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别具特色的小镇(散文)

精品 【东篱】别具特色的小镇(散文)


作者:琳达如菊 举人,413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08发表时间:2024-06-19 05:46:07


   初夏的煦风伸展开美丽的触角,将山川、树木、田野点染成一片翠绿。在前往小镇的路上,透过车窗,目之所及,除了满目苍翠之外,再就是蜿蜒若游龙的群山,险峻似刀削的峭壁,流泻如白练的飞瀑,越是接近小镇,越是感觉周边环境的幽深、险峻和偏僻,这个隐匿在深山密林之中的小镇,散发着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气息。
   地处如此偏远幽僻的小镇,之所以吸引无数的人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源于一部电影。小镇曾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第一滴血》的取景拍摄地,这部电影具有非同寻常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深深地镌刻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中。惊心动魄的剧情,扣人心弦的场景,惊险刺激的打斗场面,带给观众无以复加的心灵的震撼和体验,电影当时一经放映,便引起了世界广泛的轰动,一度打破了世界的票房纪录。史泰龙更是凭借影片中兰博硬汉的角色,确立了在好莱坞的超凡卓绝的地位,并赢得了国际巨星的显耀声誉。
   这个小镇,与其它的名胜截然不同,没有喧嚣入耳,不见繁华盈目,感受到的,只有清幽、宁静与祥和。踏进小镇,仿佛一下子跌入了一幅青山绿水的诗画中。小镇宛若一个处子,被连绵蜿蜒的群山环抱在怀中,远处群山巍峨,苍茫俊秀,近处碧水悠悠,清澈柔美。山赋予了小镇宁谧和俊逸,水涵养了小镇的婉约和妩媚。一条条洁净的小巷清幽宁静,一座座低矮的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时间在这里仿佛凝固了,静止了,这原始而古朴的风貌,带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
   走进小镇,犹如走进了一个璀璨夺目的艺术殿堂。一个个精美的雕塑随处可见,或伫立在街巷旁,或林立在店铺前,或散落在公园内,这些雕塑,都是用整块木头雕刻而成的立体雕塑,有人物,有动物,有飞鸟,有游鱼,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走的,很多都能在这些雕塑中寻到相对应的身影,万千的姿态,精美的雕刻,精细的雕工,带给人甘之如饴的审美体验,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让人赞叹不已。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众多如此精美的木雕作品,对于艺术感兴趣的我,只想细细观赏,细细揣摩,细细品味,这个小镇不愧被人们赋予艺术之都的称号。
   一根高高的木柱之上,盘旋着一条飞舞的巨龙,只见它扭动着颀长的身躯,抖动着金光闪闪的鳞片,将尖锐的龙爪紧紧地攀附在柱子上,张开龙嘴,翘起龙角,伸出龙须,昂起龙头,豪气冲天,威武而霸气,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精湛的雕刻技艺令人赞叹。
   龙在我国是尊贵、皇权和祥瑞的象征,自古以来,一直被华夏儿女所尊崇,没想到在异国的小镇能有幸见到龙的图腾,感到一种分外的亲切,原来艺术不分国界。
   一株高耸挺拔枝繁叶茂的杉树下,伫立着国际巨星史泰龙的立体雕塑,只见他傲然站立在高高的基座上,冷峻的面容,强健的体魄,深邃的目光,倔强的眼神,两手端着一把长长的黑色机关枪,呈现出一种威武不屈英姿飒爽的风采。想当年,他饰演的硬汉兰博,为了争取自由和属于自己的尊严,所展现出的坚定的信念和英勇不屈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史泰龙的雕塑如今成为了小镇的一个坐标,一种文化和艺术的符号。
   一个小镇,因为《第一滴血》这部电影在这里取景拍摄而声名远扬,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有了人文的情怀和底蕴,吸引着无数的人络绎不绝来此观瞻,追寻史泰龙曾经留下的足迹和印痕,由此可见,一部经典的影视作品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名卓越的演员能缔造不朽的传奇。这部电影所揭示的反战的思想内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足以引发世人深思,它所带给的心灵的震撼足以让人为之铭记。
  
   二
   距离史泰龙雕塑不远处,静默地躺着一张琥珀色的木质长椅,光滑细腻的纹理,在明媚的光线下熠熠生辉,如冰一样晶滑,似玉一样温润。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椅背上雕刻的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头像,有生动逼真的花鸟鱼虫,有曼妙悠然飘动的云朵……流畅的线条,精致的构图,精美细致的雕工,精细到睫毛、头发、手纹,一丝丝一缕缕都纤毫毕现,细微之处见功夫,从中可窥见雕刻师高超精湛的技艺。这张长椅,在我看来,不只是供人栖息之用,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我这才注意到,椅子的一端坐着一位老者,他的上身穿着一件半旧的银灰色的宽松T恤,下身穿着一条黑色的膝盖露洞的裤子,头上戴着一顶棕色的休闲绒帽,颈项上挂着五六条色彩缤纷的珠串,左手腕戴着一块老式手表,右手握着一个烟盒,他正低着头,打着瞌睡,一个绿色的朴实无华的袋子安静地卧在他的脚边,袋子口敞开着,里面的一个红色的外卖食品盒若隐若现。
   从他的穿着和携带的随身物品可以看出,他生活并不富裕,甚至有些窘迫,也许是一个流浪汉,但绝不是无家可归者,因为他的衣服虽然看着极为朴素,但却透着清爽,不失整洁。
   我把目光从老者身上移开,落到椅背上,继续品味雕刻艺术之美。可能是我的举动惊扰了他的睡眠,他清醒了过来,抬起头看着我,看我的目光落在雕刻的人物头像上,他开口说道,这是皮特雕刻的。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看来他对这个小镇以及雕塑作品颇为熟悉,心想,对我这个初来乍到小镇的陌生者来说,他无疑是我进一步了解小镇的最佳咨询者。于是问道,您是小镇的居民吗?他回答,那当然,从出生起,就一直生活在这个小镇,从未离开。我接着问,那么,您见过皮特吗?他的情绪变得有些激动起来,告诉我,他的名字叫鲍勃,皮特是他儿时的玩伴,俩人从小一起长大,鲍勃好像一下子打开了话闸,开始和我滔滔不绝地说起有关皮特的往事和故事。
   鲍勃说,当年皮特雕刻这张长椅的时候,他就站在皮特的身边。皮特就像一位魔术大师,一把电锯在皮特的手里,既是刻刀,又是乐器,伴随着“吱——吱——吱”的单调的旋律,那些木屑在空中漫天飞舞着,如片片雪花,纷纷飘落,一块木头顷刻间就有了动人的线条,皮特真是一个雕刻艺术天才,不到两个小时,就雕刻成了这件精美的艺术品。他声情并茂地向我描述皮特雕刻的场景,说的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语气中有钦佩,也有赞赏。
   鲍勃接着说,这件作品只是皮特创作的无数精美作品中的一件而已。说完,他领着我来到附近的另一件雕塑作品面前,告诉我这也是皮特雕刻的艺术作品。我一看,这件雕塑作品更为复杂,更为精美,也更为奇妙。一只雄鹰站在木柱的最高处,有着黄色带着弯钩的嘴,灰褐色若片片鱼鳞的翅,尤其是那双白里泛着黑的鹰眼,透着一种敏锐和机警,它正张开双翼,展翅欲飞,在雄鹰的利爪下,是一只机灵古怪的狐狸,长着一双黑溜溜的眼睛,柔滑的皮毛就像抹了黄蜡一样,油亮亮的,狐狸的身下,是一只凶狠的恶狼,张着血盆大口,露出尖锐的狼牙,让人见了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狼的脚下,是一条白色莹亮的圆滚滚的鲸鱼,这些立体的动物雕塑,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立体画卷,惟妙惟肖,精美绝伦,精湛的雕刻技艺让人叹为观止。
   皮特精湛的雕刻技艺,让我敬佩,也让我产生了好奇。于是问鲍勃,皮特怎么会雕刻得这么好呢?鲍勃笑着回答,哦,皮特自小就对艺术感兴趣,他中学时就展现出超凡的绘画才能,他的画作在比赛中屡屡获奖,高中毕业后,又专门去艺术学校学习雕刻艺术,之后便开始了艺术创作,他一生都在追求艺术之美,创作了差不多上百件精美绝伦的木雕作品。他爱艺术,更爱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这个小镇的大街小巷,都伫立着皮特的雕刻作品,这一件件精美的木雕,成为小镇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用艺术装点着这个小镇,使得小镇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让这个不起眼的小镇,有了不同于其它小镇的独特的气质和风韵。
   我问鲍勃,您现在和皮特还经常联系吗?鲍勃的眼神立刻变得暗淡起来,沉默了片刻,说道,他不在了。我看到他的眼里掠过一丝伤感,从他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对挚友的深厚情感,也读出了他对这个小镇失去一位艺术大师的无限惋惜之意。
   我不禁感慨万千,皮特虽然不在人世了,但他的艺术作品永远留存于世间,艺术具有恒久的生命力,也具有神奇的魅力,能让鲍勃通过朋友的艺术作品,回到过去的快乐时光,也能让无数的人领略到木雕艺术之美。人生是短暂的,而艺术是永恒的。
  
   三
   当我们经过史泰龙的雕塑时,鲍勃的眼神再一次焕发出了神采。我说,鲍勃,给我讲讲史泰龙拍摄电影的经历吧。说到史泰龙,他变得兴奋起来。哦,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史泰龙跟随剧组来到这个小镇时,原本寂静清幽的小镇一下子变得喧嚣沸腾起来,许许多多的人从各地赶来,来看望他们心中的偶像。
   鲍勃那时候还很年轻,也是史泰龙的一个超级粉丝。他用手指着位于十字路口拐角处的那家饭店,对我说,史泰龙是那么慷慨,就在那家饭店,他宴请所有前来看望他的人,他非常热情,和每个人亲切握手,他的声音低沉浑厚,人人都喜欢他,也喜欢听他说话。鲍勃说着,眼里闪着光亮,开心地笑着,仿佛在诉说着昨天刚刚发生的故事,史泰龙留给鲍勃的记忆是那么美好。
   史泰龙,我曾经看过他主演的电影,他在荧屏上塑造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关辉形象,作为国际巨星,他表现出来的不是趾高气扬,不是盛气凌人,也不是睥睨一切,而是那么平易近人,那么彬彬有礼,那么宽厚待人,他给这个偏僻小镇人的印象,是永恒的温馨的记忆,在小镇人的心里,史泰龙给小镇带来了无上的荣光。如今,他的雕塑,已经成为小镇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成为了小镇人的骄傲。
   在电影《第一滴血》中出现的加油站、警察局、教堂等场所,如今在小镇依然存在,鲍勃一一指给我看,这个小镇仿佛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留存着原始的记忆。生活在小镇的人们,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他们在精神上是快乐的,比如鲍勃,他的生活虽然窘迫,但他的笑容却是那么纯粹而纯真,他就像我的父老乡亲,待人是那么真诚,淳朴的令人感动。
   长椅的斜对面,是一个人牵着一只小马驹的雕像。鲍勃告诉我,这个人叫威廉,当他活着时,只是小镇上普普通通的一个人,并非达官显贵,但他心地善良,矜贫救厄,积善成德,受到小镇人广泛的爱戴和尊重。每年的八月份,小镇的人都会站成长排,聚集在此,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人,每年的这一天,就像节日一样,场面非常隆重,而且已经持续了好多年。
   在龙雕的左侧,有一只小狗的雕塑。鲍勃说,这是一只德国的牧羊犬,也是一只警犬,在一次执勤的任务中,当歹徒举起刺刀疯狂地刺向和它一起执勤的刑警时,这只忠诚的牧羊犬,为了保护那位刑警免受伤害,毅然决然地向歹徒猛扑过去,歹徒将寒光闪闪的刺刀残忍地刺向了它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它依然紧紧咬住歹徒不放,最后因伤势过重而壮烈牺牲,悲壮的场景令人动容。人们为了纪念这只英雄的警犬,为它立碑塑像,这尊雕像也是皮特雕刻的。我凝视着这只牧羊犬,只见它的头向上仰望着,双耳竖起,好像在随时准备冲锋陷阵,我仿佛看到它飞奔而起的矫健的身影,是那么有力,那么迅捷,那么勇猛,我不禁为它的英勇不屈和忠贞不渝的精神所感动。常言说,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而这只警犬,展现出的不只是忠诚,更是一种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谁说它是一只狗?它更是一位刚毅不屈的舍己救人的英雄。
  
   四
   矗立在镇政府门前的一面板报上,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整齐地铺排着一张张黑白图片和一段段解说文字。这面板报,就像一位见证小镇历史沧桑的岁月老人,把曾经所看到的和经历的那些往事,向游客们娓娓道来,款款地叙说着有关这个小镇的跌宕起伏的历史,叙述着曾经有过的繁华和辉煌,喧嚣和落寞,以及如今留下的一些难以磨灭的历史遗迹。
   这个小镇,有一个美好的名字,名希望镇。这个名字的由来,有着历史的渊源。
   时间追溯到1858年,一个叫爱德华的年轻人偶然间在菲沙河畔的沙砾中发现了黄金,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仿佛一夜之间就传遍整个北半球,仅在几周之内,就有成千上万的矿工,怀揣着淘金梦,争先恐后地坐着轮船、独木舟或者划艇,浩浩荡荡地从美国辗转而来,就像汹涌澎湃的洪水般,一下子涌进了小镇,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就把一个宁静的小镇,变成了由帐篷和酒馆组成的喧闹的新兴的城镇,这些人梦想着在这里能发大财,能让妻儿将来过上幸福而美好的生活,这也是希望这个名字的由来。
   然而,这些淘金者随着黄金价格的跌落而梦想破灭,而且还给当地的土著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由于不合理的挖掘,导致一些村庄和渔场遭到淹没,进而引发当地的土著居民和矿工之间的猛烈冲突,多亏利顿酋长的及时调节,化干戈为玉帛,才平息了这场纠纷。
   后来,为了方便货物运输,加国政府决定兴建一条穿越菲沙河谷的跨国铁路线,由英国的工程师安德鲁率领工人实施完成。在希望镇境内的这段铁路线,需要穿山而过,而这座山的主体部分是花岗岩岩石,其石质是石头中最坚硬的一种,在最坚硬的花岗岩中开凿出一条隧道,施工起来有着让人难以想象的艰难,而最艰辛最危险的这段隧道是由华人员工来完成的。在一百多年前,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这些老一辈的华裔矿工,不仅付出的是超负荷超强度的体力劳动,更是临着火药爆炸带来的生命危险,也面临着一不小心就会跌落到脚下百米深渊的绝境,他们凭借着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力量,华裔矿工硬是在如铁的花岗岩中挖掘出了一条隧道,也创造了建造史上的奇迹。

共 641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初夏时节,微风和煦,满目苍翠。作者去看一个小镇,不,也许说是小镇一直在还召唤着作者,更恰当些。小镇曾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第一滴血》的取景拍摄地,这部电影具有非同寻常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久映不衰。小镇清幽、宁静祥和,如一副山水诗画。走进小镇,感觉走进一个璀璨夺目的艺术殿堂。到处可见的是精美的木雕作品,各色人物,飞禽走兽等等,应有尽有。其中,木柱之上,盘旋着一条飞舞的巨龙,威武霸气,杉树下,伫立着国际巨星史泰龙的立体雕塑,雄姿勃勃,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难怪小镇游人如织,是为它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所吸引。距离史泰龙雕塑不远处,静默地躺着一张琥珀色的木质长椅,椅背上雕刻着一幅幅精美的图案。从椅子上坐着的老者鲍勃口中得知,这些雕塑的作者叫皮特。他讲述了皮特雕刻这张长椅时的情景,接着又给作者介绍了皮特的另一件雕塑作品,一只居高临下面对狐狸和狼的雄鹰。皮特中学时就展露了非凡的绘画才能,后又专门去艺校学习了雕刻艺术。小镇到处都是他的木雕作品,他用艺术装点了这个小镇。可惜,皮特不在了,鲍勃对小镇失去一位艺术大师,表露了无限惋惜之情。好在他留下的艺术作品永存于世。人生短暂,艺术永恒。经过史泰龙的雕塑,应作者之邀,鲍勃饶有兴趣地讲述了史泰龙来小镇拍摄电影的经历。如今,在电影《第一滴血》中出现的加油站、警察局、教堂等场所仍在,无不在诉说着史泰龙的淳朴和慷慨,纯真和真诚的故事。在龙雕的左侧,有一只小狗的雕塑。小狗为保护刑警和持刀歹徒殊死搏斗,不幸牺牲,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俨然是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令人恻隐。镇政府门前的一面板报上,叙说着有关这个小镇的跌宕起伏的历史——希望镇,曾是淘金者美梦幻灭之地,也是华人献出生命之地,为了生存下去,多少华裔员工洒下鲜血,才有了今天穿山而过的奥赛罗隧道。电影《第一滴血》,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这条隧道,看到了华人创造的不朽而罕见的建筑奇迹。虽然景点关闭,但作者依然驱车绕道,来到景区附近,远远看上隧道一眼。想起老一辈华人的艰难和不屈的奋斗精神,作者不禁泪湿双眸。火车轰鸣而过,发出岁月的回响,希望小镇,一个别具特色的小镇,让作者不忍离去,期待再来。文章层层推进,意随景移,线条细腻,形象生动。作者抽丝剥茧,将希望小镇的历史底蕴和建筑特色一一展于笔端,有笑有泪,无不令人感慨系之。是一篇精美的旅行游记,更是一篇深邃的文化散文。力荐阅读,感受别样风情。【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19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9 20:41:11
  祝贺如菊老师精美而别具特色的美文,致敬!
怀才抱器
回复1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6-19 21:43:55
  深谢怀才老师再次到访和祝贺!看到东篱社团越来越壮大,心里很高兴,怀才老师也越发辛苦了,多保重身体,祝老师幸福快乐!吉祥如意!
12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6-19 22:43:30
  如菊老师,好久不见,又见老师充满生活气息和丰富文化的文,真开心呢。海外小镇,鲍勃的解说很精彩,既让人感受到小镇的异域风情,也体会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美文,拜读学习了。祝贺如菊老师摘精,遥握,抱抱,夏祺,在外一切顺利,生活愉快!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2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6-19 22:56:56
  深谢欣然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以及热情洋溢的祝贺!感觉特别暖心。由于工作越来越繁忙,好长时间都没动笔写文了,感觉很惭愧。欣然老师是一个勤奋的人,工作繁忙之余,依然笔耕不辍,创作出一篇又一篇美文佳作,令人赞叹!再次感谢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欣然老师,给老师献花,抱抱!遥祝幸福快乐!万事顺意!
1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6-20 05:26:38
  文章描写相当细腻,用语很是精美,读着,有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之妙感。读着是一种享受。文章不仅仅写景,更主要的是反应着深刻的主题思想,给人震撼。大赞才情。期待如菊老师精彩纷呈!遥握问候,谨祝夏祺!
回复13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6-20 09:38:53
  深谢湘莉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美评清丽、深邃、透彻,漫溢着诗意的芬芳,非常喜欢!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由于工作愈发繁忙,好久都没动笔写文,真是惭愧。湘莉老师笔耕不辍,佳作频出,令人赞叹!这个小镇和其它的小镇相比,除了风景秀美之外,多了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而且民风淳朴,让人去一次还想再去。这次去只是初步打量了一下,并未深入探究,在内心深处也留下了些许遗憾。再次感谢湘莉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湘莉老师,给老师献花,抱抱,遥祝辛福快乐!吉祥如意!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