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太行山之歌

精品 太行山之歌


作者:白常学 举人,3035.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347发表时间:2016-09-07 19:14:34

太行山之歌
   酒足饭饱,男主人叼起一支烟,仰躺在院里的长石条上,用醉眼望着妻子儿女,也来了兴致,面对清风明月,高山流水,翘起二郎腿,用鞋打着拍子,悠然自得地唱起来:“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继尔又唱起了豫剧:“有为王打坐在金銮宝殿,盼的是天心顺国泰民安……”尽管他唱得走了腔,跑了调,但却蕴含着兴奋和满足,洋溢着欢愉和陶醉。
   听着他那浑厚生硬的唱腔,看着他那悠然自得的神态,再环顾一下四周环境,我不禁生出羡慕之情。这里没有喧器,有的是宁静;没有虚伪,有的是忠厚;没有铜臭,有的是汗香;没有冷酷,有的是温馨;没有争斗,有的是和睦;没有欺诈,有的是真诚。主人每天与山石土木打交道,用不着勾心斗角;终日与五谷六畜交朋友,从不想名利仕途。他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约束,没有奢求。石板小屋,住得惬意,粗茶淡饭,吃得香甜,劣质香烟,抽得过瘾,长条石板,躺得舒服。听,他又唱开了:“三头黄牛一哟么一匹马,不由得我赶车的人儿笑呀么笑哈哈……”
   妻子儿女被他那滑稽的腔调逗乐了。霎时,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好一个甜蜜和谐,红火热闹的农家小院!我也禁不住陶醉了。
  
   柿饼赋
   每逢春节前夕,乡下奶奶总要来送一篮子柿饼,供过年待客用。奶奶送来的柿饼,个儿特别大,霜粉厚,每个柿饼的正下面,还有一个小凹,就像姑娘脸上的酒窝。那柿饼丰润柔软,用手一捏,白色的霜粉就籁籁地往下掉,咬一口,甘甜如蜜,口水直流,越吃越想吃,越嚼越有味。第一次尝时,我就惊奇,想不到世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真不知道是怎么做成的?
   深秋季节,我回老家太行山区体验生活,正赶上摘柿子的时候,只见满山遍野的柿树上,挂着成千上万盏小“灯笼”,将山川映得红彤彤的,耀人眼目。奶奶家的院子,里早已堆成了柿子山,她坐在那里,手拿旋柿饼刀,正在旋柿饼,但她并不是挨个儿旋,专拣大个儿的,带柿盖的,没伤皮肉的柿子旋。奶奶说:柿子分盖柿,棉柿,四棱柿,苹果柿,小叶柿等好多种。其中盖柿和苹果柿个儿大,皮薄肉厚,味道甘甜,是做柿饼的料,其它柿子只好做柿块了。
   奶奶把旋好的柿饼,送到村外通风向阳的地方,摊在支好的荆笆上,让风吹,让日晒,从早到晚,她一直守候在荆笆旁,防小鸟啄,老鸹衔,两手还不停地在荆笆上拨拉来拨拉去,好像在炒花生。奶奶说,要想成好柿饼,就得一直拨拉,拨拉得越勤,做出来的柿饼越好。每到傍晚,奶奶就把柿饼堆到一块,第二天早上再摊开。她说这样捂捂晒晒,晒晒捂捂,做出来的柿饼才好吃,做柿饼要手勤、腿勤,还得有耐性,懒人是做不出好柿饼来的。
   半月过后,奶奶才把柿饼收回家里,放进一个大泥囤里,再盖上盖儿,用泥封得严严实实。她说,柿饼必须在囤子里闷捂两个月才行,这一捂,柿饼就软了,就甜了。
   直到天寒地冻的十冬腊月,奶奶才把柿饼从泥囤里扒出来,重又摊到原来晒柿饼的地方,继续晾晒。她说,这时候晾晒柿饼,天气越冷越好,最好再刮着尖溜溜的西北风,才能成好柿饼。果然,那紫红色的柿饼经冷风一吹,很快就现出一层雪白晶莹的霜粉。直到这时,柿饼才真正地做成了。我拿起一个尝了尝,真甜!
   一个柿饼,从旋皮,晾晒,拨拉,闷捂到发霜,经历了好几道工序。看来做什么都不容易,均需付出一定的艰苦努力。柿饼为什么这么好吃,这么香甜,我终于明白了。
  
   鞋
   四七年深秋的一天,二叔当兵走了。
   那是个半阴半晴的天气,村头老槐树底下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大闺女小媳妇腰扎红绸,踩着鼓点扭起了秧歌,二叔和其他几个参军的人,整齐地站在那里,显得十分威武。未婚妻们手拿大红花,给就要出征的心上人佩戴到胸前。二叔没有未婚妻,是村妇救会主任给他戴的花。就在这时,奶奶拿着一双鞋赶来了,她走到二叔跟前,颤声说:“双有,当兵成天得跑路,费鞋,拿着吧,往后,娘每月给你做一双。”“娘!”二叔哭着喊了一声,热泪滚滚而下。那是奶奶在豆油灯下,熬了三天三夜做成的一双鞋,藏青色的粗布鞋面,两帮的针脚密密麻麻,鞋底有一指半厚,用手一敲,梆梆响,硬如铁石,结实耐穿,山里人叫它硬帮踢山鞋。二叔带着这双鞋,在一片“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声中走了。
   此后,奶奶果然每月给二叔做一双鞋。奶奶非常仔细,给我们做鞋总用下脚料,什么碎布条,烂麻绳,麦秸圪板,能凑乎就凑乎。可给二叔做鞋,用的都是好料,鞋面是整块粗布,抹浆子是豆面糊糊,纳鞋底是上等好麻,而且做得十分认真,鞋底上的图案也在不断变换,有回字形、米字形、牡丹花形、橡树叶形,好看极了!奶奶给二叔做鞋,都是夜里做,说夜里静,做活专心。每当我睡醒一觉,见奶奶还在豆油灯下飞针走线,扎底纳帮,我便催促:“奶奶,躺吧,天不早了。”奶奶只是敷衍一句:“哦,就躺。”仍继续做鞋。
   几年后,和二叔一块当兵的人,都陆续复员了,二叔还没回来。奶奶就拄着拐棍,找到他们问:“双有咋还不回来?”他们就说:“哦……快回来了。”奶奶点点头:“唔,快回来了,这就好。”随即又回家做鞋。但她却时常念叼:“双有该回来了,咋还不回来呢?”
   奶奶为二叔做鞋,把头发熬白了,眼睛熬花了,经常拿针的手指上,也磨成了老茧。后来,奶奶就戴上了老花镜,有时穿不上线,就让我帮她穿。夏天,奶奶的脸上、手上被蚊虫叮咬得起了很多红疙瘩,她用清凉油抹抹,继续做鞋;冬天,冻得她两手麻木,她就用嘴往手上呵几口热气,搓搓手,仍旧做鞋。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奶奶的眼由昏花到失明,直至完全瞎了。
   有一天,我家大门前突然响起锣鼓和鞭炮声。我扶着奶奶走出一看,只见村干部抬着一块大匾,端端正正地挂在了我家大门上面。那匾有五尺宽,三尺长,紫底金字,上写“革命功臣”,同时还往我家门旁挂了个小牌子,上写“光荣革命烈士家属”。我一看就知道二叔不在了,顿时眼泪夺眶而出。奶奶用枯瘦的两手抚摸着金匾,激动地说:“俺双有真办事,给娘挣了一块大匾。”村干部流着泪说:“大娘,双有是个好同志……”奶奶笑了,随即让我回屋抱出一大捆鞋,她边抚摸着鞋边说:“你们把它捎给双有吧,当兵要跑路,费鞋。”村干部强忍悲痛,哽咽着说:“大娘,你还是留着吧,双有他……有鞋穿。”奶奶说:“叫你捎去你就捎去,我做的鞋耐穿,告诉双有,甭省鞋,家里还有好几捆哩,往后俺还给你做。”这时,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有的发出抽抽泣泣的哭声。奶奶眼瞎了,耳朵也有点背了,她看不见,听不到眼前悲壮动人的场面,她还在盼望着二叔回来。
   从此,奶奶就每天念叼着二叔,有时亲戚邻居送来点好吃的,她总要留一点,嘴里喃喃道:“说不定你二叔这几天就回来了,给他留点吧。”夜里外面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她就猛然披衣坐起来,问我:“是不是你二叔回来了?”那年除夕夜,一家人正在吃年饭,奶奶又突然说:“我总觉着你二叔回来了,咱们去看看。”我拗不过她,只好扶着她出去。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奶奶全然不顾,一步一跌地朝村外走去,来到村头大槐树下,奶奶大声喊道:“双有——双有……”此刻,我再也忍不住悲痛,扑到奶奶怀里哭道:“奶奶,俺二叔他……他怎么还不回来呢?”奶奶也哭喊道:“双有,快回来吧,娘想你啊!”于是,我和奶奶互相搂抱着哭成一团。
   奶奶仍然给二叔做鞋,看不见就用手摸,一个针脚一个针脚地摸,虽然速度慢了,但是那针脚还十分细密,工整,一敲仍旧梆梆响。临咽气前,奶奶让我把十几捆鞋抱到她面前,断断续续地说:“等你二叔回来后,把……把鞋给……给他。当兵要……跑路,费……费鞋”
  
   回故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因工作繁忙,一晃二十多年没回过老家。今日退休,竟又思念起故土,于是便登上客车,踏上了归乡的路途。
   我的故乡在太行山的一条深沟里,是个偏僻闭塞,贫穷荒凉的地方。记忆中,父老乡亲们终日吃糠咽菜,一遇旱年,就得上山西逃荒要饭。从我记事起,村里的石板小屋、崎岖山路、荒坡秃岭、石磨水碾是家乡固定的风景,乡亲们的粗磁大碗、糠窝稀饭、愁容瘦影、旧衣烂衫也是一成不变。
   客车抵达汽车站,离家还有十五里山路,这条路千回百转,崎岖不平,一不留神,就会跌倒。我正欲踏上这段艰难的行程,就见数辆面的围上来,问我坐车不坐。我说你们挣不了我的钱,往我们村没有公路,坐直升飞机还差不多。众人问哪村,我说白庄,人们哈哈大笑,说你那是老皇历了,那里十年前就铺成八米宽的水泥路了。正说着,一辆中巴客车驶来,上写县城至白庄,每小时一班。村里还通客车?我又惊又喜,随即乘车归乡。公路果然宽阔平坦,昔日要步行三个小时的山道,如今十分钟便到了村里。下车后,看看山水轮廓,似曾相识,再瞅瞅房舍村景,顿感陌生。昔日的破旧村舍,早已荡然无存,眼前尽是一座座崭新的两屋小楼,红瓦蓝顶,瓷砖贴壁,十分整齐美观。脚下也不是往日那乱石铺砌的狭窄街道,而是平展展的水泥大街,两旁还有路灯。我走来走去,竟找不着家门。一个小男孩问我:“老爷爷,你找谁?”这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说:“你别这么称呼我,咱先排排辈,还不知谁叫谁爷哩。”我俩一排,他竟然是我侄儿家的孩子。小孙孙把我领到家里,侄儿见我回来,又惊又喜,说二叔你回来咋不先打个电话,我好开车到车站接你。我就问,你还有车?侄儿答,买了辆破桑塔纳,开着玩哩。老天爷!花十几万买个车开着玩,我想都不敢想,侄儿说,是他们果品加工厂买的,还说二叔你别大惊小怪,咱村有小轿车、东风车、中巴车、客货车、面的共二十多辆,个人买车在咱村不稀罕。正说着,侄儿的手机响了,他随即从腰里掏出手机回话。唉,我在外面混了一辈子,连个手机也没混上,我侄儿一个年轻农民,竟玩上了手机。后来听侄儿说,村里手机比汽车要多十倍,很普及哩。那口气说得很轻松,就像是买了块泡泡糖。侄儿回了电话,对我说,二叔你先坐屋歇歇,看看电视,我得去接待一个外商。我进屋一看,哎呀!年轻人真会享受,屋里装修得比总统套房还豪华。客厅、卧室、书房、餐厅、卫生间均是干净整洁,高雅气派。屋里的摆设更是阔气,高级组合家具,宽大松软的真皮沙发,大屏幕电视、VCD、组合音响、电冰箱、全自动洗衣机等高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相比之下,显得我在城里住的那六十平米两室一厅就寒酸多了。使我这个城里人啧啧赞叹,望尘莫及。这时,本家男女老幼和四邻八舍闻讯赶来看我,个个衣着崭新,红光满面,和二十年前相比,如同两个世界。他们这个拉我去他家吃饭,那个拽我去他家做客。后来几日,我每到一家,均是酒肉款待。我说你们不要破费,吃家常便饭就行。均答这就是家常便饭,并没特意另做。鸡鱼肉蛋,时令蔬菜,冰箱里常有,咱村里常卖,就这年轻人还不满意,隔三差五便开着车,去县城吃“海陆空”哩。
   当晚,吃过饭,看过新闻,侄儿问:二叔,晚上怎么打发,是去跳舞,还是去打球,或者去看书,听课?咱村还有舞厅、球房?侄儿答:都有,咱们去转转。来到舞厅,年轻人正在跳恰恰;转到球房,一些人正在打台球、乒乓球、羽毛球;又转到图书室,不少人正在阅报、看书;然后,又转到阶梯教室,许多人正在听专家讲授科学知识;最后转到老年人活动室,一群老头子正在下围棋、象棋、打扑克、玩麻将。啧啧,农村的文化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一点也不比城里差。而城里的舞厅,还有什么包间,打麻将还得带钱。看来,农村的娱乐场所比城里要干净得多,农民比市民要纯洁得多啊。后来听侄儿介绍,这些娱乐场所都是村里修建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的文化层次和素质修养,村干部说,咱村农民不但要在吃穿住用上达到高标准,在政治思想、文化素质、知识水平、道德修养等方面,也要达到高质量、高水平、高档次、高品位。故全村儿童上学一律免费,医疗、保险等各种福利设施,村里也全包了。
   故乡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令人惊奇。经过寻访,我才了解到,为使村里走出贫困,村干部从省市请来了工农林牧等各个方面的科技人才,在村里搞起了种植业、养殖业,办起了果品加工厂、汽车配件厂、家具厂、石料厂等企业,才使村里逐渐脱贫致富。此刻,我站在村头高处,看着山坡上的一片片果园森木,村周围的一座座车间厂房,田地里的一排排塑料大棚,公路上的一辆辆送货汽车,不由得感慨万千……
  
   对响鞭
   豫晋冀三省交界方圆二百里的太行山区,流传着一个奇特而古老的习俗。每年逢到阴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凡有牛驴骡马的人家,都要起五更牵着牲口,到野草茂盛的山坡沟壑中去放牧,让牲口美美地吃一早露水草,据说,这和人们初伏那天喝井拔凉水一样,可以消灾免病。这一天,家家户户还捏面蛇,蒸供果,给马王爷烧香磕头,摆祭上供,意在祝六畜平安。同时,家家户户不再使用牲口,让牛驴骡马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还给它们改善生活,让它们吃掐了顶的面蛇和供果,喝米粥和面汤。添草拌料,更不怠慢,麸皮、玉米、黑豆、高粱等精料,往槽里撒了一遍又一遍。故此,当地人就把七月十五这一天,定为牛驴骡马的生日。
   当晚,人们还要举行响鞭对赛盛会,以热烈而密集的鞭声庆祝牲畜节,这种响鞭对赛活动,有的是上村对下村,有的是上街对下街,有的是这一姓对那一姓,还有的是这个人对那个人。吃过晚饭,人们就背上长鞭、踩着月光,陆陆续续地到谷场上集合,然后抽鞭作对。这种鞭很特殊,鞭杆仅一尺长,手电筒一般粗,鞭子就有一丈多长,全用山榆皮、桑树皮等拧成,根端比鞭杆还粗,越往下越细,鞭梢是用麻绳搓成,细长结实。只见人们举起鞭杆,往上一抡,鞭绳便像游龙一般腾空而起,上下飞舞,人们突将鞭杆从右侧刀劈斧剁似地往下一甩,就听“叭——”的一声,发出清脆刺耳的响声。霎时,两方人员都挥动手臂,狠抽猛甩,对起鞭来。其势如狂风暴雨,霹雳闪电,十分壮观。赛场上,群“龙”乱舞,尘土飞扬。密集、响亮的鞭声,“砰砰砰……”“叭叭叭……”急如爆豆,声若炸雷,此起彼伏,连连不断,犹如千军万马在奔腾呼啸,厮杀激战。震得大地微微颤抖,高山幽谷发出轰鸣深远的迥声。前来围观的男女老幼,不时发出喝彩、哄闹、嬉笑、喊叫的声音。其情景,比过年起五更还热闹。如果哪一方的鞭声既密集又响亮,压住了对方的鞭声,就算赢了。
   这种响鞭对赛活动,也允许动用其它响器。有时,自己感到赛不过对方,又不服气,就会点起火鞭、爆竹、三眼铳,铁地礅,以壮军威。对方也不怠慢,用同样响器发出反击。这时,就见赛场上硝烟滚滚,火光闪闪,炮声隆隆,鞭声阵阵,似千万个雷霆在炸裂,十二级台风在咆哮,大有翻江倒海、地覆天翻之势。两方对赛人员和男女老幼观众,俱沉浸在一片喜庆欢乐之中。

共 10907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组《太行山之歌》,写出了宏伟的的气势,写出了山里人大山一样的情怀,又有着泉水一样的温婉的情谊,更写出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文章语言生动,叙述自然,描写细腻,耐人品味,回味绵长,推荐共赏。【编辑:秋天的风】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908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09-07 19:16:22
  这组《太行山之歌》真的是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2 楼        文友:白常学        2016-09-08 08:21:32
  请编辑老师给努力一下,能否将该组散文升为精品,作者期待。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9-08 17:45:10
  升级为精品,却不是编辑可以左右的,得通过精品组的审核才行啊!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4 楼        文友:白常学        2016-09-09 10:32:16
  不是自吹自擂,我认为这一组散文写得很理想,其中两篇曾在省级报纸副刊发过头版头条。麻烦精品组的老师再仔细看一下。我认为基本合乎精品要求。
5 楼        文友:白常学        2016-09-09 20:13:00
  感谢精品组各位老师的鼓励。你们太辛苦了!我这个人有点信口开河,不知廉耻,望多包涵。
6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9-10 21:39:16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