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喜欢听妈妈说话(散文)

精品 【东篱】喜欢听妈妈说话(散文)


作者:诚本真 童生,735.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16发表时间:2024-06-03 07:15:20
摘要:那些粘满泥巴的日子,跟在妈妈身后,在妈妈的歌谣里,摇头摆尾,一路走来……

时光不停地穿梭,昔日的家乡已经完全被光阴改变了。唯有土地,河流没有变。每次站在原野上,都会想起童年的草屋。草屋里的妈妈,数着歌谣,说着特别好听的话,和她的孩子一起过日子。那些埋在泥土里的日子沾满了泥巴,飞舞着蚊虫。妈妈就把那些日子赶进她的歌谣里,放进自己的嘴里再加工,然后再一个个放出来了。日子也摇头摆尾,仿佛跟在妈妈身后唱起歌来了。
   我特别喜欢妈妈说话,就像喜欢听一首歌。
  
   一
   清晨,厨房里正冒着滚滚的白烟,妈妈从厨房里走出来,端着热乎乎的饭菜,一边叫孩子们吃饭。嘴里不停叨叨念念:“早晨骑马,晚上骑黄牛,中午骑个葫芦头。”这句话是说早晨时间骑着马来了,中午时间热辣辣的,像个闷葫芦,晚上时间慢悠悠走来。这样的语言其实很有诗意,也很形象。我听了,真觉得时间像马儿一样跑过去了,我要追赶时间,就飞快爬起来,吃过饭,抓起书包,和小伙伴跑向学校。我一边跑一边想着妈妈的话,要是有个大马骑就好了,就能追上时间,上学就不会迟到了。妈妈在我眼里是出口成章的文化人。她是解放以后第一批上小学的学生。感谢共产党,人民得解放,给她学文化的机会。她认字,也会讲故事。但她还是最喜欢方言,喜欢民谚和歌谣。每天和土地打交道的人,觉得那些歌谣民谣就和她的庄稼一样,仿佛就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一个人的嘴里不经意说出来,就在人群中传播开来。在人们嘴里开始打着转转,那是她们的娱乐方式。有了这些美妙的语言,时间就像家养的宠物一样,被妈妈那一代的农民驯化得乖乖的,跟在他们身后摇头摆尾地走起来。不离不弃,很乖的。
   妈妈每天都很忙,不是忙着种菜就是忙着做鞋。常年穿着灰蓝色的衣服,弄着五彩的生活。她的眼神里充满笑意,在我眼里她是幽默乐观的人,方言,谚语,歌谣从他的嘴里咕噜出来,总是极端的魅力。所以多年以后还能记住当时的场景。二十四节气歌也是挂在妈妈嘴巴里的歌谣。每一次我能都从歌谣里看到季节里的希望。
   东北的冬天大雪纷飞,数九隆冬时节,滴水成冰,寒风刺骨。呼啸的北风恣肆在原野里奔跑,冷得厉害了,孩子们都不能出门,都呆在屋子里,穿着厚厚的棉衣,呼呵着冷气。火炕烧得滋滋热,女孩们在屋里玩噶了哈。大姐抱怨天气太冷。妈妈看着日历,摆弄着手指,数着日子。“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小时候看着她灵动的手指,听着她数日子,感觉那些歌谣十分动听。听她快乐着说:“开始数九了,冬天就快过去了。”那时不懂事,非常相信她的话。从她的话里感受到冬天里的春天,寒冷的日子忽然变得很轻,甚至飞起来,单调生活似乎有了诗意,那时当然不懂得诗歌,只觉得生活很美好,孩子和冬天,飞雪和北风都那么美好!冬天的日子,跟着妈妈歌谣,妈妈的手,像一个可爱的宠物般,服服帖帖跟着她走,从她那粗糙的手指缝里悄悄地划过!果然,春天不知不觉就来了。总是认为冬天是被妈妈的歌谣数过去的。妈妈翻看日历,数着她的“九”。有一天她格外快活,指着她的日历,说“春天来了!数七九了!”她又哼起了歌谣:“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归一九,耕牛遍地走。”听了她极富韵律的歌谣,心情豁然开朗,觉得冬天真的过去了。满眼都是春天的景象。现在想来,好有望梅止渴的感觉,东北的春儿来得特别晚,歌谣里描述的景象得过五一才会出现,数七九的时候还不到三月一号,冬天其实并没有走,不过已经变了性情,不那么冷峻了。因为妈妈的歌谣,我好像一直生活在春天里。妈妈为什么那么喜欢歌谣,我想那就是她眼里的诗,心中的暖。歌谣里流淌是一个母亲眼里的春天,她又把这个春天告诉我们,让我们眼里也都是美好的诗意。在妈妈歌谣里,日子变得就有了盼头。我深切感受到,冬天到了,春天就会不远了。这就是诗意的冬天吧。原来妈妈很早就会唱诗了。她的歌谣也是民间的诗吧,被人们口唱心和地流传着。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这句话在妈妈嘴里转了几圈之后,湿漉漉的春天就来了,但我并不觉得春天转圈太久,可能是因为这些歌谣有着缩短寒冷的功能。这个季节在妈妈眼里是又温暖又湿润的。残雪消融,天气转暖。乐于疯跑的孩子们,是没把门的,妈妈做的布鞋总是湿漉漉的,每天放学后,只能静静地躺在炉火边,还有那浓浓的粗布的焦味不时传过来了。那是打春时候特有的味道。我们用自己的脚和泥土亲近。土地上生长的孩子和地里庄稼一样,生机勃勃地成长。
   歌谣里的春天,属于妈妈和她的孩子。在一旁,有时候就是静静地等待妈妈的歌谣,妈妈忙着,却又不忍打扰,干乱。妈妈从不责令我们干什么,说话温和,就像一股春风。
  
   二
   大姐姐是我们家最漂亮的,也是妈妈的骄傲。高中文化,是村里的卫生员。开始相亲了,妈妈也有自己的想法,看人不看家庭。她告诉姐姐说:要找就找个子高高的。“个大门前站,不穿衣服也好看!”她又说“嫁高郎,不嫁高房。高郎常常在,高房不久长”。听了妈妈的话,家里人对姐姐对象充满期待,感觉有一个高大的气宇轩昂的姐夫就要出现了。
   姐姐似乎信了她的话,的确找到一个“高郎”,那人又瘦又高,能说会道,深得我们家人的喜欢。我们都当他是未来的姐夫。没想到他却是个三心二意的男人,在外面又处了一个。因为当年订婚是过彩礼的,男方失约,女方是不能退还彩礼的。“高郎”就对姐姐冷暴力,逼姐姐主动退亲,姐姐受委屈,只能躲在房间里哭。“高郎”也是一个不能依靠的主儿,让姐姐内心受到伤害。后来亲事退掉了,这句歌谣就从她嘴巴里彻底消失。他摇头摆尾走来,又灰溜溜走了!我以后再也没听她说过这句话。后来的三个女孩,妈妈觉得找个诚实稳重就行,对自己女儿好才是最重要,外貌并不重要了。
   其实,女儿的对象,妈妈只是希望合乎外表的审美就好,哪知生活并非如此,外表常常不可靠,那句歌谣也伤害了母亲的心,之后,母亲很少说这句话,这句话不灵了,妈妈心中肯定很苦恼,愿望被击碎,心也碎了。
   我家是个大家族。妈妈姊妹兄弟五个,父亲家九个孩子。庞大的家族连着根,开枝散叶,妈妈的外甥侄子很多。旁枝更多得数不清。有的叫妈妈“大娘”,也有叫妈妈“二姑”。妈妈总是一边点起一袋旱烟,在吞云吐雾里也会有吐不尽的民谣和生活。在歌谣伴随下,生活也有了别样的色彩,那些家族里的孩子都知道我母亲会歌谣,常常围拢在母亲身边,等母亲唱歌。
   妈妈的外甥我大表哥也是一位高郎,长得一表人才,但是喜欢赌钱,酗酒,打老婆,大表哥也经常被妈妈教育。“你的老婆又勤劳又能干,你对她不好,就不怕真走了,剩下你和小夏怎么办?”妈妈也疼她的侄子,才苦口婆心地劝。
   “二姑,我知道错了。”表哥认错态度总是很好,不过只要一喝酒,就把前面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妈妈气愤说他“一辈子看不到后脑勺”,说这个人不会自我反省,没有出息。妈妈的话糙理不糙。
   “一辈子看不到后脑勺”,还真算不上一句歌谣,也许太沉重了,歌谣表达就轻巧了些,母亲总是慢吞吞地说,说如唱,也会很走心。
   爸爸的侄子宝儿,叫妈妈大娘。当众和婶婶犟嘴,一点也不礼貌,妈妈当众教育他一辈子看不到后脑勺,并让他当众向妈妈道歉,妈妈在家族里很有威望,宝儿最听妈妈的话,当众认错低头说“大娘,我错了”。妈妈总是耐心教育后辈。她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我们这些做小辈的,最怕这句话,看不到后脑勺的人就是没希望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我时常摸摸自己后脑勺。事情做好了,就是看到“后脑勺”了。现在,我也经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做了看不到“后脑勺”的事情。做人要光明磊落,符合道德规范,孝敬老人,对待家人足够好,这样做就是明智的,能看到“后脑勺”了,这是母亲对方言的理解。妈妈的表哥处事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妈妈就说他“快刀打豆腐,四面见光!”这样人处事亨通,受人待见,但也不能深交。
   悠悠岁月转,这些民谣和方言也在妈妈口里转来转去,而且极有生命力。妈妈用她们来调剂生活。也用来评价人品和道德。我觉得这些语言古灵精怪,非常形象生动,敲打我们的心。多年以后,家乡变了,但泥土河流仍在,在我眼里,妈妈嘴里的民谣就和满地的庄稼一样,在这块土地上蓬勃生长着。
   我怎样理解妈妈说话?仿佛觉得从她口里说出的,就是歌谣,不用谱曲,本色就很美。妈妈的语言,对子女的教育有着绕梁不散的韵味。
   想起妈妈,我觉得妈妈就像一个歌唱家,就是简单的说白,也有旋律。我特别喜欢听妈妈说话。
  

共 33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如果说,生活是一首歌,那是要我们对生活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而日子里,真正以歌谣相伴的人,不会很多,作者笔下的母亲则是一个能够用歌谣驱走寒冷,催生美好的人。所以,在作者心中,那些沾满泥土的日子,都在母亲的歌谣里。早晨催儿女上学有歌谣,让孩子幻想上学骑大马。这些歌谣只是一代人自娱自乐的方式,也是他们生活的本色,快乐地生活,未必需要太多的财富,但必须有歌谣。尤其是母亲口中的二十四节气歌,唱着唱着,就缩短了冬天,春天就在不知不觉里出现了。面对困难,唱响歌谣,或者就能够驱散寒意,精神的力量需要鼓舞,歌谣是最好的鼓舞方式。妈妈是歌谣手,孩子们都愿意围拢着妈妈这首歌。妈妈的歌谣也有让生活印证的确错了的时候,就像妈妈给姐姐定下的找对象的歌谣,以身高找对象,让姐姐的恋爱不顺利。“高郎”有身体的高度,却没有品质和感情的高度。作者的家族很大,孩子们都喜欢听母亲的歌谣,面对孩子们的不成熟,母亲的话就像一首歌一样,教育着他们,“一辈子看不到后脑勺”,成为母亲的语录,那些后辈总会在母亲面前认错,改邪归正。歌谣,成为母亲的语言,生活有了欢乐,这是艰苦日子求生人的一种方式。作者笔下的母亲,很有个性,母亲也像歌谣一样充满了美感。文章充满了正能,歌谣生活化,生活有了温度。散文的意蕴非常明晰,读后让人觉得自己就像处在一首歌里,充满了韵律。语言干净利落,表达层次清楚,情感充沛,细节充盈,我们在一个个故事里,看见母亲的身影,听到母亲的歌谣。非常好的散文作品,取材角度特别,善于精构,说明作者是一个观察力和表现力都很强的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文学。力荐佳作,赏读为快。【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03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03 07:53:09
  在歌谣里的母亲,最美!这样的母亲,他的歌谣就是最好的教育。冬天有了歌谣,春天就被唤来……本真老师的这篇散文,取材视觉特别,很新颖,写得非常用情。感谢投稿东篱,写出这么精彩的散文,谨祝编创快乐,佳作不断!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03 11:44:13
  感谢老师的编辑和精彩点评。老师对每一篇文章倾注的心血都让人感动。文字就是描绘生活,能把生活感悟跃然纸上。纸上情暖,谁懂得?谁能不爱自己的母亲,我的母亲过世快十年了,我写文章也是为了怀念她。或许所有的思念不如再现过去的生活场景,这也是对母亲思念的最好表达了。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03 08:06:00
  作者笔下的母亲,用歌谣点亮了生活的色彩,无论是催儿女上学的早晨,还是面对困难的时刻,她的歌谣总能带来温暖和力量。我特别欣赏文章中对母亲个性的刻画,她不仅是一个普通的母亲,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美感的歌谣手。她的歌谣不仅是生活的调剂,更是孩子们成长的陪伴,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会了坚强和勇敢。文章的语言流畅,表达清晰,细节描写生动,让我仿佛看到了母亲的身影,听到了她的歌谣。读完后,我深感生活因为有了歌谣而变得更加美好,而作者则通过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韵律和温度。这是一篇充满正能量的佳作,我强烈推荐大家赏读,相信你也会被其中的故事和情感所打动。祝诚本真老师工作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03 11:47:27
  感谢善斋老师的精彩评论,您的点评让人感到温暖。您对每一篇文章都有精当的评论,足见您学识渊博。您的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丰富文化知识,让人钦佩,感谢您对文章都呵护,祝您生活幸福。
3 楼        文友:枫桦        2024-06-03 09:13:22
  歌谣往往是民歌民风,口口相传,成为一种口头上的民间文化!文章细腻,把母亲的温柔,勤劳描写得细致入微!甜美的回忆,略有些苦涩的味道,其实这也是生活本身的特质!苦难中寻找生活的快乐,是这篇文章的最大主题!读来让人心暖!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03 11:50:55
  老师的评论总是让我感动,和您的文章一样苍凉大气,恭喜昨天您的文章得精品,一会儿过去拜读,昨天忙疯了,其实您的文章我经常读,每一篇都很喜欢,也特别想拜读您的小说。祝您生活愉快,创作获丰!
4 楼        文友:鲲鹏一飞        2024-06-03 10:59:36
  民谚、民谣都是老祖宗几百年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都有其必然的道理,蕴藏着深刻的智慧,在没有多读书的长辈那里,是一种真理,同时也是母亲动人的歌谣。很好的散文,问好老师
回复4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03 11:54:20
  一飞老师说得好,看问题透彻。妈妈有文化,但更喜欢说这些民谣,俗语。听她的话,感觉生活变得有趣味!祝一飞老师创作丰收!
回复4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03 11:57:11
  一飞老师看问题透彻,说得好,妈妈们的歌谣充满智慧,是真理。佩服您睿智的目光,祝您创作丰收!
5 楼        文友:简柔        2024-06-03 11:29:00
  小时候外婆也喜欢吟几句歌谣,念着歌谣的外婆眼神有光,那么可爱。母亲的歌谣是生活的积累,阅历的沉淀,是对生活的一种诗意和温暖的表达,是爱。歌谣不是真理,却可以让日子变得有趣,变得生动。本真老师此文写得诚挚,打动人心。拜读学习精彩之作。
回复5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03 12:00:13
  感谢老师的精彩评论,您说得对,歌谣能让生活有趣,日子变得生动。这泥土里成长出来的民间文学很富有诗意,妈妈去世快十年了,我总是怀念和她一起生活的幸福时光,化悲痛为力量吧!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03 13:21:49
  老师的母亲,平凡却充满智慧,她说的一些话都来自民间,但又都十分经典。除了那个二十四节气歌我基本都没听过。每次说出,都掷地有声,切中要害。文章来自平时的生活积累,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文采斐然,是一篇非常温暖感人的散文。拜读学习,顺祝生活愉快,编创快乐!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03 17:14:04
  感谢韩老师精彩点评。每次您的鼓励都是我写作的动力,妈妈的话成为了我的座右铭,想忘都忘不忘掉。妈妈的话也是生命的印记。祝老师生活愉快!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6-03 14:42:47
  此篇写母亲的文章视觉独特,笔法轻盈灵动又不乏哲思,给人轻松愉悦之余又受启迪。好文,点赞!遥握问候,谨祝精彩纷呈!
回复7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03 17:15:25
  谢老师的美评,祝您生活愉快!
8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6-03 15:48:38
  老师的母亲是一位生活中的有心人。其实歌谣就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有生活经验的,有识人的,有季节的……丰富多彩。它是劳动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母亲能够多有引用,表明了她对生活的感悟深刻,拜读老师好文。品味人生,遥祝夏祺!
回复8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03 17:17:44
  老师说得好,生活丰富多彩,民谣也丰富多彩,中国民间语言丰富,也很有趣味!给我童年生活增添色彩,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03 21:19:15
  作者的妈妈懂得真多,那些谚语都是祖祖辈辈的人总结出来的,是宝贵的财富。“看不到后脑勺”,我们这里说的是“后脑勺自己摸得到,确看不到”,意思就是说日后的事谁也说不清,做事要留有余地。老师的文立意独特,很有创意。点赞学习,祝福老师!
回复9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03 22:26:31
  方言解释也多,我觉得母亲对方言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发挥的意思。不过这些话总是让人印象深刻,很有意思。你们那边方言更有意思。我喜欢乡土气息的作品。很喜欢老师的文章,接地气,有乡土气息。
10 楼        文友:战旗如画        2024-06-03 22:09:01
  你的这篇散文真是太精彩了,文字优美,情感真挚,让我沉浸其中,为你点赞!
战旗009
回复10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03 22:28:56
  谢谢老师的美评,我写这篇文章都是原汁原味的材料,很天然。欣赏老师的作品,祝老师创作愉快。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