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实力写手】翠花,上酸菜(散文)
“翠花,上酸菜!”这句话你听说过吧,奶奶就和她一个名字,姓马叫翠花。
奶奶当姑娘时,爱唱戏。县剧团去她们学校招演员,奶奶报了名结果唱功还行,人没相中。奶奶面相不是太好个头又矮,直接被淘汰了。好强的奶奶,觉得自己丢了面子,一生气,高中没毕业就不上了。不上学家里父母说:“家里可不养吃闲饭的!”奶奶只好在家干起了农活。
那时奶奶家里有几亩地,种了许多大白菜,大白菜丰收的季节,砍了白菜,她和她母亲就腌了两大缸酸菜。一个月后,酸菜腌好了,奶奶就捞了酸菜去卖。去了村里的集市,根本也没销路。在东北,哪个农户人家不腌酸菜呀?奶奶听邻居说酸菜去城里卖能卖个好价钱。于是她就从邻居家借了三驴蹦子驮了两大铁桶酸菜去了城里。也别说城里人家住楼的人家也多,酸菜可是个稀罕物。每天她装的两大桶酸菜到下午的时候,就卖得一颗不剩,而且酸菜价格也比村里集市上卖的价钱高。奶奶尝到了甜头,就每天都去城里卖酸菜。她不光卖酸菜,还卖一些大山里采的山野菜,一些蘑菇,还有葫芦条,家里包的粘豆包,晾的干菜……
奶奶做买卖会活跃气氛,不光一边吆喝着卖菜还一边时不时唱上几段戏词,唱一段二人转。同时还忘不了喊上几嗓子:“翠花酸菜了!”城里人爱看热闹,所以无论是买菜的还是不买菜的围观的人很多。慢慢的她的名号有了,她还写了一个牌子挂在车子把手上“翠花酸菜!”
城里有两家饭店,听说了奶奶卖的酸菜好,就主动和奶奶联系,订了奶奶的酸菜。从此后,奶奶每天多拿一桶酸菜,两桶送给饭店一桶卖给一些住户。奶奶看酸菜销路好,就又让她母亲多腌了一些,另外她又在村里人家收了一些拿到城里卖。那年冬天,奶奶卖酸菜卖山货挣了钱,找到了好销路。从那以后,每年酸菜腌好,奶奶都会去城里卖。
一个风雪天,她去城里卖酸菜由于路滑,她的三驴蹦子一下滑进了道边的树丛里。她的酸菜也叽里咕噜撒得满地都是。那天刚好爷爷拉了一木板车煤从城里回来,看到后急忙停下车帮着奶奶捡了起来。在这之前,媒人去奶奶家说媒提到爷爷,可是奶奶的母亲听说爷爷家里不仅穷还有一个瘫在床上的老爹需要照顾,就没同意。双方彼此虽然没见过面,但看过彼此照片。奶奶当时可是一眼就相中了爷爷,爷爷是退伍军人,一米八三的个头,白净净的脸,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奶奶因此还和她母亲吵了一架,但一向专制的她母亲坚决不同意还把媒人赶了出去,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今天两人彼此见了面,爷爷又帮了她,临分手时,奶奶不想失去这个机会。她就对爷爷说:“你的照片我看过了,而且也相中了。如果你不嫌我长得丑,是一个卖酸菜的,咱俩就把这事定下来吧。”
爷爷听后,只问了句:“你能和我一起同甘共苦,照顾我爹吗?”说完转身就离开了。
奶奶在爷爷身后喊了一嗓子:“能!我回家去你家找你!俺稀罕你!啥都行呀!”
说实话,奶奶和我们讲起那年她和爷爷相遇时的情景,说她确实喜欢的是爷爷的长相帅气。为了爷爷她啥都行。那天奶奶卖完酸菜,回到家就和她妈说:“以后我不去卖酸菜了,你上次不是说要给我哥开个粮店吗?我挣的钱都给他一分不要。但我有一个条件就是上次媒人介绍的男人我同意嫁给他,并且非他不嫁!”
奶奶有个哥哥从小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拐的。也没有个工作,媳妇也没娶上。奶奶挣了钱她父母又拿出一些家里积攒的钱,在家开了一个粮店,他哥也有了个营生也当了老板,从此,一家人有了生活保障。
奶奶态度坚定,坚决要嫁给爷爷。结婚后,奶奶留在家里照顾爷爷的父亲,隔三差五用大板车拉着公公去医院针灸治疗。到了医院瘦小的她背着公公楼上楼下的做检查,做理疗。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那时候爷爷在一个建筑公司找了一份活儿,为了更好的养家,他每天忙于工作,根本就没有时间顾及家里。家里的一切大小事情都是奶奶张罗。但奶奶乐此不彼地忙碌着从来都没有怨言。奶奶还要继续做酸菜生意,每次去城里卖酸菜,奶奶的母亲和父亲都会主动来家里帮忙照顾她公公。爷爷和他父亲爱吃奶奶腌的酸菜,尤其爱吃她炒的酸菜粉丝,奶奶就经常炒给他爷俩吃。每次她在厨房里忙碌着,爷爷都会高门大嗓地喊着:“翠花呀,上酸菜!”
奶奶人爽快,别看个子矮小但好打抱不平。去城里卖酸菜,她边上的是一对卖豆腐的夫妻。两口子很会做买卖,不光卖豆腐还准备了一些小料,油盐葱花咸菜的,有些人买了图省事就会装一些小料走。一天,一个建筑工地打工的民工买了一块钱豆腐,却把一大罐子的小料端起就走。卖豆腐的夫妻媳妇就说:“这位大哥你都把小料都端走了,别人买豆腐的没有了小料咋整呀?再说了你把我装小料的家什留下呀!”
就这一句话,那个民工就不干了,直接就回了句:“你这点小料我拿了咋了?没你这小料我还不买你豆腐呢?”一边说着还一边手比划着,一不小心还把小料罐头瓶子摔得粉碎。
摔碎了瓶子他也不道歉,他还来到奶奶摊前要买一颗酸菜。奶奶当时就说:“不卖!”
他一听奶奶说不卖就急了骂了奶奶,奶奶这下忍无可忍了,抄起一颗酸菜就对他抡去。并不依不饶地追着,追到民工宿舍也跟着闯了进去。最后,那个民工被奶奶拽着和卖豆腐的夫妻赔了理,道了歉,还和奶奶承认了错误,奶奶才饶过他。从那后,那个民工再来买豆腐,都会规规矩矩地,绝不再犯混。他说他从小就爱吃豆腐。他父亲是个煤矿工人,在他七岁那年,井里发生井喷事故去世了。他父亲去世后,他家早先有个豆腐坊,他母亲每天起早贪黑的做豆腐卖。好容易把他和他弟弟抚养长大,他母亲却累得得了很重的肺病,只好关了豆腐坊。家里没有了收入,他就出来打工了。他弟弟则留在家里一边照顾他母亲,一边种家里的那块地维持生活。他每月开了工钱,都会邮寄给家里。以前他在家,每年冬天地里白菜丰收季节,他母亲也会腌酸菜,他妈腌的酸菜也好吃,他尤其爱吃他妈包的酸菜馅饺子,爱吃酸菜火锅,也爱吃炒酸菜。只是这么多年常年在外打工,他想家惦记母亲呀!他们集体宿舍做个菜吧也没啥好炉灶,做出的酸菜没有炉灶做的好吃。奶奶听后,第二天特意炒了两大饭盒肉丝酸菜给他拿来。从那天后,奶奶会隔三差五不是给他拿一些包的酸菜饺子就是炒酸菜。后来那个民工干完工程离开东北时,他还特意买了糕点还有罐头打听到家里看奶奶,感谢奶奶对他的好。那天是数九寒天,奶奶还给他做了火锅酸菜……
奶奶和爷爷结婚后,先后生育了六个儿女,父亲是家里老二,父亲上面是大爷。父亲下面是老叔,大姑,二姑,三姑。奶奶别看瘦小不起眼但却能吃苦,为了孝敬公公为了养育这六个儿女拼出了全身的力气。年轻时她啥都干过,除了卖酸菜,她还去佳木斯进皮货做买卖,去工厂当上煤工。奶奶乐意助人,村里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都会去帮忙。我们没来承德时,她还被推选上了村主任。谁家儿媳妇不孝顺老人了,谁家两口子闹离婚了,谁家有困难需要捐款了,她都会去管。马翠花这个名字在十里八乡都是响当当的,每当人们提起马翠花,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她。人们自然而然也会想到酸菜,因为奶奶毕竟早年是卖酸菜起家的。有时他们看见奶奶都会喊上一嗓子:“翠花,上酸菜!”
读老师的文,一股杀伐决断,不服输的正义感溢于字里行间。让人读后畅畅快淋漓,直呼:“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