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家乡的土财主

编辑推荐 家乡的土财主


作者:上弦月 布衣,36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53发表时间:2013-06-30 05:41:02
摘要:民国时期,郑三卡是我们当地的一个土财主,因日子过的相当抠门而在当地著名,甚至连自己及家人的吃穿都缩减的非常不近人情。尽管其一生含辛茹苦缩衣节食且从不与人结怨,但最后还是落得个被枪毙的悲惨下场。三十年之后,郑三卡的后人以与他爷爷完全不同的方式,再次成为当地最大的财主。或许是命中没有太强求;或许是中了贫富兴衰的魔咒;或许是巧取豪夺做过了头。正当他们的私欲膨胀到贪得无厌的时候,恶运之神再次向他们招手了……


   接下来的程序就是现场缴款了,王大有把随身的皮包拉开哗啦一下倒在桌子上,大家围笼一看,除了200万元现款以外其余的全是存折和支票,甚至连老婆的金银首饰都在里面。他听说要以现金兑现,他向在场的干部招呼了一声,把存折和支票重新装进皮包,转身就向门外跑去。
   镇政府的斜对面就是农业银行,王大有没用半分钟就到那里。银行工作人员对他说:“老规矩,我们星期日只存不取,你是不是忘了?”
   王大有连急带气差点瘫在地上,在其亲友的掺扶下回到了政府会议室。他持有的200万元现钞虽高于标的,但摘取桂冠非他所投的518万,少了一分也不行!他垂头丧气慢慢腾腾的收拾着自己的残局,其丧魂落魄的样子引起门外旁观者的一陈哄笑!有人高声吆喝:大有,如果存单好用就等不到你了,我这里准备着600多万呢。
   王大有白白的忙乎了一场,实际上八名投标者中有七人同属一种情况,这王大有一倒,其他六位如多米诺骨牌接连就倒下了,剩下唯一的一个人就是无名之辈——郑百能。
   郑百能,一个被中学淘汰的野孩子,在几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苦力到泥瓦匠紧接着又成家立业的全过程。有人说他学问小本事大,有人说他运气好。但真正论实力,柴路镇上的包工头当中他大概要排名第十几位,所以在这次夺标的竞标过程中没人把他放在眼里。当所有的竞标者都败下阵来之后,他哗啦一声倒下了一袋子百元大钞,把所有的在场者都给惊呆了。郑百能的投标数额是119万,比标的刚好高出了1万元。在双方数过现款之后,公证员高声宣布:“郑百能以119万元中标,全过程合法有效。”
   由张义江和郑百能共同编排,张义江亲自导演的一场闹剧草草地收场了。引起全场一片唏嘘之声。此刻的郑百能因心中有鬼浠里糊涂的还象是在做梦,千万元的巨额资产已经落到了他的名下。张书记上前握手祝贺时他才省过神来似笑非笑的迎合着,唯有张义江哪张大驴脸笑的是异常灿烂!
   郑百能以四两坠千斤,轻而易举的拿下建筑公司的千万资产,在柴路镇传的沸沸扬扬。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那是张义江与郑百能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结果。特别是参与竞标的包工头们,其愤愤不平之心难以言表!实际上,那些年从上到下,有实权的党政官员利用职务之便插手经济领域的事随处可见,道理很简单其目的就是为了捞钱!也难怪郑百能年纪轻轻就心黑手辣,只因为他赶上了尔虞我诈的时代,或者说是尔虞我诈的时代造就了他。
   几天之后的一个良辰吉日,座落在柴路镇中心的建筑公司门口彩旗飘飘、“群狮”狂舞、锣鼓喧天,郑百能的“上层建筑总公司”成立了。由张义江亲笔提字的“上层建筑总公司”七个大字,经放大制作后安装在大门正对着的办公大楼的楼顶上。虽然字写的如狗爬一样难看,但张义江是借此在炫耀权力;郑百能则是是小人得志,拉大旗做虎皮把张义江当做了招牌。
   那天,张义江西装革履、大背头梳的铮明瓦亮。春风得意的郑百能和张义江并排坐在办公大楼前面的主席台上。在主席台到大门口的红地毯两侧排列着十八门礼炮和十八台吊杆高耸的大吊车,每一支吊杆上都悬挂着万响的鞭炮。八点正,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郑百能端足了架势以主人的身份开始讲话,
   八点十八分,当张义江与郑百能双双剪断大红彩绸的时候,礼炮齐发、鞭炮轰呜,现场硝烟弥漫响声震耳欲聋,那一天胶州湾畔的柴路镇被吵了一个底朝天!
   常言道:一个蓠芭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郑百能一个不到而立之年的毛小子仅靠王大头和张义江两个人这么一帮,便在整个柴路镇乃至少海市的东南乡成了鹤立鸡群的人物。在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不管白猫黑猫”“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背景下,郑百能被张书记大会小会当作一个成功者的典型做示范。人前他们一本正经,保持着领导与被领导与关系;人后他俩彼此不分你我,是一同吃喝玩乐的好兄弟。在张义江的大力支持下,“上层建筑总公司”以高薪招兵买马,广揽人才。不久,一个规模性经营生意旺盛的建设集团在当地赫然兴起。
   山明水秀的胶州湾畔又是一年春草绿,在张义江任期的第二个年头,横贯柴路镇的青黄铁路及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几乎同时上马。征地、拆迁、工程招标,张义江所领导的镇政府“全力配合”该重点工程。近水楼台先得月,郑百能的上层建筑总公司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占据了一个又一个制高点。土石方、护坡、隧道、桥梁及站点工程,中标率达百分之百。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郑百能顺风顺水的大赚了四年,他积累了多少财富,张义江从中得到了多少好处无人知晓。只是张义江到了不得不走的时候了。
   按照上头规定的硬杠杠,县局级干部五十周岁必须让出位置。按生辰年月计算,张义江已经多懒了一年。四年前,如果把张义江比做是个讨饭的,现在他已经是腰缠万贯老板了;四年前如果把他比做是头小猪崽,现在是可以宰杀的大肥猪了。
   接张义江大任的是一个较年轻的书记叫李德勇,三十五岁的年龄有五十岁的成熟。或许是用脑过度,宽阔的前额紧连着光秃秃的大脑袋,脑袋周边为数不多的几缕毛发,从左向右被强行理顺到秃顶上,勉强担负着“地方支援中央”的责任。
   别看这位李书记的脑袋秃,明眼人一看便知道,那秃脑袋里装满了计谋和智慧。就在这位李书记到任的同时,少海市联通胶州湾高速公路,取名为“滨海大道”双向八车道的高等级公路俊工通车了。道路的长度虽然只有十公里,但它几乎是整个中国进出青岛和黄岛的重要门户。对少海而言,独具非凡的经济战略条件。
   “滨海大道”两侧是一块几千亩良田的小平原,被当地人称为“粮食囤子”。李德勇一来到这里,就发现了“粮食囤子”蓄藏另一种商机。不久,他就向市里提出联合开发计划。两个月之后,轰轰烈烈的‘海湾工业区’招商引资大开发就开始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成语,出自历史的什么朝代或是什么典故,因本人才疏学浅不得而知,但郑百能灵巧的演绎使用该成语的内涵,却令笔者不得不信服。
   某天的傍晚,少海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播出头条新闻:“上层建筑总公司总经理郑百能致富不忘乡亲,乐心于慈善事业,无偿将自己的办公大楼捐赠给柴路镇医院。”镜头一拉,播音员的画面变成了郑百能坐在硕大的写字台后面咬文嚼字的打着官腔,其身后竟然插着党旗,不知道什么时候郑百能早就入党了。镜头一推,郑百能与李德勇站在一座大楼的前面比比划划,楼顶上几个显赫的大字“上层建筑总公司。”
   几天之后,其绝密消息在当地不径而走:原来柴路镇医院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建造的一座二层小楼,现已破旧不堪。医院已经向有关方面多次申请重建,由于卫生局与地方政府在注资方面有分歧,此事一再被搁置。与医院一路之隔大门相对的就是上层建筑总公司。郑百能发迹之后的这些年里,广泛结交社会各界人物,后来结识了一位姓高的风水大师。高老师指点,《宅经》及《易经》风水学说中明确定论:“商铺、民宅与医院相临主凶,尤其是郑百能的公司与医院大门相对,属凶中之大凶!”
   郑百能闻之一惊,急忙请教:“高老师您看?”
   “避凶是当务之急,越快越好!”这高大师的话语不多,却字字如斩钉截铁!经千思万想,又一个成熟的计划就在郑百能的大脑中定了格。
   没过多少时间,李德勇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郑百能的捐赠问题,根据李书记的意见,柴路镇党委、政府很快做出了如下决议:
   1、 接受郑百能对本镇医院的慈善捐赠。
   2、 在滨海大道中段一侧无偿划拨三十亩土地做为对“上层建筑总公司”慈善捐赠的补偿,供其搬迁用地。
   3、“海湾工业区”的一切建筑工程的承包权,优先照顾“上层建筑总公司。”
   以经济手段达到经济目的是上策,以政治手段达到经济目的是上上策。郑百能的本领就在于既有政治手段又有经济眼光,无论当地政坛上什么人执政,他都能稳占政治、经济大潮的潮头!
   半年之后,一幢斩新的“上层建筑总公司”办公大楼在滨海大道黄金地段拔地而起。开业时,大门两侧竟挂着“上层建筑总公司”“海湾工业区”“工业区派出所”等八块牌匾,也就是说八家实力部门在他的公司免费落户办公,甚至连吃喝玩乐都由他来买单,他每天的酒饭钱得几千元,但几千元在他身上算是九牛一毛了,小钱花的越多大钱来的越快,饽饽可是往哪肉里滚啊!哪几年大量的韩资涌向少海,仅仅五年,一座三十平方公里的‘海湾工业区’已成规模。
   有时候外商为了赶工期不惜重金让地方政府出面介绍大型工程队,“上层建筑”的财富积累与“海湾工业区”的工程进度同步增长。金钱如同胶州湾的大潮滚滚而来,挡都挡不住!
  
   这人啊,没钱的时候被金钱所累,有了钱之后,特别是钱多了之后,生活往往偏离正常轨道:有的吃喝嫖赌、荒淫无度;有的横行霸道、无法无天;有的为富不仁、欺贫诈富。郑百能属于哪种品格我不敢枉加定论,只知道他就是当今社会上的那种“能人!”
   就在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有几天他感觉上腹虚饱胀闷、身无缚鸡之力,又联想到近期一直恶心厌食。于是带上女秘书驱车去了市中心医院。几个科室走完之后,医生把他的秘书叫到一边:“病人已是肝癌晚期,建议去青岛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尽管医生对他隐瞒了病情,但医生的个别怪异举动使郑百能猜测到病情的严重性。回家途中在一个较宽敞的地方,他猛然一把右方向紧跟一脚急刹车,女秘书一声尖叫,猛的在车里摔了一跤。待她爬起身来的时候,病历早已拿在郑百能的手上。他呆呆的看着病历的最后一行字,足足十几分钟。然后就是一声接一声狂兽一般竭嘶底里的嚎叫……
   第二天十几人三辆车组成一个团队浩浩荡荡去了青岛山大医院,这里是专家教授云集之地。其权威性的诊断报告印证了之前的鉴定结果!
   接下来去了上海同济,一个月之后转到了北京协和医院。
   又一个月之后,在协和医院花费到几百万元的时候,医院便向其家属打招呼安排后事了。
   根据郑百能本人思乡的心愿,从北京转回少海,又一次来到了“中心医院。”
   听到百能回来的消息,一个他曾经的下属带着一年前向他借贷的两万元钱,去医院看望并当面还账。郑百能吃力的接过钱,突然间疯狂的撕了起来。结果呢,没撕掉多少力气就没了。过了片刻,拣起身傍的打火机,咔喳一下点着了左手里哪扎大钞,接着右手又捞起一扎引燃着,并嘴里念念有词:“我要这些破纸还有什么用……”话说着,眼光木纳的看着两扎大钞燃烧所发出的昏黄色的火焰,直到烧痛了他的手指才扔到了地上。在场的人包括医生、护士及其亲属,都默默的看着他任其发泄,无一人劝说。
   几天之后,郑百能走完了人生三十六年的“光辉”历程。
   说到这里故事本该结束了,但真实的故事中还有两点后续:
   一、按当地风俗殡葬后的三日,其近亲属须上坟祭典。哪一天,他的亲人们穿着白色的孝服浩浩荡荡的来到墓地。眼前的景象令所有的人都傻了眼:原本好好的坟墓,被人扒了个底朝天,不远处,灰白色的骨灰撒了一地,骨灰盒子扔在一边。其生前用过的两部手机和戴过的首饰做为陪葬品,眼前一样也不见了。
   二、郑百能做古一年之后,他当年捐赠的办公大楼,在一次公共设施大检查中被定为危楼,限令定期改造!
   就在地方政府和医院用机械把大楼推倒的第二天,郑百能的遗孀拿着大楼的房产证一纸诉状将医院告上了法院,房产证上的名称是:“上层建筑总公司。”法人代表:“郑百能。”
  
  
  
  
  
  

共 14707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郑家可谓命运多舜。郑三卡一辈子节衣缩食,挣下一份殷实的家业。一家人没好吃没好穿的,到头来积攒的家业反而拖累了郑三卡,在土改时候因为他不献出自己的家产而被枪决。可悲可叹!到了郑百能这一辈,几乎没有祖业可以继承,赤贫的他通过自己的谋划与打拼,竟然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富甲一方,成为人们仰慕的财富英雄,的确是能人。只是天不假年,竟然罹患癌症,三十六岁上去世。可叹可悲!文章叙事精彩流畅,带着乡民间口口相传的古朴气息,尽量客观地展现了郑家两代人在各自的大时代背景下独特的生活与结局,足见功底!【编辑:独孤求不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独孤求不败        2013-06-30 06:16:37
  很有特色的文字,古朴而极有韵味的故事,有着独特的迷人色彩。只是,有一些矛盾的地方,提出来和作者商榷。一个是郑三卡,在叙事中表现了他的勤劳、清苦、节俭、拾金不昧等等美德,而且憨厚老实,总被家人和工人们捉弄,最后给他的结局却是枪决。没有见到为恶,却遭到恶报。叙事或许很客观,但文字所表达的观点和这些事实有着很深的矛盾。到了郑百能,在文章里能看到的都是精明能干,至于“巧取豪夺得过了头”“私欲膨胀到贪得无厌”这些开篇就有的定调却只有猜测未见得足够的印证。开篇的定论仿佛成了这篇文章最不和谐的一段。个人意见,说得不到位敬请原谅。
爱好文学
回复1 楼        文友:上弦月        2013-07-01 19:50:55
  老师好?感谢您的褒奖和指导!《土财主》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以文学形式展现的。可能是受真人真事的局限,有些地方交待不到位。但其真实背景的确如文中所述:土改时期枪毙一个地主只须地方官员的一句话,比杀一头猪还容易。老实巴交的郑三卡就是因惜财如命而送了性命。至于郑百能,从与镇书记谋划以极端方式购买建筑公司,到以慈善为幌子捞得大量土地以及所有工程的优先权。总之他的每一个步骤无不是在巧取豪夺!老师的指导意见,我会在以后改稿时和以后的创作中注意。致敬!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