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打开淇澳岛的史册(散文)
在我的心中,淇澳岛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海岛,而是一本史书,没有文字,没有书页,但它记载的时光故事,和在它的时光里闪过的人物,却是很清晰地刻在上面的。打开书史册,读懂一座岛,读懂我遇到的世界。
一、淇澳岛上的苏兆征故居
苏兆征故居陈列馆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淇澳村,他是今珠海市淇澳岛人。苏兆征故居土木结构平房,一进三间,屋前有院落、矮墙、院门,整座故居占地约100平方米,故居陈列馆坐落在淇澳岛白石街村内,这里的古典建筑,展现出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韵味。游客们步入故居,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古代,感受着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在故居内部,陈列着苏兆征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物,展示了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卓越成就。游客们可以欣赏到苏兆征先生的书画作品、手稿、家书等珍贵文物,深入了解他的学术思想和人格风采。
苏兆征是中国共产党早起创始人之一。在中国社会被黑暗笼罩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共产主义学说,参与到工人运动中去,并成为领袖。这是珠海的历史骄傲。无疑,他本身就是一束光芒。
除了苏兆征先生的生平事迹外,故居陈列馆还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其他方面,如古代家具、陶瓷、字画等,让游客们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精髓。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让人们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文明的传承。
游客们在游览故居陈列馆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甪直镇的优美风景和丰富文化。古老的街巷、青瓦白墙、流水古桥,处处都透露着古镇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游人驻足观赏。
我真不知任何表达对他的敬爱,我居然失了规矩,凡是能够摸到的,我都要抚摸一下,那些刻在展板上的文字,我也要用手摸一下,仿佛觉得有温度。那些罩在玻璃罩里的物品,我在玻璃罩外频频留影。我觉得,这些东西,依然可以射出光芒。
游苏兆征故居陈列馆是一次充满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怀的旅行体验。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风貌。
珠海,虽然是一处海岛,但并不封闭,珠海的历史是光荣的,苏兆征就给珠海带来光明,从此珠海有了红色的底色。海水是蓝的,他的故居是红色的,这是一种相互辉映,自然的风光里,永远不能少了人文的东西,更不能少了马列主义的光彩。
二、淇澳岛上的苏兆征纪念学校
淇澳岛上的苏兆征纪念学校坐落在珠海市香洲区的淇澳岛上,是一所富有特色的学校。该校以纪念著名爱国诗人苏兆征先生而得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优秀品质。学校建立于苏兆征先生的故居所在地,以纪念他对祖国的贡献和教育事业的奉献。
苏兆征所具有的中国文化底蕴,是这所学校赖以发展的人文基础。走进学校,苏兆征的思想和艺术还鲜明地复活着,那些围绕这个人物的创作,一直是这个学校的特色。我想,其中更珍贵的是,学校始终以这个人物作为爱国文化的种子,种植在每个学生的心中。
苏兆征纪念学校的校园环境优美,坐落在山海之间,风景秀丽。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扑鼻,是一个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岭南传统建筑和现代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学校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除了传统的语数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的才能。学校设有诗歌朗诵、书法、篆刻、绘画、音乐等艺术类课程,同时也有篮球、足球、游泳等体育项目。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教师队伍是学校的重要支撑,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爱心。教师们关心学生,耐心教导,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倡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和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
淇澳岛上的苏兆征纪念学校是一所富有特色的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优秀品质和综合素质,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我曾经应邀到学校听课,我无心听课,而是趁着课余走遍这所学校,了解苏兆征对这所学校的谨慎影响。当我看到孩子们在宣传栏上张贴的与苏兆征有关的征文,我走不动了。无疑,苏兆征是在以灵魂的魅力和温度影响着孩子们的发展。我感到十分欣慰。
三、淇澳人民抗击外国入侵的象征——白石街
白石街是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的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它以其在抗击外国入侵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闻名。白石街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它是淇澳人民抗击外国入侵的象征之一。在这里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到自豪和感动的故事,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勇敢和决心。
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时的中国正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淇澳地区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些冲突之中。当地的居民组织起自卫力量,勇敢地抗击入侵者,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园和尊严。这种坚韧的抵抗精神成为了白石街的标志。
在白石街上,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纪念碑,它们见证了这些历史事件。这些建筑和纪念碑向人们讲述了当时的艰难岁月,以及淇澳人民在面对强敌时的坚毅和团结。通过这些遗迹,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此外,白石街上的许多传统民居和街道风貌也保留了淇澳人民抗击外国入侵时期的特色。这些建筑和街道与周围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当地政府和居民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白石街不仅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当地人民的骄傲。它象征着淇澳人民在抗击外国入侵时的勇敢和决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段光辉的历史。通过对白石街的深入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惜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历史。
曾经的白石街,一点儿也不安静,白石,染着血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精彩,不是书页,却比书页更有厚度。
我几次来回在白石街走,踏响白石的韵律,却耳畔总是响起铁蹄的声音,这种声音,我一再拒绝,但还是左右了我的脚步。我知道,一段苦难的历史,不会消失。
四、淇澳岛上的昌宫馆
淇澳岛上的昌宫馆,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建筑,坐落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淇澳岛上,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
昌宫馆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当时是为了纪念著名的中国航海家郑和而兴建的。据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之一的停靠地之一就是淇澳,他曾多次到此祭祀,昌宫就是为了纪念他的功绩而建造的。昌宫建筑风格典雅,结构严谨,体现了当时的建筑工艺水平和宗教信仰。
宫昌作为一座宗教建筑,既有宗教功能,也承载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历史上,昌宫曾经是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朝拜者前来朝拜祈福。除了作为宗教场所外,昌宫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之一。它见证了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繁荣与兴盛,也记录了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互动的历史场景。
随着时代的变迁,昌宫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保存了其古老的建筑风貌和历史痕迹。如今,昌宫已成为珠海市的一处重要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老建筑的魅力,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了解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体味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昌宫的存在,不仅是对中国古代航海史和宗教文化的见证,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昌宫将继续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感受文化的魅力。
我不归属于任何宗教,但我有着崇拜历史文化的宗教精神。我知道自己很肤浅,但我用肤浅的眼光去看,想由浅入深,也在这个地方,请了一只郑成功帆船的模型。我希望这种航海精神能够让我产生一种生活的动力。
漫步在淇澳岛,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苏兆征故居陈列馆、白石街、昌宫馆,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我们回望历史,更珍惜当下,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永存,继续诉说着中华民族的辉煌与骄傲。
有人说,打开珠海甚至南国的历史,就在这里走一走吧。如今,一切都已经安静了,但我的心中,却被历史的波澜壮阔激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