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唯我师恩日月长(散文)
司马光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千真万确!为此,现今社会,家长、学生不遗余力地择校,择班,更重视择老师。想起我的求学阶段,命运之神眷顾我,不需择师,遇到了那么多德才兼备的老师,李英斌,詹恒乙,张权,黄德良,董健飞等老师……是这些良师传道授业解惑,是这些良师为我插上梦想的翅膀,让我在广阔天地展翅飞翔,感激、怀念我的恩师们!
一
初小四年级,我们班来了新班主任董健飞老师,三十多岁,高挑的身材,白皙的面庞,高挺的鼻子,鼻子下有颗痣,一幅笑容可掬的样子。他教我们算术、语文和美术。董老师上课很投入,热情洋溢,目光炯炯,有一种吸摄的力量,牵引着我们,不由你不和她互动,课堂气氛活跃,热烈。董老师从不大声呵斥学生,和蔼可亲,尤其是写一手漂亮字,让我羡慕不已。老师在前面板书,我在下面书空,用手指模仿老师的字,细心琢磨着字的结构,一遍又一遍,久而久之,同学们都夸我:“你的字还真有点董老师字的味道。”真的吗?我高兴,我还得练,真正把老师漂亮的字学到手,而不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味道。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正当我学业的小舟准备扬帆远航时,不幸降临。董老师教我们第二学期,开学仅月余,我患上心脏病。去医院的有轨电车上,我从座位上滑到地上,支撑不住了,还患上严重的风湿性结节红斑,脚踝、小腿长满红斑,奇痒,疼痛,病休在家,又不能上课苦不堪言。小学二年级时,我曾因家境贫困,辍学,帮母亲卖冰棍,卖烟卷,经历过不能上学的苦日子。我爱学习,成绩好,好不容易复学了,又要停课,治病需要钱,可我家穷得有上顿没下顿,我真的要崩溃了!年少的我坠落到生命的低谷,心中一片黑暗。
是董老师奋力把我从低谷中拉上来。那些天我坐在窗台前,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董老师高大的身影,出现在楼梯上,走廊上,这是我最盼望的时刻。董老师询问病情,治疗情况,看我红肿的腿,鼓励我,给我信心,讲保尔·柯察金,吴运铎等英雄故事,给我补课,检查我的作业,循循善诱,孜孜不倦。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是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
后来,老师太忙的时候,就派离我家最近的孙英斌同学,给我送来一张课程进度表,标明重点,难点,作业题,折叠成“又”字形,封面上写着“王友莲日学收”。孙英斌带走我的作业,翌日带回老师写满批语的作业,作业本上的字红鲜鲜,那是董老师倾注的心血。想起今天的一些老师把作业发到家长的手机里,由家长批改作业,老师省时省力省心,真“高明”。然而他们没有董老师高尚,董老师不让自己的学生掉队,宁可自己辛苦付出。邓颖超说:“教师的心是金子铸成的。”董老师有一颗金子铸成的心。仔细读老师的评语,记住写错的地方,自学困惑不多,心里亮堂堂。“日学”嘱咐我学习不辍,我懂老师的心意,从此我成了小学函授生,日复一日,一刻不敢放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董老师的“日学”教会我学习方法,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老师的教诲如春风,轻轻拂过我的心田,老师的指导如春雨洒就我心中一片绿洲,老师是我成长路上的红灯,照耀我前行。
有老师指导,同学的帮助,病情也好转一些,三个月后,我一瘸一拐参加期末考试,意外考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一个学期四个月,我休学三个月,能不惊喜吗?感谢孙英斌,感谢董老师,若不是腿疼,我真想蹦起来,拥抱董老师。我心存感激,久久地看着老师,老师微笑地望着我,祝贺,鼓励,师爱尽在微笑中。我该怎样感谢我的恩师呢?老师不仅教知识,更给我力量,勇气,教我刚毅,坚强,使我懂得在逆境中奋进。
二
我的恩师们,我的经历告诉我:教师是世界上唯一与学生没有血缘关系的,如同父母一般渴望学生成才的人。爱董老师,爱我的小学,中学的好老师,我爱上了教师这一行业。“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后来我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我选择读师范。
命运多舛的我,读中师二年级因肺结核,又休学三个月,旧“景”重现,没有老师指导,我靠自学,期末考试所有的学科全五分,满堂红(全班只三人)。董老师的“日”学指导,如同一杯壮行的美酒,有这杯酒垫底,后来学习的路上,任什么烈酒也醉不倒我。非如此,我就愧对董健飞老师的教诲之恩。
流年似水,教书多年,我益加深刻的体会了:“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益加感念我的老师。我从呼兰转回哈尔滨,听说董老师在道外区教师学校工作,第一个教师节,我穿着铁路制服,捧着一束鲜花兴冲冲去看董老师。在老师办公室见到她,我恭敬地献上鲜花,说:“老师,教师节快乐!”接着深深地向老师鞠了一躬。这是我积存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看望老师,表达我感恩的情怀。董老师脸上写着惊喜和意外,她拉过一把椅子,按着我的肩膀,让我坐下,亲切地问我:“在铁路上班?”“在铁路一中。”“噢!省重点高中,好学校啊!”董老师高兴地说。我端详着老师,依然白皙的脸上有了岁月的沧桑,两鬓染霜。岁月不饶人,老师老了,我也年近半百。我向老师汇报:受老师的影响我读了师专,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呼兰,先后在师范,一中任教,后来调入哈市。我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很勤奋,没有给老师丢脸,在呼兰,哈市任教我都担任语文教研组长,我教的历届学生高考语文成绩,在铁路,在哈尔滨市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受奖。每逢工作有点成绩,正如有一首歌中唱的“老师,我总是想起你……我怎么能忘记你培育我的春风春雨?”董老师笑着听我汇报,满意的不时点头,插话,拍拍我的肩膀,我还告诉老师,我从小就羡慕老师的字,还真下了一番功夫。后来每逢搞观摩课,当我举起手来,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时,总能听到听课老师在下面小声夸奖:“这字漂亮!”于是我信心倍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的观摩课在兴奋中完满成功,这得归功于董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董老师专心地听着,看得出来老师很欣慰,很愉悦。我问老师:“老师身体挺好吧?”董老师眼睛里有淡淡的忧愁,说:“健康状况还好,就是腿疼,走路有点困难,不过别担心……”看到董老师精神矍铄,我还不太担心。师生娓娓而谈,相聚的美好瞬间,犹如一曲优美的旋律流淌在彼此的心间,欢乐而幸福。
三
斗转星移,岁月匆匆,九一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写了一篇散文《师恩难忘》,刊登在《黑龙江日报》上,这是首次投稿,首次文章见报,文章倾诉了我对董老师一腔感激之情,弘扬董老师崇高的师德,我把报纸寄给了董老师。不久,我接到一个大大的牛皮纸信封,里面是董老师寄给我的一张条幅“夏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董老师以《爱莲说》为条幅内容,是因为我的名字叫“友莲”。欣赏着条幅上清丽,飘逸的字迹,我深深感激恩师的厚爱、理解、希冀。老师希望我不负我的名字,“出淤泥而不染”。年届古稀的董老师是老年大学深受欢迎的书法老师。如今能得到董老师赠的条幅真是喜不自胜,爱不释手,视如珍宝。有朋友来,我总不忘摆出这条幅,炫耀,赞美一番,然后,小心收好。无奈我的住房太狭窄,祈盼着有朝一日住上宽敞的大房间,再把条幅装裱得精美一些,挂在最醒目的地方。
那一年,一位略通书法的外校教导干事王女士,辗转求人,让我给她儿子辅导语文,她欣赏了我的条幅,主动提出帮我装裱。这太好了!我小心地将条幅包好,郑重地交给她,托付再三,叮咛再三,千万不能破损或遗失!“放心吧!”王女士信心满满,胸有成竹。
几年后,住大房的美梦成真,我搬进了两室一厅的新房,一进大屋,赫然入目的便是南墙,我面对南墙,心想:好!董老师的条幅就挂在此处。我可以天天看着老师的书法,琢磨,临摹,学到老师书法的真谛,精髓。有客人来,首先入目的就是条幅,嗅到的是房间里的书香,那才叫蓬荜生辉呢!赶快打电话给王女士,催问条幅装裱得怎么样了?可是,多次催问条幅,答复总是:稍等几天。一拖再拖。我有点不祥的预感,又不好催得太紧。
喜迁新居,又临近教师节,准备邀请我当年小学、中学的几位恩师:詹恒乙,黄德良,张权,董健飞到家作客。又一次找王女士催要董老师的墨宝,电话不通,找了几个人,才知道王女士突发重病,昏迷多日,凶多吉少,“完了,完了!”我的墨宝呀!多么珍贵的纪念品,我心疼,我想哭,我无奈。比董老师的书法作品丢失更不幸的消息是:董老师已于三个月前病逝!“啊!董老师走了?”竟未能与恩师见上最后一面!悲痛,遗憾!迟了,太迟了!我再早几个月请老师来我家聚会,就可以与老师见上一面了!想到董老师一生: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忠于职守,践行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在杏坛无私奉献,他是让我深深缅怀的好老师!
我陷入无尽的思念之中。正如歌中唱的那样:“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一句话就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也执教杏坛三十余年,董老师那“耕耘芳草地,冷暖慈母心”的敬业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不忘初心和使命,殚精竭虑为学生,我的学生很多成为栋梁之材,我也桃李满天下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我想把老师条幅挂在墙上,抬头可见,天天欣赏的愿望成了不尽的失望,我痛悔不已,托人不淑。如今我到了米寿之年,怀念董老师之情不减,“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他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亲切的音容笑貌,潇洒的墨迹永留心间!
山高水长有时尽,唯我师恩日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