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站在“归来堂”前读李清照(散文)

精品 【东篱】站在“归来堂”前读李清照(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28.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11发表时间:2024-06-22 06:42:06
摘要:婉约也是博大浑厚的。我这样认识李清照的词风。专程赶往山东青州,走进“范公亭公园”,拜读一代词人李清照。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我想,他们做出这样的判断,应该和一个婉约词人也有着隐约的关系吧。她叫李清照。
  
   一
   1990年夏,在济南趵突泉公园,我走进“漱玉泉”边的“李清照纪念馆”,面对她端庄仪采的雕像,默读着那副对联“枕上诗书闲好处,门前风景雨来佳”,闲适悦心的意境,醉了我,随手就买下了她的《漱玉集》。
   1998年走到章丘明水,特地观瞻“李清照旧居”,流连于百脉泉畔,对着“漱玉泉”处,掬一抔泉水以饮,至今泉味还盈香。
   我对李清照是怀着由来已久的敬仰,骨子里喜欢她,用今天的话说,她是活在诗词里的女神。
   李清照故去870年后的6月(2024年),我跨过永济桥,步入“李清照纪念馆”,站在“归来堂”前,突然觉得,李清照依然活在青州这片故土,堂左的洋溪湖仿佛听得见她轻移莲步,嘤嘤吟词的声音,轻盈的婉约词,让洋溪湖水波不兴,却让我内心漾起圈圈涟漪。
   我必须把一个上午的时间,交给“归来堂”,我也“归来”,归来拜读这位“千古第一才女”的丽声绮句。意境,如果没有“境”,意则表现得缥缈,难以在心上留痕。读着婉词,寻着实景,将句子放到景上,我就像在重新排版。
   我也有追星的粉丝情结。曾被誉为“旷世才女”的蔡文姬,也只“旷”了东汉之前的时空;曾被称赞为“咏絮之才”的谢道韫,也只是对翩翩柳絮有过奇思妙语,把才气放在柳拂时。在我看来皆不及李清照给我们留下的华章词韵,绵续几世纪,庚传近千年。
   “归来堂”楹联是——
   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
   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
   一股婉约词风袭来,与仲夏熏风一起沉醉。此时无雨,心中早落红雨缤纷;此时洋溪湖莲荷呈绿,花瘦也不见,怪不得不见李清照,原来洋溪湖东岸,李清照雕像站在绿阴深处,她停下小憩娇喘。其实,这是不知何时的人给这个归来堂题了一副楹联而已,却婉约得就像李清照自题楹联。我理解,仰慕之情,字字高举。至此,这个归来堂堂主,只有李清照我们还记得,因为她把婉约词装在了堂厅之中,把曾经的所有都挤出去了。时光能够给我们留下的,往往不是不损的建筑,而是藏在建筑里的精神。李清照的婉约,不仅仅是一种词作的风格,而是与生活相处的态度。我总觉得,婉约地对待生活,把握生活的细腻韵味,古今唯有李清照走到了巅峰,她是平静对待生活的榜样。
   归来堂及庭院,曾经只有几百平方米,今天扩建到4000平。山不在高,堂不必大,有传世的故事,有独具特色的李词,就有了名望。
   一副楹联,一首填词,都是安神的药片,也是一种毒,我发现我又中毒了。
   其实,归来堂是赵明诚父亲赵挺之所建,“挺之自密州徙居青州”,(《宋宰辅编年录》)便居住于此。赵挺之是青州郭家的女婿,至于为何放弃“密州”(今诸城)而选择青州,众说纷纭。那时,赵挺之和蔡京同为宋相,但惧怕蔡京权势,曾几次请求皇帝罢相归青州。但为时已晚,赵挺之被攻讦罢相后五日病卒。数月后,赵挺之夫人郭氏得以宽赦率阖家归居青州归来堂居住。
   青州之缘,对于李清照是“痛缘”。林清玄说,缘是随愿而生的。我觉得只道其一。逼不得已也生缘,“法无主宰”,(南怀瑾语)也安于缘,于是坎坷才主宰了这份缘。似命中注定,无法排遣,缘来也如此。
   我明显感觉,赵挺之归愿已久,非常向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的意境,他想生活在意境里,并非闲适浪漫。在建宅之时就定下这个堂名,是对仕途的惶恐所致。赵挺之没有“归来”,归来的愿望,没有陶渊明那种潇洒,月入五斗米,名绅官宦看不起,瞧不上,放过则是,于是可以按照“归去来兮”的辞令,如愿以偿,“采菊东篱下”。而年俸两千多两银子的赵挺之,则没有那么容易了。“归来”一途,就不是背上一个行囊那么简单了。客死魂归,成了一段悲怆的历史,他成了一个有故事的人。
   此时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已五年(1101年成婚),从此在这个归来堂一住就是17年。愿求“归来”的人,无归;好在归来的是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也算圆了父亲得归的心愿吧。我们今天拿来陶渊明的“归来”吟哦之作,觉得那么任性率真,归于田园,志趣如此雅致,好生羡慕。其实,我们往往忽视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那种无法自愈的痛。有些痛,是被迫接受的,并非要故意弄一叶舴艋舟来载着“许多愁”,载不动许多愁,所以,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绝没有陶渊明的洒脱,所以,她的词,多是用来自我排解的,那时没有网络,圈不了粉丝,也无法留言代为分担其痛。写词看词,就像服下一片止痛药,根治不了愁的病根,缓解而已。也好,我们有幸看到了“婉约词宗”在病痛愁绪中诞生。
  
   二
   这也让我想到了北宋皇佑三年(1051)任职青州知府的范仲淹。此时,他和李清照并无交集,李清照已经流浪南国。范仲淹在他的《岳阳楼记》里曾道“微斯人,我谁与归?”当然,他感慨的是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是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精神感应?“归”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最具有温度的字眼,多数人为了这个“归”字,寻觅着,探索着,也痛苦着,深情相许。李清照能够在家世巨变的时候,还有这么一条归路,自然对“归来堂”三个字感慨万千。归,在古代几乎和“退”有着相同的含义,退一步海阔天空,归一处安顿漂泊。无求繁华,偏安一屋,厮守一堂,这对于一个急需安身安心的李清照,多么迫切难得啊!她不会有什么东山再起,更不会有“十年不晚”的执念。从李清照的填词内容看,几乎就没有关于在汴梁生活的描述和得意,只留下一首《清朝慢》,汴梁只给她刻上了“独占残春”的观感,繁华反而成了她生活里的春痛。归去来兮有词31首,青州真的好幸运。所以,当我走进她的纪念馆,顿觉归感特别,如入庭院,尽管花事已过,仿佛花香等我不散。
   遭遇就像一张网,裹着一个人的生命,多数人陷入沉痛,简单地告诉这等聪慧之人去忘却,那显然是一种瘙痒。于是,赵李夫妇才有了根据赵挺之“归来堂”名以表心志的室名——“易安室”。把所有前朝事化为一颗安居心,是无奈,也是再得人生境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无论怎样,都要先安顿下来,日子还要过,最难也“易安”。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两个”,(《如梦令》)这是赵李分别后的处境,不能视作他们夫妻生活的常态。李清照也有过一段漫长的甜蜜时光。十多年里,赵李二人庆幸自己可以“共剪西窗烛”,不必彼此思念,可以相守做些情调的事情,他们举目看看“归来堂”,推窗看看洋溪湖,垂柳多情,拂水撩波,一样也比得上那个萧瑟秋风灌满了的南山东篱下,多了一份暂忘家世之变的痛楚,讨论起他们这处十几平米的居室的名字来。李清照深谙《归去来兮辞》,突然夜吟“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句,顿觉此时即使是片刻之欢愉安适,也值得弥足珍惜,便有了“易安”的室名,并借用为自己的号“易安居士”。“易安”,是多少女人对安居生活的向往,不求显赫腾达,就是甘愿做一个小女人的心态,简直可以让我们捧在手心里,呵一口热气,再暖一暖,这是“易安”两个字让我们生出的情感。也许,就是这样两个字,护佑了她的一份心愿,使她和赵明诚在这处水岸私宅里,安度了17年(有人考证是20年,其中把赵李短暂的分离也算进去了)的琴瑟和鸣的生活。“易安”了这么多年,也算是时光深情呵护了这位才女,待之不薄,或许李清照都要为自己能够“拂柳吟时光,对溪唱婉词”的日子感到莫大的庆幸了。其间,赵李并无子嗣,感情的纽带已经松弛,夫妻感情淡之若无,完全靠一种填词慰心,实在令人唏嘘。如此“易安”,是在痛楚中的易安。刮骨疗毒可以忍一时之痛;每日拉锯伤口,堪称“大忍”。其后李清照离青南行,始终还是使用“易安居士”的号,再也没有了易安宁静的闲适生活了,她只能靠“易安”的信念,希望时光给她一份安定。她有一颗“易安”的灵魂,遭遇则成了跳跃在她灵魂上的一抹尘埃,只要一首婉约的词就可以赶走,可以拂掉,哪怕赶了拂了还来,她都要不厌其烦,“易安”的信念,在李清照的心中多么强大,就算被冷落,她也自嘲“静中我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她的知心朋友就是“没有”,发发牢骚而已。她和赵明诚的爱情生活,经历过“淡而无味”的考验,其中“易安”的信念力量不可估量。
   留住赵李青州故居生活的写照,这是这座纪念馆的一个设计考虑。洋溪湖西岸,木廊蜿蜒,影投湖水,斑驳的木色,仿佛把时光拉到深处,有多少填词,就是李清照在木廊来回踱着而吟出,湖水无声,词脚有韵,莲步踏廊,自生平仄。李清照留存的词作不多,其中一半是在洋溪湖畔所写。安顿平静的生活,并未让她觉得写不出什么惊天泣鬼句子的失望,她开辟的是一条婉约的幽径,自成格调。可以说,洋溪湖的水,岸,亭,舟,被李清照全部纳入了词句之中,再也无人敢给这座湖添上一句了。有时候想,每一座湖山塘水,住下像李清照这样一个词人,那我们的风景,会蕴入多少人文浓彩啊!青州,这座7000年的古城,因为有了李清照,多么幸运!似乎李清照就是为了青州古城而活着的。古城有风骨,更有柔情。李清照给青州一个唯美的注解,若把青州喻为一架古琴,李词的每一句都能拨动琴弦,弹出宋时的旋律。
  
   三
   我特别喜欢在“归来堂”东侧欣赏赵明诚和李清照的一尊雕塑。李清照端坐抚琴,赵明诚侍立其后,手持书一卷。这是一组可以颠覆礼教的经典雕塑,尽管出自今人之手,但我觉得是深刻理解并标榜了李清照的生活人格,她被丈夫尊重着。一个有着才华的女子,值得一个男人去陪侍。赵明诚不以“金石学家”自居,依然恭敬垂立,这种理解,完全符合中华文化的理解,一个优秀的女人,是能够树立她的地位的。即使没有这尊雕塑的出现,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也会看到这种文化表现。就像民国的林徽因,梁思成可以与之缱绻厮守,徐志摩可以为她倾倒,金岳霖能够为她单身一辈子。当然,我们不能以正统的婚姻关系来给人物定性,起码我们可知女性的人格魅力,完全能够征服男人。有人把林徽因看成了李清照转世,或许在林徽因的成长里,就有了李清照的人格再造的影子。
   静心思虑,李清照到底影响了多少女子!我想,做一个知性之人,可能是每个女子的初衷,李清照应该是形成女子初衷的一面镜子吧。即使是男子,在李清照的婉约词里,也沾上了柔情,哪怕一丝一缕,也对他们的性情产生了美好的影响,那些喜欢读李词的人,性格里一定播下了一粒婉约的种子。或许,这就是李清照这个人物一直被世人推崇并喜欢走近她的原因。
   举目看见牌坊的匾额题“婉约词宗”,隶书刻字,尽显缱绻之气,从李清照的宋词创作看,大部分内容显示的是婉约风格,婉约含蓄,写意达情,绮媚柔美,清虚高格。但我在这里突然想起她的一首《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绝句风格显然无法归于婉约,悲愤怀古,爱国热血,喷涌而出,字字珠玑,句句铿锵。侧身一见,原来归来堂一侧有“人杰亭”,亭中有碑刻此诗。
   站在这里,我打开一段历史。公元1129年,做了年余江宁知州的赵明诚,得到调任湖州知府的升迁令,正在办理交接,下属急报,御营的统制官王亦准备叛乱,当晚,他和部下两个官员“缒城逃走”,以求全命。这一幕,让李清照对赵明诚有了鄙夷之心,目光如剑可以刺穿他的灵魂,更有这首绝句,可以让苟且之人羞耻一生,影响一代代人。赵明诚自私贪生,李清照寒心痛心,当她走到乌江镇时,李清照百感交集,吟诗感慨,赵明诚心知肚明,无言以对,羞愧难当。研究金石之学,却无金石之骨,这令李清照苦闷异常,她一生的婉约词风,温润的生活,一下子被撕破,破烂不堪。李清照南下之后,她的填词尽管婉约,但注满了锋利,多是感伤国事,如她的《武陵春》,“欲语泪先流”,并非是个人的境况令她垂泪,其中就有对赵明诚的深度失望。此前,李词多在一个“愁”里盘桓,此时一个“泪”字,是升华了“愁”,也是愁的结果。
   如此说来,我们应该把“爱国词人”的头衔送给她,而且一首绝句就奠定了她在这个题材上的历史地位。相比“大江东去”的豪放,李清照绝句,更多了赴死的悲壮。这不是她性格的两面性,而是跌宕的情感,是家国情怀的激昂迸发,骨子里的坚韧如钢,她一点都不少血性。
   于我心中,是不愿李清照这样的笔锋陡转,希望她的婉约词一直绵延到她的生命终点。
  
   四
   我最喜欢的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能够站在归来堂前,面向洋溪湖,背诵这首词,感觉特别,不仅仅是风景再现,更有一种入境的美感。

共 659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据说,这句话是林徽因说的。林徽因又说,“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其实,人和城、老宅、风景和往事,还有那千古流传的诗文,怎么分得开呢。怀才老师青州系列之“归来堂”,读的就是曾写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宋代女词人、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的千古绝唱。1990年夏,大明湖畔“漱玉泉”边的“李清照纪念馆”,那副“枕上诗书闲好处,门前风景雨来佳”的对联,醉倒了怀才老师。1998年,章丘“李清照旧居”百脉泉畔,作者掬漱玉泉以饮,泉香至今。李清照故去870年后的2024年6月,作者站在青州“归来堂”前,那副“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的楹联,让唐风宋韵和红雨熏风一起沉醉,轻盈的婉约,不羁的豪放,藏在柔情里的风骨,复活了“千古第一才女”轻移莲履的脚步,嘤嘤吟唱的声音和夫妻琴瑟和鸣、赌书泼茶的一段佳话。归来堂是李清照的公公、赵明诚父亲赵挺之所建,没有陶渊明东篱采菊、归去来兮的潇洒,至少还有任兰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退思园”的流年吧。“归途”太远,心愿难圆,魂归故里,客死他乡,成了一段悲怆的历史。但青州有幸,“寻寻觅觅”、“易安”难安的苦痛化作了31首归去来兮词。“所有前朝事,化作安居心”。洋溪湖畔,“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两个”,千古才女也有甘做小女人的心态,夫妻二人也有了一段长达17年“共剪西窗烛”的快乐时光。可是,夫妻二人,一个虽是金石学家,却无金石之骨;一个虽是女儿之身,却是“巾帼不让须眉”,随着赵明诚的外任和“缒城遁逃”事件的发生,让清照端坐抚琴,明诚侍立持卷的浪漫,化作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嘲讽与羞。感情纽带日渐松弛,夫妻感情渐行渐远,唯有洋溪湖水静静流淌着“拂柳吟时光,对溪唱婉词”的昔日时光,唯有“归来堂”、“易安室”留住了赵李青州故居的生活写照。这座7000年的古城,因为有了李清照,更有风骨,更有柔情。李清照给了青州一个唯美的注解,若把青州喻为一架古琴,李词的词句就能拨动琴弦,弹出宋风的旋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那“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的“叠翠扑湖”,醉倒了怀才老师,也醉倒了屏幕前的小编。“婉约词宗”的婉约里带着锋芒,也带着豪放,“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和“大江东去”、“惊涛拍岸”同样的雄浑,同样的豪放。怀古之作,“走近”已经不易,“走进”更加艰难,寻踪追迹,更是难上加难,非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大手笔不可为也。怀才老师去青州,临溪亭,沉醉流连于词人故居园中,留下了“朵朵嫣红,滴滴流翠”。这样绝美的画卷,不仅来自于“婉约词宗”的启迪,也为柔情里的一缕清流平添了浓浓的诗情画意。深度好文,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22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6-22 07:13:59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在中华民族璀璨夺目的诗山词海里,一代“婉约词宗”、宋代风华绝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堪称“千古第一才女”。她有“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羞”的婉约清丽,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建安风骨,更有“九万里风鹏正举”、惊涛拍岸的苏辛豪放,小女人的柔情里藏着大丈夫的豪迈。让我们跟随着怀才老师所的脚步,走进青州,走进归来堂,品读一代词宗的千古绝唱。绝美好文,倾情推荐。大赞、问候,致敬怀才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0:58:41
  谢谢梅骨先生的精彩编辑,谢谢美评。走进一代词宗的世界,我将粗糙的时光,过滤成想要的婉约颜色。我们的日子,不都是大江东去,还有绿肥红瘦,所以,我喜欢这份丰富多彩。李清照,古今写她的作者和文章很多,但我的就是我的,我想写出我一份感觉,尽管有些还是人云亦云,那是事实的叙述,感情是我的。我想进一步理解李清照,写作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非常期待梅骨老师的黄山松文,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2 07:22:56
  这篇关于青州“归来堂”和李清照的文案,带我穿越千年时光,置身于那宋风雅韵之中。林徽因的话语深刻,但李清照的青州情缘更是令人动容。那“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的楹联,不仅是对李清照词作的赞美,更是对她人生经历的写照。青州因她而更有风骨,更有柔情。读罢此文,我能看见那婉约中带着锋芒,豪放中藏着柔情的李清照,在青州“归来堂”前低吟浅唱,那悠扬的歌声穿越了时空,回荡在我的心间。这篇文案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深情致敬,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祝怀才老师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1:01:12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提及李清照,一串婉约唯美的句子就跳到了我们的眼前,她给我们留下的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包括在青州的那个归来堂和易安室。尽管写她的人很多,我想写出我心中的李清照。努力为之了。遥握,期待滴善斋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22 07:35:06
  老师的文,唯美、细腻、深情、深刻,这是我读完文后的第一感觉。这样的文,没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储备,没有老到的文笔功力,是很难写好的,千年以后,有怀才老师这样的散文大家解读李清照,易安居士当欣慰,当然,也是古城青州之大幸。我从老师的文中,才仔细了解了李清照的家史和情史。曾刚愎自用地以为她只不过是小家子气的词人,弄弄清风明月,顾影自怜,一唱三叹而已。现在看来我眼拙了,太狭隘了,她也是一名爱国词人,那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竟是我深藏心中的诗句,时不时跳出来添我豪气,壮我斗志。为老师的大美之作喝彩!拜读学习,顺祝老师夏日安好,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1:18:02
  每次读韩老师的点评,总是觉得自己还需要进步,谢谢美评。唯美、细腻、深情、深刻,这是我创作这篇文章时的一种原则考虑吧,所以不在乎文字的长短了,随着感情和要表达的东西都放出来了。对李清照的关注,可以说是自我年轻时就有了,老了到青州去看李清照,对她在青州的20年时光,又有了加深的理解,所以就重点表现我对归来堂的解读,而非简单描写。我希望借这篇文章表达我对李清照的崇拜,对青州的认知和热爱。李清照的那个绝句震惊了我,之前并未考虑绝句的创作背景,觉得婉约里透出了一股力量而已,但并非那么简单。韩老师谦逊了,你对古文化的把握,非常精粹,向你学习。我是被那四句诗感动了,李清照是带着沙哑的嗓音在表达,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所以,李清照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人物。我这样看。期待韩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枫桦        2024-06-22 09:44:40
  李清照诗词的婉约清丽,对于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至今她的作品仍广为传颂着。其实,这一类的题材是不好写的,因为,那些东西就在那里放着,差不多谁都知道。记得有一次去哈尔滨,路过萧红的故居,没有去瞻仰,便没有写这个想法。我想如果去看了,真的能写出来吗?不可知。老师的材料筹集得够齐整,差不多是她一生的编年史了。还是敬佩老师的文笔,敢于有自己的突破,实属不易!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1:10:55
  谢谢枫桦老师的美评,谢谢鼓励。的确,写李清照的人和文章,无法计数,要写出一点特别来,的确太难了。我是硬着头皮写的,努力把自己的一份感情和理解代入进去。萧红的世界,也是独特的,我始终觉得她是东北寒冷的代表,所以她是少见的在寒冷里提取穷人温暖的作家。我相信枫桦老师的文笔一定能够驾驭这个人物,写出你的独特感受和精彩来。可能平时就读点李清照,不是十分了解,但她的生活脉络我大致知晓,所以写起来就把那些了解的东西拿进来了。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李清照,是我笔下的,别人写出的,我不想参照,我怕影响了我的表达。期待枫桦老师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22 10:56:00
  针脚绵密,深情灌注,一咏三叹,婉约动人,应是写李清照而受了李清照的感染。风华绝代一词,并非为女子垄断,赞赏。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1:04:06
  谢谢南沙潮老师的精致点评。如果不能细细解读,李清照的很多故事和细节,我们可能都就放过了。风华绝代,唯易安。凭这份声望,我们就不能不泼墨。去青州,不去拜见李清照,就不懂得青州人骨子里那种好客。特别期待南沙潮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6-22 11:13:06
  作者专程赶往山东青州,走近“范公亭公园”,步入“李清照纪念馆”,感受婉约词风来袭,品“千古第一才女”的丽声绮句,令人陶醉。站在“归来堂”前,仿佛进入历史时空,看到李清照夫妇“归来”的愿望。归来了,却没有陶渊明归来的洒脱,从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中可以看到词人的万般愁绪。不过,也成就了李清照一代婉约的词风。好文,拜读学习问好老师,祝夏日安康!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1:36:13
  谢谢吴老师的精彩点评和鼓励。往青州,不能不看欧阳修,不能不拜访范仲淹,不能不去看看李清照。归来堂是李清照的一面镜子,我从镜子里去看一位千古才女,不仅仅是她的端庄仪采,更有一种风骨和婉约。怎样观看纪念馆外的风景,我当时就想到如梦令,那些字句,就是最好的解说词,我给自己做导游,感觉特别 好。今天读吴老师的升金湖散文,很醉。那种蓝色沉淀在文章,闪着我的眼。继续期待吴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简柔        2024-06-22 11:18:58
  我也很喜欢李清照,喜欢读她的词。李清照在男权社会活出自己的亮丽姿态,的确不简单。她的才华是天赋,也得益她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懂得她,欣赏她的丈夫赵明诚。怀老师的古典文学功底和驾驭历史的能力非常深厚。以归字解读李清照的人生追求,以易安两字解读她的精神理念,以婉约两字解读她的心境和词风。以《夏日绝句》解读她的风骨。以《如梦令》让人坠入词的意境——那么美丽,温婉,诗意画意。若理解有误,见谅。赞叹文笔,可谓大笔如掾,值得反复品读的优秀散文。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1:31:31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评,谢谢简柔老师的深刻表达,谢谢简柔老师对小文的认可鼓励。你的概括力让我欣然。李清照的人生追求,生活信念,温柔的词风,做人的风骨,才是她一生的特点。这样的概括力,让我惊叹。如简柔老师这样的才女,自然心中有李清照,我早就发现,你心中的女侠,不是亮剑者,就是李清照。我觉得,在纪念馆外的风景,似乎都被那首“如梦令”表达了,这是欣赏那里风景的最好导游词,再编词导游,都是蹩脚的,不能恰切。其实,我还想做进一步的解读,可担心篇幅拉长。身为宰相的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就是审理李清照父亲李格非 的主审官,而且毫不留情。如此,对李清照是一个不小的影响,但并未影响赵李的感情,这种气度,非一般小女子可承受的。但李清照装进了他的心底,一句词都没有说这件事,多么伟大的女子!遥握,期待简柔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8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6-22 14:06:36
  易安居士,北方第一拽女,婉约和豪放兼有,怀才老师写得详细、优美!拜读学习!问好老师,致敬!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4:57:31
  砍老师的点评更一语中的,的确,所以喜欢,可能是两个风格的完全和谐统一吧。可惜她“拽”的词存世不多,不然,我们的天下就是被李清照涂满了彩色了啊。特别期待砍老师的精彩诗歌,遥握,问候夏安。
9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6-22 15:31:33
  今天拜读了怀才老师的文,我对李清照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对李清照更是喜欢了。李清照虽然已故近900年,感觉被怀才老师复活了,没了距离感,正站在堂前盈盈地笑。此篇文章好美啊,我一读再读,不舍掩卷!深谢怀才老师给我们带来惊绝之作!遥握问候,谨祝夏祺一切都好!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6:48:07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总是那么热情澎湃,鼓励的力量就像锥子从衣兜里露出。能够复活一个古人,是写作愿望,但愿吧,但愿我们读到活生生的李清照。看李清照,我们并不注意她的样子,但样子早就被我们强化在头脑里,婉约娇嗔,款款多情。不敢说“惊艳”,不过,我有个感觉,在纪念馆,在洋溪湖,我总觉得李清照陪着我看,不敢有半点粗鲁,生怕李清照的词里,呼一句“这般放肆”,哈哈。很期待湘莉老师的作品,谨祝编创快乐!
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22 15:57:33
  读老师的文,再次解李清照——这个千古第一才女。她在中国的词坛上的丰碑从古至今永远是丰盈的,她的愁、她的泪、他的豪放、她的洒脱,她的爱国情怀,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老师的文章有穿越时空之感,又豪情万丈之情,喜欢老师的文。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6:52:27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解读,谢谢美评。是啊,就像你说的,这次去看李清照,有点穿越时空的感觉。总觉得她就站在我的面前,总希望风声送来她的咯咯的笑,却没有,还是愁多,泪多,载不动许多愁,依然是一个无解的东西。我还是佩服她的“易安”之意,再怎么坎坷,再怎么不堪,都要对定居感到满足。有一方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世界就大了。期待红花草老师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