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漫漫人生路(散文)

精品 【星月】漫漫人生路(散文)


作者:白常学 举人,3035.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76发表时间:2016-09-05 15:43:10
摘要:我的人生经历


   因为年龄小,个头低,还不到成人时期。我只好耐着性子,窝在家里,等我长大后再出门。在这期间,我就给自己充电。到处借书看。什么四大古典名著,三言两拍,大小八义,四公案,《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书,看了不少。通过看书,我增加了不少知识,也奠定了日后写作的基础。在体格上,我也努力锻炼自己。当时供销社收购杂条,每斤八分钱。我早起拌两碗糠炒面吃吃,喝两大碗稀饭,就掂起镰上山,一股劲儿直上八里地,约一千几百米高的石柱旮旯去割杂条。这里人迹罕至,全是原始森林,树木遮天蔽日,脚下腐叶成堆,眼前云雾缭绕,头上苍鹰盘旋,有时还会听到几声狼叫。我和同伴东寻西找,攀崖爬壁,挑选杂树条,把它割下来,捆在一起。到下午四点多,背着杂条下山。回来后,也不覚饥,不覚累,就去麦场上学骑自行车。到现在我也难以想像,当时吃的那么赖,为什么有那么足,那么大的精神头呢?一天到晚,精力充沛,浑身是劲。真令人不可思议。
   我回到家,生产队给我派了一项长期任务,去各家各户掏锅灶里的柴灰,送到食堂。记得那是1963年(也许是前一二年),反正食堂还没解散,全村人都还在食堂吃集体饭。当时生活困难,老百姓吃的是粗粮糠菜,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少气无力。为了充饥保命,人门就把玉茭穗的外皮集中起来,和柴灰一块放到大锅里熬,熬出来的稀糊涂,美其名曰淀粉,当时老百姓就吃这个。除此以外,还吃各种树叶和野菜,玉茭骨头,白甘土。有的吃得患了浮肿病,但还得吃,什么病不病的,先保住命再说。就这样,我每天挑上两个箩头(箩筐),到村里各家各户去掏灰,然后送到食堂,让伙夫做淀粉用。其实,当时人们都在食堂吃,家里不做饭,并没多少灰,有一点也是饭冷了回来热一热,烧点柴火,或冬天冷了,在家烤火取暖,攒一点灰。所以,我有时走东家串西家跑大半天,还掏不了一箩头灰。
   第二年春天,也就是我17虚岁那年,我长大长高了,队里派人去卢家拐修路。我自告奋勇去了。当时我们住在卢家拐村北边的一个窑洞里。这地方窑洞的土质不好,有石子和沙。我们住在里面,石子和沙不断往下掉,落得铺盖上都是。虽说住的差,吃的赖,活也不轻,但我很乐观,毕竟跨出了人生第一步。每到晚上,人们就围着我,叫我给他们访古。因为我看过《警世通言》、《红楼梦》、《三侠五义》、《大八义》、《小八义》等闲书,就给他们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人们知道我上过中学,又看过不少闲书,对我很佩服,高看。有个老人看上我:对人们说:“这孩子真了不起,有材料,长大了保证有前途。”后来,人们就推选我当事务长,管伙食。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样过了两个多月,我父亲突然来替我,说村里一伙小青年要去山西霍县打工,让我跟他们一块去。这真是正想瞌睡的时候给个枕头,梦寐以求,今日如愿。我当即跑回家里,第二天就跟着他们上路了。我们一行11人,从安阳上火车,经石家庄、太原到霍县。车票是10.4元。我是第一次出远门,但心里却很轻松愉快。一是我终于出来了,二是有这么多同村人,不必有什么顾虑。听说去霍县是修铁路,那里有个人叫杨金存,是杨耳庄人,在霍县工业局工作。我们去就是找他帮忙。因为他是我们白家庄的女婿。火车跑了一天一夜,到了霍县。找见杨金存一问,人家说根本就没有修铁路这回事。你们听差信儿了,白跑了。人们一听,就都扭头回家。我坐在地下,一动不动。他们催我,赶紧走哇。我说你们想走就走,反正我不走了。我要在这里找活干。好不容易出来了,干么要回去啊?就这样,11个人走了10个,我独自留下来了。我母亲知道光把我丢在异乡,非常惦记,为挂念我还生了一场病,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当时杨金存家是租房住,楼上闲着。我白天上街找工作,晚上就屈居在零乱不堪的破楼上。虽说条件很差,但有地方住就不错了,总比睡马路上强。旅社倒好,人家要钱,住不起。白天,我就到大街上找工作,攀老乡,拉关系,投熟人。其实,我在霍县是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识。不过,来这里找工作的老乡还是很多的。第三天,我正在和一个刚认识的老乡说话,就碰到一个找小工的匠人。他姓张,林县城郊下文街人,是个泥瓦匠。我说:“你看我行不行?”张师傅说:“行。明天你就去上工,地址在城东十五里上乐坪村。掌柜叫薛银锁。”我心里一阵狂喜:“我终于找到工作了!”正好那天又来了一个同村的人,叫白天福。第二天一早,我们两个就背着铺盖卷儿上路了。找到薛掌柜家,我们就和泥搬砖,干起活来。张师傅是领导,还有一个彭师傅,还有一个二把刀,叫黎明。黎明年轻,爱说笑话,经常口里哼着“俺家有个胖嫂嫂,三个人搂不住她的腰。穿皮鞋,带手表……”等词句。我和天福还有另外两个人当小工,每天工资是1.75元,一月一结。工活虽累,但吃的好。早晚是白面和玉茭面蒸好的起窝窝,像蛋糕一样暄,喝米汤,有小菜。中午是捞面条。生活比在家强多了。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吃上这么好的伙食,感到很满足。原来,霍县(如今叫霍州市)一年只种一季庄稼,就是麦子。怪不得这里的老百姓常吃白面,敢情是来到麦子窝了。
   这样干了两三个月,一天晚上,张师傅把我们叫到一起,给我们小工结了账,说:“我这里用不了这么多小工,你们要有高门,可以离开。如果继续留在这里,每天的工钱是1.35元。”我没经见过事,一时没了主意。天福比我大几岁,稍成熟些,说:“张师傅,我们哪也不去,就依靠你了,你给多少算多少吧。”原来,张师傅是想从我们身上再多榨取几毛钱,就用了这个招。我们人生地不熟,只好委曲求全,忍气吞声,给张师傅打工。
   我们打工,是踩百家门吃饭,今天去李家,明天去赵家,停个十天半月就要换个地方。掌柜的有好有赖,有好招待的,也有赖招待的。有一次我们来到杜掌柜家,家门倒干净,就是有点抠,不做好饭,每天早晚是煮“拍拍”,即玉茭面饼子。这种死面黄疙瘩,我吃了就烧心,吐酸水。可再不美口也得吃呀,不吃两三碗饭,能抡起杵头砸坯,抄起铁锨和泥吗?我们那时的劳动强度很大,见天两个人要砸600个土坯。一个人往模子里铲土,一个人掂起杵头砸坯,从天明干到天黑,除吃饭外,不能歇气。累得满身流汗,也顾不上擦。那天杜掌柜对我们说:“明天中午犒劳你们。”原来这里有个规矩,每隔十来天,掌柜要犒劳工匠一次。犒劳就是吃好饭,在当地,好饭就是饸饹面,上面浇肉卤。有条件的,还要炒上几个菜,摆盘喝酒。听说犒劳,我早上就没吃饱饭,等中午这一顿。谁知到了中午,还是拍拍。掌柜说,他儿子在外村供销社工作,中午回不来,好饭移到晚上吃。我心想,晚上就晚上,晚上也不会少吃,跟你家省不了东西。到了晚上,少掌柜回来了。他们一家六口,我们一共四人,用秤秤了十斤白面。掌柜心想,每人一斤面,足够了。黎明会拽面,我们三个小工先吃,他管拽。我们用的是大碗,一大碗抵现在的三碗。我们三人各自一连吃了三大碗,吃得杜掌柜有点架不住了,心疼了。我心想,你个老抠,铁公鸡,越心疼我们越狠吃!那晚,我们三人每人吃了五大碗拽面,把十斤面吃完了,每人吃了三斤多面。只吃得杜掌柜唉声叹气,又去和了第二次面。
   城东有个霍县建筑工程队,每当我进城去逛游时,总要在工程队的大门前徘徊一会儿,探头往里面看看。心想,在这里上班的工人多幸福,多让人羡慕啊!人家可是国家的人,比自己高一头呢。就像唱戏的公子和奴仆,有差距啊。我啥时要能当上正式工人,成为国家的人,那该多好哇!这种奢望,也只是想想而已,知道办不到。有时,工程队的高音喇叭里播放豫剧《朝阳沟》,我就坐下来听上几段,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去。这年后半年,霍县工程队贴出招工广告,要招一批临时小工,工资每天1.35元。我得知后,当即去报名。到那里后,人家还要求必须有熟人介绍才行。老天爷,我去哪里找熟人?也是急中生智,我说是杨金存让我来报名的。一说杨金存,人家就把我收下了。原来杨金存就是从这里调到县工业局的,因人緣好,在当地也是赫赫有名。其实人家杨金存根本不知道这回事,我假借了人家的名义,目的才得逞。进了工程队,虽说比外面挣的少了,但环境好。吃饭有食堂,洗脸有热水,冬天有火炉,宿舍干净卫生。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加班再加钱。我们往往一天上一个半班,算下来也不比在外面少挣。在外面打零工,三天打雨两天晒网,工作不固定,不经常,生活也没保障。但天福不这样想,他就没去,仍在外面打“游击”。这一年,我除了交生产队的劳动日款外,还落了七八十元。父母见我能挣钱了,都很高兴。在回家途中,经过太原,我按照白国群给我写的地址找到了他的家。身为省民政厅的要员,全家四五口人也只住两间平房,晚上我和他们全家就在里间的通间炕上睡。早起特意给我炒了两碗高粱面粗面条。当时国家供应给居民的粮食大都是粗粮,白面很少。吃食上还不如霍县的老百姓。吃过饭,他领着我到山西省府,指给我当年阎锡山的住所,又领我到他的办公室看了看。这位老人非常和蔼亲切,没有架子。后来听说上面要调他去中央办公厅工作。临行前,他回了趟老家,不料突发急病,一命呜呼。
   第二年,我仍旧到霍县打工。因去年霍县建筑工程队招的是临时工,今年没说招工,就去不成了,只能走村串乡,找零活干。今天给这家砸坯,明天给那家打窑,工资一天两元。虽说活重,但很快乐。有一次,我和天福给吴掌柜家砸坯,晚上他家没地方住,让我们去另一家睡。其实人家也没地方,就是个羊圈屋。我们一进,就闻见一股刺鼻的羊粪臭味。我们也不嫌脏,不嫌臭,铺些干草,把铺盖一展,就当床睡。虽说干了一天活,感到很累,但心情很好,就想唱两声。正好屋里有个小车外胎,我把它托在腰间,当玉带,大声吼道:“有为王打坐在金銮宝殿,盼的是天心顺国泰民安……”天福也胡乱唱起来。我们边唱边笑,开心极了!正当我们唱得起劲时,门外突然响起了喝斥声:“你们高兴个屁呀!两个穷要饭的,有什么高兴的?想高兴回你们老家高兴去。我们可不稀罕听,吵闹死了!”我们一听这话,就知道人家嫌乱,相互笑了笑,不敢吱声了。到现在我都想不明白,就当时那个条件,那个环境,出的牛马力,住的羊圈屋,为什么那么高兴?那么烧包?要是当上正式工人,那还不得烧死才怪!
   这一年秋天,父亲来了信,说给我找上对象了,是尖庄的,其父叫杨富保,等我过年回去时相亲。天福知道后,就对我说:“是个好姑娘,不错,长得很漂亮,脸也不小,个也不低,中,你有福气。前几年我还托媒人去说过人家呢。可惜人家不愿意。”听他这么一说,我对这个姑娘初步有了个好印像,只是没见过面,不知她到底是什么模样?年底回家再看吧。
   第三年,前几个月还是在霍县走村串户打领工,这时,我听说七里峪林场有一帮割山修林的临时工比较挣钱,就想去看看情况。一大早没顾上吃饭,我就出发了。当时心想到半路上买点或讨点吃的,谁知走了二三十里,还不见个人影,更没什么村庄。往七里峪林场是一条深山沟,弯弯绕绕,七扭八拐,四五十里地远呢,而且一直是上坡。我又走了几里路,来到白虎窑,终于看见一户人家,便走进院里,想讨口饭吃。这时肚子饿得咕咕叫,看着人家吃的黄疙瘩,十分眼馋,直流口水。但又不好意思给人家要,好一阵才说:“掌柜的,能不能给点汤,我走路走渴了。”掌柜的爱理不理,无动于衷,脸上阴云密布,好半天才端来半碗米汤。我一口气喝下去,又上路了。找到七里峪林场那帮临时工,已是下午一点多了。工头姓李,见我来找活,竟爽快答应。他问我吃了饭没,我不好意思,就说吃了。其实没吃。就这样,我饿着肚子又往回返,连去带回大约有九十多里,一天没吃饭。直到傍晚,才走进一户人家,想弄些饭吃。这家女主人给我煮了四五个黄疙瘩,我一气吃了个光打光,给了人家四毛钱。她家女儿竟数落我:“两碗饭才值四毛钱?你们这些林县要饭的,真不是……”后面说的啥,我记不清了,反正不是什么好话。其实我知道她老家也是林县人。小孩不懂事,不跟她一般见识。包括白虎窑那户人家,也是林县的,临淇人。
   我来到七里峪林场的民工队后,干的活是割山修林下木材。这里的山坡上都是松树,桦树,杨树,我们把树下长的灌木丛割掉,就像农民种地锄草一样,让大树好好生长,不被夺去养份。然后把那些该砍伐的树锯掉,拖到山下公路边,以便装车运走。工资一天两元左右,也算差不多。我们民工队有四十来人,工头叫李玉昌,是林县泽下人,50多岁,后来成了我干爹。那年中秋节,我们杀了一头自己养的猪,炒了一大锅肉。我生来没见过这么多肉,也没有馕馕实实地吃过肉。碰到生日,母亲只是用舀饭的铁勺炒一个鸡蛋,和着面条吃。即使过年,碗里也只有几片肉,不叫随便吃。如今一见这么多肉,又叫随便吃,而且是光肉,我一口气就吃了两碗,过了个肉瘾。可以说,我长这么大吃过的肉加到一块,还没有这一顿吃的肉多。然而坏了,正因为平时不吃肉,一下子吃了两碗肉,肠胃受不了啦。到了晚上,就拉起肚来。一次次地跑厕所,屙的像尿的一样稀,连着拉了三天。别说吃肉发胖长膘,连老本都贴上了,拉得我瘦了一圈。早知会这样,真不该吃那么多肉。可惜当时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和经验,我仍像吃蔬菜那样,吃了两碗。没料到会作这么大的祸。

共 34054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这是作者的一篇人生传记上部,写的很详尽,从自己的庞大的家族成员写起,几十年的风尘岁月,留下不灭的记忆,一一记录盘点,字字句句都是艰难的人生历程。作者出生于解放前,那些个年代所经历的生活,都是饥寒交迫的日子,能够从饥饿困苦中活下来都算不易。在作者大半生的记忆里,生活都是与饥饿有关的,吃不饱穿不暖,还得辛苦地劳作,那个年代的人走过的路,是我们所难以想象和体会的。人生是经历,也是阅历,我们曾经吃过的苦,走过的路,陪伴我们身边的亲人,给予过我们帮助的陌生人,点点滴滴都是岁月的见证,是命运的馈赠。回顾历史,我们才更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生命历程的漫长坎坷。从作者的文章里,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对那些苦难岁月的描述,还有一种积极阳光的精神,一种感恩和执着。作者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走出学校后步入社会,从农民到打工汉,从工人到作者,每一步路都走得艰难而执着。人都是有梦想有追求的,平平庸庸一辈子,轰轰烈烈也是一辈子,或许我们都只是平凡的人,没有显赫的历史和荣耀,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在追求,在尝试着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用顽强自立的精神,让生命更丰盈更厚重,不辜负岁月,不辜负自己。看到最后这一部分,我心里只剩下钦佩和感动了,作者在晚年大病后依然能从颓废中崛起,不屈不挠地和命运抗争,养精蓄锐,做好准备,再次上阵。这种精神和力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欣赏老师佳作,推荐阅读!【编辑:红尘有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905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6-09-05 15:49:49
  感谢老师赐稿星月,问好!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2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6-09-05 15:51:09
  这是作者的一篇人生传记上部,写的很详尽,从自己的庞大的家族成员写起,几十年的风尘岁月,留下不灭的记忆,一一记录盘点,字字句句都是艰难的人生历程。人生是经历,也是阅历,我们曾经吃过的苦,走过的路,陪伴我们身边的亲人,给予过我们帮助的陌生人,点点滴滴都是岁月的见证,是命运的馈赠。回顾历史,我们才更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生命历程的漫长坎坷。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3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6-09-05 15:52:16
  佩服白老师的毅力和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4 楼        文友:高山明月        2016-09-05 15:56:47
  拜读老师精彩,问候老师。
5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16-09-07 13:38:16
  一篇厚重朴实的自传性散文,恢宏大气。从白老师的描述中,我们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变迁。白老师一生坎坷,经历了很多大起大落,亲人的离世,身体的变故,让我们感受到了世事无常。老师的坚强意志和豁达心态让我们感动,祝愿白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在文学的道路上笔耕不辍,实现自己的文学梦!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6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6-09-07 21:47:49
  漫漫人生路,悠悠岁月河,无论悲喜和坎坷,都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过。惟愿在我们晚年的时候,能够问心无愧。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7 楼        文友:宏声        2016-09-23 05:41:05
  该文虽短我欣赏了赞不绝口。文章不论长短,长文短文质量优都是美文。向远方的作者问好,相聚大型文学网--江山文学网是缘份,祝老师万事如意!宏声又去欣赏老师美文。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