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火】鞭炮、花生和梦(散文)
我的祖上生活在山东省菏泽地区的东明县,那是一片我梦中常常出现的神秘土地。提起老家,我的脑海里就出现红彤彤的鞭炮和籽粒饱满的落花生。
懵懂时,父亲会时常念叨起关于老家的故事。老家距离现住地千里之外,那个遥远的地方,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如同一个梦幻般的存在,始终激发着我对它的神往和好奇。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30年),我的祖辈们为了生存而选择了逃荒。他们背负着简单的行李,带着对未知生活的渴望和期待,踏上了漫漫的逃荒之路。这段历史在山东和河南等地并不罕见,许多家庭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父亲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生的,他的名字“来生”就是寓意着逃荒到山西垣曲后新生活的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祖父带领父亲和一家人逐渐稳定下来后,就拥有了自己的房屋和新的生活。虽然还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他们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还是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曾两次回老家。一次是带着我的大哥,另一次则是带着我的大姐。大姐和父亲在老家住了半个多月,平时吃饭挑食,瘦弱如柴的她,去老家回来后却变得白白胖胖,不但如此,最吸引我的是大姐的口袋里,还装着几个红彤彤的鞭炮。那个时候,鞭炮对我们来说可是非常稀有的呀,那是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偶尔看到东西呢!
父亲兴奋地告诉母亲,老家的变化很大,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受到这次回老家的启发,父亲也开始在家里自制鞭炮。
那年立冬后,家里的一间空屋里白天晚上响起了鞭炮制作的声音。也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们姊妹几个都能骄傲地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炫耀自己花棉袄兜兜里装着的鞭炮。
除了燃放鞭炮的欢乐,父亲还从遥远的故乡带来了一捧花生籽。父亲准备把这些花生籽从山东引进山西,让我们一家人也吃上他亲手种植出来的花生。
于是,父亲把地点选在院子里的核桃树下,一粒粒可爱的红色小生命,被父亲小心翼翼地植入进那片土地,那片他用铁锹翻得松软而充满生机的土壤之中。父亲坚信这些花生籽都能在黄土之中发芽并茁壮成长,他的决心如同那棵壮实的核桃树一般不可动摇。
在父亲的精心呵护中,核桃树下那片葱绿里开起了金黄色的小花。到了收获的时节,父亲带领我们从核桃树下挖出了一串串可爱、胖嘟嘟的花生。那些饱满的花生粒,犹如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精灵,带着泥土的清香,带着生命的热烈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几个孩子高兴地欢呼雀跃,兴奋地用沾满泥土的小手剥开花生皮,急切品尝刚刨出来的花生,一种清脆的稚嫩夹杂着奶油的香味在唇齿间蔓延,我们咂巴着小嘴,满满的幸福感在核桃树下泛滥。
自此,我家的核桃树下每到生养的季节便总是绿意盎然,花生藤蔓缠绕,生生不息。
红色的鞭炮和金黄的花生,在我心中绘制了一幅老家的美景,让我对那片土地心生无限向往。我渴望能像大姐大哥那样,去亲身体会一次老家的风土人情。但遗憾的是,在我尚未实现这个愿望时,父亲因肝癌离世,使我回老家的梦想永远地搁浅在了少年的梦境中。
父亲的离世,让我对老家的思念愈发深沉。我常常在梦中回到那片神秘的土地,在梦中欣赏父亲口中所说的遍地花生和家家户户制作鞭炮的情景,感受家乡人民的热情和亲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渴望多年后,可以有机会踏上回老家的旅程,可以走一走父亲曾经走过的路,看看老家那边的花生地,也许梦中的那些花生地已经变成了一片片现代化的农业园区,虽然老家可能会变得面目全非,但我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深厚的乡土情怀。我知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乡人民依然保持着那份勤劳、善良和坚韧的品质。
或许在那片土地上,我会找到自己的根和魂。我会明白父亲为什么会对老家怀有深深的眷恋和热爱。因为那里是他的血液里流淌着的山东人的勤劳、勇敢和顽强。
我深知,老家已经不再是那个我梦中的神秘土地,但它依然是我心中最珍贵的记忆和情感的寄托。我会将这份情感珍藏在心底,让它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最坚实的支撑和动力。
每当我想起那片土地,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就是对家乡的无尽思念和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