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平凡世界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平凡·耕】尴尬的传宗接代人(征文·小说)

编辑推荐 【平凡·耕】尴尬的传宗接代人(征文·小说) ——一对夫妻的育子沧桑


作者:长山 进士,779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444发表时间:2015-04-30 23:54:30
摘要:本来这对军官夫妇的小家庭,在农场来说各方面都没人敢与其媲美,可算作美满和谐的家庭。然而却有难以启齿的苦恼,一直在困扰着他们二人。

【平凡·耕】尴尬的传宗接代人(征文·小说)
   瑶瑶听这话不是滋味,孩子脸蛋既然像我,我怎么还成了虎头虎脑的了?她认真地仔细看自己的儿子,这一看长叹一口气:“我的天哪!这张脸怎么这么像他呀?”自己丈夫是有名的美男子,不说貌比潘安宋玉,也不是虎头虎脑哇?多像那冲锋陷阵死都不怕的他呀!唉——爱像谁像谁吧!管他呢!只要我丈夫喜欢,我就满足了。
   但是多嘴的婆娘们,当面说的一套恭维话,背后可就嚼开了舌头:吕处长的孩子可不像他爸,倒像曹副场长……一时间风言风语满天飞。有些人背地里不再叫吕处长,而是叫“绿帽子处长”了;而对殷院长竟叫“淫窑子院长”了。
   吕茂志夫妇对这些话充耳不闻,仍然高高兴兴的抚养儿子,并给孩子取名叫吕殷忠。
   常言说人言可畏,但事实证明,有些人胡言乱语,图口舌之利,你不去理他,胡说八道之人反而自觉没趣,出于某种更厉害关系,也就不敢再胡说八道了。
   人家吕处长和殷院长家庭和睦,为人做事公正廉洁,又都是解放军复转军官,还都是在战场上立过功的英雄,来农场又都握有实权。为什么要对人家说三道四?谁不想想哪个人没有一点毛病与不足?
   正因为吕茂志夫妇对侮辱之词坦然处之,很快风波停息了,巴不得讨好和恭维他们了。但吕、殷二人辱不恼,宠不惊。仍然本本分分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过好自己的日子。这就使广大群众对这两夫妻崇敬有加,而他们的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更加和和美美了。
   当吕殷忠两岁的时候,吕茂志觉得就一个儿子孩子太孤单,与殷瑶瑶一商量,这回她没再多说,但觉得孩子的长相实在使脸上无光。便答应说:“等看有机会吧……”
   说来也巧,这几天省卫生厅进行一次院长培训,为期一个月。临走吕茂志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当个事办。殷瑶瑶红着脸开玩笑说:“你这顶绿帽子还没带够哇?我听你的,不过你的脸蛋确实是个美男子,这回最好有一个和你差不多的……我不在家,你可以开放了,找个对你好的代替我一个月……”
   “去你的!我要有那能耐,也不至于让你受委屈了。”
   当殷瑶瑶从省城学习回来,晚上告诉丈夫说完成任务了,是一位长得与你一样的美男子副厅长,好像是有了。吕茂志高兴得与妻子亲亲热热,夸她真能干。
   果然,十个月后,殷瑶瑶生下一个秀气的孩子,模样很像吕茂志,唯一不足的还是个男孩,而不是闺女。吕茂志高兴地说:“好妻子!继续努力,不生女孩绝不收兵!”
   殷瑶瑶娇羞得无地自容说:“你想把我当成给你生孩子的机器呀!你饶了我吧……”说到这他又笑着说:“还是你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好!老大吕殷忠,这老二就叫吕殷义吧。”
   “咱家忠义双全了……”
   那多嘴婆娘又想来看热闹,可是一见孩子的模样,都吃了一惊:“这脸蛋怎么长得和吕处长一模一样?”
   “废话!我殷瑶瑶是吕处长的老婆,这孩子长得不像他,要像你家老公,你还不得把我像对小花(小花是这婆娘的妹妹,与他姐夫有一腿,被她这个姐姐闹得满城风雨。)一样,挠了你老公不算,还不把我搅个底朝天?”
   那婆娘被说得只有呵呵地笑,不敢再言语。
   3、风口浪尖挑大梁
   时间过得真快,风风雨雨中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北大荒。此时吕处长已经是四十开外的人了,两个孩子老大高中已经毕业,老二正念高一。殷院长已退居二线。
   改革开放本来是好事,可是农垦人吃大锅饭吃惯了,谁也不想搞承包,急得农场领导团团转,可就是承包不下去。眼看要到春播了,还是没人先挑头承包土地。吕茂志看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想自己四十多岁的人了,干这处长也该给年轻人让位了,于是,他在场领导会议上发言了。
   “我想这样,我辞去后勤处长的位置,我挑头承包两千亩地,与我那大小子和干儿子一起,办个家庭农场,请求党委研究一下,根据我承包土地的数量,给我配备相应的农机具。种子、化肥我可以筹集资金解决大部分,至于油材料、雇佣工人我的资金一时难以筹足,希望场领导根据政策给我贷一部分款……”
   “好!吕处长不愧是老英雄,老干部。有胆量有魄力!”刚调来不到半年的农场场长葛新宇高兴地说完。又语重心长地说:“吕叔我以个人的名义支持你,你资金不够我想办法帮你解决。至于政策性的问题,我代表农场党委全力扶植这一新生事物,你要人、要技术、要机械。农场都优先满足你。一定让家庭农场办出成效,办出经验,在全场开花。彻底改变吃大锅饭的局面。让农场甩掉亏损帽子。”
   吕处长放下享福的处长不当,竟甘心情愿的回家办家庭农场,这一举动在全场引起了非同寻常的反响,带动了不少机关干部、各生产连队的干部、工人,都或多或少的承包了土地。使改革打开了新局面。
   春暖花开了,自己承包的六台拖拉机急需下地,他在农场雇不到十几位拖拖拉机手,就到附近的公社、市里雇工,自己带领两个孩子每人一台拖拉机连轴转,很快整好了土地。抢农时把全部承包的土地都播在了高产期。
   绿油油的幼苗出土了,他又带领老婆孩子齐下地,领着雇来的工人,施肥、喷药、灭虫、中耕……
   田内无杂草,庄稼茁壮成长,一天比一天喜人。
   秋天到了,金黄的玉米、大豆,喜获大丰收。创下了农场建场以来最高亩产量,大豆亩产平均达四百多斤,玉米平均亩产六百多斤。
   粮食丰收了,欠款还清了,农机等贷款也都还完了。第一年创办家庭农场,就彻底翻身了,两千亩地第一年就盈利五十多万元。
   粮食有了,钱也有了,吕茂志财大气粗了。
   头一年他一家加上干儿子曹壮志,不但每人都添了一套新衣服,还给吕殷忠和曹壮志一人买一台雅马哈。为了运输方便,还购进一台农用汽车。
   冬天他忙备耕把三百亩低洼地改成了水田,准备试种水稻。
   第二年又是一个大丰收,看水稻的产量比旱田高出几倍,他又把承包地的一办都改成了水田。
   第三年、第四年……他的地已经全都成了旱涝保收的水稻田。
   几年下来吕茂志发了,大发了。但他不甘墨守成规,又承包了农场的宾馆、工程队等单位。他当上了大老板,把宾馆、工程队交给孩子经营。
   十多年过去了,吕茂志成了有名的农民企业家,他的资金多达几百万,企业三四处。两个儿子和一个干儿子,都上了农业大学,毕业后都回来和他一起种地。
   但是,岁数不饶人,吕茂志近几年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他也该退休了。可是这万贯家财归谁所有?谁是他吕家的传宗接代人哪?这个问题想起来真令人尴尬。吕茂志和老伴探讨这个问题。自己老两口退休金每月一万多元,吃不完用不完,不用孩子操心。这家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说给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两个儿子都成家了,也都有了孩子,家产给他们对半分?不行!在这发家的路上,干儿子曹壮志没少出力。不能亏了那孩子。老两口商量过来,商量过去,始终拿不准主意。
   三个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知道了老人在预备后事,都知道自己的生身母亲的难处,自己的父亲虽说不是生身之父,可是对自己向来都没当过外人。甚至比那些亲身父母都疼爱……想到这些,究竟由谁当吕家的传宗接代人?倒成了孩子们的尴尬事。几个媳妇当然都想作吕家的正宗媳妇,所以都成天围着公婆尽孝道,讨取老人的欢心。
   吕茂志和老伴看到这样,心中有数了,二人悄悄地写下了遗嘱:别墅,现在谁住哪里,哪里就归谁所有;土地分三份,曹壮志、吕殷忠、吕殷义三兄弟各一份;建筑公司归吕殷忠;宾馆酒店归吕殷义;商场归曹壮志。
   老两口这才放下心来,安享晚年了。高兴了带带孙子孙女,参加老年舞蹈队跳舞,到江河边钓鱼……
   尾声
   2014年金秋,年已九十一岁的殷瑶瑶突发脑溢血,治疗无效而去世,追悼会上除了农场领导致悼词外,九十二岁高龄的吕茂志,字字血,声声泪的追诉了老伴一生,当场昏厥过去,大家把老人抬回家,当夜就跟着老伴走了。
   孩子们痛失老人,在收拾两位老人的遗物中,看到了两位老人联合签名的遗嘱。老大吕殷忠把包括干哥哥曹壮志一家在内的三家人叫到一起,在父母遗像前宣读了二老的遗嘱。并把从父母遗物中。拿到的已经捆成三捆的三百万元现金,分给三兄弟每家一捆。决定按父母的遗嘱办理一切后事……
   最后老大说:“我和二弟现在都有别墅居住,只是壮志大哥还住在曹大叔留下的老房子里。我建议把两位老人留下的这栋别墅,归壮志大哥,大家看如何?”
   “不行,不行!我怎么能要二老的别墅呢?还是两位弟弟留着吧……”曹壮志感动得声泪俱下。
   “不要说了!就按大哥说的办。咱三兄弟还是一家人,什么你的我的?不要因为身外之物,玷辱了父母的名声……”吕殷义也激动地说。
   “好!两位哥哥说得对!过几天就让壮志哥嫂搬过来,我们都来帮忙……”老大老二媳妇同声说。
   鸿雁为老人送行,黄莺为兄弟们唱颂歌,秋风扫尽了枯黄的落叶。

共 8536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充分展现了一位军人宽大的容纳胸怀,把人性通常自私狭隘的一面改写,读后慨叹不已。开篇以抗美援朝为背景,我志愿军吕茂志在朝鲜的战场上浴血奋战,不幸被敌方炸伤,并丧失生育能力,然而在医院中相遇了自己生命中的真爱,并与殷瑶瑶喜结连理。生活是平静的,没有孩子的日子愈发显得单调沉闷。常言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吕茂志竟然采取荒诞的做法让妻子怀上了别人的孩子,生出来后引起别人的质疑,然而他们却心安理得,不为所动。这样还不够,于是又第二次上演了同样的剧情,让妻子怀上了另外一个和他长得相像的人的孩子,生出来后视为己出,并抚养长大成人。吕茂志不甘心平淡的生活,努力耕耘自己的事业,为自己和家人带了了丰厚的财富。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和妻子商量,把自己的财产分为三份,送给帮助自己的干儿子一份,两个同母异父的儿子尊重父亲的选择,满足了父母的遗愿。人格的良善在此得以彰显,凸显了不是手足胜是手足的亲情和高尚。通篇语言流畅,只是感觉过渡较大,主题的意义虽然是体现人格魅力的表现,但是在一些人类逻辑思维上貌似有失偏颇,比如亲手制造现场让妻子和别人发生关系,而妻子却并没有表现出该有的愤怒,并甘心接受了这样的安排,欲拒还迎。作为军人,这种方式无疑是令人吃惊的。也许,正如文章标题所言,尴尬,贯穿了主题。问好作者,一些个见,言辞不当处还请老师见谅。推荐阅读。【编辑:风轩】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轩        2015-04-30 23:59:16
  问好长山老师,斗胆直言了,还望勿怪,祝写作愉快!
风轩
回复1 楼        文友:长山        2015-05-04 05:02:19
  谈及在“借种”问题上的“偏颇”,在这一问题上,我思考再三才落笔。是有违逻辑和常理。但想到人的实际生活中,此类事不乏奇闻。对于因性爱不能和谐的主人公来说,已经饱受折磨与愧疚,在这一问题上,男主人公已经有变态之举,特意用“戴绿帽子”抗拒流言蜚语,那么可见夫妻二人的隐私生活,是何等的让其煎熬?妻子的悲哀,丈夫的愧疚,本可以离异解决。然而,二人的结合是经过血与火考验的,都已经不可分开……那么,这一“偏颇”的出现,是符合人性的,也是为好人留下后代的权宜之策。我想是不应非议的。他们后人的表现,不是对父母的赞同与理解吗?不知我的想法是否得当?还请老师指教。谢谢!
2 楼        文友:风轩        2015-05-01 00:00:20
  感谢参加平凡征文,期待下次精彩呈现。
风轩
3 楼        文友:青木小屋        2015-05-01 09:47:36
  小说构思新颖,写出以往没有的新意。
青木小屋
4 楼        文友:长山        2015-05-01 12:49:54
  谢谢老师点评,冲出封建礼教,弘扬任性的真爱,还生活之现实,虽有违常理,但生活中确有存在。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业余作家,又是一名关工工作者,热爱青少年,酷爱文学。
5 楼        文友:潮仙        2015-05-12 08:22:00
    “好!两位哥哥说得对!过几天就让壮志哥嫂搬过来,我们都来帮忙……”老大老二媳妇同声说。鸿雁为老人送行,黄莺为兄弟们唱颂歌,秋风扫尽了枯黄的落叶。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