亲《烟台晚报》2024年5月13日星期一
   28、我眼中的莫言及其作品《当代文学海外版》2024年(总55期)夏季刊(刊号ISSI2296-8976)
   29、张凤英作品选三篇被选入《阅读》2024年海外孔子学院教材(主编:戴维·雷姆尼克)亚特兰大孔子学院与香港传媒出版社联合出版
   30、小宝宝穿越宝宝的童年《丑小鸭》2024年第2期(夏季刊)
   31、书籍的魅力《北海文学》2024年6月8日星期六夏季刊
   32、难忘儿时端午节《烟台晚报》2024年6月9日文学角
   33、劳动节我读了《大国工匠》这本书《西北文艺》2024年6期
   34、怀念三叔《烟台晚报》2024年6月15日星期六
   35、父亲的信《烟台晚报》2024年6月20日星期四
   36、
太行飞剑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