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军人之爱

精品 军人之爱


作者:月儿常圆 榜眼,2864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062发表时间:2008-09-28 12:23:30
摘要:小说描写的是在汶川大地震中,一对未婚夫妻情系灾区亲人,把自己的爱奉献给灾区亲人的故事。


   三
   秦歌回到部队时,部队正集合准备开赴灾区。首长见秦歌风尘仆仆赶来,眼里满是鼓励和赞赏,他觉得一个军人,就是得有这么高的素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秦歌向首长行了个军礼,报告说:“报告首长,三连连长秦歌向您报到。”首长点了点头,对秦歌说了句:“入列!”
   当秦歌他们到达灾区时,那惨烈的一幕幕让所有的战士流下了无比悲痛的泪水。那先行抵达的兄弟部队已在紧张而忙碌的进行抢救了。
   这时,首长告诉大家:“同志们:到现在,指挥部对震中地区的情况一无所知。为此,指挥部命令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向震中地区前进,在就地实施抢救的同时,尽快的将里面的情况向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指挥部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抢救方案。指挥部还告诉我们,我们进去的这条路,已经完全中断,可能已没有路了,另外,由于余震,沿途会遇到泥石流、塌方、山崖上滚落下来的石头,这些都将极大的威胁着大家的生命安全,所以,指挥部要求我们,要尽一切力量克服艰难险阻,尽一切力量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我们一定要活着回来,这是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命令,也是全国人民的命令。同志们,我们能不能做到?”
   “我们一定要活着回来!”战士们信心百倍、气壮山河的高声呼喊道。
   “出发!”首长随即发出了命令。
   那到震中的路,正如指挥部所说的,几乎被泥石流、塌方的岩石埋住了,确实是没有路的了。大家在前进时,必须得从泥石流和塌方的沙与岩石上过去。在路的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人若从悬崖摔下去,将会粉身碎骨。悬崖下的岷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增添了恐怖阴森的气氛。
   有的泥石流,塌陷了半座山,战士们从这里经过,如同是在爬山,而且远比爬山艰难得多。泥石流表面散布着沙与石,一个个巨石,阻挡着战士们前行的路,极大的威胁着战士们的生命安全。因为巨石下的沙极为疏松,巨石也就极为松动的,加之坡度非常倾斜,当遇到余震时,这些沙受到震动,就会向着悬崖滚滚流去,而沙一流动,便带动着那些巨石也往悬崖下滚去,若是这些巨石从人身上滚过去,定会把人压扁的。如若这样的话,就会发生第二次泥石流了。
   整个山坡上的沙与石像洪水一样,急速的往悬崖下奔去,,挟裹着在上面行走的人往悬崖下滚去,这时,你就是趴在沙石上也不行的,那汹涌而来的沙与石便会将你深埋在下面。因此,一旦在行军途中遇到泥石流,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了。
   在塌方的地段,那塌下来的岩石,有小山那么大,把路给堵死了,人无法从这石头上爬过去,只得绕着走。
   为此,部队首长要求大家,在通过泥石流和塌方的路段时,必须得尽快的通过。大家也知道要尽快通过,可在上面走的时候,你是无法快起来的,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了。这上面全是坑坑洼洼的,你必须得手脚并用才行,看起来活像是一个个硕大的螃蟹在爬行。此时,大家才真切的体会到什么才叫做是行路难了。
   虽然在到震中的路途中遇到了很多次余震,幸好都是在战士们刚从泥石流和塌方的地方走过的时候。大家刚过去,余震来了,就在大家刚才经过的地方,发生了泥石流和塌方,那些沙与石把那些地方全部覆盖住了,很是惊心动魄的了,如果大家正从那里经过,将会全军覆没,想起来都让人后怕不已。
   我们的战士在听到后面轰隆隆的巨响后,只是往后面瞧了瞧,又掉回头,继续赶自己的路,他们无暇去想那些,只是想着怎么样能尽快的赶到震中地区。他们把那一声声巨响当作是在为自己壮行。
   有一次部队正行进在一个较为狭窄的路段,余震来了,这次余震可能在六级以上,地面摇晃得很是厉害,战士们无法在路上行走,只得趴在路上,为的是增加与路面的摩擦力,同时身子死死的靠着山崖,才没有人摔下万丈悬崖。
   山崖上有巨石飞下来,那些巨石直接飞到悬崖下去了,在万丈悬崖下发出一声声闷响,听起来叫人心惊胆颤的。而一些较小的石头散落到路面上,打在战士们的钢盔上,叮叮当当的响。秦歌的钢盔上也被砸了几砣石头,当石头砸在钢盔上时,秦歌听到“嗡”的一声,这是受到震动的耳膜感觉到的声响,整个人便感到头晕目眩的了,脑子里便出现了短暂的空白,稍等一会儿,那脑子才会清醒点儿。等秦歌刚清醒点儿,又一砣石头砸来,那脑子被砸得昏昏沉沉的了。幸好有钢盔保护,不然定会被砸得头破血流的。至于身上被砸几砣石头,大家也就咬紧牙关坚强的挺住,这时,大家想着被掩埋在瓦砾、废墟里的那些亲人,自己的这点皮肉之苦也就不算个什么的了。
   秦歌所在的部队就这样异常艰难的向着震中地区跋涉,四十多公里的路,整整走了十来个小时。当他们赶到震中地区的时候,他们看到眼前的情景,眼泪止不住的涌了出来。
   这里的房屋全部坍塌了,到处是嘶心裂肺的哭喊声,听到这哭喊声,你会觉得你的心在破碎。有许多人漫无目的的奔跑着,他们是在找寻着自己的亲人,其实他们的心里也知道,这些亲人已永远的离开了自己,只是他们无法承认这一事实,似乎他们这样不停的奔跑与呼喊就能把他们找回来,喊回来。而一旦他们不找寻,不呼喊,那他们的亲人就真的离开他们不再回来了。有的找着了被压在废墟下的亲人,却无法解救,只能陪着亲人哀哀无助的哭诉着。整个灾区陷入了一片混乱与凄惨迷茫之中。
   当灾区的人民看到子弟兵后,他们都惊讶不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自己盼子弟兵心切出现的幻觉。因为在他们认为,除了天兵天将,任何人就是插上了翅膀也飞不到这里来的。可当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时,有很多人像小孩子一样,“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一身瘫软了下来。他们没先前那么的慌乱,迷茫,无措,大家都跪在了地上,有的对着子弟兵呼喊:“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我们能活了!”有的对着子弟兵哭喊道:“同志,快去救救我们的亲人啊!”此情此景,我们的战士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快的把废墟里的亲人救出来。
   这时,首长对着灾区人民和战士们说:“灾区的亲人们,你们都站起来,我们是党中央和国家派来救你们的,你们放心,对于被掩埋在废墟里的亲人们,凡是有一线希望的,我们会尽一百倍,一千倍的力量去抢救的。请你们积极配合我们的抢救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废墟下活着的亲人,全部抢救出来!”接着,首长要求负责抢救的官兵,以连队为单位,以班、排为突击小分队,必须采取科学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抢救,决不能出现次生伤亡。并要求大家要发扬克服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并叫这些官兵马上去抢救。同时,他又派了部分战士,与当地的干部一起,负责把幸存者组织起来,对他们作安抚工作,减少他们内心的惊恐,让尽量多的人能参与到自救中来。还要迅速的搭建起帐篷,把那些受了伤的亲人,安置在帐篷里,对他们采取必要的包扎和抢救措施,必须得让他们活下来。首长说完后,也亲自投入抢救的行列中。
   秦歌的三连与二连负责抢救那些压在废墟中的学生。在这次地震中,学校的伤亡是最为惨重的。当时的学生正在上课,教学楼的坍塌只是在几秒与十几秒之间,因而师生们基本上都被压在了废墟底下了。
   在这片废墟里,处处可见学生们露在外面的头,手,胳膊,腿,有许多家长在找到自己的孩子后,守护在自己的孩子身边,一步也不愿离开,他们全然忘记了自己身上的伤痛,尽管他们在不停的流泪,可这泪不是为他们自己流的,而是在为自己的孩子流的。他们陪着孩子不断的说话,鼓励孩子要坚强,等待着解放军来救他们。
   由于有的断裂的墙体间有钢筋连着,有的预制板间互相牵连着,所以在抢救被压在下面的学生时,必须要有序进行,必须讲求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得注意墙体和预制板间的相互牵连,以免造成次生伤亡。秦歌吩咐战士们,先把那些容易抢救的尽快抢救出来。而那些抢救起来比较困难的暂时往后搁一搁,秦歌又告诉这些学生的家长,要他们多给孩子以鼓励,尽量和他们说话,千万不能让学生睡着了。他还对学生们说,你们要坚强,我们一定会把你们从废墟里抢救出来的。
   由于大家知道路上行军很艰难,无法带比较重的抢救工具进来,于是,大家只带了撬棍、锤子之类比较轻巧的抢救工具,这就使得战士们的抢救变得很困难。不过,再大的困难也难不住我们的战士,没有起重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凭着简单的工具,硬是把压在学生身上那些较重的东西弄走了,把学生们解救了出来。
   战士浑身上下直淌汗,打湿了的军服全粘在了身上,整个人看上去,像是刚从水中捞起来一样。他们戴着手套的手,手套被瓦砾磨穿了,手指已被磨出了血,那渗出来的血让他们的手指变得血淋淋的了,那血印在了他们用手甩出去的砖头与瓦砾上。我们都知道十指连心,那手指上的疼痛可是钻心的,为何我们的战士们不觉得疼呢?因为此时在他们的心里,只有被压在废墟下的学生,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已占据了他们整个心灵。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快、快、快,尽量快的把学生们抢救出来,他们像高速运行的机器,已无法停下来了。因为一旦停下来,哪怕是停那么一秒钟,也许就会有一个学生在这一秒钟里死亡,若是这样的话,那他们是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的。此时此刻,如果叫我们的战士拿自己的生命去换那些在废墟下的亲人的生命,他们会毫不犹豫,再所不辞的。
   真是难以想象,我们的战士,他们的体内,怎么会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他们好像是钢铁巨人,累不垮,压不倒,拧不弯。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中国军人才有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其实这一切都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我们的战士对灾区亲人有着真挚、深厚、博大的情和爱,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人民的儿女,而人民是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他们就这样舍生忘死,拼命的忘我的不顾一切的抢救在废墟中的学生。一个个学生被我们的战士从废墟中抢救了出来,一个个学生被我们的战士从死神的手中抢救了过来。无论是谁,只要看到这场面,不得不对我们的战士肃然起敬,不得不为我们的战士所感动。
   秦歌身先士卒,同战士们一起投入到抢救的行列中。他看到有那么多的学生被埋在废墟里,哀哀哭泣着、呼喊着快去救他,秦歌真的恨不得能长出三头六臂来,或者像神仙,施展仙术,把压在学生身上的物体全弄走,使得学生一下子就能得救。然而这一切都只不过是秦歌良好的想法罢了。他只得更加拼命,更加忘我,更加不顾一切的抢救,他好像已经完全疯狂了,没有了时间,没有了饥饿,没有了疲劳,没有了疼痛。他只是重复的做着两件事,一是把压在学生身上的东西搬走,二是把抢救出来的学生运到抢救的帐篷里去。他的衣服上裹满了厚厚的尘土,染红了受伤学生的血,像秦歌现在这模样,若是在其它任何地方出现,都会把人吓死的。秦歌不知自己抢救了多少个学生,反正他们在废墟与帐篷间已走出了一条路来了。
   谁也搞不清已在这儿抢救了几天了,反正大家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干,每个人连眼也没有合一下,合不上眼啊,想到这时间就是生命,就是命令你合上眼,那眼也合不上的。
   一次,秦歌正在抢救被压在一块预见制板下一个学生,秦歌一边用手将砖头和瓦砾甩开,一边跟压在下面的学生不断的说着话,鼓励着学生。秦歌的五个手指已完全被磨破了,似乎能看见骨头了,他每甩开一块砖头,瓦砾,那砖头、瓦砾上都会印上秦歌五个手指的血印。终于打开了一条通道,可那学生是被卡在里面的,拉不出来。秦匍匐下身子,试着把头伸了进去,然后,他用撬棍把卡住学生的砖头一点一点的撬开。秦歌在这样做的时候是倒着身子的,他的脸涨得通红,好像那血全都聚集在了秦歌的脸上来了,脖子上的青筋鼓凸起来,像一条条小蛇,咬噬着秦歌的脖子。不知过了多久,秦歌终于把这个学生拉出来了,他又发现里面还有一个学生,这个学生的状况不算好,那学生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对秦歌喊道:“叔叔,救救我!叔叔,救救我!”秦歌眼里很涩,流着泪与汗对那位学生说:“你要坚强,叔叔马上就来救你!”
   当秦歌把这位学生背到救护的帐篷时,返转身,正向着废墟跑去,这时,余震来了,整个是天摇动晃的。那废墟还没完全坍塌的楼层,悬空的预制板忽忽悠悠的,欲坠不坠的,让人为之提心吊胆的,一些砖头和灰尘便纷纷扬扬的掉了下来,腾起的尘雾,遮蔽住了那正在坍塌的楼层。秦歌也偏偏倒倒的,可他全然忘却了这是在发生余震,他的脑子里只是想着那个还在预制板下的学生。有两个战士见了,忙死劲的把秦歌拽住。秦歌拼命的挣扎着,对拽住他的两个战士说:“放开我,放开我!”可两个战士怎能放开他呢,因为这时废墟里太危险了,走进去就有可能走不出来的。秦歌没办法了,他跪了下来,哭喊道:“我还能救一个啊!我还能救一个啊!”当时所有在场的战士和学生的家长以及其他幸存者,在听到秦歌的哭喊声后,都泣不成声了。
  

共 16588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军人,为了工作,两次推迟自己的婚姻,正在举行婚礼的时候,汶川地震了,他毅然放弃了“圆房”,归队来到灾区,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救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学生和百姓。更为可贵的是,身为教师的妻子不但给他完全理解和支持,还报名参加自愿者,来到灾区和丈夫一起抗震救灾。这就是军人的爱,也是军人家属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编辑:猪不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洁        2008-10-06 23:07:46
  这样的军人这样的军人妻子是现代人们的楷模。在还可以摧毁一切可摧不垮人们的坚强意志。向作者致敬!
2 楼        文友:梦洁        2008-10-06 23:10:07
  这样的军人这样的军人妻子是现代人们的楷模。灾害可以摧毁一切可摧不垮人们的坚强意志。向作者致敬!
3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08-10-07 17:27:53
  谢谢梦洁的点评!
痴情于文学,向文友学习 在纸媒及网络发表文章二百余万字
4 楼        文友:溪洋        2012-10-05 02:19:56
  佳作欣赏,问好花好月圆,祝福吉祥!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5 楼        文友:鲁迅        2015-09-12 15:35:07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6 楼        文友:丁锻迎        2015-09-12 17:16:28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