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实力写手】故乡的路·故乡的人(随笔)

精品 【晓荷.实力写手】故乡的路·故乡的人(随笔)


作者:老来 秀才,204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82发表时间:2024-05-18 08:01:26
摘要:故乡的路与人交织在一起,如一团斩不断的乱麻,牵绊着我行走在千里之外的边疆;一旦闭上眼,故乡的路与人,又如同一道既清晰又模糊的立体画面,常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永立而不倒!

回到故乡,最想见人,是我真实的想法。其次,就是想看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有些路,是别人陪我走过的。见路,就想起人。想起那些陪我走过路的人。他们一部分如同我的父母一样的已经离开了人世,另一部分大多已不在故乡生活了。可他们的模样以及他们说过的话,依然清晰的保留在我的记忆中。
   有些路,是自己独自走过的。一个人走路,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刻。满脑子的是有关如何改变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也会出现一些缥缈无影的爱情画面。行走在故乡的山路上,我喜欢白日做梦,梦想着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精彩。便想方设法地逃离故乡。一旦真的离开故乡,那些路,那些人,却一股脑儿地钻进我的脑海中,一刻不曾离去。我为自己有着如此超强的记忆感到后怕。当然,这样的记忆只是对过往的人和事了。
   故乡的夜路,是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胆识了。大自然在夜色里总会给小自然附上一道道神秘的色彩。譬如,暮色里,看一棵树,是与白日里看到的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棵歪脖柳,披头散发的突然出现在眼前。一声惊叫,足以让自己将自己吓得胆战心惊上好一阵子;连绵不断的山脉在暮色里同样会被披上诡异的外衣;若是秋夜,要经过那些茂密的苞谷、高粱、谷子、或者低矮的马铃薯的田间地头,加上一阵不大不小的风“沙沙”掠过,感觉是整个田野里的所有叶子都在颤抖。
   越是熟悉的地方,越能产生恐惧。那些山梁沟壑总被人为的赋予了诡异的传说。故乡北山的豁岘口,人称“杀人豁岘”。相传民国时期,此地常有土匪出没,加之这里的红色土壤,于“杀人”二字相提并论。即使白日的午后,独自一人要从这里经过,一旦产生了联想,恐惧感便自然而然地从自己内心泛起来了。还相传,站在村口的一棵百年歪脖柳上曾经吊死过一位妇女。这事被人描绘的有形有色的,上代人传给下代人。歪脖柳,自然被视为是个不吉祥的物料了。
   夜幕,是最能装扮恐怖的道具。峡谷深处的你,总觉峡谷之巅还有什么东西存在着?一只双目发着绿光的野狼,饿得簌簌发抖;或是一只迷路的蝙蝠,掠过你的头顶,让你的头皮顷刻发麻;猫头鹰更是恐怖的传递者,一声怪叫,惊得你瘫软在地上,得费很大的劲,才能颤巍巍的爬起来。
   遇见头皮发麻,我就想起父亲说过的,他的父亲给他教过的一招,在自己前额的头发稍上往后摸上几把。我曾试过,很是灵验。若是年少方刚,用力摸过自己的头发稍,即刻有了“刺啦刺啦”的火星子乱溅的响声。这响声让人便有了一股阳刚之气遍布全身。有时候,也自顾自的吹口哨,或喊几声颤悠悠的秦腔,自己给自己壮胆罢了。这还不算,父亲又叮咛过,走夜路,千万不要左右回头看,绝不能让自己的口气熄灭了自己肩膀上的两盏灯。至于夜行者的双肩上是不是真的各有一盏灯,是无法考究的。但从老人嘴里说出来,就被我们一直套用了。想想,一个夜行者如若在自己的肩膀上真的扛着两盏明灯,还有什么恐惧的呢?
   正因恐惧,让我对故乡的每一座山,每一条路,甚至每一棵树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见过一些亲戚邻人,心不甘地还想着别人。老师、同学、战友、文友、就连一些在银川工地上遇见的工友都在念想之中。
   海平,是我小学同学,是发小。从1976年到1980年的四年时间里,我和他一直做同桌。海平是土生土长的灵台下沟圈人,自幼家境比较殷实。他的祖父祖母为人特别憨厚。我家属于外来户,光阴过得自然差了一些。他的祖母一旦做了好吃的,就让他喊我去他家里改善一顿,或者将上好的白面蒸馍,肉包子,让他多带一份给我分享。关于吃,曾在我的记忆中留下过不可磨灭的印象。记得自己是一直吃不饱的,挨饿是常态。所以,现在有人问起,你怎么长那么高?我的回答很是简单,能活着就已经不错了。的确,能够活下来,到如今,我一直觉得是个奇迹。如是说来,只有真正挨过饿的人才会明白的。所以说,能吃上几顿饱饭,是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事情。感念一个人也罢,或是感念一顿饱饭也好。食物跟人,或是人跟食物,便如此的跟我的文字紧密一起了。
   自从我母亲的遗体被安埋在下沟圈的这块黄土里,无论我逃离得有多远,即使到了天边,总觉得被什么东西一直牵绊在那里了。
   去年7月,我回到灵台之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往星火乡的下沟圈。只是天公不作美,一直下着瓢泼大雨。海平接到我的电话,和他的爱人一起,冒雨来到水泥路的尽头,迎接我们的到来。站在熟悉而又陌生的村口,与海平夫妇相遇。本有好多要说的话要说。可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能是,想到那里说到那里。看见海平满脸的皱纹,酷似我记忆中他父亲的模样。我才意识到,我们的童年的影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不饶人的岁月终究将我们带到老年人的行列了。
   今年清明节,海平打来电话:“你母亲坟地上的几棵藤蔓,被我除掉了。放心吧!我给她老人家烧了纸钱的……”电话里,我还能说什么呢?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几十年了,是海平,和另外一个玩伴小军。他们一直替我守着母亲的坟茔。人世间,还有什么能比这份情谊更可贵呢?正因为有着如此深厚的情谊,让我对灵台的牵挂是发自于内心的了。
   在灵台的四天四夜,老天爷一直哭丧似的下着雨,没有给我一时的好脸色。尽管如此,我打着雨伞,不停地行走在街道上。凑近那些商贩跟前,佯装讨价还价。只想让我的灵台乡音混迹与他们之间,变得更加地道一些。商贩们并不计较我跟他们说了那么多话,到头来连一颗桃子,或一颗梨子也没有买走。当然,我是友好的。见到一些抽烟的男性商贩,随手递给他们一支新疆的雪莲牌香烟,即刻亮明了我的地域身份。他们会问:“新疆来的?”我答道:“是在星火长大的!”自然引起了距离星火乡较近的商贩们的亲近。甚至,有人帮我喊道:“XX快过来,你的乡党来了!”巧的是,来者是一个看起来小我几岁的妇人。我们彼此问过自己的村庄,知道她跟我是一个村的,是上沟圈村二队的。不过,她是从百里乡嫁到二队的。她与我不相识,并不为怪。但提起他的老公,差点让我惊出声来。他是我要好的小学同学。我还记得他的乳名。遇见一个能喊出自己老公乳名的人。她自然跟我亲近了许多。我们在各自打问各自的情况时,她麻利地撕下一个塑料袋,装满了桃子,不由分说的往我手里塞着说:“恰(咱)星火的桃子,水多的很,甜的没眉眼。你尝一哈(下)……”盛意难却,我只好接过桃子,在转身离去的时候,在她的摊位布帘下偷偷地塞了20元钱。跟她偶遇,我最大的收获,是跟一位要好的小同学取得了联系。
   我不停地在灵台的街道上冒雨转悠。以前熟悉的街道还存留几处,大致方向没变,自然不会迷路。走走停停,我只为的是继续偶遇。能遇见一两个故人,并能从陌生中唤醒彼此的记忆,该是对童年多么大的礼遇呀。然而,几天下来,并没有人认出我来。多少有些失落。毕竟,童年的影子,确实需要超强的记忆来恢复。也许,是遇见了,擦肩而过的,却谁也没有认出谁来。尽管,我是用了心的,在灵台的每一条街道上行走的。也是用了最虔诚的目光注视过每一个行人的。而那些我想要见的人,终究没有奇迹般的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样的奇迹竟然出现在静宁县城了。我跟文科班的几位同学吃过晚饭,回宾馆的路上,遇见一位熟悉的面孔。我喊她名字的同时,她也喊出我的名字。我故意调侃:“记得上学时,我盯着一位女生看,直看得她红着脸勾下头去……”她随即说:“我也记得,有一个男生一直盯着我看过。原来这个人就是你呀!”具体的是不是这样,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的话匣子就在一阵笑声里自然而然地被打开了。
   另一位同学,也是偶遇。她正带着她的孙女在路边玩耍。我问:“你当奶奶了呀!”她惊得抬头问:“啊呀!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么?”这样出其不意的相遇,总会给彼此带来惊喜。
   我一直有一个愿望:若果能给我足够的时间,让我在故乡的每一条熟悉和不熟悉的街道上不停地行走。以这样的方式偶遇,还省去吃吃喝喝的麻烦,真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了。而这,仅仅只是我的一个愿望而已。不知道自己曾经做了多少回同样的梦——梦见自己在故乡浪的太久了,超过单位给我的假期,而被开除。惊醒一看,自己安然的躺在阿克苏家里的床上。这梦,就足以证明,我对这份工作是多么的珍惜了。
   这次回到静宁,因我而起,同学聚会的范围是小了些。不是我的装腔作势,更不是我的故作低调。确实是不想打扰到更多的人罢了。实则,我的内心是充满着矛盾的。即使这样,在我返回新疆的前夜,还是收到许多同学送来的特产——静宁大饼和烧鸡。他们在电话或微信里问过我的房间号,我以不告诉他们的方式,也没能改变他们的真心实意。待我回到宾馆,前台服务员大包小包地拎着东西,送到我的房间说,你的同学送来的。就这样,我怀着极其感激的心情,将同学的心意一份不落的带到了阿克苏。
   这次相逢,不管是理科班的企业家,还是文科班的教育家。他们都说了一句同样的话:“见一面,少一面。”就凭这句话,我再跟他们客气,真的就是虚伪了。
   一帮子战友,是最难缠的主儿。非要喝到醉死的程度。半醉不醉的是绝对不会轻饶的。一壶老酒里煮熟了我们青葱的岁月。尽管,我们没有赶上在同一个战壕里浴血战斗的年代。毕竟,一身绿军装记载了我们共同经历过的那段时光。这是对青春最好的回敬。同样是,醉一回,少一回。醉了,也值了。战友聚会是中午开始的,眼看着要到了晚上,他们一个个面红耳赤的,还没有结束的迹象。好在静宁文联的陈先生不停地给我打来电话,他们才消停下来。我才得以脱身。
   与静宁文联的老师们相约,是因喜欢文学的缘故,我的圈子又外延了一圈。见面的几位老师,我大多没有见过,只是在文字里互相欣赏过罢了。跟他们相见,如同熟人见了熟人似的,根本不需要伪装。这就是文学的穿透力所在,无论身处何方,只要被一个人的文字征服过,敬仰之情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见文如见人,这句话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有些人,总会给你出其不意的惊喜。我的一位忘年交——陈先生,就是这样的。明知他在宁夏的银川,本以为在静宁是不会遇见的。谁知在静宁的第二天早上,接到他的电话。他已经站在静宁宾馆的门口了……
   故乡,有我走不尽的路,见不够的人。故乡的路与人交织在一起,如一团斩不断的乱麻,牵绊着我行走在千里之外的边疆;一旦闭上眼,故乡的路与人,又如同一道既清晰又模糊的立体画面,常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永立而不倒!
  
   柳振师有感于2024年5月1日
   二次改稿于2024年5月13日星期一
   三次改稿于2024年5月15日
   新疆阿克苏地区塔里木歌舞剧团
  

共 41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人离开故乡越久思念也就越甚,那里的人,那里的路,那里的土地、草木,在脑海里总会翻来覆去的咀嚼酝酿。作者阔别故乡多年,难得重回,把记忆中关于故乡的一点一滴的思念变成现实。远去的时光和当下的所见交错缠绕在一起,所有的语言不足以表诉情感的万一。星火乡的下沟圈是作者的出生地,那里长眠着作者的母亲,因了这一个缘故,让作者的灵魂永远也难以忘怀、割舍。何况,那里还有发小、同学。海平是作者的小学同学,如同亲兄弟一般看护祭奠着作者母亲的坟茔。人与人的感情怎样可见?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里都有默契的温情。灵台,更是作者牵挂的故地。作者不停地在街道间游走,听着乡音乡韵,感受着时光的气息,和同学故旧的欢聚,彼此间“见一面,少一面”的感慨,人啊,活的不就是个念想和真情?在静宁时的战友重逢,有军营岁月的怀想,有醉里抒怀的豪情。“醉一回,少一回”,人生能够有多少时光和远别的老友相逢?还有以文结缘的文友陈先生,为了相见远在银川居然及时赶来会面。作者流畅朴实的文字间时时流露着真情,因为那些曾经走过的路,相识的人,故乡才是永恒而不变的,始终鲜活的保留在心灵深处。力荐共赏老来老师分享的精彩美文,感谢大力支持,创作愉快!【晓荷编辑:萧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18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4-05-18 08:04:01
  拜读学习老师精彩佳作,期待后续更多分享,问好,夏安!
回复1 楼        文友:老来        2024-05-18 08:30:12
  感谢您的辛苦编按,老师辛苦了。问好,祝安!
2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4-05-18 08:15:41
  先生的美文,加上萧老师的精彩编按,珠联璧合,大放异彩!
回复2 楼        文友:老来        2024-05-18 08:31:14
  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谢谢了,向您学习。
3 楼        文友:何叶        2024-05-18 20:25:02
  恭喜精品!来哥厉害了!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老来        2024-05-18 21:18:44
  感谢社长一路支持和鼓励,谢谢您了!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5-18 20:30:49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4 楼        文友:老来        2024-05-18 21:19:28
  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谢谢了,问好!
5 楼        文友:萧垦        2024-05-18 22:05:59
  祝贺老来老师佳作加精,点赞,喝彩!
回复5 楼        文友:老来        2024-05-18 23:06:11
  谢谢您的精彩编按,谢谢您了!问好,祝安!
6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4-05-19 08:52:47
  祝贺老来先生美文加精!
回复6 楼        文友:老来        2024-05-20 08:04:42
  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谢谢您了!
回复6 楼        文友:老来        2024-06-16 00:15:32
  感谢陈老师的不离不弃!向您学习。
7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5-19 21:06:54
  故乡的路,故乡的人,都是乡愁里的一部分,拜读精品。
回复7 楼        文友:老来        2024-05-20 08:03:38
  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问好,祝安!
8 楼        文友:向往自由        2024-05-28 16:26:28
  一文显然是作者精心写的,经过三次修改定稿,可见作者对本文的怀旧情怀。作者首先写故乡的路,叙写故乡的人,在回忆的线索里娓娓道来,文中构思巧妙,细节处精心打磨,是一篇佳作,点赞文友的情怀,祝文友创作快乐!
周卫平,笔名:向往自由,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全国各地已入会107家,作品入选诗词期刊杂志、入选百度搜索。
回复8 楼        文友:老来        2024-06-16 00:16:42
  感谢老师留言支持和鼓励。问好,致谢!
回复8 楼        文友:老来        2024-06-19 17:59:13
  感谢老师留言鼓励和支持。向您学习。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