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浪花】赵州桥的传说(传奇小说)
隋朝开皇二十年,大一统王朝已经建立20多年,国家从战乱中慢慢得到恢复。由于多年的战火频仍,大地疮痍,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好在天下太平了,万民得到暂时休憩。
太平日子也迎来了五谷丰登,苍天垂顾,这几年风调雨顺,降雨及时,大小河流,水量充沛。冀州地面平原广阔,一旦降雨增多,就易发生水患,州官巡查,乡县勘验,疏通了许多河流。冀中赵州境内的洨河,属海河流域子牙河系,是滏阳河上游的一条支流,全长六十多公里,为季节河。它虽然不是一条大河,但到了夏季水量很大,涛涛的河水阻断了行人车辆,人们出行极为不便,还常常发生人畜溺亡的意外事故。
此地的百姓被洨河祸患殃及,便自发推举乡绅向官府反映,意欲修建一座石桥,缓解出行困难。这一日县太爷率领衙役又出行巡查,众乡绅以赵梓昆为群龙之首,及时递上一份呈文,陈述民众的诉求,希望举全乡之力,在洨河上建一座石桥。
不久,几名乡吏,敲着锣“镗、镗”地下乡来了,一路找赵梓昆家,身边围着许多看热闹的。到了赵梓昆家,赵乡绅赶紧迎进屋门让座:“请上座。看茶!”
“谢座。”乡吏传达钧意:“县太爷责令赵乡绅召集其他乡绅,张贴告示,征集民夫工匠,采石修桥。此事择成一乡之绅赵梓昆负责。”
“多谢县太爷厚爱乡民,赵梓昆代表父老乡亲叩谢父母官大人。”
乡民听到这个消息,顷刻欢腾起来,奔走相告,消息很快传遍四乡八邻,各家各户。
第二日,赵梓昆召集众乡绅到此开会,穿着长袍马褂的孟济州、张博奎、刘尚仁等一众乡绅走进赵乡绅高门大院里,大家抱拳行礼,互问吉祥:
恭喜发财!
恭喜发财!
“孟掌柜您请进。”“张员外您先走。”“请进,请!”大家礼让着,迈进赵乡绅宽敞气派的大厅,他们略作寒暄,便言归正传,急切议论起修桥事项。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首先应率领工匠勘察地点,预设方案。赵梓昆拱拱手说:“各位贵乡绅,考虑到州县下拨银两少,百姓穷困潦倒,只出人工;乡绅们只好众筹集资。”
肥胖如碌碡的孟济州接话道:“所以建造这座大桥要节省钱粮,省时省工,设计合理,轻巧简易,但必须坚固结实。”
大家议论争执,觉得设计要求太高,很难兼顾。什么样的能人巧匠能设计出这样高标准,高要求的坚固耐用的大桥呢?
榜文告示张贴出来,聘请大桥设计者,能者为上,揭榜者,并能优质设计建造大桥者,赏银200两。
布告前围了好多人,工匠们蠢蠢欲动,可是没有金刚钻难做细瓷活。方圆十里的建桥石匠们,心里都活络了起来,纷纷跑到洨河上,探测水道,观察地形,准备一试身手。
李春,这位造桥匠师,邢台临城人,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他最近正在附近石料工地上,采石铺路,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年方三十五、六,长得高大魁梧,一身石匠的力气,双手宽大厚实,那是在千锤百炼中磨练出来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不幸的是李春的结发妻子半年前去世,丢下一个五岁男孩儿在姑姑家寄养。他与妻子感情笃厚,妻子却在住娘家的路上,遇到上游发洪水,从独木桥上滑落,被水冲走。李春半辈子以建桥为业,没想到妻子会毁在自己手上,他发恨说:“我一定要在所有河上建桥,让人们不再发生溺亡事故。”他越是思念妻子,越是感到愧疚,很难从悲痛中拔身,只能在无尽的劳役中解脱自己。他考虑了几日,决定要拿下这建桥大业,做一件举世不凡的壮举,在洨河上留下一座精美石桥,也算献给妻子的深情礼物吧。不久,他把现任的作业做了安排,交给其他工匠完成,就怀揣着梦想,肩挑着行李匆匆出发,安顿好家里的一切,从家乡临城赶来了。
他来的时候正是春天,这里的雪梨花到处开放,白汪汪的田野沟渠满是。他一路上无心赏花,风餐露宿,一到赵州,在客店安排好住宿,便马不停蹄赶往洨河。他要做一份仔细的测量勘探,用最快速度拿出建桥方案,一举夺魁!
榜文已经被人揭走,但乡绅们慎重考虑,觉得不能草率,先要让揭榜者拿出图纸方案。而且又一次诏告乡民,工匠们设计的方案,谁合理省钱可行,最后才能拍板决定。
李春几日来辛苦勘探,他从洨河的上游走来,又向下游走去,再溯流而上,要找一段水流平缓,河道狭窄,地基坚固的地段修建大桥;测量枯水期与涨洪时的水位;要考虑到取石料的方便,村子的就近……他走村串户,遍访乡绅,远寻石料场地,经过半月勘察,他胸有成竹了。一份成熟的方案被他图画在草纸上,并合计预算了施工石料,经费人工,工期时长……
当这份预案呈递给乡绅面前时,李春已经有了十分的把握,必须由他来建造这座大石桥,为赵州民众留下一座经久耐用的,流芳千古的石桥,他胸中已有丘壑,眼中已飞长虹。
乡绅们集中精力研究这些呈递上来的图纸和方案,经过多方比较和仔细核算,李春的预案脱颖而出。他的设计独特新奇,而且桥体美观,用料节省,构想巧夺天工,含有许多机巧和技能,工期相对较短……
他是这样设计的:一绝,石桥为大型单跨圆弧敞肩石拱桥。
二绝,洞砌并列式。用二十八道小券并列砌成10米宽的大券(桥面宽10米)。
他的图纸更是飞虹横跨,轻巧美观,桥面坡度平缓,桥体两端分别有两个敞寓,增加了观赏效果。
他被乡绅召来,要求陈述他的预案,他款步走进赵梓昆的会客室,受到乡绅的礼待。他用洪亮的声音,讲他大桥设计的整体方案,施工时的技巧和技术。进一步解释到:桥上的四个敞肩孔洞,不仅用料节省,减轻了桥身几百吨的重量,还增加了过水量,减少洪水对大桥的冲击,大大提高了桥梁的安全性。
李春的设计简直完美无缺,乡绅们惊奇地互相对视,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他们互相传递的信息,就是李春看到的结果,他的方案被优选了。李春被确定为这座大桥的最终设计者,他将进行为期五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谱写他辉煌的人生新篇章。
李春的简单行李,被民夫挑到了乡绅赵梓昆宅院,他被赵乡绅邀请住到家里,方便随时研究图纸方案,解决建桥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赵乡绅家房屋无数,院落宽敞,把他安排在了一进院的上房居住,饮食车马都排布妥当。四乡招募来的民夫,在村旁搭建了简易窝棚,建起伙房灶台。民夫自带镐头铁锹箩筐独轮推车,大街上热闹异常,人来人往。必备事宜,几位乡绅,安排周到,井然有序。
赵梓昆召集其他乡绅,共同商讨出工采料车马运输等其他事务,李春马不停蹄开始运作起来。他把开工方案递交给赵乡绅:“赵员外,必须给我20名工匠,100名民夫,人再少了没法儿开工。人凑齐后,就可以进山采石料了。”
赵梓昆与其他乡绅,召集乡民开大会。这一日从四面八方来了许多挑着筐,背着绳子的粗壮汉子,他们议论着、询问着。
张山问王武:“工钱多少?”
牛大问二虎:“施工方案呢?建什么样的大桥?”
谁也说不清楚。
他们聚集在一处,听侯调遣。李春与几位乡绅一起挑选出了合格的工匠民夫,准备择日开工。
赵州桥的建造,就在李春的主持下,历经五年的艰辛努力,最终顺利竣工。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