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东篱】醉在东流文旅路上(散文)
时光不语,风漾草绿,青翠渐浓,最美人间四月天。美在桃之夭夭,美在子规清啼,美在春雨如烟,美在春意盎然……
四月天,不辜负撩人的春光,东至县作协组织会员到古镇东流文旅采风。
东流,安徽省重点旅游小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陶渊明、王安石、范仲淹、辛弃疾、黄庭坚、陆游、朱熹、于谦等众多历代名流驻足东流,留下许多脍炙人口诗词墨宝,成为到访的招牌。黄庭坚顺江东流而下,留宿古镇、揽胜于此,写下“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的诗句,此地便改名曰“东流”。
曾经,东至县是至德、东流两县合并而成。目前,东至县政府将尧渡镇与东流镇联姻,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打造成一个偌大的实力超级县城。尧渡依托县政府建设成为政治、文化中心。东流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成为旅游休闲娱乐中心。两个中心两条龙,气运满满,双龙开始腾飞。作协会员到东流采风,其实早已期待。难得休得一日闲,也难得春风有意走笔墨,在副主席汪国彪的带领下终于成行。
◎小七里湖在蝶变
雨过天晴,呼吸的空气格外清新、甜润。二十多人上了中巴车,就有一大半美女。车厢里甜美的笑声、动听的歌声、咯咯哈哈的闹声,汇成滚滚春潮,整个车厢充满着快活的空气,心里的风筝早已放飞窗外,飘到东流的上空。好像一车人是来东流舞蹈的,早就醉了。
中巴上了东尧快速通道。窗外,远处连绵的小山,蓊蓊郁郁。山顶上飘荡着乳白色的雨雾,像少女披着的纱巾,给山们增添了朦胧的美感。碧绿整齐的道行树,摇曳枝头,从窗前一掠而过。丘陵与平原相间,鱼塘与田畴相连。山水相依。一幅幅靓丽的美景图,让人美不胜收,尽管两眼长时间环视却不觉得疲倦。风景醉人,车行如舞,连绵的风景如带如画,我在其中。
二十分钟后,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开阔地停下车,路牌标识:小七里湖。这便是东流镇旅游开发新区。放眼望去,路西,沿着柏油马路,一排眼望不到尽头绿色护栏,护栏上面贴满了旅游宣传广告,栏内挖掘机、推土机正在掘土施工。隆隆隆隆的机器声,声声有韵,旅游区的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协会汪副主席挂职到七里湖红叶村,也算是半个东流人,这时他成了导游。他如数家珍,侃侃地介绍起来:依托小七里湖的水域、湿地、滩涂、林地构建的蓝绿相融,交相辉映的生态空间,准备建四个区:即综合服务区、东篱乐园区、四海竞技区、悠然度假区。打造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休闲、娱乐、养生旅游胜地。打造依湖而生的“院”景图。一树、一草、一池、一石、一木、一花、一窗、一雕、一湖。关起门来的精致,四季都不同,追求:每到寒冬腊月,岁月萧条之际,院墙内外,总能看到光阴斑驳,生趣盎然的景观。位于滨江生态旅游带和尧渡河历史人文旅游区,以生态康养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游、乡村游、红色旅游为主,打造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重要休闲康养基地。
新时代的工地会战,将东流的春天掀起了高潮。听了汪副主席的介绍,我们心里美滋滋的,望着尘土飞扬的施工场地,仿佛眼前一座座园区落成、一栋栋旅游蜃楼拔地而起,游人如织,车水马龙。
望着宏伟的旅游开发场地,激动的心,浮想联翩。是啊!现在的人们生活好了,追求旅游、休闲、康养已成为时尚。开发旅游已成为朝阳产业,东流镇政府已握住时代脉搏,抓住机会,构思蓝图,适时开发。小七里湖将如日中天,将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上车离开开发区,激动的心未能平静。是啊,社会发展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放飞心灵去旅行,所见、所闻、所感,耳听佳音、目极美好、心里沉淀、释然,欣慰,足矣!
◎古韵老街韵味浓
中巴车开到东流老街,下了车,拐过弯就能见到一个牌坊,上面刻着篆书“东流古镇”,下面是青石门槛。跨过门槛便进入老街。
老街,濒临长江,自唐初逐渐形成,历尽千年沧桑。全长一千多米,不足四米宽,路面青石铺就,石板已被岁月洗礼,被时光磨得锃亮光滑。路两旁古民居鳞次栉比。一千多幢,五千多间。房屋多为“前店后坊,闺阁深藏”的古建布局。“青砖小瓦马头墙,朱角飞檐鱼悬梁”,这是诗歌给老街的写真,明显是明清时代的风貌,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
砖木结构楼内,木柱横梁,门窗廊阁,雕刻工艺有浮雕、镂空、彩绘和堆漆以及石木料拼饰等,这些都体现了民间工匠技艺的精湛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看得是如痴如醉,不想挪动脚步。
从路边的牌匾获悉,保存较好,特色鲜明的古建筑有汪、金、高、安、李、鲍、扬、周八大家楼房,显示了这八大家在当时的显赫地位。从有关资料得知,古时老街商店林立。其中有钱庄、茶号、商行、布匹店、杂货店、中药店、糕饼店、豆腐店、缝纫店、铁匠铺、理发店、木匠点、饭店、旅馆等,商业。手工业兴起,将老街代入繁华。我似乎看到了当时来往人流驾肩接迹,那种生意兴隆的场景。因靠近码头,这里是还是物流集散地,当时的来往商人无疑将财富带了来。
记得十几年前曾来过一次,那时感觉烟火气息淡淡,街道冷冷清清,走进老街,如同走进时光隧道。穿越历史的时空,繁华跌入没落,老街成了社会变迁的活化石。古民居有些龇牙咧嘴,裂痕纵横,岌岌可危,有些墙壁倒塌,瓦片脱落,悬梁木椽裸露在外。有些断壁残垣,蒿草丛生。砖头瓦砾凌乱堆放,整个老街氤氲在哀叹的气息中。
这一次,踏上老街,眼前一亮,大部分危房修葺一新,部分倒塌房子仿古重建。古楼又挺起了胸膛。据东流文化站朱站长介绍,还有几十间倒塌房,政府正在酝酿重建。
沿街房前,摆满了花盆,芬芳四月,鲜花盛开。香气四溢,流光溢彩,喜迎来客,给悠悠古道增添了生机。徜徉于老街,走马观花似的游览,发现许多新鲜元素,欣喜地看到“王文生油画陈列室”、“古镇文博院”、“戏迷俱乐部”、“杨玉贵美术馆”、“江南书画院”等,看来,老街生意渐渐复活,人气满满重聚。老街有幸再次接受着文化的洗礼,古今相融,复活了老街。
许多大门畅开,随意进了一间,里面陈列着许多老物件和一些古玩古董。黄花梨木床、八仙桌、太师椅、一百年前德国制造的缝纫机、手镯、装饰品等,这些东西静静地躺在这里诉说着曾经的荣耀与辉煌。走进“轾轩楼”,原来是曾国藩驻扎之所。木制轩楼三间门面,三进幽深,天井环廊,前后相连,非常气派,晴不起尘、雨不积水。藏风聚气,风水宝地也。
走出古道,回望老街,仿佛粗粗翻阅一本被岁月和风雨磨损的历史书籍,让我们领略了老街的古韵悠悠和世事沧桑。不过,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将重新崛起,铸就辉煌。
◎沉醉月亮湖
走出老街,不足几百米便来到月亮湖,进入月亮湖,被四月的湖光惊艳到了,从古道出来仿佛从古代穿越,来到当下。游客的情绪徒然高涨起来,心儿放飞起来。风是那么温柔,空气是那么清新,阳光是那么温和,为的是点亮一座湖,还是点亮我们的心情?都是吧,湖和我们一同在春风的醉意里。
“月亮湖”,诗一样的名字,月亮湖的风光更加诗意盎然。漫步在湖边,一弯月亮也在跟着漫步。月亮湖边,一棵棵高大的垂柳围住了月亮湖,仿佛给月亮镶上了一道绿边。我忽然想起贺知章《咏柳》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细细的柳丝,就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婀娜多姿,柳丝亲吻湖水,情深深,意蒙蒙。那碎碎的柳叶,绿得逼人的眼,犹如翡翠的波浪。随风摇曳,美丽而优雅。湖面上是一座曲折的廊桥,桥上建一八角亭,名曰“荷塘月色亭”。美女们在廊桥上嬉嬉笑笑卖弄着丰姿,举着手机,单照、几人合照,恨不得把月亮湖的美装下带走。如果把月亮湖当作背景,这群美女就是天上月亮下阶的仙女,快乐揽胜四月的美景。如果把美女当作背景,月亮湖就是人间的仙境。古镇东流竟然还有这样一处“世外桃源”。天上人间两个月亮遥相辉映,古镇东流将会出现绝世风雅。坐在“荷塘月色”八角亭上,望着碧緑的一汪湖水,可惜还不能见到美丽的荷花,遐想夏日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月亮湖将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忽然,旁边江堤上传来悠扬的古筝声,抬眼望去,只见一位身姿婉约,风衣飘飘的女子,双手优雅娴熟地拨弄琴弦,仿佛是一位仙女降临在人间弹奏着天籁之音,不知不觉把人们带入梦幻之中,醉了,月亮湖。
古镇东流文旅,一天时间太短暂,一群文人走不出眷恋,来不及重走历代大诗人的文旅之路,来不及欣赏古镇东流的八大景观,来不及瞻仰双塔、古寺、庙宇。东流镇政府徐宣委说得好,待到东篱菊花开,东流再邀大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