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再现“独步南境,卓尔不群” (作品赏析)

精品 【流年】再现“独步南境,卓尔不群” (作品赏析) ——浅评李学标长篇小说《爨地风云》


作者:山地731828829 探花,17587.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13发表时间:2024-05-26 14:41:21

【流年】再现“独步南境,卓尔不群” (作品赏析) 曾读过曲靖作家李学标的短篇小说《清水缘》《天佑龙种》等作品,知道他热爱书写历史人物,作品里地域性特色浓郁,让人喜爱。如今读长篇小说《爨地风云》,依然如此,地域风情无处不在,同时,他强大的想象力和默默坚持耕耘的精神令我深深折服。
   爨氏家族管理南中四百多年,这是一个风云变幻而又云遮雾障的时代。有关研究人员的说法芜杂而文献记载又是凤毛麟角。曾经高高耸立的爨氏大厦,也有过繁华芳菲、异香漫天,然在漫长的岁月风雨冲剥蚀刷下,早已坍塌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当今人看爨家只是模糊不清的身影和几个僵硬的名字,后来出土的两块石碑《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静静竖立,让人茫然与眩晕。如何艺术而不失真地再现爨氏政权时代,是当下曲靖作家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作家李学标是一个善于捡拾残花的有心人,他摸着爨氏家族的体温,嗅着爨地的余香,在历史真实的框架下,用虚拟的丝线串联缝合,终于编织成了《爨地风云》这部长篇大作。
  
   长篇小说《爨地风云》创作历史背景及其逻辑
  
   五十章五十二万八千字的长篇小说《爨地风云》,以古代南中历史为背景,用素朴的笔法,讲述了爨氏家族从中原迁来云南,生根发芽,逐渐崛起,走向世袭执掌南中到灭亡长达500余年烟火风云的历史故事。众所周知,南中地区主要指如今曲靖市及其附近一带广大地区。爨氏崛起后成为望族,参与南中地区群雄争霸,谱写了一曲多民族大融合的纷纭巨变和波澜壮阔的画面,留下了爨氏一族的悲欢离合,陨灭悲情,盛衰兴亡的千古悲歌。让人读后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对于今天的曲靖人来说,爨氏统治很陌生,更莫说其他人了。主要原因是缺乏历史记载或实物佐证,仅少些文献有点滴记录。及时到今天,爨氏何时迁入南中,何时崛起,何时成为南中地区实际上的统治者都争论不休。
   大汉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为了躲避战乱,抑或者受当时的统治者迫害,爨氏随很多中原人逃亡外地,多次逃难最终落脚“南中”,也就是今天的盘江流域,曲靖陆良一带落户定居。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与当地夷人(少数民族)的融合夷化,养精蓄锐,逐渐壮大,崛起,成为“南中”的大姓望族——爨氏王族。
   长篇小说《爨地风云》把这一时期通过文学的形式,明细化,实质化,尽可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南中的历史背景。
   前半部分,作家给读者描绘了盘江爨家、大蛮王孟家、僰人黑地家、交趾韦家、堂琅娄家五大王城你来我往,争相发展,抢夺霸主的历史画面。
   后半部分,三国时期蜀汉诸葛亮率兵征讨南中叛乱,经过一路征讨,在渡泸,盘江一带三军会师于味县,即今曲靖市麒麟区,与当地大姓孟获结盟,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将郡治和庲(lái)降都督府移至味县,控制整个南中地区。从此,南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滇池,今晋宁一带移至味县。诸葛亮把曾任刘璋时的建伶县令同劳(陆良)人爨习扶植为建宁郡太守。从此爨氏开始登上了南中的政治舞台,从众多大姓中走了出来。
   长篇小说《爨地风云》就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逻辑起点而构架的。
   从爨习写起,从第一章写到第十六章均以他为主线。蜀丞相诸葛亮给爨习颁发了建宁郡太守的官印及官服,也就是说,爨家从这里开始走上当时政治舞台的,他们获得了朝廷认可。271年,西晋王朝置宁州,治所味县,为当时全国十九个州之一,是今云南省第一个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公元339年,南中地区实力强大的两大姓霍氏和孟氏火并,同归于尽。爨氏乘势上位,成了众望所归的地方势力,实际上的南中地区合法统治者。这样一来,迫使南中诸大姓退出历史舞台,爨氏开始称雄宁州,势力逐渐扩大,子孙世袭,进入治理宁州的兴盛时期。小说对这一时期作了重要叙述。
   爨习、儿子爨靖雄、孙子爨飞鹰,后辈爨琛等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爨飞鹰在小说里是一位优秀的政治人物,精通治郡理政,他以大晋中央政府赋予他宁州刺史的合法身份,一统宁州七郡,逐一消除了王族割据的局面,南中百姓安居乐业,身后传位爨鸿志。爨鸿志的儿子爨琛被东晋王朝任命为宁州刺史,继续成为南中霸主。之后传位爨元阳,而此时,晋国与北魏打得火热,朝廷管不了宁州,爨家继续“开门节度、闭门天子”,乐得自由自在。爨宝子正是爨元阳的孙子。
   399年,19岁的爨宝子(在今天的南盘江流域长大)就任建宁郡太守,世袭振威将军。爨宝子承袭南中将军、宁州刺史五个年头后,他23岁病死。他死后第六年爨家执政者立碑纪念他,于是,有了今天还在的《爨宝子碑》,使“享年不永”的爨宝子名传千古,活在了民间,活在了后世。不过,石碑里记载爨宝子是振威将军、建宁太守,比小说里贬了一级。小说很巧妙,暗示爨宝子的功绩不仅仅止于碑里记载,小说构思爨宝子被叔叔弄权刺死侥幸活了下来,改名换姓躲在了民间,也就是在民间活了下来,有了深刻的隐义。
   既然谈到了《爨宝子碑》,就不得不说今天尚存的另一块碑——《爨龙颜碑》。
   爨龙颜,生于东晋太元十年,即公元385年,建宁同乐人,同乐也就是今天的陆良。爨龙颜平定动乱,稳定南中,成为“南中磐石”,朝廷任命他为南中将军、宁州刺史,还称之为“国之福将”。《爨龙颜碑》中“独步南境”“卓尔不群”等赞词让爨龙颜及其爨家传留万代。
   历史上,爨龙颜病死于61岁。小说里,爨龙颜因救女孩而亡。不难读出作家的良苦用心。在今天的陆良,相传《爨龙颜碑》是治疗小孩拉肚子的宝贝,谁家小孩拉肚子了,就来大碑这儿,敲下一小块石块,拿回去磨碎用温开水服下即好。小说这样写爨龙颜救落水女孩有此隐义,足见作者用心之深。
   爨氏政权的悲剧开始起始于爨完任职时,小说第三十六章“隋帝治爨裂宁州”。此时正是公元581年,杨坚黄袍加身,做了隋朝开国皇帝,即隋文帝,他把宁州一分为二,即昆州、南宁州,爨家政权开始动摇了。后来虽又合并宁州建制,但隐患已埋下。
   皇子李世民献计于唐皇李渊,还是得依靠爨家治理宁州,可保边疆稳定。这个时候,爨完的儿子爨宏达渐渐长大,继任南中将军、宁州刺史。
   小说从第四十章开始,开始写爨氏政权逐渐没落,直至灭亡。
   岁月峥嵘,世事无常,转眼到了爨隽,他早已遗忘父辈祖上宏图大志,昏聩无能,导致爨氏官产场日月暗淡,鬼魅当道,爨家政权江河日下,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深渊。而下雨偏逢屋漏,爨家内斗开始了。到爨归王承袭宁州刺史时,爨氏政权已摇摇欲坠。大唐暗下认可了南诏统治,下令赦封细奴逻为南瓜州刺史、南诏王。爨氏仅有刺史封号,已明显弱于南诏王。更让爨氏猝不及防的是,大唐皇帝把宁州一拆为三,任命爨氏三人为都督,平起平坐,失去了大一统的爨氏政权——宁州。爨氏内乱,内讧更厉害了,西爨大鬼主、曲轭川统领爨崇道设计杀害东爨大鬼主、南宁州都督爨归王和亲弟昆州刺史爨日进。
   747年,爨归王之妻阿姹为报夫仇,收买刺客,暗杀了爨崇道。终于给了南诏王可乘之机,一举灭掉了爨氏政权。第二年,南诏军队占领滇池地区,胁迫这里的二十万户居民迁往滇西永昌城,毁坏了所有爨氏代表性建筑、实物记载,并刻意抹去爨氏执政的痕迹,近五百年辉煌的爨氏终究消失在历史烟云中。
  
   长篇小说《爨地风云》的文本特色及其人物塑造
  
   长篇小说《爨地风云》采用的是章回式又富有自身特点的写作方式,每章相对独立,但又互为衔接,承上启下。真与虚相统一,以虚实互谐的手法,虚实结合与崇实翼史的创作方法,按历史顺序娓娓道来的惊心动魄,撼人心魂。每章有标题,有意交代本章写作对象、事件、人或物、点明本章主题、交代本章中心思想、写作情感、伏笔悬念设置、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标题其实就是线索,让小说好读,让文本具有叙述性,可读性,全书情节连贯,故事完整,人物清晰,线条分明,意向明朗。
   小说起笔于三国时代,落笔于大唐中叶,时跨五百余年,人物众多,结构复杂。无疑,顺时针方向运转,渐进式写法成了本书的主要构架。
   如果说《三国演义》有七分真三分虚,那么可以这样说《爨地风云》至少有三分真七分虚。
   长篇小说注意细节描写,艺术手法,语言的运用。在写到僰女公主阿秀时,“在万花丛中奔跑欢笑,像一只翩翩飞舞的彩蝶”,既美还很形象;写到几大家族尘埃落定酒桌上的心态,并未直接描写,而是环境来表达:“参差不齐的喊叫声,在夜幕渐渐弥合的盘江街道上,显得有些冷寂而苍凉。”这样更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章回转段时,使用“不觉又是阳春三月,窗外莺飞鸟啼,花红柳绿。”过度,优美而自然;当提前精心准备的有了用处时,一句“爨刺史的未雨绸缪算是有了着落”的表达更有分量;爨家自毁长城,阴谋泛起,大难来临,书里这样写:“一场劫难扬起黑色的翅膀,巨大的阴影渐渐逼近宁州七郡。”意味深长,触动人心。第四十一章主簿王俞责怪爨隽昏庸无能不爱惜人才,使得有才干的王波流向南诏,但又碍于爨隽的身份只好说:“细奴逻得了王波,如同刘备得了诸葛亮。”没有责备但确实是最狠的话。后来事实也如此,王波协助南诏,立下汗马功劳。爨氏灭了,爨归王与阿姹的一对儿女爨守隅兄妹和姑姑如意在逃亡的路上如丧家之犬般。爨守隅的心情其实就是对爨家后人此时的真实写照:“守隅凄然无声地笑笑,看一眼面容沧桑的姑姑,还有稚气未脱的妹妹,一想到关山千重,道路坎坷,心中不由一酸,眼中顿时盈满苦涩的泪水。”其实,小说里有很多委婉,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小说富有意味,表达效果更佳,富有力量。
   小说人物塑造有自身的特点。主要代表人物爨习,在第二十章意外身亡,着笔最多的一位爨氏人物,其次是爨靖雄、爨飞鹰、爨琛、爨宝子、爨平英、爨智明、爨龙颜、爨道庆、爨完、爨宏达、爨隽、爨归王、爨崇道等爨氏人物。辅佐爨氏政权的外姓人物以及对头人物有李贤,也是除爨习之外着笔最多的人物,其次是孟获夫妇、僰王族公主阿秀、爨习之妻银姬、韦银红、爨花猫、阿蛮、焦山狼、焦山虎、焦山豹三兄弟、大鬼王、雍闿、獠牙大鬼主、孟优、女将爨云、霍彪、雍山、杨磐、刘裕、杜长子、赵次子、韦东、王俞、王波、细奴逻、皮逻阁、慕容耶鲁、宇文秀等等一干人物。换句话说,小说里叙述有事迹的,跨章还写到的人物有百余人左右,加上提名的,前前后后两百多号人物,他们裹挟着历史烽烟,便在《爨地风云》中活起来,上演了一曲凄美壮阔的英雄悲歌。
   由于小说年代跨度大,长达五百年左右,自然不可能有一个人物从头活到尾的。不过着笔最多的还是有一位代表人物,他就是爨习。从他开始爨氏进入中央视线,成为南中地方合法统治者,有了中央的任命。少年的爨习生得高大硕壮,硬朗英俊。他有勇有谋,敢作敢为,善断机警,善于纳才,善于用人,请得李贤辅佐,使得爨氏政权有了过硬的基础。由于三国争雄,顾得不得南中地区,爨习大力重视生产,储备物质,加强训练,强军强财,同时频频向南中各王城示好,处理好关系,积蓄人脉,不断宣扬他的南中一统思想。
   爨习善于分析,善于采纳谋士李贤的建议,始终从战略角度考虑大政方向,不参与以雍闿为代表的部分王城结盟反叛,赢得了蜀国执政者的赞许。事实上,他的不参与帮了蜀国大忙,从而得到了蜀国红利,默许他的扩张计划。在蜀国平叛期间,爨习占领了乌江雍闿和三大鬼主的领地。这时,参与反叛的孟获被蜀国降服,斩雍闿率众军归降从而结束了叛乱。自此,蜀国封爨习为建宁太守,从而给爨习一统南中有了合法的由头。爨习自然成了爨氏家族的主要代表人物。爨习死后他的儿子爨靖雄继位,继承了父亲的意志,继续开疆拓土,之后爨靖雄的儿子爨飞鹰继位,在大晋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终于一统南中,实现了宁州上下政令通畅无阻的大一统局面。爨琛时代,爨琛被晋帝任命为南中将军、宁州刺史。从此,宁州管辖南中七郡六十二县,成为大晋中央王朝行政州之一。从爨习到爨琛,他们前赴后继,奉行一个目标,任命爨氏血统为官,选人用人注重忠诚、廉洁、才干,借以保重爨氏对宁州的绝对控制。
   爨氏政权用人发生变化是在爨宝子的父辈,按作者的说法就是“兄负弟家生裂痕,叔欺侄祸起萧墙”,从而埋下了政权倾覆的种子。虽然后面爨宝子、爨龙颜两位明主极力整顿,但终究没有除去根源。
   爨宝子掌控宁州时,中原大地混战不停,百姓流离失所。爨宝子为民着想,胸有大局,审时度势。对外,他接受中原王朝管辖;对内,他实行各民族平等相待、大融合政策,老百姓安居乐业,各得其所。然而,父辈埋下的祸根已开始发芽,像恶性肿瘤一般,已经散发。
   看到爨氏政权的隐疾,爨龙颜大胆用人,开始用外姓为官,这让爨氏很多宗亲反对。他不管不顾,只有能干,就用。后来,爨龙颜协助中央政府平乱有功,被皇帝表扬,亲书“国之福将”匾牌,以示对爨龙颜的嘉奖。事实上,今天还在的《爨龙颜碑》中“独步南境”“卓尔不群”等就是事实佐证。

共 711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历史小说通过对家族或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描写,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鉴,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爨地风云》是云南曲靖作家李学标写的长篇小说,本篇赏析针对这篇小说先是进行了主题和内容的概括,后又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从赏析中可以看出小说以古代南中历史为背景,描写了爨氏家族五百年的风云变幻。小说离不开人物塑造,赏析中也提及到这点,并把几个代表人物进行了解说。通过对爨氏家族的描写,可窥见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透过赏析知道《爨地风云》是一篇章回体小说,赏析肯定了其写作方式,并对其文本特色进行了分析。小说每章相对独立,又互为衔接,承上启下,还注重细节描写,艺术手法,语言的运用,使小说富有意味,表达效果更佳,富有力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赏析还指出小说表达的欠缺,应对爨氏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还存在着前半部分细致,后半部分粗匆的不足。作者具有较高文学素养,不仅对文本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挖掘其深刻思想,还对作品结构进行分析,引导读者理清脉络和逻辑关系,对故事有了大致了解,展现出原文的艺术魅力和风格特色。一篇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赏析,流年力荐阅读!【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26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4-05-26 14:46:05
  未读原文,读了这篇赏析便对原文故事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在赏析中理解了原文,拓展了对小说的认识和感悟。可见这是一篇成功的赏析,祝贺山哥。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4-05-26 14:55:20
  谢谢鸟儿,辛苦你了。编辑作品赏析是一件不易之事,方有静心才行,感谢,感谢!
   昨天星期六,在曲靖新华书店书城二楼分享了李学标的《爨地风云》,有感而写,略表心得。
   老作家不容易,满腔热血,编织了这么一部力作,我敬佩!
   再一次谢谢鸟儿!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5-26 22:49:0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4-05-27 08:20:53
  流年作家的摇篮,为流年自豪。
3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4-05-27 16:26:01
  个人觉得这更像一篇读后感。《爨地风云》是一部对历史的再现。虽然原文未读,但从作者的笔下能略微品味道爨家族的衰败缘由及过程,但那500年的爨家风云居然没有自立门户,还以一个大统为为核心。这就是那个年代人的单纯和格局,就这一点来说是我们现代人该学习和借鉴的。
   作者还提出《爨地风云》这部作品的不足之处,这是一个真正的文字爱好者的大爱行为,本人本次赞同。正所谓好的作品就是在不断的雕琢和润色中产生的。
   同事感谢老字牌《爨地风云》作者的辛苦付出,为他老人家点赞。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回复3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4-05-28 08:26:04
  晶平说的是。我也是这样,被老作家的执着感动,他送书给我,当即开始阅读,且认真,勾勾画画,在他的新书发布会我做了点评发言,在此基础上,我写了这篇评论。谢谢晶平!
4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4-05-27 18:15:44
  走进“爨氏家族王国”的历史深处
   ——读山地评长篇小说《爨地风云》随感
   一
   读作家山地的赏析精品文,先深度认识一个字:爨。
   这是一个会意字。所谓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组合成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叫做会意。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爨的籀文(大篆)由表示灶口的门、表示木柴的林、表示双手的廾(gong)和火四部分组成,合起来表示用双手将木柴加在灶内的火上;小篆又在门之上加上表示双手的臼和同,表示用双手拿着盛装饭盒的器具。由此“爨”有三种解读:①<动词>烧火做饭;②<名词>灶;③<名词>特指我国古代地域名与民族名。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今天云南东部地区统治集团爨氏家族演变而成。
   长篇小说《爨地风云》讲述的就是爨氏家族,从中原迁来云南,生根发芽,逐渐崛起,走向世袭执掌南中到灭亡长大五百余年烟火风云的历史故事。正如赏析文所说,以前我们看“爨氏家族”只是模糊不清的几个僵硬的名字和两个不知所以然的“爨碑”。长篇小说《爨地风云》的横空出世,让我们再读这个“爨”字,就能“摸着爨氏家族的体温,嗅着爨地的余香”。
   二
   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刀光剑影的历史小说最是吸引历史学家的眼球,也是普通读者的最爱。赏析历史小说,当然要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地理知识。读长篇小说《爨地风云》或者说理解本篇赏析,有必要认识一个地理名词:南中地区。
   南中地区,在历史上就是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三国时期成为蜀国的一部分。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南中地区。古代的南中建宁郡所,就在今天的曲靖市。
   三
   长篇小说《爨地风云》五十章52万多字。从大汉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飞,爨氏家族随中原人南迁,落户曲靖陆良讲起,其间经历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帅兵征讨南中叛乱,陆良人爨习为建宁郡太守,爨氏家族开始登上南中地区政治舞台,再到唐朝中叶时期即唐天宝五年,公元747年,爨氏政权垮台。故事跨越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朝中叶,历经五百年的历史风云,其篇幅相当于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由此可见小说的厚重。正如山地所说:作家李学标的“强大的想象力和默默耕耘的精神”实在令人折服和感动。
   读了山地的赏析文,我有了阅读和购买长篇小说《爨地风云》的愿望。
   好文字,读起来就是舒服。既有新知识获取的愉悦又有语言本身带来的愉悦。
   祝贺赏析文第一时间获得精品。真棒!
回复4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4-05-28 08:46:51
  明月写这评论是下了功夫的,是的,大多数人也是这样,爨氏家族,爨,至少把这个字弄清楚明白。
   我们这儿有个口诀:兴字头,大宝盖,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当然这里的兴字头的“兴”是指繁体字“興”。弄懂这个字,记住了爨。
   在曲靖,古称南中,诸葛亮到过,有典故“七擒孟获”是也。是否七擒不管,但孟获与诸葛亮大战一场是真的。
   今天,爨氏家族统治南中缺乏记载,因为当时南诏灭爨,毁了爨家根基,一片瓦也不曾留下。只有出土的两块石碑,叙述了爨家的辉煌:“独步南境,卓尔不群”。
   老作家在真实的历史框架下,采用虚构的手法,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令人致敬!
   我也是有感而发,不一定评论到位。
   谢谢明月独特而富有深度的点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