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熟悉的味道(散文)

精品 【东篱】熟悉的味道(散文)


作者:红花草 举人,396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42发表时间:2024-05-17 07:13:29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家里养猪,且还养有母猪。
   养母猪,精心抚养小猪那是必须有的过程,这与收入的多少直接挂钩,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调教初生小猪吃奶,要拿出十二份的耐心,争取每头仔猪在脱离母体后尽早吃到初乳。越早吃到母猪的初乳,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和成活率,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初乳里含有大量的乳糖和免疫球蛋白,能及时给仔猪提供所需要的能量。人说的“出风长”就是这样,吃是动物的本能。小动物开口吃了,便会以看得见的速度生长。有的母猪母性不好,特别是初产母猪,他不给小猪吃奶。如果超过一天仔猪还没吃到初乳,它们的成活率会大打折扣,健康系数至少降低大半,很难养活。即使不死,也是碍长的僵猪。
   “想要畜生钱,要与畜生转”。因此,我除了好好地养好母猪,调教仔猪吃奶是关键的一步。一方面不能让体大笨重的母猪压坏行动还不太敏捷的仔猪,再者,为了整窝均衡生长,要人为地给它们固定乳头。
   我照顾仔猪吃奶,还悟出了一些道理,不信?请往下看,我说得对不。
  
   二
   我有些不明白的是,有的人说某人蠢,总是拿猪来做比较。“蠢得像猪”“笨得像猪”“比猪还蠢”等等。这还真的冤枉猪了。殊不知,猪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之一。它的聪明程度在动物界中排名第五,它们的智商在全球可以排到第十位到第十二位。就是一向认为聪明通人性的狗,也只有猪的三分之一聪明,这都是有数据可查的。
   “一猪二熊三老虎”,猪的能耐排在首位,肯定是猪自己打下来的天下。“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否则力大无比的熊和凶猛异常的老虎岂能甘心俯首称臣?这里说的虽然是野猪,家猪是野猪进化的产物,毋庸置疑的。
   最令我佩服猪的是,它们出生后第一次吃的是哪个乳头,它始终都记得,不会搞错,哪怕母猪翻了个身,上面的乳头给压到下面,它也会寻了去。人为地干预都不行,这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本领,有时候我想把弱些的猪调到母猪前排的几个乳头。业内人都知道,母猪前排的几对乳的乳汁相对较好,较足。我给弱者来点特殊照顾,它们居然不领半分情,常常是把我的耐性磨得所剩无几。
   昨天,家里有一头母猪生产,调教小猪吃奶,可让我费老鼻子劲了。有两头小的我捉了无数次放母猪前面的乳头,它们偏不,就是把乳头塞进它们嘴里又吐了出来,真真的想气死我,它还不带偿命。非要找它先前吃过的后面的那奶头。我腿蹲酸痛,耐心磨没,最后妥协,随它去,那是它自己选择的,我够仁至义尽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毕竟我经常养猪,知道一些它们的习性。它们是跟着自己的气味走的。第一次认准了的乳头,以后很难人为地调过来。猪的视力差,但它们的嗅觉相当灵敏。瞧它们在乳房前拱啊掀啊,就是用鼻子在寻找熟悉的味道。猪的嗅觉比狗还要灵敏,这不是说狗的鼻子不好,而是证明猪的鼻子比狗更好。不要小瞧猪。
  
   三
   “生嘴的要吃,生根的要肥”。猪,生下来就知道循着自己的气味,寻找吃的,这是原始求生的本能。一旦认定,就不会轻易改变,也是对第一口奶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有了依赖,有了信任,根深蒂固,一般不会改变。“有奶便是娘”这句话不太适合猪。母猪认识它的崽,别的猪崽想混进去,不容易过关,母猪熟悉自己崽的味道。否则它会毫不留情地咬。猪崽也不会认错它的母亲,哪怕它的母亲不漂亮,绝不会嫌弃。
   其实,人,也一样,对父母、对亲人,对故乡,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特别是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感触最深,体会最深。如果“他乡遇故知”,那就是遇到最亲的亲人了,这种亲切感亲近感油然而生。在故知里,有熟悉的乡音、相同的习惯、共同的话题。这些都是久违了的自己熟悉的故乡味道,投机的话儿说几日几夜不带重复。
   老张,二十年前,孤身一人到深圳打工,走投无路时流落街头,幸好遇到了同县的家乡人老周。在老周的帮助下找了个门面开了家餐馆,把妻子也接到了深圳,共同打理。渐渐地,生意越做越大,在深圳买了房,孩子也在深圳读书。他始终没有忘记老周,前年老周生意亏损,他拿出二十万帮他度难关。
   十年前,他的父母先后去世,家里的房子他兄弟看管。年久失修,兄弟常打电话说起摇摇欲坠的房子,问还要不要,老了还回不回家。老张回答很干脆:“老了肯定要回家的,外面的世界再好,也没有家乡的味道,我还是要回到熟悉的故里。”
   去年,他回老家几个月,亲自督公,将家中的老房子拆了重新建成新式别墅,前后花了几十万。他说:这里是我的根,我的第一声啼哭在这里,吃的第一口奶在这里,喝的第一口水在这里,吃的第一口饭是在这里,第一次开口说话在这里,第一次学走还是在这里,总之,我人生的起点在这里,这里有我熟悉的味道,有我熟悉的老伙伴,有我熟悉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老了必须回到起点,这里的味道非常熟悉,可以随心所欲,不用装模做样。
   岂止是老张,还有老李,老杨,老赵,老宋……外面打拼的不少人都有同样的想法。年轻时在外面闯荡,老了回故土。
   无论是谁,都会有故土情节,不论官多大,飞多远。
   台湾著名作家、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一湾海峡,一段乡愁”,“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他的浓浓乡愁常常被世人传颂。他对故土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是那么的浓烈,触及人心的最底层,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和无限的遐想。
   数不胜数的国外留学生、博士、研究生,他们放弃国外高官厚禄,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不就是要寻找自己最熟悉的味道吗,在这有着浓厚感情的土地上耕耘,为建设自己的祖国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人和畜生有很多很多的共性,许多地方都相似。甚至,人还要向动物学习,他们可以教会人想明白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它们的行为会给人很多的启发,带来不少的灵感和快乐。
   小猪只寻熟悉的乳头,知识渊博的你肯定还得到了其他的启发,肯定还是更深层的……
  

共 23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母猪的抚养,看似平凡无奇,实则蕴含了无尽的智慧与耐心。在农耕文明的厚重底色中,它不仅仅是农户们增收的重要途径,更是一部活生生的生活哲学。母猪孕育新生命,精心抚养小猪,每一环节都显得至关重要,而调教初生小猪吃奶,更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一步。我们常说“想要畜生钱,要与畜生转”,这不仅仅是对农户勤劳的赞誉,更是对他们与动物间深厚情感的写照。小猪初离母体,急需初乳滋养,而农户们则需要拿出十二分的耐心,确保每头小猪都能及时获得生命的源泉。这样的付出,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收获的期盼。然而,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猪往往被用作贬义的比喻,如“蠢得像猪”、“笨的像猪”。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对猪的一种误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猪的聪明程度在动物界中排名靠前,其智商更是名列全球前十。这样的智慧,却被人们长期忽视和误解,这无疑是对猪的一种不公平。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人与土地、与故乡的深厚情感。老张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人对故乡的眷恋和依恋。他的每一声啼哭、每一口奶、每一口水、每一口饭,都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作者描述这种情感,是如此的深沉和真挚,让人为之动容。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更是跨越了海峡,连接了大陆与台湾。他的诗句,如同一条情感的纽带,将两岸人民的心紧紧相连。这种乡愁,既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坚守。在这个看似平凡的母猪抚养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奇迹、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生动而感人的画面,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作者是一个很勤劳善良的女性,一生很坚强。她的故事很励志!文字朴素接地气,条理清晰,养猪很专业,非常好的散文。希望红花草老师创作愉快,在东篱收获快乐!感谢投稿东篱。【东篱编辑:滴善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17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5-17 20:44:59
  花草老师养猪经验丰富,对猪的了解也很熟悉,我小时候家里也养过猪,只听过大人讲,猪身上都是宝,没想到,猪也通人性的,是智慧猪。祝贺老师摘精,问好老师,老师的小猪仔们健康成长。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5-17 21:09:37
  谢谢欣然老师的夸奖与祝福,猪是通人性的的,是比较聪明的动物,与人也容易建立起感情。再次谢谢老师,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1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5-20 17:50:30
  这个我清楚。我家原来养过母猪,有时候大人不在家,我就给接生,擦嘴,擦身子,剪脐带。我经常喂猪,甚至给猪瘙痒痒,捉虱子,母猪跟我关系好。每个小猪仔都有固定的奶头,只有强壮的才能抢到前面的奶头,往往吃最后奶头的成为“癞不长”。老师比喻很恰当,人也一样,都在寻找熟悉的味道,就像我,一直用文字记述离开的故乡,追逐着乡音,乡情!拜读佳作,点赞学习!
回复1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5-31 07:57:07
  天方老师对养猪很有经验,对猪的生活习惯也是了如指掌,佩服佩服。谢谢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感恩遇见,祝福老师!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