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那座曾比霁虹桥还老的大铁桥(散文)
哈尔滨人,对新阳路这条干道,几乎无人不知。可新阳路上曾有过一座大铁桥,却只有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哈尔滨人还能依稀记得。
在哈尔滨的早期铁路发展史上,这座大铁桥,曾有着举足轻重,不可取代的位置。说起来,这座大铁桥如同纽带一样,是它曾把中东铁路,和为其配套的后勤大厂,紧紧连在了一起。
1903年7月,中东铁路建成通车。沙俄中东铁路公司,即着手动工兴建永久性的配套大厂。这就是史称“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也就是后来易名的“哈尔滨车辆厂”。1907年底大厂建成投产之后,中东铁路公司,把各铁道线每年都需要修理的机车(火车头)、客车、货车等车辆,均汇聚到南岗的哈尔滨站,然后再由机车通过两条专用铁路支线,拖入位于道里的大厂大修保养。完成后,再按原路回输到哈尔滨站内的铁路网。
在中东铁路管理局1910年编制的“哈尔滨平面简图”中,就清楚标注了这两条支线。即一条由哈尔滨站靠近货场的六号门出来,经安字片南缘的安红街,穿越抚顺街与民安街之间,再横越新阳路、建国街与安国街之间,驶入哈尔滨车辆厂厂内;而另一条,就是从哈尔滨站机务段的大门,也称7号门出来,经安字片北缘的安道街,横越新阳路,再驶入安隆街北端的车辆厂北边的大门。
由于地势原因,安道街东端的抚顺街,与西端的安隆街地面落差近于十米。故不得不在安道街与新阳路交口处将路基高垫,修建了一座钢铁结构,在空中跨越新阳路的铁路立交桥。建桥时间,最晚应不迟于1907年哈尔滨车辆厂落成投产之前。
从立交桥的角度讲,这座桥比后来1926年才出现的霁虹桥,几乎大了将近二十岁,是老哈尔滨当时鲜有的老字号立交桥!霁虹桥作为后起之秀,桥冠哈埠,名扬天下,不由得叫人连想起那句老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在历史马拉松的淘汰赛中,它落北下场了。
囿于空中铁桥两边路基的高度所限,又要兼顾桥下新阳路来往机动车的畅行,铁路当局只能将这座立交桥下的净空高度,设计得很低。笔者儿少时曾亲眼见过的,先是由新阳广场起点,到安和街终点的摩电,接着又淘汰了有轨变成无轨电车,走到桥下,车身上面接触桥下悬着的天线时,弹簧弓子已经被压低得近于极限了,弄得无轨电车一到桥下就经常脱线。就是在三九严冬,售票员也得顶着刀子一般的西北风,下车拼尽全力扯着“辫子稍”上的大绳子,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把“大辫子”顶端的凹槽嵌回到天线上。
只考虑了正常天气汽车的通过, 大桥下的路面也已经被挖地三尺,形成了一个凹兜地段,造成的连锁反应就是雨天排水迟滞,使新阳路在这一段成了严重的卡脖子瓶颈路段。
或许连大铁桥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年坐地起桥,竟然成了老哈尔滨的一座地标,成了安字片北缘的门户!从桥下面的新阳路再一直向南延展,就到了偏脸子南缘——就是有另一条支线的安红街。
细心人可能看得出来,同一条新阳路,门牌标的却不是同一条大街的号,大铁桥以南的路东路西,标的是新阳路起点的1号和2号 ,而大铁桥以北却是经纬二道街,排的当然也是经纬二道街的号,这也能够佐证,大铁桥以北就不再是偏脸子安字片,而是人家老道里的地界了!
八十年代曾在哈埠横行一时的黑道枭首乔四儿,他家紧靠的就是这座大铁桥,他以“大桥老四”自诩,以致于人们都忘了他宋永佳的真名,以为他姓乔,讹传成乔四儿了。
大桥的浑身上下,都是钢梁铁骨。清楚记得,都是那种一个个的大铆钉,热铆冷凿构筑起来的,这可比易于受天气热胀冷缩发生裂变的焊接,要结实耐久得多。桥上中间铺设铁轨,两边各安置了一条比一只鞋宽不了多少的人行木板道。
横卧在新阳路空中的大铁桥,默默无语,尽职尽责地承负着自己的历史使命,也曾经见证了我们这些当年生于斯,长于斯的“光腚娃娃”们,那不少的欢乐时光。
从春暖花开起始,在各自家里那狭小的陋室天地,被憋了一个漫长的冬天之后,我们总算盼来了放飞自己的好时光。
我们三五结伙搭伴儿,爬上铁道,跑上大桥,开始了“比赛”练胆儿,就是看谁能在单条铁轨上走的更远。好像那时候,谁都不服输,都想一展身手。学着杂技演员,乍开两支小胳膊跟刚下水学游泳的丑小鸭差不多,像模像样地寻找平衡,力求不让自己过早的从铁轨上掉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在大桥上做这样的游戏,实在是太危险了!时不时得防着火车,还得尽量往远看,因为脚下路轨的空隙,就是新阳路的车水马龙。若只顾看自己脚下,腿肚子就可能发抖打摽儿,不敢挪步了。
不知道是哪一个“叛徒”在父母面前告了密。好几个小伙伴儿回家,都挨了一顿胖揍,我也没能幸免……
白驹过隙,转眼飞逝。丑小鸭们也早已经长大了,变老了。顺着岁月的长河,都游去了四面八方。大铁桥呢?据《道里区志》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随着专用支线功能的废弃,其严重阻碍城市交通的状况,经市政府与铁路部门协商,将卧于安道街上的这条铁道专用支线彻底拆除了。
至此,这座历经半个世纪沧桑的新阳路铁路立交桥,终于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去了她应该去的地方。曾经在桥下钻来钻去的无轨电车,也在上一世纪末就不见了踪影。
“多年的大道流成河”,经过几次拓宽改建,大道通衢,大路朝阳。新阳路正以其日新月异的新容新貌,成为哈尔滨越来越美的一条重要的内环干道。
如同新阳路的曾用名大同路,早已进了哈埠历史博物馆一样,那座原比霁虹桥的资格还老,曾经连接着中东铁路与配套大厂,锁着安字片新阳路北端门户的大铁桥,也愈来愈远地隐入了我们这些老哈尔滨人的记忆中。
2024年6月于纽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