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暗香】桥的故事(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暗香】桥的故事(散文)


作者:易辞 举人,301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33发表时间:2024-06-15 15:30:01


   知道桥,认识桥时,是源于菜园里那座小桥。
   小时候,菜园是我最常去的地方之一,也总是喜欢跟着母亲来到菜园里种菜浇水。
   记得,那座桥不大,很小也很窄,准确来说,就是一条又粗又厚的石条而已。不过,这座桥对于母亲来说,却是每天来菜园必须走的。因为,桥下是一条不大不深的水渠穿过,这条水渠并不是每天都有水流通过,而是需要靠下雨时,才有雨水穿过。每次下雨之前,母亲总会在桥的一头堵住,让少量的雨水可以继续流向不远处的池塘。
   那时不知道母亲这样做的缘故,后来母亲说,堵住另一头是为了储水,这样能有好几天不用过马路那边的池塘挑水浇菜地,直接在这里挑水灌溉就行。
   我想,桥的意义,或许除了过渡,还有储水吧。
   后来,在小学课程中,学习了《赵州桥》这篇课文,才知道作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赵州桥,除了其造桥工艺,在世界桥梁史上也是首创“敞肩拱”的结构形式,风格新颖独特,桥身雕刻精致,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时至今日依旧屹立不倒,不得不高度称赞其设计者李春。如今的赵州桥,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
   初中毕业后,我去了镇上读高中。所在的故乡是一个镇,这个镇是由两个小岛组成的。那么岛与岛之间,就用了一座桥梁搭在其中,方便来往镇上与村庄。
  
   二
   每周日下午,约三五同学,总是一起骑自行车去学校。而那大桥就是必经之路,桥梁不长,宽也仅两车道,过了桥就是另一座岛屿。
   但是在没过桥时,会发现前面有一条十几米高,数百米长的引渡槽桥梁。这座桥梁蜿蜒悠长,拱门又大又宽又高,都是以硕大的石块砌成的,走近一看是那么地气势恢宏,雄伟壮观。据说,在1977年,岛上人民为了能够过岛便利,省去来回乘船的才修建的这座引渡槽桥梁,有千米之长。但是后来才修建了这条两车道的桥梁,才将这千米之长的桥梁给拆除了,而如今剩下数百米的就是还没有进行拆除的。倘若没有拆除,也许成了岛上“蛟龙”,犹如搁浅在海边。不过,也有人建议尽快拆除,毕竟屹立在大海之上,大海自然灾害多,存在隐患,但是否会继续拆除,我也不得而知。
   后来修建的这座桥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修建的,可在2014年的时候,这座桥就已经开始摇摇欲坠,不能承受过重的运载了。每次我们骑自行车过桥,总是看到公交车只能到达桥前,乘客们再换乘面包车,再过桥,减轻桥的载重。也是同一年,在大桥的一侧开始修建新的大桥,这座桥更长,更平缓,也更宽了。顿时想起,在2015年的五或六月的某一天,我正准备在桥前等车,准备去母亲那里。恰巧碰到之前教过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刚好一同去县城,我们也聊了一路。老师和我,有着不同的故事,老师的教导,我仍然记得,时值九年,不知道老师现在可好?真的很想再见见老师,跟她说说,她的学生我没有让她失望。
   有些写远了,但也没有写得太远,记得高中老师经常说,你们要走出故乡,走过那座桥,希望我们都能考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许,只有走过连接在岛屿两端的桥,就是长大了,就必须去面对自己的人生了,这或许就是桥的意义吧!
   而我也从故乡走出来了,离它五六百公里外的城市。可如今,我却变得有些怀念故乡的桥,也许我一直就没有走出来过,毕竟那是我生养的故乡……
  
   三
   说桥,不得不说的,还有故乡潮州的广济桥,也叫康济桥等。说起广济桥,最开始是听长辈们说广济桥的一个神话传说。
   据说,韩愈来潮州任职后,为了东西两岸沟通方便,请他的族孙韩湘子等八仙与广济和尚,分别在东西两岸施法造桥。没曾想中途法力失效,导致韩江中间一段未能连接。最后,由广济和尚用禅杖化作巨长缆绳,何仙姑用莲花瓣化作十八只梭船连接起来。因此,桥名也有“湘子桥”和“广济桥”的称谓。
   传说也仅仅只是传说而已,广济桥其实也有属于它的历史。
   在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71年),由当时任太守的曾汪以八十六艘船,以舟当桥梁,并在江中建造一个石墩,以固定浮船,初名为康济桥。因此,最开始的康济桥并不是桥墩、桥梁等建造的。
   南宋淳熙年间开始,到南宋亡国。原本是浮船的康济桥,由当地任州守的官员依次在韩江的东西两岸逐渐增加石墩,并间隔七八米搭建桥梁,还在石墩上修建桥梁亭屋。直至元兵入侵,康济桥被战火所毁,只有在元朝大德年间(公元1306年),郡守常元德将各桥墩再筑高三尺多,并重新修造桥梁亭屋。后元末明初,康济桥已是残败不堪,桥路不通了!
   再次修建,是在明朝宣德年间(公元1435年),由潮州知府王源对桥进行全面重修,对23座桥墩全面加固,在桥墩上加梁,梁上铺厚板,板上再铺砖,并用灰填砖缝以防火。还在桥上建起126间亭屋,只为来往过桥的行人可以遮风挡雨抑或是稍作休息。而修建好之后,桥才被更名为“广济桥”,有“广济百粤之民”的寓意。
   清朝初年到新中国成立,历经战火,广济桥也在战火中被毁,又经多次重修,留下如今的20座桥墩亭楼,18艘浮船。
  
   四
   去年暑假,我回去了一趟潮州,去了一趟心心念念的潮州古城。
   说实话,虽说我是潮州人。但是,潮州古城是我第一次去,我想去看看潮州古城厚重的文化,最想去的还有与赵州桥齐名的,并且也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
   我迫不及待地买了票,走进这座古桥。步入桥梁,一座座古朴典雅的古建筑桥墩楼阁映入眼帘,正错落有致地屹立在韩江中。
   每经过一个亭楼,里面存放着陶瓷、刺绣等潮州工艺品,供游客参观。桥墩基本以一殿配二亭的形式分布,有许多游客停足在亭台中休息,时值盛夏,坐在桥梁亭台里,江风阵阵袭来,带走了炽热,反而很是清凉。我也跟着坐在亭台里,感受着江水带来的舒适惬意。这时,桥墩上的一块石碑映入眼帘,定睛一看,是由陈衍虞撰,吴南生书的一首《济川》诗:“细雨霏霏,鸥声阵阵,随江潮而去。白帆片片,云影悠悠,认古塔而还。”可此时却万里晴空,江中更无白帆片片,无法感受其诗的意境,心中顿时多了失落之感。
   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桥梁亭楼和亭台为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多样,空间大小不一。桥墩以一阁独占一墩,屋顶以硬山、悬山和歇山等形式,桥墩采用的是石块砌筑,墩顶设有拱圈,桥面则用石板铺设,两边设有石栏杆,石栏杆上还雕刻着各种各样精美的图案,有龙、凤、狮子等。图案雕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桥梁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工艺精湛,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如今的广济桥,除了是国家4A级景点,潮州八景之一,也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
   我来到桥梁中间,也就是中间浮船。中间有十八艘浮船,左右两边用长长的铁链连接。许多游客也都站在浮船上拍照打卡,有的也正看着缓缓的韩江水穿过。此时我也站在浮船上,没有拍照,只感受着广济桥的历史过往……顿时,心里萌生了回故乡工作与生活的想法,或许桥似乎成为指引归家的路,人生兜兜转转,到头来故乡才是最终的归宿吧!
  
   (原创首发)

共 28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桥的故事,是从小时候跟着母亲去菜园开始,那座小小的桥,再到去镇上读高中,骑单车路过的桥,再到后来回潮州去看广济桥。桥的故事,也是作者成长的故事,小时候走过菜园里的那座小桥,是小时候的乐园之地。上了高中,老师们说要走出那座桥,去见见外面的世界,是为了增加眼界。再到去了一趟潮州的广济桥,除了广济桥的历史,还有就是桥除了是走出去的桥,还是一座可以走回故乡的桥。也许外面的世界很美好,但心里总是会漂泊不定的,回归故乡的心开始在萌发,这也是桥的意义。品读老师好文,桥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问好老师,好文推荐文友阅读!【编辑:熠苍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16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熠苍台        2024-06-15 15:31:38
  品读易辞老师好文,拜读学习。好文推荐阅读。
2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4-06-17 18:48:36
  桥有桥的故事,桥也有桥上人的故事。欣赏易辞老师佳作,如身临其境,感受小沟上的小桥上的温馨,感受大海上大桥的历史文化。
回复2 楼        文友:易辞        2024-06-18 10:01:58
  感谢老师阅读并留言评论小文,易辞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