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北宋文学家和他们的仕途(8)

编辑推荐 北宋文学家和他们的仕途(8) ——司马光篇


作者:陟云子 举人,563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64发表时间:2011-01-07 21:15:27


   神宗对此没有表态。司马光锲而不舍,连续上疏七八次,论点基本相同。后来神宗终于烦了,告诉司马光:“枢密院的职责是掌管与军队国防有关的事务,官各有职,不应当论奏其他的事情。”司马光说:“我还没接受您的任命,现在仍是侍从身份,各种事情知无不言。”王安石出来主持政事,司马光的辞官要求被批准,于是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四、名高千古
   司马光虽然暂时远离了政治中心,并且在洛阳判西京御史台时闭口不提国事,但他的影响力非但没有受到削弱,反而越来越得到颂扬。天下人都认为司马光是真宰相,在田间劳作的人称呼他为司马相公,连妇女儿童都知道这就是司马君实。在洛阳的十五年,他大多数时间都在编写《资治通鉴》,神宗对此颇为重视,还曾将颍王府的两千四百卷旧书赏赐给司马光方便他编写,书成后,司马光加为资政殿学士。
   神宗驾崩,司马光回京奔丧,京城卫士看到他,都以手加额称幸说:“这就是司马相公。”司马光到的地方,百姓聚众围观,致使司马光的马无法行走。更有人直言劝说司马光:“你不要再回洛阳去了,就留在这里辅佐皇上吧。”由于哲宗年幼,太皇太后高氏执政,派使者询问司马光当务之急,司马光回答说开言路。于是朝廷在宫中张榜让百官提意见。执政大臣中有人不高兴,在诏书中加进了这样几句话:“如果阴怀不轨,超越职权议论问题,或煽动动摇时政,或迎合已经实行的法令,上以侥幸升迁,下以迷惑流俗,提这类意见,罚无赦。”太皇太后将这份文件给司马光看,司马光说:“这哪里是求谏,这分明就是拒谏。人臣只有不提意见,提意见就会触犯这六条。”于是重新修改实行,收到上书达千封。高太后迫切需要像司马光一样老成的大臣来稳定政局,所以启用司马光为陈州知州,随即在他路过京师时留任门下侍郎。司马光深感自己时日无多,所以迫切希望在倒下之前将新法纠正过来。因此当有人提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时,司马光说:“先帝实行的法令,好的当然可以百世不变。但是王安石、吕惠卿这些人制定的法令,危害天下,改变它就像救水火之患那样丝毫迟误不得。更何况太后太后现在是以母改子,不是子改父道。”司马光巧妙地偷换概念平息了这场议论,于是废除保甲团练,不再实行保马;废除市易法,所存的物品全都卖掉,不收取利息,免除百姓欠债;京东铁钱及茶盐之法,全都恢复旧制。有人为司马光担心,说:“熙宁、元丰年间的旧臣,多是阴险小人,如果将来有人以父子之义来离间你和皇帝,将给你带来祸患。”司马光毫无惧色,侃侃而谈:“如果上天保佑赵氏宗庙社稷,必无此事。”司马光威望极高,说出去的话无疑平息了相当一部分议论,不少人都说“这就是先帝的本意啊”。
   这一年是哲宗元佑元年(1086),司马光已经走到了人生之路的尽头,没过多久他再次生病。这时青苗、免役、置将等法令仍然实行,包括西部议和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也没有解决。司马光将此比作四害,并说:“四害未除,我死不瞑目。”接着他上书议论免役法的五种害处,建议直接废除;后来他觉得进度还是太慢,又上书直接表明自己的意见:各将的军队都隶属于州县,由地方行政长官直接负责;废除提举常平司,将它的工作分摊给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边疆之事以议和为宜,不能再拖下去。他还认为新进监司的多是一些没有经验的少年,严苛且急功近利,所以希望朝廷能从州府长官中挑选,在通判中选择转运判官。这些建议全都被朝廷采纳。随即司马光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最终废除了青苗法而恢复常平法。高氏和哲宗对司马光言听计从。司马光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加倍努力工作,不分白天黑夜亲自处理日常政务。他门下的幕僚们看到这样,便举出当年诸葛亮食少事烦的故事。司马光丝毫不以此为意。后来他病重,口中念念有词,好像是说梦话一般,但仔细一听,居然全都是天下之事。
   司马光以他的勤奋和忘我赢得了天下的尊重。这年九月他病逝,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钦赐碑额为“忠清粹德”。
   就总体上看,司马光主持的“元祐更化”废除了绝大部分新法,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矫枉过正的做法是不值得鼓励和效仿的。当时苏辙就提出司马光步子迈得过大过快,因为新法已经实行了十多年,老百姓已逐渐适应新法的节奏,突然废止肯定让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而且也没有给基层政府留下响应上级号召的时间,所以苏辙建议司马光以十年为限,逐步调整那些不符合实际、收效不大的法令,但也不一定回到老路上去。然而遗憾的是,司马光在这一点上和他批评过的王安石一样执拗,将废除新法和效忠国家放到同等高度来对待,这就必然导致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后遗症。这是司马光的失误,但我们可以认定的一点是,司马光和王安石一样,在国家大政上从没有掺杂任何私人恩怨,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都是出于公心。至于后来很多人曲解司马光将他作为挡箭的招牌,显然有违当年温公的意愿,不过徒令后人耻笑罢了。

共 7323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司马光以他的勤奋和忘我赢得了天下的尊重。这是对北宋著名散文家、史学家司马光十分精当的概括。文本客观,辩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1-01-07 21:15:54
  司马光以他的勤奋和忘我赢得了天下的尊重。这是对北宋著名散文家、史学家司马光十分精当的概括。文本客观,辩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