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同学(小说)
一: 深秋月夜
二十一世纪的南方城市并没在夜色里沉寂,在经济飞速发展中崛起的它,已经跨越落后,正走向高科技时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如水的车流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群,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生机,喧嚣声通宵达旦,华灯初上,霓红璀璨,整座城市在夜色里花月正春风。 柳月的家座落在城市的一角,一个中档别墅区。
她家这时正灯火通明,她从下午四点就开始做饭,早上特意去买了鱼、肉及新鲜疏菜, 精心烹调, 做了一桌子菜。 周末是她们一家人固定团聚的时刻,这个时候读大学的女儿会回家,丈夫即便有事,也会搁下或者把事情推掉回家和她们一起吃饭。饭菜做好,丈夫还没有回来,女儿催了好几次了。看看时候不早了,柳月赶紧盛了饭菜端到女儿卧室,她怕饿坏了女儿。
回到客厅,她开始拨丈夫的手机,没人接听,她有点担心,开始不停地拨号。“滴滴滴”,院子里传来喇叭声,柳月走到窗前,看到丈夫开着车子回来了。她开门迎了出去,接过丈夫的包,然后揭开罩着的饭菜,盛好饭。
“今天怎么回来得有点晚,工作很忙吗?”柳月关切地问。
“今天在公司开了两个会,开得时间长了一点。”
丈夫低头吃饭,打量着对面的他,柳月发现年近五十五岁的男人两鬓的白发越来越多了,她有点心疼他。这个老实巴交的男人吃苦耐劳,做事勤勤恳恳,自从自主创业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始终辛辛苦苦地供养着这个家。柳月早早在一企业退休,退休工资不高,小康之家的维系全得益于丈夫的辛苦努力。他们家一向柳月主内,丈夫主外,夫妻俩一直配合默契,家庭生活可谓幸福甜美。
吃完晚饭,柳月动作麻利收拾碗筷,她把碗筷端到厨房里清洗着,丈夫则到客厅看电视。锅碗瓢盆和电视的声音交织在这个家中,这是柳月感觉最惬意的声音,她习惯于这生活的交响曲,并乐于沉醉其中。
“ 叮铃、叮铃......"客厅传来电话铃声,丈夫把茶几上的手机拿过来,送到厨房递给她,电话是柳月的同学许晴打来的,柳月接过手机。
“喂,许晴,你好,有事吗?”
手机那边传来许晴温柔甜美的女声:“柳月,你整天在忙什么?最近初中的同学建了一个微信群,看你没在里面,我打个电话给你,群里的同学说要组织一次同学聚会,你参加吗?”
“哦,都有那些同学呀?”柳月已经记不起曾经的同学,记忆隔着光阴,印象已经变得模糊。
“我拉你进去吧,你进去就可以看见了。”那头的许晴不等柳月考虑,啪地挂了手机。
一会,许晴就把她拉进了同学群。看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柳月在脑海中搜寻着往惜的面孔。几十年未曾谋面了,曾经的同学,是否还是当年的模样,再见面时,大家还能认得出彼此吗?柳月这样想着。
二: 同学聚会
一番准备之后,同学聚会如期而至,除了去世和患病的同学,其余大多都参加了。
那天早上,在酒店的大堂,见到久违的同学,大家自是兴奋不已,互诉多年的离别之情。中午的饭桌上,同学们情绪高涨举杯畅饮,那一瞬间沉寂多年的同学情谊被酒精唤发,所有的热情都溶于杯盏语言间,可谓是款款深情。
吃罢午饭,活动安排在位于半山的绵绣公园, 大家三三俩俩相依而行。沉静下来归于理性,不难发现,大家虽是同学,但彼此之间已经隔着距离了。毕竟大家初识在那个懵懵懂懂的年龄,学校自此一别几十年的时间,层次不同的工作和生活都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横亘在了同学之间。走过光阴长廊,大家都再回不到当初。沧桑,刻在了每一位同学的脸上,大相径庭的命运让同学之间熟悉而又陌生。
晚饭的时候,为避免尴尬,柳月坐到了和同学熟习的那一桌,她喜静且不善喝酒,同桌的许晴和钟萍则在那和大家闹酒,同学中,她对她们比较熟悉,因为她们三个人同在一个城市生活多年。
钟萍天姿聪明,性格开朗,高中毕业后考入本市一所大专。毕业后,分配到学校教书。而许晴高中毕业后进了一个中型企业工作,三个人中,许晴的生活状况较好,她家庭和睦,丈夫是一个建筑工程师,女儿大学毕业考进了一个行政单位工作,她自己也退休了,有房有车,收入稳定,日子过得悠哉悠哉地。
钟萍和柳月许晴俩相比,境况就不一样了。她们之间天差地别,钟萍结婚后,儿子两岁时和丈夫离了婚,随后不知什么原因又辞去了教师工作。在她三十多岁时结了第二次婚,之后没几年,又离了婚。再次离婚后的钟萍,便不再结婚,她游走于世间,用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生活。
她的人生观和柳月、许晴不同,她不主张女人委曲求全,一生只做一个男人的妻子,她不喜欢劳作,她是一个享受型的女人。那些年轻的岁月,姿色艳丽,男人们给了她风光舒适的生活,她也算是享福了。
她曾荣光自豪地对柳月和许晴说:“你们没吃过的,我吃过,你们没玩过的,我玩过,人的一生,能尝尽山珍海味,游遍五湖四海,也知足了。”
面对钟萍一套一套超前观念的论调,柳月和许晴会心一笑,她俩不赞许,但也不反驳。当今社会,多元化的人际关系因人而异,大家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选择,人们谁也不会用道德标准去框正谁的生活,与人相处求同存异便可。更何况到了成熟的年龄,大家都变得佛性了,自然不再去管别人。
同学宴席总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尽管话题和年龄已经不大适宜,席间还是有人调侃,说那个当初“谁是谁的谁”。柳月想起了中学英语课本里故事《李雷和韩梅梅》,一个小美好萌发在青涩的少年之间,最终,成年之后,李雷和韩梅梅一样未能牵手。现实生活中和课本里的故事一样,同学如今牵手的少之又少。
吃罢晚饭, 同学聚会的常规安排便是歌厅了。昏暗的灯光下,音乐缓缓响起,所有的面孔不再清晰,卸下贫富贵贱,大家只是清一色的同学。那一刻,舞池欢腾,歌声纯净,大家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为了友谊而旋转、旋转。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曲终人散之时,一场同学聚会就此结束,大家各回各的原点。一场同学聚会带给大家的将会是什么呢?许是各有各的体会吧。
三 祸起萧墙
同学聚会,钟萍是组织者之一,因为她一个人生活,有大把的空闲时间。聚会结束之后,她才得以放松休息,这段时间可把她给累坏了。休息几日之后,一种落寞的感觉在心底油然而生 ,她在自己空荡荡的屋子里反复转悠,思索着。想当初,论学习和容貌,自己都比许晴好,凭什么现在许晴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柳月就更不用说了,考不上大学不说,单位也不好,她现在居然也过上了好日子。
钟萍只要一想起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她们俩,心里就大为不悦。嫉妒像魔鬼般地缠绕着她的心,让她寝食难安,冲动让她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一个让她一生都会惭悔的举动。
她决定写一封匿名信去告许晴。她一个普通职工,她家的钱哪里来的,她居然有钱买别墅、买车、买高档衣服?对了,她老公是搞建筑的,她老公一定是行贿了。行贿、竟标、赚钱,她笃定是这样的。
至于柳月,告她什么呢?她总在朋友圈秀夫妻恩爱,就写一封匿名信,离间他们夫妻,说她老公在外和某某女人勾搭。看她还以后还敢得瑟。
打定主意,提笔。只不过写两封信而已,于她而言小菜一碟。以她学中文的文笔,行云流水般三下五去二,片刻就可写好,连改都不用改。匆匆跑到邮局封缄寄出,做完所有的事情回到家之后,她才松了一口气。这下的她,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平衡,她可以继续她的“幸福生活了”。
四: 无妄之灾
一个星期过去了,风平浪静,钟萍没等来匿名信的结果,却等来了许晴住院的信息。她幸灾乐祸,她得去看看许晴的病到底怎么样了,她的病到底严不严重?走到许晴病床前,看到许晴憔悴的面容,她想起那封匿名信。她感到有些内疚,毕竟同学一场,许晴其实并没有得罪过自己。
许晴对她的到来感激涕零,她望着她真诚地连说:“谢谢!”
医生说:“肿瘤太大,要切除子宫,手术还是有风险的,也不知道瘤子是不是良性的?”
看着许晴眼泪汪汪的样子,钟萍的眼泪差一点掉下来了。她安慰她道:“别紧张,手术不大,不会有问题的。”
“ 但愿吧。”许晴有气无力,怯怯地说。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钟萍心里的一丝良知被唤醒。她后悔了,她后悔自己冲动之下做出的荒缪行为。匿名信在途中,她已经无法追回。逃离、逃离,她再也无法面对许晴,她不敢想像她的那封信对于病中的许晴,意味着什么?
她将面临什么样的精神打击?
两个星期后,许晴在医院做了子宫切除术,所幸瘤子虽大,但是良性的,她出院后在家里休息。期间,柳月来看过她,她们俩平日各忙各的,有事了总是要互相看望的,她们属于那种素白长青的友谊,在岁月的流逝里,她们的感情总浓淡相宜。
五: 雪上加霜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适合自己的轨道上运行。柳月的生活是规律的,她一生平凡地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平凡着、也快乐着。这天下午,她收拾完家务,坐在沙发上休息,刚想打开电视,手机响了。刚接通手机就听见许晴哭诉的声音,她吓了一跳,她连忙问:“喂、喂,怎么了?许晴,你慢慢说。”
“我们怎么会有这样的同学啊,她怎么会这样卑鄙?”
“谁?你说谁卑鄙,到底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你过来我家吧,你过来便什么都知道了。”
许晴的声音在颤抖,她的情绪很激动,柳月挂了手机,连忙驱车赶往许晴家。
来到许晴家,许晴的脸上还挂着泪花,两个脸颊气得红通通的,她气得不轻。
“怎么了,什么事把你气成这样?”
“ 你看看。”许晴递给柳月两张纸。
“一封匿名信,谁写的?”
“谁?还能是谁,我们的好同学呀,钟萍。”
“你仔细看看内容,气死我了。她告我老公行贿去拿工程,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的工程大大小小都是公开招标的,即便竟标成功,有时连利润也没有。我老公辛苦得半死,也赚不了几个钱钱。这两年女儿工作了,家庭状况才好转一些,房子是女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买的,我们凑的首付款。车子是女儿结婚时买的,男方出的钱。”
听着许晴的诉说,柳月迅速浏览着手中的信,“匿名信”的措词极其精准,看得出写作者的文字功底,也看得出写作者的恨意,每一字句都像一把利韧欲致人于死地。柳月看得心惊胆战,连忙问许晴:“这真是钟萍写的?”
“千真万确!这是我们读书时,她的字迹,你看看里面的字。”
柳月接过许晴递过来的一本书,那是一本张爱玲全集。里面的字迹和匿名信的字迹一模一样。
“愚蠢的人,她聪明一世,却糊涂一时,她忘了我们曾经同窗三年,她的笔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她竟然用钢笔写匿名信。我已经去鉴定过笔迹了,就是她。”
柳月倒吸一了口冷气:“可是,她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损人又不利己?”
“ 这就要去问她了,谁知道她为什么?以她的现状,我猜想可能是因为嫉妒,否则,她没有理由这样做。几十年过来,我自问绝没有一丝一毫得罪过她的地方。”
“她真是太可怕了。”柳月心有余悸。
“可是,她写的东西,怎么会在你们手里?”
“那是因为她写的是匿名信,信手涂鸦,人家纪律检查部们经过调查后,给我们的复印件。纪律检查部门又不是吃干饭的,一封匿名信连真假都分不清。"
“嗯嗯,也是。那你就不要生气了,反正又没有影响你们什么。”
“可是,被一个同学所伤,莫名其妙地被扣上这莫虚有的罪名,我真的是气愤。孩子小时,我艰难困苦的日子,她看不见,现在日子好过点了,她来陷害,我真是恨呀。”
“理解、理解,你此刻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以后这样的人,不要和她来往就是了。”
“来往?一辈子,永不!”许晴斩钉截铁地说。两人说话间不知不觉一下午的时间过去了,柳月得回家做饭,还有一张嘴在等着她呢。
六 难眠之夜
安慰了许晴几句,柳月匆匆往回赶。
柳月回到家,脑海里想着今天的事情默默做饭。丈夫看着不对劲,便问:“你今天怎么了,一句话也不说?”
“没什么。”柳月不想说那恼心的事情,破坏了吃饭的心情。
直到晚上,枕着丈夫的手臂,靠在他怀里,柳月才一五一十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丈夫,丈夫听了并未感到惊奇。
、 他以平静地口吻说道:“早就叫你不要跟她来往,你和许晴一样,对人,一点辩别能力也没有。看人,看她的生活经历、看她的处世态度、看她的行为方式。你看看钟萍的一生,早年抛夫弃子,生活随随便便,水性杨花,她的生活中有过那么多男人?她这样一个毫无准则的人,往往可能做出超越常规的事情。我是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可是,这是钟萍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无关。我们怎么知道她会做出这等害人的事情。”
“人心人性难测,傻女人,学着点吧。”
丈夫关了灯:“睡吧,别多想了,以后远离她便是了。”
柳月是幸运的,她没有收到那封离间他们夫妻的匿名信,信送来的时候,恰巧丈夫在家,信被丈夫扣下了,憨厚的丈夫认为这是歹人的恶作剧,几下就把信撕得粉碎,随手扔垃圾桶里去了。他并没有告诉柳月此事,他认为不值得一提。这是所有的事情真相大白之后,后来柳月才知道的。她避免了一场伤害。
这边的许晴,彻夜难眠,她听着毛宁的那首《同学》泪流满面。她始终不明白钟萍的行为,她觉得不可理喻。如果同学之间注定要伤害,那又何必要相识。她想起自己的艰苦岁月,那些丈夫在外奔波的日子,她一人寂寞地带着孩子,星月相伴,清贫相随。如果说自己今天拥有幸福和快乐,那也是日积月累的辛苦换来的。
同学,是两个美好的两个字眼,许晴觉得它应该被永远地祝福,而不是被亵渎。
自此之后,许晴再也不参加同学聚会了,因为一个扭曲的灵魂,她放弃了同学这整片森林。她删除了微信里大部分同学的名字,筑起了厚厚的铠甲。至于柳月,许晴是她的前车之鉴,她自此,再不去参加同学聚会。
至于钟萍,没有人去审判她的荒诞行为,她的生活也不会有人去干涉,她继续着她的沉沦。
也许,在耄耋之年的某一天,她会为她曾经的行为而自责,为她弯弯曲曲的一生而惭悔。
所有一切,人心自在。
七 返璞归真
十年之后,许晴和柳月在平静的时光里过着她们自己的生活,她俩当了外婆,享受着含饴弄孙的快乐。
钟萍老了,她大病一场后,那些曾经对她海誓山盟的男人们散去了。她走不动了,记性也不好了。每一天的时光变得漫长,她时常在迷迷糊糊中,梦见自己在田野上赤足撒欢。
她梦见过世的母亲,梦见年少时的火伴,梦见生命里那些纯真的友情。她知道自己差两个歉疚的电话,但,她明白,自己永远也拨不通那两个电话。她拿来信纸,用笔墨向同学致歉。
许晴,柳月,你们好吗?我很想你们,我错了,抱歉,我曾经对你们的伤害。
每年的栀子花开,钟萍捧着栀子花,喃喃自语:“好想再变回那个青涩的少年。”
那时,什么都没有失去,什么都是干净的,三个田园女儿在油菜花里欢笑。
那是一九八零年的春天。

时代的洪流裹携着人们往前走,有多少曾经的同学,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从少年到成年,谁都不是从前的自己。光怪陆离的社会考验着每一个人的人性,美与丑在生活里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写这篇小说的立意在于告诫人们,嫉妒是一种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或多或少,它存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而我们要正确面对和处理。首先,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因为嫉妒而去打击陷害别人,并不能改变自己的现状,只能更凸显自己卑劣的人品。正确的做法是,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成就,努力去提升自己,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才是一个良人的为人之道。
时代的洪流裹携着人们往前走,有多少曾经的同学,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从少年到成年,谁都不是从前的自己。光怪陆离的社会考验着每一个人的人性,美与丑在生活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写这篇小说的立意在于告诫人们,嫉妒是一种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或多或少,它存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而我们要正确面对和处理。首先,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因为嫉妒而去打击陷害别人,并不能改变自己的现状,只能更凸显自己卑劣的人品。正确的做法是,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成就,努力去提升自己,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才是一个良人的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