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龙舟声中话“端午”(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龙舟声中话“端午”(散文)


作者:婉清扬兮 白丁,95.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0发表时间:2024-06-08 01:47:09
摘要:本文由“龙舟声”为引子,写了端午的习俗和小时候过端午的情景,同时文字中充满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

这几天,只要有河的地方,就能听到划龙舟的声音,告诉人们端午节快到了。其实,端午节的英语就是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直译过来就是龙舟节。
   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和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和半娱乐性的节目。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的人们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家乡在平阳鳌江,也有赛龙舟的习俗。小时候经常在端午节拉着母亲的手去看划龙舟比赛。比赛快开始了,选手整齐地走上船,坐在了自己的位置。打鼓的人也坐到了前面,他们都紧紧地握着桨,脸上变得严肃起来。突然,口哨声响起,三四条龙舟向前滑去,像离弦的箭一般,选手们手臂上的肌肉都鼓了起来,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来,船桨溅起来的水花像亮晶晶的珍珠。快要到终点时,蓝队的口号声变大了,速度也变快了,仿佛一颗离膛的子弹快速地冲向终点。突然广播站传来声音:“蓝队获胜!”观众们都欢呼起来。其中数小孩子最激动了。
   除了看龙舟,端午节要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和“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粽子的米一般是糯米,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红枣的叫枣粽,蛋黄的叫蛋黄粽,统称糯米粽。当然还有用其他的米包的。小时候母亲每年端午都会包粽子,我手痒了也想包,可是学了十几年就是学不起来。幸好在新社会,要是在古代肯定会被婆家嫌弃的。现在到处有粽子卖,想吃就买呗。
   端午节小孩要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母亲是做香囊的高手,我和弟弟的香囊总会招来不少羡慕的目光。香囊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和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我家也不例外。母亲还用各种中药草煮蛋,蛋煮好后放在早已打好的五彩蛋袋里。我和弟弟便会玩“撞蛋”的游戏。两个人玩腻了,就去找邻居小朋友玩。煮过蛋的草药水母亲通常会亲自给我和弟弟洗个澡。据说这个澡洗了后就不会生皮肤病了。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白蛇传》中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原形吓死许仙的故事可是家喻户晓。所以在端午节时,母亲总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我和弟弟的脑门处抹上一点。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和蜘蛛等不上身。
   另外,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炒“端午盐”。母亲总会去药店买一些中草药,选择在端午那天的正午时刻将这些中草药和食盐一起炒。然后把端午盐放到罐子里密封。往后日子里要是肚子不舒服,只要泡一点这个盐水喝,包你痊愈。可惜现在母亲嫌麻烦,不炒了,因为药店很多,买一大包备着就是。 
    记忆中最隆重的一个端午节是1991年的端午节。那年端午我在鳌江一中参加中考。那时候孩子们基本上没那么娇贵,没有像现在一样全家出动送到考场,然后在考场外等着孩子考好一起回家。我们通常是单枪匹马去参加考试的。
   记得那天早上,父亲叮咛了一句:“准考证放好,考好就回家吃排场。”我点点头,就从镇上的新家骑上自行车去考场了。考场上我伴着阵阵龙舟声胸有成竹地完成所有的考题,并急急忙忙往新家赶。
    小学我是在鳌江乡下读的,住在父亲单位的宿舍里。镇上这个新家是父母东拼西凑借钱建起来的,为的是让我能安心在鳌江镇上读初中。今天是全家第一次在新家过端午。见我笑吟吟地进门,父母就知道我考得不错。桌上摆了满满的一桌菜肴,在龙舟声中,我觉得那年的杨梅特别甜。
   转眼我已经到了知命之年,龙舟声依旧响亮,我问父母,今年的端午怎么过,父母说:到一鸣买几个粽子吧,其他也没什么好吃的。
   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传统节日的气氛却淡了许多。但依然有老父母陪着过端午节,真好!
  

共 17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又是一年龙舟季,端午临近,河边处处龙舟声。“龙舟竞渡”源自战国,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和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作者家住平阳鳌江,也有龙舟赛的习俗,热闹的场面至今难忘。端午节还要吃粽子,新鲜的芦苇叶包裹着糯米,里面加各样配料,咸甜皆有。端午节小孩要佩香囊避邪驱瘟,母亲是做香囊的高手,常惹得小朋友们羡慕的眼神。插艾和菖蒲也是重要内容,母亲还用各种中药草煮蛋,煮过蛋的草药水洗澡据说就不会生皮肤病,还有抹雄黄酒,炒“端午盐”。文章描写了丰富的端午节习俗,情景再现儿时过端午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以及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和祝福。非常应景的迎端午美文,文章虽短,内涵丰富,美好值得回味。好文推荐各位文友赏读,遥握问好婉清老师,创编快乐。【东篱编辑:欣然花开】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6-08 02:01:20
  非常应景的迎端午美文新鲜出炉,丰富的习俗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体现了作者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语言质朴无华,令人回味无穷,好文拜读学习了,问好老师,夏祺,佳作频频!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 楼        文友:婉清扬兮        2024-06-08 08:49:53
  感谢欣然老师的美评!不算好文,这几天读了东篱老师们的许多文章,觉得自己的文章还是欠火候,向您学习,向老师们学习!遥您端午安康!
2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08 07:31:34
  读了文章,感受老师那里民风淳朴,过端午好有仪式感。老师文章亲切自然,语言很有味道,欣赏拜读!点赞祝福!
回复2 楼        文友:婉清扬兮        2024-06-08 08:58:16
  我们这里的确民风淳朴。在以前端午是很有仪式感的,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节日的气氛淡了许多,甚至不过端午了。也许是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天天过节的缘故吧!另人唏嘘!谢谢老师的评论。遥祝端午安康!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08 08:09:29
  又是一年端午将至,这篇描绘龙舟竞渡、粽子飘香的美文,将我带回那个充满欢声笑语和浓浓乡愁的童年。作者笔下的龙舟赛,仿佛就在眼前上演,那激烈的竞渡场景、观众的欢呼声,都让人心潮澎湃。而粽子、香囊、艾蒿、雄黄酒等端午节元素的细腻描绘,更是让人感受到了节日的温馨与甜蜜。文中对母亲制作香囊、煮蛋、煮草药水等细节的刻画,更是让人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深沉。这些习俗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涵丰富,不仅让人回味起儿时的端午节,更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推荐给大家阅读,一起感受那份浓浓的节日氛围和亲情温暖。祝婉清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婉清扬兮        2024-06-08 09:07:00
  感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能让您回味起儿时的端午节,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婉清特别开心!祝滴善斋老师端午安康!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08 09:21:51
  文章回忆了以往过端午的情形以及有关风俗,文风简洁,感情细腻,松弛有度,推进有序。接地气的好文,拜读学习,祝好!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婉清扬兮        2024-06-08 09:40:50
  感谢韩格老师的评价。遥祝端午安康!
5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08 10:22:46
  端午、龙舟、屈原、雄黄、粽子……一幅画卷涵盖上下几千年,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赞!
回复5 楼        文友:婉清扬兮        2024-06-08 11:51:09
  南沙老师的评价才是美不胜收呢!感谢!遥祝端午安康!
6 楼        文友:烟水一袖        2024-06-08 17:03:13
  老师详尽地介绍了当地过端午节的习俗,我这里除了有海没有其他水域了,所以没有赛龙舟的习俗,其他的都差不多。作品语言自然流畅,感情真挚,读文仿佛自己也沉浸在欢乐之中。好文,点赞!祝老师一切顺利!
回复6 楼        文友:婉清扬兮        2024-06-08 17:29:12
  端午节没有龙舟声就好像舞蹈没有配音乐哦,会寂寞很多!感谢老师美评!遥祝端午安康!
7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6-08 17:54:15
  端午还可以这样过,祝安康,创作多多!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7 楼        文友:婉清扬兮        2024-06-08 18:40:07
  想必老师您不是南方人。我们这里以前过端午就是这么热闹的,只不过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天天过节或是因为某种原因传统节日气氛淡了,有的人干脆不过端午了。谢谢老师的评论!遥祝端午安康!
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6-08 20:57:37
  看来老师家乡端午习俗与我们这差不多,我们这就是没那个炒盐。文章描写细腻,画面感极强,令人读罢沉浸在那美好温暖的意境里。点赞!遥握问侯,谨祝夏祺!
回复8 楼        文友:婉清扬兮        2024-06-08 21:52:19
  端午盐确实是神奇的东西!感谢老师评价!遥祝端午安康!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