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这个端午(散文)

精品 【浪花】这个端午(散文)


作者:心静天好蓝 秀才,2716.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12发表时间:2024-06-13 15:44:07
摘要:这个端午节虽然过得有些劳累,但亲身体验了一次传统民俗以及亲情、友情教育,我又感到十分充实。


   节日前几天,保姆便告诉我们,她要回家过节。与兄妹们商量,他们也各有要事需要办理,我便决定回乡下陪老父、老母过节。
   节日不可或缺的是美食。而今尽管生活条件十分富足,但若缺了美食,节日的气氛同样缺了支撑。何况端午节这种民间气息十分浓厚的节日,如果缺了该有的食物,即便其它美食再多,其缺陷也是无法弥补的。比如粽子就是必备的食品,如果没有粽子,还叫什么端午节呢?所以出发之时,也就是节日的前一天,我特地到市场选购了好几种粽子,想到平日里左邻右舍给予我家的好处,我还多买了一些,到家就分别送给了他们。几个人见到礼物都十分欢喜,不断地向我表达谢意。
   傍晚时分,大哥骑着摩托车,拉着大舅风尘仆仆而来。原来大舅从他家搭乘摩托来我家,谁知那摩托半路抛锚,把大舅撂在了一个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地方。他只得打电话给大哥,大哥便放下事务骑车去迎接他。大舅给我们带来了他家的特产:土鸡蛋、腊肉以及苕芡粉。我接过他的礼物,一边致谢,一边向他道着“辛苦”,谁知母亲却“埋怨”起他来,说这么危险的山路,搭摩托本来就危险,还带这么多东西来,要是出点事怎么得了?大舅笑呵呵地回答“没事,没事”,反而关心起起父亲母亲的身体状况来。
  
   二
   节日当天一大早,院坝里响起了激烈的狗叫声。我出门一看,却见堂弟(婶子的儿子,诨名叫豁儿)提着一些蔬菜进了我家院坝。原来昨晚他回家见到了我送给他家的礼物,心存感激,便以蔬菜回赠予我。我向他说了几句客气话,他便离开了。
   这样的礼尚往来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我们都被这份浓浓的情意包围了。
   上午忙完家务,母亲便开始了唠叨,说什么“端午百草都是药”之类的俗语,又说要是她的身体允许,她一大早就把艾草割回来了。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提醒我去割些艾草回来。
   看着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草木,我不知道艾草生长在哪里,母亲便将她以前割艾草的地方告诉了我。我找到那个地方,却见那里的艾草早被割得所剩无几了。我只得回家告诉母亲,母亲立即变得颓丧起来。我有些不忍心,便悄悄去到一个嫂子家里,问她哪里还有艾草?嫂子告诉了一个新的地方,我便立即去往那里。那里的艾草确实很茂盛,但周围长着一些荆棘和巴茅,荆棘上面有刺,巴茅的叶缘则像锯齿一样割人,而且那片田野原来就是稻田,几年前早已撂荒,没有道路,唯一的途径是从稻田里过去,但稻田里泥土松软,一些地方还有积水。我犹豫了一下,便脱掉鞋子,将裤腿挽到膝盖以上,用镰刀砍开那些荆棘巴茅,艰难地到了那些艾草边,用力仔细地割了起来,直到一大捆到手这才罢休。
   走出那片稻田,腿上有些火辣辣地痛,我粗略看了一下,原来我腿上的肌肉还是被一些巴茅割伤了。此时我哪里顾得了这些,将镰刀插在腰里,一手抱住艾草一手提着鞋子向家走去。母亲看见艾草,喜出望外,说了几声“太好了”,这才注意到我下半身的装束和伤痕,又心疼地向我说道:“割不到艾草就算了嘛,把人弄伤了就不划算了。”
   菖蒲则好办得多了,几年前大哥就在屋后种植了一些,我去拔了几根回来,与艾草和在一起,略略休息了一会儿,就开始去做午饭。母亲则将几根艾草和菖蒲分别插在门框的缝隙里,将剩下的艾草打捆放在高处,这才进入厨房来帮我。
   午饭时间到了,我们一边敬酒用餐,一边聊着家常。我将几个粽子逐一剥开,将里面的芯子放在大舅和父母的碗里,又给自己剥了一个,大家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大舅不断夸奖粽子的美味,我便问他以前吃过没有?他说没有。我又问他从前端午节的主食是什么?大舅还没回答,母亲已抢过话头,说过去乡下过端午不时兴吃粽子,而是吃包子。母亲的话倒让我隐隐约约记起一些往事。
  
   三
   的确,乡下过去缺吃少穿,为了让节日的食品丰盛一些,母亲便将一些蔬菜用油盐炒过(有时还加少许肉粒),再用面皮包起来蒸熟。不等包子降温,我们便狼吞虎咽起来,那个馋样恐怕世上没有第二个。
   有一年我们在家正吃包子,突然听到婶子家传来堂弟惨烈的哭声。我们赶紧跑去察看,原来是堂弟正吃包子时,他家的狗便扑了过去,一口咬走了他的包子,还伤了他的嘴唇。乡下医疗条件很缺乏,叔叔只得用锅底灰给堂弟止血,并和父亲一起将堂弟送去了乡医院。但乡医院的医疗条件也很差,手术后伤口虽然恢复,但堂弟的上唇从此就留下了伤痕,有人就给他取了“豁儿”这个诨名。
   父亲的咳嗽打断了我的思绪,此时他已吃完了一个粽子,又愣愣地看着我们手里的粽子。父亲身患老年痴呆症,心中的想法已难以表达,我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又剥了一个粽子递给他,问他好不好吃?他像一个孩童似地回答“好吃,好吃”,又开始吃了起来。我用问询的目光看着母亲,母亲也连说“好吃,好吃”,又反复提醒大舅多吃点,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午饭后,粽子的香味还在嘴里没有散去,大舅就起身告别。我们挽留无效,只得依从他。母亲又喋喋不休起来,叮嘱他要少干农活,多保重身体。我赶紧电话通知大哥开车送他。汽车走后,母亲一直望着大舅的去向,很久都不愿回屋,在我们的劝导下,她才收回目光,脸上满是难过的表情。
   送走客人,放松情绪,疲惫却袭上身来,我便和父亲坐在一把长椅上休息。母亲独自走进了厨房,我慵懒地问她想要做什么,她说没啥,要我只管休息。我没有在意,与父亲靠在一起小睡起来。
   也就半小时功夫,厨房里传出“咚咚咚”的声音,我和父亲同时醒来。父亲没有动身,我则扶正他的身子,立即走进厨房里,看见母亲正在捣着蒜泥。问询中才知母亲的意图,原来她是想制作雄黄酒。
   实话说,年过半百,对于雄黄酒我还只是耳闻,但怎么制作和使用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母亲已经剥好了一些大蒜,但因为体弱力小,捣蒜则难以见到成效。我便从她手里接过棒槌和罐子,不用多大功夫,就捣好了一团蒜泥。捣蒜时母亲才告诉我雄黄酒的作用——防蛇,防虫。看见蒜泥够用了,母亲叫我将半瓶白酒倒入蒜泥中,再加一大碗水,最后她亲自将一些雄黄放进里面搅拌均匀,半瓢雄黄酒就这样做成了。此时一股特别的香味已经氤氲在厨房里。
   接下来是使用雄黄酒。母亲叫我找出一把高粱秆头做的刷刷,指导我将雄黄酒分别洒在屋门、窗户以及房屋周围,看我做完,她这才完全放下心来。
   离家的时候又到了,我再一次感受到假期的短暂。这个端午节虽然过得有些劳累,但亲身体验了一次传统民俗以及亲情、友情教育,我又感到十分充实。尤其是割艾草的经历不禁让我诗意迸发:
   《艾草》
  
   遵照母亲的吩咐,端午节
   我去田间割艾草,一缕一缕
   领略它们的芳香
   回家后我将它们别在老家木门的身旁
   我相信,它们的香
   一定能唤醒木门
   让它不再木然彷徨
   回城的时候
   我也带上了几棵艾草
   插在我家铁门的门框上
   我相信,有了它们
   铁门也将变软
   不再是铁石心肠
  
   (原创首发)2024年6月13日

共 27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的灵魂就是作者通过文字融入其中的真实情感。心静老师的新作散文《这个端午》,作者通过回乡陪父母亲过端午节的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今年的端午节有了温暖亲情的延续,有了乡愁的融入。作者用粽子传递亲情、乡情,感知出作者对父母的感恩。大舅来探望母亲、作者去割艾草、堂弟“豁儿”名字的由来、母亲做雄黄酒……一系列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这些小事不但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精髓的展现,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变化。文章因事而发,因物而感,文字细腻、情感丰富。篇末的诗句,木门与铁门的寓意,使文章的乡愁思绪更加浓郁,还增加了文章美感。好文推荐阅读共赏。【浪花诗语编辑:上大人孔乙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13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6-13 15:47:37
  好久不见心静老师,最近可好?
回复1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4-06-13 18:30:39
  谢谢老师辛苦编辑!生活平常照旧,谢谢关心!您的爱胜过了艾草香
2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4-06-13 16:48:06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拜读学习,问好诗友
回复2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4-06-13 18:30:59
  谢谢老师留言鼓励!
3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06-13 22:20:48
  祝贺老师获精!期待更多佳作助力浪花!敬茶问好!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回复3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4-06-14 06:07:25
  谢谢迪迪留言鼓励
4 楼        文友:望雪        2024-06-14 04:15:53
  感谢老师赐稿佳作,回忆温暖,亲情满满。敬祝文丰笔健,夏安快乐。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回复4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4-06-14 06:08:13
  谢谢雪社留言鼓励!力小也要支持浪花
5 楼        文友:美蓉        2024-06-14 12:49:07
  作者叙述端午佳节自己亲历劳动,与父母大舅一起吃粽子,过节日,充满亲情温馨与节日快乐。体现传统佳节的乡俗民情,值得传承和纪念。好文欣赏。祝老师节日快乐!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回复5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4-06-14 14:30:07
  谢谢美蓉老师!向您学习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