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流年】关中第一渠(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流年】关中第一渠(散文)


作者:五十玫瑰 举人,580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19发表时间:2024-05-27 14:30:18

车子翘着头,在山中盘旋着上行,我坐在座位上,伸着脖子,身子向后仰着,也像在攀爬。掀开窗帘一角,耀眼的阳光直射进来,苍翠的树木,高耸的山峰,在窗外一一掠过。
   忽然,车子一个急转弯,我身子一晃,霎时,头晕目眩起来,胃里也在翻江倒海,早上吃下的食物一个劲地往上涌。我赶紧闭上眼睛,靠在了椅背上。
   等我睁开眼,窗外黑乎乎的,走了一会儿,才看见两边微弱的光亮,这是在山洞里。车子一会盘到山坡上,一会又下到谷底下,还不停地穿山洞,郑国渠怎么修到了山顶上?
   过了二十多分钟,车子停了下来,郑国渠的源头到了。一走下车,忽的一下,我仿佛掉进了火炉里,热浪袭人。我手搭凉棚,眯着眼睛,四处张望起来。三面环山,山峰高耸入云,连绵叠翠,正前方有条大帆船,正在杨帆远航,旁边大石头上写着:郑国湖。
   走到船边,我看见下面有一条河流,河水呈绿色,这就是郑国渠的源头。我沿石阶而下,来到水边,水面上的竹筏在漂泊,竹筏上面,站着几个穿救生衣的人,优哉游哉地在划桨。
   近几年来,总是听人讲起郑国渠,经了解才知,郑国渠就在关中的泾阳,是个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是个古老的水利工程,与都江堰,灵渠并驾齐驱,是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我去过都江堰,那是个雄伟壮观的水利工程,水流喘急,波浪滔滔,哗哗的流水声,像脱缰的野马,一路咆哮着,滚滚而来。而郑国渠却夹在两山之间,水面平静,谈不上雄伟,也谈不上壮观,充其量,就是一条河流吧,与都江堰无法相提并论。
   坐上景交车,从郑国湖来到浮云台,站在玻璃栈道上,脚下是无底的深渊,我心惊胆战的,一动也不敢动。朋友过来牵上我的手说,别往下看,你就不害怕了。我抬起头,她拉着我,慢慢地走上了栈道台阶,又慢慢地走到了栈道顶端。小心翼翼地站好,我扶栏眺望,四处山峰苍翠,一汪碧绿的河水,在山峰间汩汩地流淌。这就是郑国渠。
   战国末期,那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以自己为中心,吞并别的诸侯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可梦想只是梦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完成统一大业,不但需要实力,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当时的局势是,在秦、齐、楚、燕、赵、魏、韩七国中,秦国雄霸关中,国力雄厚,大有吞并别国之意,与之相邻的韩国孱弱,整日提心吊胆,唯恐被秦国灭了。
   于是,韩桓王苦思冥想,生出一计,他把水利专家郑国找来,如此这般一番,将他派往了秦国。郑国一到秦国,就向秦王政献策,说在泾水和洛水之间,修一条大型灌溉水渠,浇灌农田,惠泽关中平原,不但发展了农业,也使得国泰民安。
   秦王政一听,这个主意好!关中雨少、缺水,粮食收成不好,特别到了大旱之年,庄稼就没得收成,百姓缺吃少喝的,民不聊生,容易发生动乱。如此下去,怎么去攻打韩国,又怎么去实现统一大业呢?于是,秦王政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征集大量人力物力,责成郑国主持修大型灌溉水渠。
   郑国不愧为水利专家,他让人凿开山峰,从泾阳西边引进泾河的水,又从泾阳东边注入洛河的水,水渠延绵三百公里,工程非常浩大。
   正当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时,突然有人禀告秦王政,说郑国是韩国派来的间谍,目的是利用修水利工程,来拖垮秦国的。秦王政一听,勃然大怒,对着郑国大喊,好一个郑国,你竟然敢来欺骗朕,来人啊!把他推出去斩了!
   郑国急忙磕头,辩解道,我是韩王派来的间谍,这一点不假,可修建水渠,只是延缓了韩国的寿命,却为秦国建造了万世之功。对秦国有百利,而无一害。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秦王政细想,也的确如此,如果杀了他,水渠的后续工程也就搁浅了,白白浪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换个人去干,也无法保证质量,更是无法保证按期完成。想到这儿,秦王政就放过了郑国,继续对他委以重任,继续去修水渠吧。
   如郑国所言,大型灌溉水渠修好后,用含有泥沙的泾河水,浇灌粮田,改善了土壤,润泽了关中一百一十万亩土地,约四万顷。从此,关中庄稼连年丰收,再无饥荒之年,使缺雨平庸的关中,变成了天府之国,秦国也因此变得富裕强大起来。为表彰郑国的功劳,也为让子孙后代铭记修渠之人,此渠被命名为郑国渠。
   从浮云台向下走,石阶十分陡峭,我走走停停。左膝的伤还在恢复中,唯恐一不小心,再度伤着它。我抓住侧面的铁链子,一步步地下到了谷底。谷底河水悠悠,河面上泊着竹筏子,两侧山峰高耸入云,连绵叠翠,这幅美景,让人心醉。我们没有坐竹筏,而是沿着旁边石壁上陡峭的栈道,向上攀爬。
   石壁上的栈道,崎岖而惊险,犹如悬挂的楼梯,高高低低,蜿蜒着向前伸去。踏上栈道,如同踏上了旋梯,石阶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脚站也站不稳,只能抓住栏杆,一点点地向上迈步。
   蜿蜒的河水,在两山之间汩汩地流淌,河面也就十五到二十米宽,河道都人工开凿的。据说,当年修建灌溉渠有几十万人,耗资巨大,又用了十年时间,阻止了秦国对各诸侯国的进攻,延缓了统一大业。这也是韩恒王的目的。
   忽然,一个竹筏由远而近飘了过来,我凭栏驻足观望。黄黄的河水,橘黄色的竹筏,一如在黄河上漂流,十分壮观。我循着竹筏,心跟着走了,人也仿佛飘向了远方。
   郑国渠完工之后,关中平原变成了沃野,成为了天下粮仓,秦国越来越强大富饶,只过了六年,就一举灭掉了韩国,又过了九年,六国全部被灭,实现了全国统一。可随着时间,由于泥沙的淤积,慢慢地使渠道愈来愈高,高于了泾河河床,无法将河水引入到渠道里。再加上唐朝之后,战争不断,自然灾害频繁,最终导致郑国渠废弃。可之后的历代修渠者,都借鉴了郑国渠的建造。
   郑国渠是有坝工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考古学者,在对郑国渠渠首勘查时,发现了当年大坝的残余部分,顿时喜出望外。二零一六年,郑国渠申遗成功,在陕西地区是第一、也是唯一的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郑国渠旅游景点,也是近年才建成的。一进景区,高大威武的歇山式牌坊,让人震撼,使人仿佛穿越到了二千多年前。忽然,空旷寂静的景区门前,也变得热闹起来,我似乎看见了成千上万的人,顶着烈日,冒着风雪,在大山中劈山、挖沟、抬土。是古人们,前仆后继地干了十年,才把泾河水引到了渠中,浇灌了关中干枯的土地。
   景区大广场上,伫立着一尊汉白玉雕像,就是郑国像。郑国左手拿着铲子,右手指向前方,仿佛在指挥着千军万马,劈山凿石修建灌溉水渠。
   郑国无论是作为韩国间谍,还是作为水利专家,都是称职的。为了不使国破家亡,他只有选择前往秦国,是个忠臣。可在我看来,他更专职于修水利,毕竟那是他的职业,他的专长。也由此,才在关中留下了郑国渠,留下了伟大的水利工程,也使得郑国流芳百世。
   郑国渠景区,也像所有景区一样,在遗址的基础上,开发出许多名目繁多的景点,掩盖了其重点,有误导的嫌疑,可以说,对那些所谓的风景,我不屑一顾,是不感兴趣的。
   可无论怎样,都要感谢当地政府,把郑国渠发掘出来,供人们去参观,去敬仰,去了解我们祖先的聪明与才智。

共 27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郑国渠景区一游有感而发,但又不仅仅是游。文,真诚的感情,朴实的文风,流畅凝练的文笔。既有山水山川,又有历史典故,跟更有个人的深刻见解。读罢,一个忧国忧民、敢干敢想、技艺精湛的水利专家活灵活现地立在我们面前。工程完工,关中庄稼连年丰收,利国利民,国力大增。虽然这个工程后来遗弃,但在二零一六年,郑国渠申遗成功,在陕西地区是第一、也是唯一的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郑国,以他的名字命名这条渠。今天,景区广场伫立着一尊郑国的汉白玉雕像。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散文切合征文主题。全文一气呵成,精炼精致优美流畅。佳作,流年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27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4-05-27 14:32:23
  郑国渠有历史典故,背后的故事以前听说过。
   优美的征文。
回复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4-05-28 19:25:10
  感谢山地老师,这么快就编发出来,真是个快快手!问好,祝夏安!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5-27 22:12:1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4-05-28 19:25:41
  感谢雪,感谢流年,祝福流年繁荣!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