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陪孩子过最后一个“六一”(散文)

精品 【东篱】陪孩子过最后一个“六一”(散文)


作者:婉清扬兮 白丁,95.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67发表时间:2024-06-01 06:10:07
摘要:孩子每个“六一”都过得很开乐,但只是一天快乐而已。70后的我虽然很少过“六一”,但我们却天天过节,每天都很快乐!

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了。今天,孩子对我说:“妈妈,今年是我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了,你和爸爸要给我准备一个‘六一’大礼包。”想想孩子已经11周岁了,虽然每个“六一”都会给他准备些小礼物,但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给她来个“六一”大礼包,不禁有点愧疚。于是我对孩子说:“好吧,你叫爸爸发50块钱过来,妈妈花50块钱,今年给你准备个100块的‘六一’大礼包。”
   “六一”就是需要一个礼包,奖金?我哭笑不得,但也不能扫了孩子的兴致。或者,现在的儿童节,本来就不能用过去的方式去度过。
   于是便带着孩子逛起了温州大学城的“商务中心”和“创荣广场”。今天的购物原则是:只要孩子喜欢,妈妈觉得不是太离谱就行。今天孩子异常快乐认真地挑选她喜欢的礼物,特别懂事。买到最后,多买了两块钱,她都觉得不好意思,从口袋里拿出她的两块零花钱,要还给我。
   记得有一次她和我赌气,说以后要长在穷人家,就不用做作业了。当时没把我气晕过去,我说:“好,明天就给你实现。”今天孩子突然对我说:“妈妈,我不想长在穷人家,我爱你!”突然间我有点内疚又有点甜蜜。内疚的是,平时对孩子的态度是否粗暴了点?甜蜜的是只要对孩子多用点温情,我的孩子会很懂事。
   穷和富,孩子把自己假设的这样的背景下,来理解学习和做作业,实在让我大惊失色。我们这个家庭并不豪富,为什么让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呢?学习改变贫穷。生在穷人家就不用学习?这是怎样的道理!
   我特别希望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她谈谈贫富,但我明白,那些贫富的东西,我也说不清,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我不知给孩子这100块钱,会不会让她有了“暴富”的想法,真的怕她把自己当成纨绔子弟。
   “六一”,主题就是快乐,其他的就先不管了。送给孩子一份快乐,这是主题,希望她将来想到自己的“六一”会觉得有意思。这样说人生奠基的一块石头,我们不能拆去了孩子们的快乐基石。
   我也想起了几十年前70后“我”的“六一”儿童节。
   小时候我在农村长大,所以我没读过幼儿园,自然也没有“六一”儿童节的概念。但那时候我很快乐,每天跟着同龄的小伙伴一起去拔兔草,一起跳橡皮筋,一起“做戏”……读小学的时候,又在乡小的村校度过,似乎也没有过“六一”儿童节的印象。但是每到课间十分钟,便是我们的儿童节。我们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不亦乐乎。每个周末也是我和弟弟的儿童节。我们到鳌江的滩涂上去抓螃蟹,抓跳鱼,抓青蟹……在爸爸厂子的厨房里抓麻雀,空地上种玉米,种冬瓜,种丝瓜……
   记得过第一个“六一”儿童节是小学五年级。那时候已经到乡小读书了。节日当天主要活动是游园,有猜灯谜,夹弹珠等活动。猜灯谜还行,但我的手很笨,夹弹珠就不行了。所以才得了可怜的两颗糖。所以记忆中的“六一”就是“两颗糖”。但我并没有那么想去过“六一”,因为我们的童年生活很丰富,似乎天天过节。
   初中和平师自然是不过“六一”的。
   所以对“六一”我似乎没什么概念。
   人生中最快乐的“六一”是在温州师范学院过的。大二时,也许是为摆脱成长的烦恼,我们中文系“学生会”居然组织过“六一”节,要求每个寝室准备一套花灯去参加游园活动。没想到70后的我们对此热情还挺高,一呼百应。
    我们91(4)班314寝室才女颇多,大家商议了一下,觉得应该来个高雅的花灯。最后决定来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说干就干,寝室长一声令下,我们买回来一堆绿绿粉粉的皱纸,还有一大圈细铁丝。大家先用铁丝捏出荷花和荷叶的形状,然后把皱纸粘上去。在大家的努力下,荷叶和荷花都做好了。最后又买来许多白蜡烛,固定在花心里。点上蜡烛,还颇有“荷塘月色”的韵味。记得游园时,我们寝室的“荷塘月色”颇引人注目。
   那是我过得最快乐的一个“六一”,也许是对“六一”缺憾的弥补吧。
   女儿今年11周岁,小学六年级。她和她的同学们似乎特别注重过“六一”。
   从幼儿园开始,每年的儿童节每个孩子都要化好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后是聚餐、游园和文艺汇演,热热闹闹地过一天,仪式感很足。到了温大附属学校,“六一”更是花样百出,双胞胎节,走红毯、聚餐、游园、文艺演出……仪式感更强了。孩子们更是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只有这一天,他们才是公主和王子。脱下华服后,他们就只能乖乖地坐在教室里学习,课间跳跳橡皮筋,做做游戏?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奢望。
   今年双胞胎节服装已买好,昨晚孩子试穿时别提有多高兴了!
   孩子,妈妈无能为力。但真的希望孩子有自己的方式过好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是一个快乐的符号,不一定孩子们在这一天才有无比的快乐。我常常想,我们大二也过了一个儿童节,看来,儿童节对于一个人是没有所谓的“最后”,只要童心在,快乐也在,随时都可以给自己一个特别的“六一”,无关年龄。
  

共 19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生在新中国,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六一”,但时代不同了,“六一”的方式就改变了很多。作者的女儿遇到了最后一个儿童节,自然应该郑重其事地过好,于是有了索要大礼包。100块钱对于今天的家庭不算什么,但让我们产生很多的想法。一番疯逛,买了礼物,多花了两块钱,孩子觉得超支了,便以零花钱相补。作者想起孩子的一段话,涉及贫富,生在穷人家的孩子就用不着做永远不会完的作业,孩子的世界,有着太多莫名其妙的想法,这是教育的入口啊。作者想起自己的儿童节,纯粹的乡野里的玩耍,没有什么仪式感。记忆最清晰的儿童节是得到两颗糖的奖赏。过得最有趣的“六一”是作者读大学期间,同寝室的同学共同制作了一盏“荷塘月色”花灯,在表演中备受关注。如今的“六一”,形式的,内容的,新颖而丰富,但孩子们却少了那种朴素的快乐野趣。不管怎么说,给孩子一个最好的“六一”才是家长的心愿。文章内容来自对生活的感悟,写得很深刻,也有情趣。自己的儿童节和孩子的儿童节一对比,欢乐的成色就不一样了。什么才是最好的过节,寻找自己的喜欢,找到自己的快乐,留住童年最美的记忆,应该是作者对儿童节的期待。文字清丽,也给读者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应时之作,每天就是儿童节了,但愿家长和孩子,在这个节日里,都获得快乐。【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61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01 06:52:49
  六一的故事,还在上演。孩子们的六一,和曾经作者的六一不一样。作者童心不老,视六一为共同节日,其情真切,其语温暖,感慨良多。这是应节日之作,也是童心表白之语,请欣赏。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在东篱创作收获更多的快乐。谨祝作者六一儿童节快乐!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01 08:02:02
  这篇文章深情而细腻地描述了不同时代的儿童节回忆,既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也体现了对纯真童年的珍视。作者通过对比自己的儿童节与孩子的儿童节,让读者感受到了不同年代孩子的快乐与期待。文字间流露出的情感真挚动人,引人深思。祝婉清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3 楼        文友:竹石秀女        2024-06-01 14:23:00
  六一节看到有关六一节文章,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自然想起儿子小时候的事情,他想要的东西,如果满足他了,他表现得就很乖巧,如果不满足,他会磨叽我没完,为了清净,也尽量满足他每一次要求。我想孩子只要人品好,心理健康发展就好,不要对孩子的合理要求,置之不顾,那么会伤了孩子的心的。
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6-01 14:38:49
  人人都应该在内心里给童年留一个位置,留一份童真,给心灵放个假,过个六一。看来老师跟我年龄差不多,我今天给孩子发了个红包,让他快乐一下下,他初一了。感谢投稿东篱,祝您6.1愉快!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6-01 16:09:14
  现在的孩子长在蜜罐里,几乎天天过节过年,那时的生活与现在孩子的生活没得比,没得比,我们也跟着沾点光吧,弥补一下没过的六一儿童节,哈哈。拜读老师的文有一股轻松愉悦之感!点赞!遥握问候,谨祝好,精彩纷呈!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