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学习中华文化,建设和谐家风(赏析) ——《中国好家风》读书总结
2024年4月7日,我们中国式家文化群里雅如老师提出倡议共读《中国好家风》一书,历时两个月,读完这本书,现把这本书的主题内容总结和大家分享一下。
《中国好家风》是台湾知名作家曾仕强所作。曾仕强,中国台湾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中国好家风》这本书一共分了九章,第一章“家风是中华文化的传承”里讲述了“家风”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家风是传家宝,家风是软实力,家风必须和谐。这些内容都在告诫我们作为中国人不能忘了传统美德,中华文明是以家庭为背景代代相传下来的,要想家庭兴旺,首先要振兴家风。振兴家风就是要各尽其责,丈夫、妻子,儿女各有各的责任,共同努力下才能代表一个家庭,走出去才可以做别人的榜样。心连心才叫和谐,和谐首先要从小家做起,家和万事兴,小家等同于大家。
第二章“中国家风的特色”里主要讲了做人要重伦常,伦常就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就是无论身处何地,都要注意“度”。而“度”就是男女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之间的度,我们在行使自由和亲昵时一定要注意环境和场合。其次,做人要有根本的规矩。规矩就是:尊重古圣古贤,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不但这样,在生活中还要知进退。知进退的意思是,该进的时候要进,该退的时候还是要退的。进固然是进,退也是进。纵然有多种变化,心态不能变,这就叫知进退。中国人从来不认输,但不认输的过程中也要不为物役,不为物役的意思就是人不能让任何事物所掌控,而成为金钱、货品、艺术品、宗教等的奴役。老祖宗告诉我们:人,要懂得隐藏。要懂得隐藏的意思就是不要事事只想着争第一,不要被人家一眼就看穿。
第三章“如何建设中国家风”里说,第一要修身,要把自己修好。修身就是格物(格物即是把人对物的欲望去掉、减少)、致知(致知就是适可而止)、诚意(诚意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身修而后家齐”了。家里人心要齐,一家人齐心协力就叫齐家,齐心应先从夫妻开始,只有夫妻齐心,才有助于家业兴旺和子女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还要懂得把家风传下去,作为父母从小就要告诉自己的孩子,物质是不可靠的,要让他读读《道德经》,让他明白“五色令人目盲”的道理。
夫妇是家庭建立的开始,是家风遵守的开始,家风就是规矩,制定好规矩,全家都要参与其中,找到家风中的那个道,道在哪里?根据家庭而定,什么都是道,比如:对待上司有对待上司的道;对待顾客有对待顾客的道;当主人有当主人的道。大家把所有的道整理出来,就得到“一”,九九归一。用这个“一”来贯穿你们家,良好的家风就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家风里要强调生活,而生活最要紧的是人情,中国人讲求合理的人情,并透过合理的人情,来过正常的生活,这就叫中国文化。但中国文化有三个秘诀:第一,观念要通,观念不通会害死自己。第二,两便要通,就是大便小便要通。第三,气血要通。这就是生活的根本。
第四章“家风里的孝道传承”里讲,百善孝为先,家风里面最要紧的就是孝道,孝是两代之间的关系,孝分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叫做大孝尊亲;第二个等级,叫做心中有父母;第三个等级叫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孔子主张:父亲在,你要照父亲的方式去行事。父母是自己选的,应该尊敬他们。我们要把孝道恢复出来,不是靠爸爸,也不是靠儿子,而是靠媳妇。媳妇是一家的真正传人,媳妇的责任是无比重大的,因为媳妇是母亲,母亲为什么了不起?就是因为她们都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大。
第五章“家风里的婚恋观”强调了男女有别,婚姻是人生的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中国人找对象还要是全家喜欢的,婚姻是一辈子,不是一阵子。我们的婚姻里有一个价值观,叫做不求富也不求贵,但求相携到白头。结婚前还要算八字,八字就是两个人的价值观、金钱观、人生观。
第六章“金钱观要从儿童时期来培养”,金钱观要从小建立起来,一个人如果开始金钱观就很模糊的话,他这一辈子就会受苦受难。教育孩子拥有正确的金钱观念,就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花钱观念,有进有出,他自然就会对进出做出妥善安排。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有一个过程,第一,德本财末。就是人的一生“得”是根本,有钱没钱那是末节。品德好的人有再多的钱,他也不会乱来。品德不好的人,钱多了就容易做坏事,就会把家风败坏掉。第二,爱要有限。爱而无限就会变成恨。第三,阶段性调整,告诉孩子钱不能随便乱动,如果要用,要经得家长同意。第四,要让孩子有危机感和警惕性。作为父母要从小教会孩子正确花钱的习惯。当孩子进入社会开始赚钱,就要定期、定量奉养父母,不管父母多有钱,都要双轨进行。“富不过三代”,穷日子,富日子都要过一过。
第七章“家风里的习惯和生活技能的培养”,凭良心是最可贵的习惯,好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而人生最可贵、最基本的习惯就是“凭良心”。凭良心是无形资产,它也是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的最可贵的习惯。
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冷静地心平气和地把根本原因找出来,所有的坏习惯就会在一夜之间被改过来。但敢认错却很难。我们平时生活中,勤劳看得见,负责看得见,节俭看得见……实际上还有更高层次的东西,那就是看不见的习惯,人生最可贵的看不见的习惯有两点:一是凭良心,二是敢认错。大多数人都是死不认错。这个习惯很难改,一定要到有一天你付出了代价才知道改。所以乐意分担责任也是一种习惯,我们分担家务是责任,是亲情,是凭良心,也是求得好死,我们要明白,无形的东西是比有形的东西更有力量的。做人最要紧的习惯是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是说,我喜欢,你喜欢不喜欢我尊重你;但我不喜欢,可能你喜欢的话,我也尊重你。
再者,人最要紧的生活技能是了解自己的身体,身体是最诚实的,他会把你的健康状况如实表现给你。当你的身体感觉到不舒适时,说明它损坏得很严重。所以我们说要坐得正,站得直,身体如实告诉你,你得了什么毛病,现在就要及时去调整去补救。
第八章“家风中对祖先的态度”,祖先在哪里?祖先就在你身上。对于祖先来说,你是他们的延续,对于子孙来说,你是他们之所由来。我们与祖先是精神互动,只有祖先活在你的心中,你才可能活在你子子孙孙的心中。
中国人拜天地、拜圣贤完全是一种不忘本的精神,因为天地是根,父母是本。孔子有一句话:祭如在,就是说,你要亲自在哪里,不能打个电话说我不能回来,你们替我祭拜一下。那是没用的,祖先在哪里,双方就都在。你连祖先都不认,那你有钱、有势、有人有什么用?
第九章“人活着为了什么”,人生最终目的:求得好死。求得好死就是生平要传播正能量,做善良的人。求得好死是一种心理状态,死得心安理得就是求得好死。人不能控制自己的寿命,但要知道怎样保护自己,保护自己就是要学会减少自己的忧愁和烦恼,爱护自己。
家庭饭桌是家庭教育最好的地方,建议大家吃完饭不要马上离开,一家人坐在一起讲讲什么叫合理,不要正面讲,而是用发生的事情去说,这样合理不合理灌输给孩子,让他从小有个合理度。
好的家传不能断,人的一生只有活得恰如其分,才能心安理得,死而无憾。我们一定要记住,好的家传不能断,你一断,即使好机会来了,你也接不住。风水是轮流转的,老天可能不公平,但是老天很公道。
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总结,分享给大家共勉,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2024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