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会理吃药根根谈(随笔)
每当会理人把药根根摆起摊时,说明端午节到了,端午节前几天,会理人背了竹箩扛着锄头穿越于山林和小溪白云之间,寻找那让人馋得直流清口水的药根根,毫不夸张地说,五月的会理是泡在药汤里的城市,散发着各种草药和老腊肉的香味。
在挖药和逛药市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感,怎样吃毋庸置疑,治疗什么疾病人们也不最关心,关心的是这药根好不好吃哦?牛口刺好不好吃?牛蒡根好不好吃?茴香根好不好吃,会理人把吃药根根吃成了一种文化,吃成了一种传统,端午节老爷爷老婆婆杵着拐杖买药根根,似乎吃了端午节的药根根儿,能够把拐杖扔掉一样。小朋友也在父母带领下买药根根,多识虫鱼草兽之名,让人走进自然,享受自然带来的馈赠。
在中国有一个很有味道的词,叫草本,草本反过来叫本草,说起本草两字,内涵就广义了,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每当端午节前,许多专家和大学生来到了会理,一些研究本草的人,也陆陆续续走上了摆草药的街,用他扛着的照相机众里寻他千百度,热爱钻研的劲,很有一种书上得来终觉浅,要学经验逛会理药摊摊。
吃植物对世界人来说,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历史上吃草根的也并不是稀罕的事,有本书叫《救荒本草》,记载了许多可以为饥荒年提供裹腹的草草。然而,在这个丰衣足食的年代,能够把吃药根根吃得这样热闹的城市就是会理了,会理药根根的吃法能够有一个共识,腊肉煮吃,香喷喷。
为什么会端午节要煮药根根呢,原因是相传端午节热了,有五毒,到了端午节,千万草草都成了可以增强身体排毒的药汤,当然也不排除许多人因为吃了端午节的药根根一身轻松了许多,端午节不吃药根根就好像没有过节一样。
会理摊位上的药根根可以说好几百来种,常见的有牛口刺、牛蒡根、泡参,沙参、小白参、野当归,茴香根,被红参的商陆。天冬、活麻根、竹叶根、蓝花根,叫老虎姜的黄精,叫犁头尖的羊膻臭,传说神奇的扁毛吃了要脱骨的脱腰散、隔山消、玉竹、丹参、黑根药、叶下花、法罗海、崖白菜,被叫脱力草的黄芦苇龙牙草,被叫虚劳药的还魂草、黄芩、樟木、苏木……你或许看着头昏一样的一连串的药,他们是怎么样来到摊位,又怎么样被人买走的,又怎么搭配着煮着吃的。其实也不是所有的药都是用来吃的。有的是平时里有的病人需要治疗疾病的药,平时买不到,端午节就去买了存起。俗话说,闲时买来忙时用,忙时买来没有用,其实急时您哪里去买去,有钱也干瞪眼,深山老林找一天未必有你要的。然而端午节逛街,花点钱就有了,挖药的也得了辛苦钱,你也免得忙时没有的用。那端午节的药根是怎么搭配的呢?其实也没有你想的那样复杂,简单的说就是安全口感好,比如牛口刺我就很喜欢,煮油汤里感觉放了牛肉一样香,牛口刺、牛蒡根中药实恶的根,小白参、黄精、泡参、沙参、玉竹。简单的就是这样了,但是许多药根据买药人的常识可能加进去,比如耳朵叫就加狗响铃,腰痛就加脱腰散,不想吃饭饭就加犁头尖,手麻脚麻就加活麻根、黑根药,咳嗽喘精神厉害就加崖白菜、还魂草,头昏加黑根药,水肿加叫红参的商陆。知识在民间口口相传,也在市井浓缩精华,以至于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的热土在民间,而会理在中国来说小的好像一个热闹的民间,然而民间的烟火,正是人间需要的味道,人们对美食和健康的追求是没有尽头的,或许药膳就是一个高点吧,但会理人从来不说药和食物或者药食同源烹饪出来的就是药膳,会理人心里药根根和腊肉的完美结合叫端午节吃药根根。谈到这里,您是不是也想来会理这个卖家民间吃药根根呢?来吧,吃了药根根再去游百病,做成一个快活的民间人。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