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韵·相遇】养父(小小说)
二十年了,就等这一天。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
爸,这杯酒我敬您:“一是感激您在我无人领养时,收留了我,疼我、爱我、宠我;当我能够上学时,您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一直供我读到大学毕业;当我能够自食其力时,您还是放心不下,又忙着为我建新房,让我娶妻成家。您吃苦受累,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二是感谢您和我妈喜结良缘,佳偶天成。作为小辈除了敬贺,更希望二老能够手牵手,互相照顾,相依为命,共享天伦之乐。”
敬酒的是王老大的养子王部聊,他也是刘家女主人丢失了20年的亲生儿子。
天之南,地之北。刘家的孩子怎么被王老大收养的?这还得从20年前说起。
在他5岁那年,因为家境贫寒,父母为了给他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无奈之下将他托付给奶奶的娘家侄子,希望他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可是,由于侄子家境也颇为艰难,加之对金钱的渴望,他最终将小男孩带到了苏北一个农村,希望他能被更好的家庭收养。
在苏北的杨家,小男孩得到了初步的照顾,但不久后,杨家因为经济压力和家庭变故,不得不考虑将他再次转交他人。他们将他介绍给了前村的张家,张家初见他时,见他朴实善良,认为他将来能够成为家中的得力助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家因为对小男孩的期望过高,加之他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摩擦不断,让张家产生了一些误解。张家担心他可能无法适应家庭和社会的要求,于是开始考虑为他寻找一个更适合他成长的环境。
最后,张家将他带到了东庄的项家。项家原本对他抱有希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小男孩在某些方面可能确实有些异于常人,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就有问题。然而,因为项家自身的家庭压力和社会环境的压力,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将小男孩送给表弟王老大。
王老大把孩子领回家,给他理发,给他洗澡,又带着他到镇上买了新衣服,孩子从此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给他起个名字吧,王老大连想都没想,脱口而出,就叫王部聊吧!有人同王老大开玩笑:王部聊——忘不了,引起大家一阵哄笑。就这样,王部聊跟着王老大生活了20年。
王部聊的童年在王老大家是快乐和幸福的。王老大把他视为心肝宝贝,渴了、饿了、热了、冷了,病了,都装在他的心里。有一次,孩子发高烧快到39度了,他坐在孩子跟前,一会用自己的脸贴在孩子的额头试温度,一会将湿毛巾放在孩子额头降温,一会给孩子喂水,折腾了几个小时,寸步不离。天亮后,他怕孩子再发烧,又背着他到医院看医生。
爷儿俩相依为命,相处十分融洽。但这种融洽关系却被几个孩子的话打破了。有一天,村子里几个孩子拉王部聊一块去偷瓜,王部聊不愿意,几个孩子指着鼻子说他不是王老大的亲生儿子,骂他是外来的野种。回到家,他哭哭啼啼地问爸爸:我不是你的亲生儿子吗?爸爸说:听到别人说什么了?你不是我的儿子是谁的儿子?好好读书,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对爸爸的回答,王部聊根本不相信,他们怎么不骂别的孩子?单单骂我是野种。也就从那时起,他对养父有了隔阂,在心里埋下了寻家的种子。
那年暑假,王部聊跑到水塘里洗澡,不慎滑到了深水处,他在水里扑腾了半天,也没上来。要不是王老大到水塘洗衣服,他可能就被淹死了。王老大把他拽上来,对着屁股就是两巴掌。王部聊感到很委屈,当时就大吼:你不是我的爸爸,我会记你一辈子,吼完就跑了。俗话说,家鸡一打团团转,野鸡一打满天飞。那次,他跑出去一星期,家里到处找他也没有音讯,最后还是派出所民警把他送回来的。
自从那次被打,他找家的愿望更强烈了。读高中的时候就到处写信寻找父母。在他25岁那年,通过寻亲网,又到公安机关进行DNA验证,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王部聊寻找自己的父母,并没有事先告诉王老大,他只是说带着老婆到外地打工挣钱。可村子里已经传开了,很多人都替王老大抱不平。
有的说:从五岁开始养他,供他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还为他建新房,还为他成家,这一拍屁股走了,真是没良心。
还有的说:王老大一辈子没吃过好东西,一辈子没穿过好衣服,一辈子没结婚,成天拼命赚钱,都是为了这个儿子。这说走就走了,王老大还指望他养老呢!
弟弟王老二说:不是亲生的到底不行。哥打过他一次,他不得记哥一辈子。
王老大人好,心眼好。对于大家的议论,他总是一笑了之。他时常跟人说,养他是我的责任,我把他抱回来了,就不能不管他。
王部聊找到了亲生父母,遗憾的是,没有见到亲生父亲。他父亲在10年前因病去世了。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孤寡伶仃地守着一栋空房子。
这儿子回来了,她总算有了笑脸,家里总算有了人气。一天,王部聊请示母亲说:妈,我想回去一趟,把养父接过来同我们一起住。母亲说:儿子,应该。人家把你养这么大,付出了不少心血,你应该承担起养老责任。反正家里有好几间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人多了热闹。
母亲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宽慰。这天,他开着一辆奔驰回到了养父家。全村人听说以后,都跑到了王老大家看看究竟。王部聊见到养父说:爸,我走的时候,没有跟您说实话,是怕您伤心。现在我找到家了,不能把您丢下,您一个人生活太孤独了,跟我到城里去一起生活。
王部聊把王老大扶上车的时候,众人鼓起了掌。都说这孩子知恩感恩,并没有忘记王老大的养育之恩。
王老大自从住进了刘家,就得到了刘家的女主人百般照顾,王老大也如同在自家一样闲不住,种花养草,打扫卫生,买菜做饭,样样都干。王老大一生出力流汗,好似就是为了这个家。
好在有热心的儿媳,她把两位老人撮合到了一起,让他们成为共同生活的伴侣,共同享受晚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