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吃亏是福(随笔)
日常生活中,在自己吃点小亏的情况下,我们常常会说一句“吃亏是福”来自我调侃、自我安慰。话不能光说在嘴上,遇到吃亏的事儿,心中总是疙疙瘩瘩的,自己能把这疙瘩解开,才是懂得了什么是福。
前段时间的傍晚,打完篮球回家的路上,在青原区政府旁边的聚仁雅苑北大门,听到了卖西瓜的甜美喇叭声。寻声望去,两个水果摊摆在那儿,我朝“水果西施”走去。满车的小西瓜,圆溜溜的,都用金黄的泡沫网兜着,很好看,也不容易撞坏。我问了价钱后,说就买20块钱的。
水果西施麻利地换了几个西瓜试了试。最终说21元,就收我20元,亏本卖给我。我瞅了一眼公斤秤,果然显示21元。占人家的便宜,我赶忙说了声“谢谢”。这种占小便宜的心理我常常有,卖主也能抓住我的心理。其实也没有什么,卖主让顾客一点,就有下一次光顾的可能嘛。
我兴冲冲赶回家,要老妈切西瓜来吃,好渴。老妈还在厨房,就听到她在抱怨我买西瓜怎么不挑,有个西瓜烂了一大半。我赶忙说不要吃了,丢掉,切另外一个。
妻子在身边,我故意说现在还早,我去换一个回来。她说懒得了,这么累了又隔河千里,千里迢迢换个西瓜,算了,买个教训。几步的距离,在妻子口中成了“千里”……我只好说,便宜了那个卖西瓜的,她还说我少给了她一元钱,占了她便宜。
老妈还在低声叹气、埋怨,可惜了十多元钱。儿子附和着说我:“大笨猪!大笨猪!”我笑着说“吃亏是福!吃亏是福!”
我问儿子要不要听听以前买水果挨骂的另外几件事情?他听说我挨骂,来了兴趣。
十多年前,有一次学校周末补课,轮到我买菜。一大早我就跑出校园,去附近村子里买肉。乡下的清晨,绝对是沁人心脾的。我到了肉摊前,问了价钱,说了买八斤后,就指着肉要摊主剁给我。我自己却没有仔细检查,翻一翻肉的正反面。
我把肉带到学校厨房,给阿姨切。还没等我离开厨房,阿姨就在破口大骂:“又是那个恩生,怎么黑得心啊!”随之而来的还有不少国骂。
我问怎么了?她说:“你看那些肉,长了四五个瘤子,切下来得有半斤多。”
我赶忙说:“不好意思,是我没有仔细看,我要他自己砍的。乡里乡亲的,我太相信他了。要不我现在拿去换?”
阿姨说:“没用,去了他也不会承认的。离摊就不认账了,我也上过他的当,等我下次来当面骂他。”
我自己抱怨了几句,内心只有用“吃亏是福”来聊以自慰了。
是的,去找人家,索赔?一番口舌之争,说不定会发生什么,这次吃点亏,下次多个心眼,这不是福气嘛,如果不是这样,有谁会提醒我们注意下一次呢。
不知道食堂阿姨有没有真的去骂他,也许去了。因为后面见到那个摊主,看着他好像有点内疚的样子。摊主在女人面前还算老实,如果换成我这个男子汉,说不定要改变态度呢。
孩子听完了,说我买东西太不认真了,也不检查一下,太粗心了!这,这活脱脱学我批评他写作业时的语气啊。
还有一次是二十多年前了,刚刚参加工作的第二个月。回家的路上要转几趟车,因此我选择上最后一趟,上车前买点水果回去。在吉水县城水西车站的正对面,有几个定点摆摊的妇女。那天将近中午,阳光明媚,格外刺眼。我背着大包小包,走到水果摊前说买梨子,那些梨子看着很舒心,有些还没拆开,用白纸包裹着。我要老板自己帮我挑选,老板左挑右拣,选了一大兜。我好口渴,可惜腾不出手来吃。
回到家里,招呼弟妹和老妈来吃梨子。
妹妹眼疾手快,拿着梨子跑过去就告诉老妈:“姆妈,你看哥哥买了那么多烂梨给你吃!”
老妈走过来看了看,没说什么。选了个好的给弟弟和妹妹。
我急忙上前查看,晕死,有一大半的梨子都是烂的,而且不是磕磕碰碰撞坏变色的,就是那种烂的发了黑的。
我真是无语,老板怎么黑得心哦!我只有向老妈坦白,说是我背了几个包,要那个老板自己帮我挑的,我后天到车站去骂她。
老妈说她会承认吗?骂她不就要吵口?吸取教训,长点记性,吃亏是福吧。
这次的经历我真的很愧疚,毕竟是第一次买东西回家,弟妹还以为我故意买便宜的、烂的给他们吃,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儿子一边吃西瓜一边问:“奶奶,是不是有这回事?”可是老妈说忘记了这回事。看着她吃西瓜开心的样子,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忘记了。
孩子又反问我:老爸,你怎么不吸取教训?奶奶都告诉你要长点记性了。你平时叫我写作业总说我屡教不改,哈哈,你怎么不改呢?孩子好像在幸灾乐祸。
我不由得怔了一下,突然无言以对。只能和他说,写作业和买东西还是有所不同的。你写作业粗心、不仔细检查,是害了你自己,以后考试中会吃大亏的。我买东西要别人挑、自己不查看的毛病不改,也是害了自己,不过我只是钱财损失一点,可以用“吃亏是福”来安慰自己,你却不能这样自我安慰。
最后还对他说:“几十年了,我的坏毛病改不了,总是相信陌生人,时不时上当受骗。不管如何,以后我们一起都得改改了。自己动手,仔细检查!”
孩子说:“一言为定!”
我又在想:吃亏是福,“福”在哪里呢?就是这个么?
不提及,都忘记了,没有坏了自己的心情,这不是“福”?当作生活里的小插曲,哼得歪歪唧唧的,走调了而已,并未让生活一塌糊涂,这不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