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春秋·阳光】煤油灯(小说)

精品 【春秋·阳光】煤油灯(小说)


作者:五木居士 童生,55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31发表时间:2016-06-02 20:01:22
摘要:谨以此文向那些曾经几十年如一日,在无比艰苦的环境中,以有限的知识储备、匮乏的教学资源、简陋的教学手段、满腔的工作热忱和任劳任怨的老牛精神,默默地、无私地奉献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的民办教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上一次通知黄老师不用再到学校上课的时候,大队长只叫人捎带了一个口信。这一次,大队长亲自来了。黄师母一见,便气不打一处来:“你们要人的时候就要人,不要的时候就用尿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你们真把我们家老黄当狗吗?”然后,“白眼狼”、“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之类的难听话语,夹杂着“妈呀娘”的污言秽语,如一串串冲锋枪里射出的子弹,“哒哒哒哒”对着大队长一阵猛扫。
   黄老师一面宽慰尴尬窘迫的大队长:“妇人家头发长见识短,你别记她的过啊。”一面对愤愤不平的妻子说:“几十个孩子还在那儿等着呢。”说完,便找出那只已闲置了半年之久的帆布包来,斜挎上肩,走马上任了。
   几周前,黄老师来找柏树借初中课本的时候,告诉柏树说,上面为了提高老师的素质和教学的质量,要对所有的民办老师进行考核,合格者继续留用,不合格者坚决辞退。考核的办法是集中考试,考试的内容则是初中的语文和数学。
   黄老师借了柏树的书,便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起来。语文还基本上可以看懂,数学对于他来说则是天书。他指着一道数学题,问柏树说:“你看这个数字,明明是个‘5’,却要用两根棍子把它夹起来。这个夹子是啥意思啊?”
   黄师母恰巧从坡上回来了,背了一大背篓的红苕藤,累得汗流浃背,满脸通红,头上和身上粘满了泥土和草屑。她见了柏树,便述起苦来:“柏树啊,你看你们黄老师,五十多岁的人了,还成天抱一本书在那儿啃呀啃,啃又啃不动,装模作样的,田也不犁了,土也不挖了,就害我一个人忙里忙外,累死累活的。哪天把我累死了,他心里就舒坦了。——一个民办老师,别人都不稀罕的破玩艺儿,他捡起来却当个宝。这么大把年纪了,还硬要弄去考什么试。依我说,考不上才好呢,回来给老子煮饭喂猪,让我也轻松一下。”
   黄老师不胜其烦,冲妻子吼了一声:“闭上你的乌鸦嘴!”
   没想到一语成谶,黄师母果然是乌鸦嘴。黄老师考试不合格,被“坚决”地辞退了。但拔了他这颗萝卜,却没人来填这个坑。黄老师不得不继续留守在讲台上。人们依然叫他黄老师。但人们不知道,此时的黄老师和以前的黄老师已经大有区别。以前的黄老师是民办老师,现在的黄老师是代民办老师,意思是代课的民办老师,简称“代民办”。
  
   五
   柏树考上了县城里的中等师范学校。开学之前,他把那盏煤油灯拿去还给了黄老师,说:“县城里有电灯,用不着了。”
   黄老师对柏树大加赞赏,说:“你是我们这里第一个跳出‘农门’的人,太了不起了。——听说今年全公社一下子考上了三个中师生,真是太能干了。往年可是连半个也没有。”
   柏树不好意思起来,说:“黄老师,我们是‘定向’生,降了好多分才录取的呢。”
   “‘定向’是啥意思?”黄老师不解地问。
   柏树说:“‘定向’就是入学的时候就确定了毕业的去向。像我们,入学前就和教育局签订了一个合同,承诺毕业后必须回本公社教书。”
   黄老师听了,很是高兴,说:“政府就是有办法。这下好了,我们这儿今后不愁没有老师来了。”
  
   三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这时,公社已经改称为乡,大队也不再叫大队,而是叫村了。中师毕业的柏树按照三年前的那一纸合同的承诺,回到本村的小学教书。这令柏树既高兴,又感伤。高兴的是自己终于跳出了“农门”,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还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感伤的是,自己回来了,黄老师便连“代民办”也做不成了。
   柏树带着复杂的心情跨进那所熟悉的小学时,黄老师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他热情地向柏树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详细地向柏树移交了所有的公物,还特别指着那盏高挂在半壁上的煤油灯说:“这灯也是学校的办公经费买的。虽然现在安装了电灯,但停电的时间较多,它还能派上点用场。”
   一切交待完毕,黄老师说:“柏树啊,你是经过专业培训的老师。你回来了,村里的孩子们就有希望了。你就是那明亮的电灯,活力四射,光芒万丈。我这盏黑不溜秋的煤油灯,可以放心的退役,进博物馆了。”
   临别的时候,黄老师邀请柏树:“下个月初六是我的六十岁生日。你是我的得意门生,也是我的贵客。你一定要来啊。”
   黄老师斜挎着帆布包的背影渐行渐远了。他那一头刺眼的白发,让柏树联想到一截被磨秃了的粉笔头,正被一位顽皮的学生用力抛向烟雾迷蒙的山谷……
   当天晚上,停电了。柏树点燃了那盏煤油灯。他独自坐在办公桌前,望着摇曳起伏的灯光,不禁心潮澎湃,百感交集。黄老师生活和工作的一个个画面,又像放电影一样,清晰地闪现在那发黄的煤油灯光里:
   黄老师斜挎着帆布包,笑盈盈地走来了……
   黄老师卷着一高一低两个湿漉漉的裤管,走上了讲台……
   黄老师对着一个调皮的学生,高高举起了教鞭……
   黄老师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丝不苟地画着勾勾叉叉……
   黄老师握着自己的小手,一笔一画地描着红……
   ……
   不知过了多久,灯光越来越小,越来越暗。它已经耗尽了最后一点灯油,被门缝里钻进来的一股微风轻轻一吹,便灭了。柏树索性闭上了眼睛。
   当他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电已经来了。他又要将那盏煤油灯束之高阁,不到下次停电的时候,大概不会再用正眼去瞧它了吧?蜡烛因为有漂亮的外表和燃烧时楚楚可怜的流泪模样,一直受到人们爱戴和颂扬。可煤油灯呢,长得邋里邋遢的,浑身散发着刺鼻的异味,燃烧时还会释放出漆黑的浓烟,因而一直得不到人们的喜欢。只因它价格低廉,人们才会在没有电的日子里,舍蜡烛而取它。尽管这样,它仍然泰然处之,从不抱怨。只要人们需要它时,它便会义无反顾地燃烧起来……想到这里,柏树突然来了灵感。他铺开一张宣纸,用饱蘸浓墨的毛笔,写下一首小诗,名曰《煤油灯》。诗云:
   天生粗鄙形自惭,
   腹中有泪不轻弹。
   弱不禁风多舛命,
   也洒光明在人间。
   最后,柏树在落款处工工整整地写下一行小楷:恭贺黄老师花甲之喜。

共 7458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煤油灯是经济条件落后时期的产物,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在那个艰苦条件下,它给人带来的是光明,也给人希望。煤油灯的时代是一个艰苦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上进的时代。这篇小说,以煤油灯为线索,描写了一个尽职尽责的乡村民办教师的甘苦和无私奉献。在艰苦的条件下,为那些农村孩子传播知识,但最后却因为他的得意弟子,学成归来,而失业,但他却为孩子们有一个好老师而高兴。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的教育情况和日常生活,讴歌了像煤油灯一样燃尽最后一滴油也要照亮别人的乡村教师。读罢小说,让人心潮澎湃,五味俱全,在感慨的同时,也为那种追求光明的油灯精神而感动。小说真实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乡村教师的艰苦生活和精神追求,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604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6-06-02 20:06:26
  这篇文章读罢,颇有感慨。农村教育的状况、民办教师的生活、农村孩子的加倍努力。同情、赞扬之外,还有一些让我们对比反思的问题,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
北极主人
回复1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03 10:17:50
  感谢北极社长的编辑和点评。辛苦了。
回复1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03 11:28:52
  煤油灯已成为过去,民办老师也成为历。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
2 楼        文友:萧关        2016-06-03 06:34:03
  一篇好作品,一位好老师,一个好学生,一种好精神!乡村岁月,艰辛时世,煤油灯光,感人往事!致敬五木居士老师,问好学习,遥祝安祺!
萧关
回复2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03 10:24:48
  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老师致敬。
回复2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03 13:05:04
  向老师致敬。
3 楼        文友:程贤富        2016-06-03 09:57:58
  农村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候的老师,学生就是那个样子。
程贤富
回复3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03 10:29:13
  谢谢老乡。我们都是乡村的教师,现在很多人老师都在叫苦,这是横向比较的结果。其实我们的前辈们,他们比我们现在更苦。
4 楼        文友:隋淑荣        2016-06-03 11:17:08
  读过此文,心灵受到了触动。与一盏油灯相伴,环境清苦,却让他如此坚守,责任高于一切。向这些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致敬,你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问作者好!
隋淑荣
回复4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03 11:26:56
  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问好。
5 楼        文友:心淡如兰        2016-06-04 11:39:13
  文章真实地再现了民办教师的生活,农村孩子的加倍努力,让人反思。问好作者
心淡如兰
回复5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04 15:50:32
  谢谢如兰老师。问好,敬茶。
6 楼        文友:秦戈尔        2016-06-07 08:31:57
  人物不多,但饱满,环境深刻,哀而不伤,充满希望。赞。
回复6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07 12:43:51
  谢谢老师的关注和点评。问好。
7 楼        文友:涓涓细流        2016-06-17 09:11:34
  虽没有经历煤油灯下的教学生活,但乡村教学条件的简陋,环境的艰苦,深有感触。拜读老师美文,敬茶问候!
涓涓细流
回复7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17 12:36:42
  谢谢涓涓老师来读。问好敬茶。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