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风的车(散文)

精品 【东篱】风的车(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586.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12发表时间:2024-06-14 08:13:36
摘要:最早的车,必须有风助力,否则“车轮”不转。风车,一个跨越时代的词,古今不同。


   风车就风车呗,怎么还加上个“的”呢?
   在我的心中,风始终在寻找着它的车,车,属于风。最早的车,并非安上轮子在地上跑,车属于风的玩具,风催动“车轮”在空中飞旋。
   风可驾车。第一次通过文学感受风可以任我驱使的是《封神榜》里那个哪吒的风火轮,风和火,助力一轮,这飞行神器,真的令人向往。
   小学老师让我们写的安全公约,第一条就是“不玩火”,但没有说不准玩风。所以,对风就有了亲切的感情。风,未被归入危险物。
   孩子的世界,简单。风,就成了我喜欢的东西,尽管感受得到,却摸不着,而借助风力,可以让玩耍更有趣。
   尤其是胶东半岛的尖儿上,受海洋气候的影响,风之大,别的地方无法相比。即使海风把海草房撕下几把,我们都无怨言,觉得应该加固抗风,而原谅了风的肆虐。
   扎纸风车,无师自通。一张纸,划上五星形状,感觉红旗上的五星可以飘起来,那么纸风车一定可以,别的图形没有这样的效果,多么机械的想法。在五星的星与星之间剪一道口子,把星角折叠集中一起起来,置于一根木棍顶端,以铁钉固定,就是一个风车。有时候要在纸风车轮上涂鸦几笔,变得多彩起来,心情已经交给了风。老街风力小,我们认为“窝风”,就跑到通往田野的山路去。
   几个童伴最好,一起冲刺,看谁跑得快。跑纸风车要顶风才行,来不及数纸风车的转速,嚓嚓有声就好。跑得飞快,风车,呼啸着,颤抖着,激动着,就像喊着“加油”的口号。应该说,从小就懂得了风与速度的关系,但一直捉摸不透顶风为何纸风车会转,而顺风则转速很慢。有时候,无风,就以口气吹风使之转动,但口气吹出的是侧风,不过瘾。
   那时的孩子,没有什么挫折的概念,但我们跑得累了也坐下来“探讨”这个问题,顶风就有动力,顺风则泄气。我们就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句子来概括,这是我们老师经常说的,被我们拿来一用,不管是否贴切。或许少年的心中那点哲理就来自玩具的启发,并未得到灌输,但这样的经验一直留在脑子里。哪天,老师若批评了我们中的哪一个,我们会这样安慰他,不顶风,纸风车不转。有什么可伤心的!那时还真学会了劝人,不会干巴巴地说“别哭了”之类的安慰软话,更不会转嫁矛盾,攻击老师以解气。
   有个童伴是患过婴儿瘫的疾病,腿瘸,我们称他是“瘸子”,但他坚持跟我们一起跑纸风车,有了速度与激情的体验。从此,我们都尊重他,他获得了有限的激情,也获得了我们对他的同情与爱护的感情,很难从我们的口中让他听到令他伤心的“瘸”字。
  
   二
   我们都是农村孩子,稍大就想到了前途,但不会有奢求,要冲出农门。我们有时候也变得世故起来,以为没有一阵风,难以把我们刮走……
   直到1977年,我们成了青年,才遇到了时代的风。放弃了挣工分收入,要迎风去吹转我们的风车,那时我们理性了,和我一起去复习的同伴,也是谈到了风车顶风才转。如今回想,我们受到的正规前途教育,职业教育,几乎没有,一点点勇气,有来自纸风车的启迪。
   孩子的世界,从来都是非常幼稚的,但我们无法忽视那些玩具,玩乐的形式,会对一个孩子产生怎样的启迪效果。专家说,三岁的游戏,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我觉得更重要的意义可能是激发了我们的探究欲和感知力。纸风车到底能不能吹起我们的人生,难说,但能让我们思考风和车的关系。
   风车,是最好的童话。我们少年生活的那个时代,是没有童话的。但我们熟悉安徒生的《风车》,至今还记得开头一个句子——“山上有一个风车。它的样子很骄傲……”风车,骄傲。这样两个几乎不相干的词,放在一起,有着如此意境,真让我们惊诧,但不能理解。安徒生以风车的口吻叙述说“我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哦,我们要骄傲,就要有思想。这是我们最初的理解。这个童话教育,让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个人值得骄傲的是他的思想,而不是他的样子。
   自我教书始,几乎每届学生的第一课,我常常说起安徒生这个《风车》童话。那时认识不深,只求有意思,顽皮之心不老,不按教学规矩来,发现学生很喜欢这种没有教学目的的活动。我所在的城市,也有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风车,它于30几年前就站在桑沟湾湿地公园里。那时,我曾领着学生到过那,只为去看风车。那时学校还有农场,经过那里,我们师生就坐在风车下,我几乎都是说一个主题——风车有思想。我喜欢风车和思想这样直接的联系。
   在我的文章里,一直没有去描写这座风车,让我描摹一下它骄傲的样子吧。
   泥色的塔,底部很粗,顶端是一个头型,它的“嘴”含住了四面扇叶,远观就像穿着暖色衣装的人,塔身留出了白色的窗户,就像给它安上了衣兜,受到童话的影响,我总以为那是用来装思想的衣兜。学生曾笑我童心不老。是啊,已经是成熟的成人了,还能对风车的童话有这样的关注和审美,我都觉得这是一份难得的童趣。海风袭来,风车速转。这是一种积极的呼应。风止,风车静处,似乎是歇息,我觉得也在思考。没有比风车对风的感悟更深刻,更积极,更有节奏感。它为什么骄傲?它始终处于风中。它永远不会弱不禁风,无论多大的风,都无法摧折一个风车。这是它骄傲的资本。它不是巍然屹立的姿态,少了岿然的气势,但它可以在风中不坏其身。它在风中坚挺,随风起舞,带起了自己的节奏和旋律,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很多的树木,可能禁不住一阵狂风,而摧折,我们常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风车的骄傲在于它能在风中完好。这架风车,瞭望着大海,俯视着池塘流水,听着苇风,更有海鸟绕飞,它有着广阔的视野,我想,它有思想,一定因为见识之广,不然怎么可以产生思想,有了骄傲呢。风车,也是一种有生命的童话载体。我也让学生围绕“风车和思想”展开议论,非常有意思。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应该说“研学”吧。
   我喜欢开车直奔风车,在它的下面坐一会,听它讲述古老的安徒生童话,特别想成为风车上的一片扇叶,借助风,转动起来,让我在转动中获得思想。想起“风景”这个词。“风”是一种风光,如果没有了“风”,景就黯然失色。诗人李峤特别注意过风景里的“风”,写出了“风”的诗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风创造了景色,也书写了意境,更有思想。我们可以喜欢静态的风景,更喜欢风中的景,变化是风景的灵魂,风驱动了灵魂。
   我还清晰记得,央视1995年6月1日开设了“大风车”这个儿童娱乐节目。我居然神奇地喜欢上这个节目,那时下班回家,常常选这个节目,或许它可以勾起我的童年少年时光吧。《黑猫警长》《聪明的一休》,我极少专注地看。那时还称不上有“返老还童”的情绪,记得里面出现过“大嘴蛙”,我就想做一个“大嘴蛙”纸风车。它是在“风车大问号”里的经典节目,我甚至想,制作这个风车,一跑起来,“大嘴蛙”还可以叫。其中主持人董浩叔叔还指导孩子们剪纸做风车,我居然拿出纸,像模像样地跟他学起来。童心不老,这是多么可贵啊!有时候,别人说我们重返年轻,童心大发,可能是一种奉承,玩笑,而自己产生了童趣,注入的是童真,再看我的那些学生,马上有了与之同乐的想法。童真也是一种教育,我们成人了,童真远离了我们,童真虽抵抗不了我们的世故,但可以让我们在某个时段年轻,率真,无邪……这些,绝不是别人给我们一个标签,我们就拥有了,需要一颗心去装下。
  
   三
   这两年,我频繁往来内蒙古大草原,有一个原因就是喜欢不厌其烦地感受北国的风。突然,觉得自己并未真正读懂风。
   风吹着我的纸风车转,让我获得了童趣;看公园的风车,让我重温了童话,懂得了风车骄傲的理由。而内蒙古草原的风,不仅仅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更有“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壮观。
   说起来会连自己都发笑,我想拥有在草原矗立而转的大风车,那是风力发电风车。风,在这里成为一种资源,是可以创造光明的资源。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广袤无际的大草原,星闪辰耀的牛羊,且不要以为这亘古的画面始终不变。大风车栽到了草原上,就像一片田野栽上了风景树。看不见时代的大风车,那是一种莫名的遗憾。
   让我最有感触的话是朋友说的——长大了,应该有大风车。
   这话,时光回放60年,会是怎样?一定是一个神话,我会瞪大眼睛,看着朋友,怀疑他是不是脑子坏了。一切好像都是蓦然袭来,又像是水到渠成。我甚至认为,那些站在草原上的风力发电的扇叶,就是从童年的纸风车里诞生的。那时的梦想,那么拘谨,谁会想到风车可以做成如此巨大,怎么能持杆迎风速跑……
   如果没有童年的纸风车,我真不会这么把二者联想起来。我想肩扛着大风车,在草原撒欢地跑上一圈,将童年的快乐复活。
   草原风车,不会冲刺,它那么静谧,那么沉稳,阳光绕着风车,在半空勾画着精彩的图画,扇叶随风而舞,舞步离开草地,跳到半空,那么轻盈,那么飘逸,舞动着草原的日夜狂欢曲。颜色斑斓的云朵,从风车上纷纷跌落,云懂得风车的舞曲,不再无魂飘逸。风车的扇叶旋转,并不急切,从容得就像处在催眠曲里,闲适,曼妙,仿佛能够听得见风车的呼吸,又像是在以天空为宣纸,写着它独特的符文,画着无痕无色的画。时光一下子被风车驯服了,但给了我们太多的憧憬。风车,是草原时光的守护者,从不走乱自己的轨迹。风车啊,又是一个对人类宣誓美好的承诺者,每时都在履诺,践行。风车,是在每个季节都开的花,它有着奇特的生命,无论风力大小,它总是呼唤着风,从不拒绝每一缕风的温柔。风车,它把一道风景线划在了天空,让我们的梦想,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
   有时候对着风摇扇叶转,生出一些有意思的想法。风车在奋斗中,没有留下足迹,也未去追赶什么,始终保持了速度与距离,留下岁月的歌,哪怕歌声消遁在空气里。风车对时间的诠释更是特别,几个扇叶不是时针分针秒针,时间静止在它的旋转里,只要有时空,就谱着时光的曲子。太多的人在这个世界并未留下足迹,但可以在自己的旋律里从容地生活着,也许,这就是风车给我们的哲学意义。
   行进在内蒙古草原上,大风车就像摇摆着长袖起舞迎接我,让我想到了荷兰的风车。荷兰风车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纪,风车借助风力转动用于磨面粉,也成为一道童话般的古老风景。如今的中国,草原上,浅海里,海岸边,丘陵上,到处都是大风车的身影,给人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风车的时代,西渐东盛。相信吗?只要有风,那辆车就会跑很远。从孩子们的手中,跑到风景区,跑到四面八方。
   自然界的风,无穷无尽,人类忙于给风造车,想象力之大,所造之巨,真的让人大开眼界。这个时代的“风车之国”,不再是荷兰的专属,东方的风之车,会不断推陈出新。
   何事秋风悲画扇。画扇怎么能载得动一缕秋风呢。风,没有找到自己的车,多少风都空空刮过。给风一个车,转起童年的情调,带动一片风景,吹响一个时代的旋律……
   多么想如小时候那样造一个纸做的风的车,只是跑不动了,跟不上那个节奏了,但我思想的车没有停下,继续让人生跟着时代的风转起来吧。在我的心中,风存在的意义是,永远在等待一辆风可以给它动力的车。
   犹记得,今年春天,我楼下的小鑫,做了一个风车,从窗户伸出来。有时候被风车转动的哗啦声干扰,睡不着,但从不要求小鑫撤下来,这是在唤醒我的童年,也是他迎接春天的方式。我常常喊他,我们一起带着风车去野外跑吧。他说,等星期天,一言为定!
  
   2024年6月1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5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灵气逼人的散文作品。作者深情描画了几种风车。年少的纸风车,因顶风转,顺风不转,生出哲理和抚慰他人之言,一个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心呼之欲出。桑沟湾所见风车让作者有了深入思考:风车对风的感悟更深刻,更积极……风车为何骄傲?这是安徒生风车的启示。也是作者思想的成熟。“大风车”是节目,还教人做纸风车,作者再做纸风车,被世事打磨后依然童心依旧,这是一份率真的表现。作者恣肆泼墨于内蒙古草原的风力发电风车。作者欣赏它的静谧和沉稳;给予浪漫想象:这是会跳舞的风车;赞叹它的从容;肯定它的价值——它是时光的守护者……作者以风车串联时光,让读者看到了风车的巨变,也勾连着作者的几个人生阶段,不管在哪个人生阶段,作者对风车始终存有新鲜感和浪漫心,从中感觉到作者即使历尽千帆,饱经沧桑,内心依然住着一个翩翩少年。散文笔触细腻,意境悠远,情节丰盈,对风车的周围环境描写有诗画之美,令人想做一个风车了。作者解读风与车,风与火,风与景,妙趣与深邃俱在。作者笔下的风,是自然的风,也是时代的春风;作者笔下的风车,是玩具,是人生的一个目标,是风景,是电视节目,也是发电设备,更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散文颇有内涵,有着丰厚意蕴。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能从风景,风物中有所收获,作者从风车里得到的有快乐,有童真,有童话的教育,更有哲理的生发,读者也从作者的散文里领略到美感和智慧的火花,受益良多。【东篱编辑:简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14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烟水一袖        2024-06-14 18:43:01
  怀才老师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风的车的美丽画卷,不仅给人以视觉享受,也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写儿时的纸风车,着力突出一个“趣”字,同时也揭示出“只有迎着风才有动力”的道理。青年时期,乘着时代的风,放弃挣公分吃饭的农民身份,参加高考成为教师,这正是迎难而上的“顶风放纸风车”的精神体现,作者安排巧妙,水到渠成,非常自然。从纸风车写到真风车,它给人的启迪是:风车处于风中,永远不会弱不禁风。写草原上的风车一段,可说是神来之笔。阳光照耀下,扇叶随风而舞,云朵深情伴舞,是那样和谐、闲适、曼妙,惊艳了时光,陶醉了人们。至此,作者写出富含哲理的金句,人生可以没有动人的篇章,“但可以在自己的旋律里从容生活”。作者写风的车,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写人生感悟,深刻而富含哲理。读怀才老师的佳作是一种享受,围绕主题,不但写了纸风车、真风车、草原风车,还引用了古诗《风》,写了安徒生的童话,写了孩提时候看到儿童娱乐节目,使内容更加丰富。作品非常精彩,点赞!顺祝怀才老师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4 18:56:44
  谢谢一袖老师的深情鼓励和美丽留评。老了,能够回忆童事,也算一种弥补吧,起码童心未逝是吧?儿时冲风车的那个情景依然记得,那条山路仿佛又出现在眼前,多少年没有去走一走了,路肯定变了,但风车的响声一定在等待着我的,我这样想。年轻时美文都是等到那场风的人,不能忘记,不能忘记这场风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尽管我们并未像如今的大学生能够深造,读到更多的知识,但已经比很多同龄人幸运了,不归于风,再没有第二个合理的理由了。按照思绪,尤其感悟深的是觉得顶风才可吹动那个纸风车,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但那时孩子懂得不多,直觉而已。草原的风车,改变了草原的格局,这是一个时代的生动,之前几万年都没有这个景象,不能不表达一下。在自己的旋律里从容生活,我觉得被别人的节奏带起,也不失一种动能,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情趣和节奏,我倾向于自己的风速吧。我们这一代,可能是缺少童话的年代,风车的童话我记得,但不知从何而来,无法追问出处,那时学到的知识是零碎的,但不算耽搁我们成长,毕竟我们不完全是在文化的荒漠上。所以,我们必须感慨,找到喜欢那段时间人生的趣事,不是去否定。十分期待一袖老师的文章,你的文章简约的美,无法让人拒绝。谨祝成长快乐!我这里下雨了你那里呢?
1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6-14 20:46:49
  怀才老师出手没凡笔,连个标题都是那样新颖别致,吸人眼球。文章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一路载歌载舞,入了佳境!不多说了,好文,绝品!遥握问候,谨祝一切都好!对了,搞得我都想找出剪刀和纸,做一个风车。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4 21:23:20
  湘莉老师好,谢谢你的美评,我想看你做的风车,哪天做好了,在东篱展示一下,把你那颗可爱的童心焕发出来呀。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3 楼        文友:草芒        2024-06-15 13:25:53
  拜读好文,风之车互相成就。
我为诗狂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5 15:48:39
  谢谢草芒 老师的美评鼓励。是啊,我在折磨风和车的关系,希望能够写出一点有价值的思想。遥握,问候夏祺,期待你来东篱创作,共赴文汇。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