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又访牡丹皇后王世英(散文)

精品 【天涯】又访牡丹皇后王世英(散文)


作者:沁香一瓣 探花,22051.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94发表时间:2024-06-18 10:59:59

【天涯】又访牡丹皇后王世英(散文) 说到牡丹,自然会想到观赏牡丹花开和牡丹画。在当今世界上,能画牡丹的人很多,但自学成才独树一帜并做出成就的,当属上海著名的87岁的女画家王世英莫属。
   不久前,当我知道她打算在余生之年再创作一组故乡的牡丹画的时候,我又一次走访了她。在王世英的画桌前,她带着微笑的神情告诉我:她准备绘一组故乡山东菏泽牡丹组画,回忆和总结自己创作走过的路,感谢家乡牡丹给了她画牡丹和展示艺术创作的灵气……
   望着王世英,关于她的生活和绘画的那些故事,便源源不断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王世英出生山东济南长清,父亲是抗战时期的老革命。她从小随母亲生活在农村,懂事的她在八岁时就在母亲指导下学做针线活。记得有一天,王世英看到母亲在鞋子上绣花,就提出也要学学,母亲答应教她。
   那时,家乡的村边和河滩边有一些野牡丹正在盛开,也许王世英与牡丹有缘,她从村后挖了二棵野牡丹种在家屋前的小院里,每天对着花朵横看竖看的很是喜欢,于是她就手执针与彩线,在自己穿的鞋头上绣了一朵牡丹花,虽然绣的针线有些歪扭,还真像一朵花的模样。母亲看了,翘起大拇指夸她聪明好学。就这样,她在鞋头上学绣牡丹花的过程中爱上了牡丹。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全常拿着小树枝,在场院子里的地上画牡丹,一朵又一朵的画得像极了。她多么想有笔和纸,把牡丹花画在纸上。
   解放后,王世英上了一年级,她有了自己的笔和纸,实现了在纸上画牡丹的梦想和愿望。每天放学和星期天,除了帮助母亲在家做点家务外,一有空就站在小院子的牡丹花旁,看着牡丹在阳光下绽放,看着蝴蝶翩翩起舞,有时她看得连吃饭都忘记。从小学到中学,她画牡丹的兴趣从没改变。由于画的牡丹花鲜活逼真,被村里人夸为小才女。
   六十年代初,王世英考上了中专,那时农村女孩能考上中专很不易。在中专读书期间,她依然不忘绘画。一次,她的画被附近村里一位喜欢美术的退休老师看到了,便赞不绝口地找上门来,并就如何画牡丹的花蕊和运笔等在王世英面前作了指点。这位退休老教师告诉她:牡丹始于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山东菏泽的牡丹同样历史悠久,是中国牡丹品种的发祥地之一。说着,老教师拿出了他珍藏在家里的几张菏泽牡丹的彩图画片送给了王世英。并告诉她说:他有个朋友在菏泽,他前年春天去了那里,参观了那里的“王梨庄古今牡丹园”。王世英看了牡丹园中又大又好看的牡丹花,眼前顿时一亮,赶忙鞠躬感谢。
   为了临摹和画出菏泽美丽的牡丹,王世英每画一朵牡丹花瓣,都要用放大镜对着作比较,直到画的线条自己感到逼真满意为止。她常想,如果能有一天去菏泽看看美丽的牡丹花,用画笔在自己的画纸上画出牡丹绽放,该是多么好。
   中专毕业后,王世英被分配在当地矿务局工作,由于她和牡丹有缘,她不减初心,一有空就硺磨着如何画牡丹。23岁那年,王世英经人介绍,和一位在上海从军已提干的老乡恋爱。当年轻的军人看到王世英业余时间画了好多牡丹画的时候,被她执着的艺术爱好所感动,表示婚后要带王世英实地去看看菏泽牡丹花。王世英听了十分高兴。
   第二年春天,新婚后没几天,丈夫真的决定带她到菏泽去看牡丹。于是他们乘车来到了菏泽古今牡丹园,看到了那里正在盛开的牡丹花,王世英高兴地手拿着画版,兴致勃勃在牡丹园中写生,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红色、粉色、黄色、绿色、白色、紫色、墨色等多品种的牡丹花,大开眼界,整颗心都被迷住了。她手握画笔,凭着敏锐的眼光和记忆力,在画纸上做好各种色泽不同牡丹花的记号,如花瓣大小、色彩、花蕊长短等。在园中她一会站,一会蹲,反复仔细观察,丈夫被她挚爱艺术的举动所征服,他没想到妻子对绘画己经入迷。
   就这样,王世英在今古牡丹园写生了三天,直到背包里的一大叠画纸画完了,她才满意地和丈夫牵着手一起返回家里。从此她的绘画技艺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也许是菏泽牡丹给了她创作的灵气,她给牡丹花上彩色时,常常眼睛一眨,就会很顺地在叶片和花朵上着色,栩栩如生的牡丹花就盛开在她的面前。
   时间一晃过了几年,那天她在画画时接到上海部队丈夫的信,告诉她组织上己批准她随军到上海工作并定居。当王世英知道自己要当新上海人时,她激动得一边整理自己的画笔和喜爱的画稿,一边对着居住了多年的屋子依依不舍。其实在她心里,不舍的是她每天要画的牡丹花。但她又想:到了上海只要努力,也能实现绘出美丽牡丹花的梦想,她决心要把自己融入到上海这座大城市中去。
   办好有关手续,王世英带着孩子一起随丈夫来到了上海,住进了组织上分配的房子,走进了组织上安排的工作单位。从此王世英每天除了安排孩子上学读书外,她在厂里积极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每天下班后,她和以前一样,忙完家务活后,在丈夫的支持下,不忘利用晚上时间继续绘画。
   每当夜幕降临,王世英等丈夫和孩子入睡后,就爬起床画她喜欢的牡丹。为避免灯光影响家人睡觉,她从商店买了一把黑色大雨伞,撑开雨伞遮住灯光在伞下画牡丹。她对自己绘画的要求十分严格,凡她画得不满意的画就会撕掉。有人知道了问她为何要撕?她说,撕掉是一种自我激励,对自己不满意的画只有撕才有进步。就这样,她的画又跃上了新台阶,她的名声开始在周围同行中显露头角并传播开来。
   在特殊年代中,绘牡丹和花鸟等的中国传统画艺,被说成是上不了品而受到批判。但王世英没有搁下画笔,仍然利用夜里家人熟睡的时间画她喜爱的画。
   那是一个星期天,王世英去菜场买菜,在街口一个流动旧书摊上看到了几本怎样绘画的书,便爱不释手地捧着看。摊主见她爱看绘画方面的书,就从书摊下的包里拿出几本名家画作和有关怎样绘画花鸟的书籍,王世英看到了,立即付钱从摊主手中买下,装进袋子悄悄带回了家。从此她利用休息和夜间的时间反复阅读这些名家书画著作,了解花鸟画派的风格和绘画技法,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艺术。
   八十年代初,王世英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知道故乡山东的菏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品种又多的"曹州牡丹园",她下决心再要去看看。1982年王世英即将退休。这时,拍摄彩色照片已在上海开始流行。王世英抓住春天牡丹花开的机会决定回家探亲时,绕道菏泽看看名贵的牡丹花。她把家务事都交给丈夫后,就带着相机和绘画工具,只身来到了菏泽曹州牡丹园。这正是谷雨时节,牡丹园中的茗品牡丹园中,红、黄、绿、白、黑、蓝、粉、紫八色牡丹竞相开放。花容端庄,花朵硕大,争奇斗艳。
   细看,即使是花色同为红色的牡丹,也有似丹,似火,似红玛瑙等的色彩;同为白花,也有似冰、似银、似白玉等的区别。果然是名不虚传。王世英边观赏边记录;边拍照,边硺磨,先后拍摄了各种牡丹的叶片、花瓣色彩等,拍摄了花中四大名品“姚黄”“豆绿”“魏紫”“赵粉”;拍摄了单瓣、重瓣;荷花型、皇冠型、绣球型等各种花型的牡丹花……游客们看到王世英像孩子似的在牡丹花丛中钻进钻出,觉得她是个赏花的怪人。其实王世英心中明白,自己已经被多姿多彩的牡丹花所陶醉。
   就这样,在退休后的日子里,经过她的不断探索努力,她完美地掌握了画牡丹的技巧。她的绘画水平突飞猛进,能够用画笔画出牡丹的奇、特、怪、灵的神韵。90年代初,她的老伴病故,她擦干了泪水又一次来到了菏泽牡丹园和牡丹相伴。在当年丈夫陪她观赏和绘画的牡丹园中重新又走了一遍,以这样的方式告慰老伴对她追求艺术的关心和爱护。为画出微风下的牡丹神韵,她竟然躺在牡丹花丛中观察;为看细雨滋润中的牡丹,她撑着雨伞看雨点在牡丹花瓣上滚动,为了画出牡丹花的千姿百态,她竟然多次忘了吃饭……就这样,她捉住灵动的画笔,画出了一张张神采各异、栩栩如生的牡丹画。
   捏指一数,王世英经过近六十多年的历练,她已成为了绘牡丹的高手,她画的牡丹充满神韵,一笔就能把花瓣的浓淡色彩画就,突破了历代名家画牡丹的传统方法,成为当代花鸟画家中的精英。在许多牡丹画上,她还别开生面地在牡丹画上增添民间传说中的仙女、神童;鸡、兔、老虎、凤凰、孔雀、小鸟和蝴蝶等。为了在牡丹画上配上动物和昆虫,她多次去了数十里外的上海西郊公园和野生动物园采风;先后画了仕女和牡丹“带到人间都是美”;画了牡丹老虎图“富贵牡丹”等等,画意生动形象,活力四射!受到同行艺术家们的人一致称赞。
   听到人们的赞扬,王世英深感创作无止境,为了画出美丽的中国牡丹花,她又先后去了苏州、洛阳等地的牡丹园,去了江苏盐城全国独家“枯枝牡丹园”。她说:作为画家,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空间,中国牡丹是一个美丽的花苑。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画的牡丹花既取百家之长,又创特色之精,终于在上海轰动开了。自学成才的王世英被誉为“中国牡丹皇后”和“中国牡丹之王”。
   王世英自学成才成为绘画大师的新闻先后在上海有关报纸、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今日上海》杂志发表。上海电视台、教育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作专题采访介绍,轰动上海滩。王世英先后加入了上海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1999年,时任文化部长的孙家正在北京接见了她,夸她的牡丹画神采飞扬有神韵。北京卫视、中国文化报、中央电视台等也先后介绍。但成名后的王世英没陶醉,她在创作上继续创新,越发闪烁出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成功永远属于追梦的人,王世英小时候的美丽梦想实现了,她成了著名艺术大家。走进她的家,就像是进入了展览馆,房间和客厅内都挂满了她画的牡丹画,一片盎然生机。
   这些年来,她不顾年迈,还收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爱画牡丹的徒弟,有年少,青年、中年和年老的。如故乡的徒弟曹海丽、江苏徐州的汪洋等已在地方上小有名气。除了带徒,她还走进街道和居委会举办的绘画班,面向大众传播绘画技能。她说:画家要为创建艺术文明多做贡献,多做一些为民服务的事就是快乐幸福。
   多年来,在时光流逝的岁月里,不管风云变幻,王世英没有离开她的爱好画牡丹,她从爱好到兴趣,从兴趣当成事业,不懈地追求艺术的完美。一位外国友人看了她的画说:“中国的牡丹遇上了王世英,是牡丹的幸运和福分”。著名画家徐悲鸿夫人、原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生前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夸耀她:王世英女士巾帼不让须眉,是家喻户晓的“牡丹王”;中年以后她潜心探索钻研中国绘画史,并熔铸历代名人墨宝,细心观察牡丹的生长规律及神形容貌,而后再用自己的传统功力表现出来。她笔下的牡丹,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红胜胭脂,黄赛纯金、绿如翡翠、紫如水晶。不仅如此,她欲让牡丹“动”起来,借助于雨露风烟这些他人几乎画不出来的东西,凸现牡丹灵动的神韵……
   著名画家吴冠中生前看了她的画赞不绝口:“千年以来,中国人爱画牡丹的人很多,但像王世英这样自成一家的画派实属少见。王世英的牡丹画是一枝独秀!”国画大师范曾也说:“王世英的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独特而丰富的生活和绘画实践经历,使她对牡丹有了更多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拥有极强的收藏价值,不愧为中国牡丹画第一人!”
   这些年来,她的作品除了在上海、盐城、烟台、西安等地举办画展外,还受邀在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进行交流画展;先后赴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首都参展并讲学,她的牡丹画还在奧地利维也纳联合国分部中心展出。数十幅牡丹画获国内外书画金奖、特等奖和艺术功勋奖。成功的背后是奉献。2013年1月10日,王世英和范曾、黄永玉、刘大为的画在香港拍卖,她把所得的费用全部捐给了贫困山区留守儿童,表达她的一份爱心。
   2015年,中国艺术大师王世英的国花“牡丹”;美国当代艺术家里贝卡•莫兰的抽象观念画;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导师叶卡婕莉娜的风景油画人选“世界艺术名家三人行”画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厅隆重展出。王世英展出的牡丹画有工笔、写意、以工带写、中西合璧作品,受到各路绘画艺术家们交口称赞。
   成功就是希冀。这些年来,她出版了十多部个人画册,还与吴冠中、黄永玉、范曾、刘大伟等合作出版了多部精品画册,作品入编《东方之子》《奥林匹克书画大典》《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选集》《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走向世界的艺术大师》《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大家》《国礼艺术大师》等十余部经典籍,并作为国礼和被权威机构收藏。先后被授予“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当代中国书画收藏市场最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王世英还被聘任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廊客座教授、美国世界名人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科学院艺术博士、世界书画家协会名誉副会长、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名家书画院名誉院长、上海民族画院副院长、台北故宫书画院终身名誉院长、英格兰皇家艺术基金会永久学术顾问、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讲师等。
   在我的走访将结束时,王世英告诉我,2024年到来前夕,她又收到二个喜报。一是荣获纪念抗美援朝胜利七十周年中朝文化友谊勋章;二是荣登中法建交六十周年文化艺术名人堂,与张艺谋、奧兰•奧伦、马努儿•沙阿等六位世界级艺术大师同框。
   当我赞美她取得的这些成就时,她说:是故乡和菏泽的牡丹给了我创作的灵气,是第二故乡上海给了我施展才华的天地。是的,王世英女士是一位扎根齐鲁、花开申城、享誉全国、蜚声海内外的一朵奇葩。她的心灵就像是她的画“带到人间都是美”。
   祝愿王世英在耄耋之年继续用画笔描绘出中国牡丹的神韵,绘出中华传统文化的自成艺术风格的希冀望与辉煌!
  

共 539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沁香老师又一次从新的角度写牡丹皇后王世英的美文。早在20多年前,老师第一次专访王世英和看了她的绘画风彩后,写文见刊于《今日上海》杂志,王世英自学成才的绘画艺术受到市民称赞。之后又写过她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之风采;在她近九十高龄时,老师又一次被她的艺品和人格魅力所感动。这次老师的文着力于王世英对故乡牡丹的爱,通过写她对故乡牡丹的爱的几个片断,彰显了牡丹皇后对故乡的感恩和对牡丹的真挚情怀。特别是被人称为“牡丹皇后”之后,不流于现有成就,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不断创新,“以带到人间都是美”的艺术情怀,展现出位一位艺术家的 “诗心画意”。她数十次荣获国内外大奖:,除出版十多部个人画册外,还与吴冠中、黄永玉、范曾、刘大伟等合作出版了精品画册十余部,其作品得到人们赞赏和争相收藏,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教育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北京卫视等进行专题采访、报导她德艺双馨的事迹。她所取得的成就可喜可贺,实至名归。让我们随着老师的优美文笔,一起感受老艺术家的精彩。【编辑:栀子芬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18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栀子芬芳        2024-06-18 11:03:12
  牡丹皇后王世英的故乡情结实得点赞。喜读老师美文。
栀子芬芳
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24-06-18 15:18:52
  谢谢栀子芬芳美编美赞。祝夏天快乐!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3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24-06-18 22:25:21
  欣赏老师佳作,祝贺美文加精。
馨语馨愿
回复3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24-06-19 09:10:22
  谢谢馨儿美赞。祝创作快乐!
回复3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24-06-19 14:04:39
  谢谢老顽童文学转发各群。祝夏安!
4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24-06-21 10:30:02
  拜读师父美文,对王世英老师的传奇故事与卓越技艺有了更深刻了解,深深敬佩,由衷点赞!
探索文学,谨为《呜咽的柳沟河》积蓄能量……
回复4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24-06-21 11:17:37
  谢谢秀水美赞。祝你创作快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