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半世生涯戎马情(散文)

精品 【流年】半世生涯戎马情(散文)


作者:张昱煜 秀才,2470.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07发表时间:2017-07-31 11:11:40
摘要:建军九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共和国最可爱的人!


   说起他参加的两大战役,老人一直沉浸在漫长而残酷的回忆中。七十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七十年前的烽火硝烟,那些阵亡的弟兄,早已经长眠在地下,他能九死一生地活着,到现在四世同堂一大家人,他说是上天赐予的最大的幸福了。
   辽沈战役消灭敌人四十七万,我军阵亡烈士八万人,平津战役消灭敌人五十多万,我军阵亡五万人。这些数字,在老人的脑海里一直铭记着。战争太残酷了,战争太残酷了,和平真好,和平真好,老人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他的眼神里,有着对战友的无限哀思,有着对家乡的无限哀思,更有着对现世和美生活的感恩和眷恋。
   关于解放锦州,老人讲得绘声绘色,我也听得津津有味。
   他说,在辽西呆了三天,他们部队就到了辽宁省绥中县前围所。前围所离山海关没有多远,他们的任务是炸掉前围所到辽西的铁路,这条铁路是绥中到锦州的铁路,为防止国民党华北部队支援,上面下令要炸铁路,炸涵洞。
   他们全靠步行到了目的地,接着,就埋地雷炸铁路。那时,铁路的枕木是木头的,一部分枕木拿过来做工事,一部分烧掉。在高桥和塔山两个地方,炸了铁路,炸了涵洞,敌人想增员也过不来。他一再强调,说起来简单,可那时全靠肩扛手抬,还要不分昼夜地干,还怕敌人的炮弹打过来,真不容易,如果不是这样苦战下来,那锦州解放就会再推后。
   而今,我能想象出美丽的锦州秀美的模样,只是,当年为解放锦州出过力、流过汗、洒过血的热血青年,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我又突发奇想,如果让这些老人再回到锦州看看,让他们看看新锦州的大变化,这些老英雄不知该有多激动呢。
   1949年,他所在的部队整休后准备南下解放华中南,这是四野部队的任务。华中南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和海南岛。1949年4月,他来到江西,一路上行走的路线经过余干县、鄱阳县、景德镇市、德安县等地,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剿匪”。
   我看过《湘西剿匪记》的影视片,湘西地势险峻、交通不便、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土地贫瘠。土匪世代相袭,划地为王,烧杀抢掠、奴役百姓、无恶不作,剿匪,有太多意想不到的危险。
   杜凤翔老人回忆说,他们南下“剿匪”比打仗还苦。第一,他们大都是北方人,听不懂南方的语言。第二、南方经常下大雨,长大水,北方的士兵都是旱鸭子,不会游泳,有力使不上。第三、土匪扬言说,谁要敢向解放军报告,就杀死他全家,所以,很多群众受了压迫和欺凌,不敢及时汇报,等到土匪逃跑了才赶来报告,往往错过了最好的“剿匪”时机。
   在德安山区剿匪,他们来的时候,老百姓全躲藏到山里去了,三天三夜,他们吃生的猪毛菜度日。老人回忆说,群众家里有粮食,但是,部队有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群众的粮食说什么也不能动。那时,国民党错误的宣扬说,解放军烧杀掠夺,会把当地未婚的大姑娘运到苏联换大炮,把结了婚的妇女强奸。这些都是国民党污蔑解放军的反动言论,所以说,解放军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
   关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老人跟我讲了他们师部一个干部挖群众两勺猪油炒菜,被通报批评的案例。那时,一个干部炒野菜时,群众主动分给他两调羹猪油,后来,师部知道了这件事,让他赔了五分钱,并在大会上做检讨。老百姓的东西说什么也不能动,这是铁的纪律。
   1951年,他当时所在的连队准备抗美援朝,他在团后勤处任军械助理员,到各个营各个连检查器械。1953年7月,中朝双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议》,他所在的师部没有去朝鲜参加打仗,好多战士都复原回家了,他分到泰和武装部。后来又任泰和县冠朝区第十区区委副书记和武装部长。
   1954年,因为时刻要准备打仗,上级给他们武装部的任务就是训练基干民兵,上面有命令,一天之中,要可以迅速集中500名基干民兵。那时,泰和县冠朝区四个乡遭受水灾,老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谁还会有参加基干民兵训练的想法。
   但是,军令如山。杜凤翔就发动基干民兵上山打猎,打野猪、黄羊和兔子,卖了钱买粮食,还可以补贴家用,这样,才稳定了“军心”,1954年至1955年,因训练基干民兵有方,荣立了三等功。
   后来,泰和武装部变成了兵役局,他在第五科民兵科当副科长,再后来当了正科长,专门管党员。没过多久,兵役局撤销,又恢复了武装部,他任政工科长。
   1956年,他在泰和县经人介绍,与泰和邮电局工作、小他十岁的康昭莲结婚。婚后,他们育有两子两女,目前,四世同堂的一大家人和和美美。
   再后来,杜凤翔老人在拿山、永新、万安等地的武装部工作。
   1971年,一纸调令,他调到新干县武装部,53岁离休,这四十六年,他和爱人就一直待在新干县,成了地地道道的新干人。老人身体硬朗,每天坚持练八段锦和太极剑,还喜欢打门球。天气晴好的时候,他每天要步行八千步。他说,人呀,吃苦受累的时候要向上看,向榜样学习,要不怕吃苦;享受的时候要向下看,比起守大门,我现在有这么多工资,吃不完,花不完,已经十二分满足了,看着老人知足常乐的神情,我也被感动了。
   他搓着手,教给我按摩穴位、强身健体的好方法。他笑着说,人老了,自己要学着照顾好自己,不给子女找麻烦,就是最好的生存状态,说着,咯咯咯地笑起来了。
   老人的女儿打开一个小木盒,把用卫生纸包裹着的纪念章一个个摆好。呈现在眼前的有解放奖章、中央军委胜利功勋荣誉章、解放东北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全国人民解放和平奖章。这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奖章,记录了老人不平凡的一生。他女儿小心地把这些军功章挂在一件旧军装上,让他穿上军装拍张照片留念。他幽默地说:“一转眼没看到,你们的手脚可真快呀,就把军功章别在衣服上了,你们看,这些小牌牌,都是国家给我的荣誉呢。”他指着其中一块沉甸甸的军功章,又自豪地说:“这枚是在北京发的,每月还多补助一百元钱哩。”
   穿上军装的老人,精气神更加饱满了,这些小小的徽章,见证了他戎马一生的艰辛历程,也是留给子孙后代无价的传家宝。
   采访结束,我们驱车回家,一路上,我的脑海里,全是老人描述的七十年前的一幕幕烽火连天的战争场景。那些为共和国的解放流血牺牲的烈士,如在天有灵,希望他们安好,安好。
   白鸽高举着橄榄枝飞向太阳,情和爱化作小溪静静流淌。无数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年代。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老军人杜伯伯身上,我感受到正义和坚强,也领悟到从容和淡定。
   致敬,共和国最可爱的人!

共 7659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半世生涯戎马情》一文中,作者记录了出生于辽宁省北票市现居住在江西省新干县城,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平凡英雄,九十岁高龄的杜凤翔老人的故事。 戎马一生、出生入死的杜凤翔老人谈起经历过的一场场惨烈的战争,痛惜那些牺牲的战友的同时,也在褒奖他们的能吃苦,不怕死的精神。同时,战争的残酷,并未随着时间的走远而忘记,他始终记忆犹新。杜凤翔老人的祖父从河北逃荒到辽宁,参加战斗的他,又从辽宁到河北,这是一种命中注定,更是一种职责所驱。发黄的立功证明书,沉甸甸的军功章背后,是一场场真实的战争。那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亲爱的战友曾鲜活的生活点滴。他跟随退伍不停行走,根据组织需要,不断扎根。解放后,供职武装部直至退休。将家安在这个距离他的故乡数千里的地方。那个叫杨家庄的地方,在他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这分量,更彰显一个普通老兵的高贵品质。他注重养生,安享晚年。如此,就是对那些为了现在的和平年代,而牺牲生命的战友们最好的怀念。他不居功,不张扬,安守平淡。也是在细细品味那些不曾走远的惨烈,而领悟幸福时光的来之不易。作者此番书写,呈现这位平凡英雄的半世生涯戎马情,低声倾诉间,感天动地。同向这群最可爱的人致敬。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804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7-07-31 11:13:13
  时值建军90周年之际,感谢您的书写,让我们走进这位平凡英雄。向这群最可爱的人致敬。祝福幸福安康。
2 楼        文友:张昱煜        2017-08-01 11:54:14
  谢谢平淡是真老师的编辑,问好!向军人敬礼!
己心温暖,则世间温暖!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