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云水】小笼包,舌尖上的美食(散文)
一
开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美食的天堂。它是豫菜的发源地,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汴梁风味,讲究五味调和,口感适中,深受人们的喜爱。
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可以满足人们味蕾的需要。来开封,必吃开封美食,品宋都文化。像桶子鸡、花生糕、炒凉粉、开封拉面、酱牛肉、小笼包……风味小吃琳琅满目,多如牛毛。
最有名的当属开封的灌汤小笼包。小笼包起源于宋朝,据说,一开始是由一位面点师傅发明的,后来,在城内逐渐流传开来,人们争相品尝,形成了开封有名的特色小吃。曾被评为“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中国十大包子”等荣誉称号。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对小笼包都非常喜爱。宋朝时,小笼包就是高宗皇帝最爱的一道点心。后来,由于战乱,宋朝都城从开封南迁至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建立南宋王朝。“开封小笼包子”也随着宋朝的官员们跋山涉水,来到杭州,在南方小笼包又被称为“灌浆馒头”,逐渐成为了有名的市井小吃,受到了南方的人追捧和喜爱。
中原地带盛产小麦,包小笼包的面皮就是用筋道的优质精小麦面粉和制而成,肉馅选的是猪后腿肉,选材非常讲究。灌汤小笼包的制作工艺独特,先将肉馅和汤汁熬制凝固,再包入擀得很薄的面皮中,最后再用大火蒸制而成。
它的外形非常好看,玉面玲珑,皮薄馅多,味道浓郁,香而不腻,健康又美味,让人百吃不厌。
吃灌汤小笼包是有讲究的。“轻轻移,慢慢提,先开窗,后喝汤。”由于皮薄馅流油,品尝时,不可着急入口,以免被烫伤。需要小心地用筷子挑开一个小口,先把里面的汤汁吸食,再吃面皮和肉,慢慢地品尝,唇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小笼包,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美食,符合大众化口味。不仅味道鲜美,价格也实惠,物美价廉,人人都可以品尝。
二
如果,你想“雅”一回,可以到繁华的鼓楼地段品开封第一楼的小笼包,那将会是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包子盛宴”,定能让你大开眼界。
“中华老字号”开封第一楼小笼包久负盛名。它开店较早,规模宏大,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属于百年老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风格,服务态度好,质量有保证,信誉较好,赢得了人们的好口碑。顾客纷至沓来,店里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而来。
开封第一楼的小笼包子,源于北宋时期的东京名吃。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其中,“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就是开封第一楼小笼包子的前身。是根据当时东京七十二家的王楼取名而来,当时号称“在京第一”。就是今天,小笼包第一,也非开封“第一楼”莫属。这里的小笼包造型优美,“提起来像灯笼,放下像菊花”样子小巧可爱,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
20世纪30年代,开封第一楼的厨师将大笼蒸制,改成小笼蒸制,端着整个笼上桌,是餐桌上的美味主食,始称为“小笼灌汤包子”。直到现在,开封的小笼包子都是趁着热气蒸腾,整笼上桌,让顾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小笼包,感受开封美食文化的魅力。
时间一久,第一楼小笼包成为古城开封响亮的名片。提起开封,就让人想到开封小笼包,想要一尝为快。“第一楼”因此名声在外,吸引了不少游客趋之若鹜。一到饭点,人流涌动,高朋满座,座无虚席,觥筹交错,那叫一个热闹翻天。不少国家领导人来开封都曾品尝过第一楼的小笼包子,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它的味道赞不绝口。1991年,开封第一楼负责人携厨师应邀上北京“献艺”,当时的国务委员李铁映同志为它挥笔题名“天下第一楼”,金字招牌,威风八面,至今还挂在第一楼的门头上。
开封的灌汤小笼包,不断地创新,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小笼包子也从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成风味独特的系列产品,颜色是丰富多彩,味道也是百花齐放。“小笼包子宴”和“速冻包子”,运往全国各地,让不同地方的人们即使不到开封,也能品尝到正宗的开封小笼包。为了跟上时代潮流,让第一楼的小笼包立于不败之地,第一楼领导人成立有专门的食品公司,研发新口味,满足人们味蕾的需要。根据口味不同,分为灌汤、鱼仁、翡翠、蘑菇、虾仁、素馅、麻辣等多种风味,品尝一口,口感极佳,鲜香软糯,美味至极。
第一楼位于鼓楼繁华的商业区,占地约五千多平方米。里面装修富丽堂皇,宽敞明亮,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代表古代汴梁美丽风光的“汴京八景厅”:相国霜钟、州桥明月、铁塔行云、繁塔春色、金池夜雨、梁园雪霁、汴水秋声、隋堤烟柳,充分向人们展示了“琪树名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古都风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豪华气派的楼中楼,以“悠远的古都汴梁”为背景,风格大气而华丽,环境清幽而古朴,充满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历史文化。
在第一楼就餐,除了品小笼包和地道传统的豫菜外,还可以近距离地欣赏一场精神盛宴:歌舞、杂技、魔术、地方戏等节目,精彩纷呈,让人赏心悦目。吃美食,品宋文化,闻香识古,美食飘香,尽显古城饮食文化的风韵。
许多游客慕名来开封,一是赏古城风景,二是品第一楼丰盛的什锦包子宴,乐不思归,其乐无穷。
三
如果,你想做一个“俗人”,你想吃接地气的,感受人间烟火气,可以到夜市上品尝小笼包,价格便宜又实惠。街边摊,或者路边的小饭店,邀请三五好友,要上几个小菜,吃上几笼灌汤小笼包,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如果幸运的话,你还能够欣赏到厨师包小笼包的精彩画面。小笼包,讲究一个鲜,现吃现包,味道极美。一笼包子大概有六到十二个不等,根据笼屉的大小不同,放的小笼包数量也不同。小笼包对面的要求也很高。和面技术也是一绝,是未经发酵的“死面”,经过“三硬三软”,和出的面筋道光滑,细腻软绵,擀起来行云流水,包起来一气呵成。它的馅是精髓,以精瘦肉为材料,用新鲜的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提鲜,这样的馅吃起来才汁多味鲜。
看师傅包小笼包也是一种享受。只见他动作灵活,薄薄的皮,在手里轻轻地转动着,馅被严严实实地包裹在皮里,每一个都晶莹剔透,饱满圆润。皮是白的,馅是粉的,每一个小笼包,就是一件制作精良的工艺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开封小笼包制作讲究,它虽然不大,但褶皱数量在18到21个之间,皮薄如纸,看似吹弹可破,实则又筋道又结实,里面的肉馅隐约可见。在火上蒸制八至十分钟,顿时烟雾缭绕,蒸熟,趁热端上桌,闻一闻,肉香里还夹杂着面的清香,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口。小笼包和醋是绝配,在醋里蘸着吃,味道更是独特,色香味俱佳,里面软嫩鲜香,外皮韧性十足,让人一看就有食欲,馋涎欲滴。
我们小区也有一家小笼包子店,店主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已经在这里卖二十多年了。因为小店邻近有两所学校,生意一直很红火,小区里的孩子们几乎都吃过他们家的小笼包子,味美价格又便宜。我女儿就是吃着这里的小笼包长大的。早晨,女儿习惯吃上一小笼屉的小笼包,一笼六个,个个晶莹透亮,色泽诱人。她人小饭量不大,一笼就够吃了,小米稀饭免费喝,一顿早餐吃得肚儿圆,心满意足。
灌汤小笼包已成为开封美食的一大特色,是其他主食无与伦比的。在开封的大街小巷,小笼包店随处可见,无论你走到哪里,总能听到“灌汤小笼包”的叫卖声,看到小笼包的招牌,鲜香的味道让你忍不住想停下脚步,走进店去品尝。想吃肉的有肉的,想吃素的有素的,随你心意挑选,让你大饱口福。花最少的钱,品尝正宗美味的开封小笼包,让你不虚此行。
小笼包,历经千年的演变,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美食。它不仅仅只是一种包子,更是一种饮食文化的象征,它代表着开封人对美食的无比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白雾升腾小笼香,馅大皮薄劝客尝。莫道美馔玲珑小,总有老饕嗜如狂。”小笼包,肤白貌美,像一枚枚仙桃,似一块块玉佩,是一场视觉和嗅觉的艺术盛宴,也是一道绝世的美味佳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