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人间百态】庄稼地里庄稼人(小说.征文)

编辑推荐 【晓荷*人间百态】庄稼地里庄稼人(小说.征文)


作者:姜志宝 举人,3872.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60发表时间:2017-09-21 22:01:53
摘要:大山沟里的庄稼人也随着庄稼地理位置的环境因素,爬了南坡还要爬北坡,上了东山还要下西山的那一种步伐,在日复一日的时间里,背着光阴也跟着太阳,无论早出晚归,只要走进庄稼地一定是满怀希望,回到家里当着家人的面一定要说一说庄稼的成长与收获。庄稼人靠天吃饭,靠地养人,这是历来最为浅显的道理,作为庄稼人祖祖辈辈都知道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农老大双手中那一扇板锄底下出现的红苕窝子左一排右一排,像数学上排列组合那样错落有致。农老大为节省地源,打出的苕窝子一靠近玉米地两边再狭窄,也要成形一个苕窝子。农老大在玉米地套种红苕和我国其他地方农民一样,大面积套种各类农作物增产丰收,这都是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影响到我国农作物一年三熟、一年一熟、两年三熟的结果,这种耕作方式在我国大江南北普遍存在。农老大毕竟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是一位地地道道老实巴交的农民,更不用说农老大一年四季种庄稼随着季节走向,在生产上不但把握得十分准确,而且就连那一块土地种什么庄稼,长什么庄稼,一年之内能够收获多少粮食,农老大在心中一酝酿,满出满算农老大比谁都清楚。
   农老大这块土地在这个地方,算是一块旱涝保收,也不算肥沃,方园只有一亩地挂零。农老大自从这块土地分到手之后,也包括其他水旱田在内,精耕细作,坚持倾听农业技术人员的长期培训指导,讲究科学种田,合理施肥管理,时刻不忘记土壤结构老化不增产的科学种田理念,把退耕还林剩下的好田好地一贯坚持种好管好。庄稼人常说,钞票多,不等于粮食多;钞票是人制造出来的,而粮食时从土壤里生产出来的;一旦粮食没有了,钞票就会成为一堆废纸。所以,民要以食为天,一顿不吃饿得慌,这是历来的古训。农老大站着是农民,坐着是农民,讲话是农民,办事是农民,关于农业生产上的粮食生产它的重要性,不管你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要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像生活在大山沟农老大这一类型的农民谁都能体会到这一点。
   农老大是庄稼人,能够在大山沟里老老实实种田地的人,恐怕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生活在山区内的农民百姓,只有像农老大这种岁数的农民,还在一如既往地扛起锄头战斗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春播秋熟喜获丰收的场面仍不逊色。但农老大的左右邻舍,亲朋好友,过路旁人等都这么建议,现在你农老大有吃有穿有钱用还有楼房,当今国家政策又好,该享享福了,还把庄稼种得这样好,这又是何苦呢?农老大比谁都明白,他苦中有乐,他扛起锄头走进庄稼地,看到的是一种幸福;日出日落,风里来雨里去,农老大背上背篓走进庄稼地,看到的是一种希望。农老大从他能够扛起锄头那天起,没有离开庄稼地半步,一生伴随着庄稼在成长,一天天吃着自己生产出来的粮食在变老。播种、施肥、锄草、管理到收获,每一块庄稼地里的生产环节,在农老大身上是不能用数字能够统计出来的。如果把农老大比作农业生产上一件件农具,在农民手中被磨损掉消耗掉的各类农具再有多少件,每一位农民使用过的农具一定会记住的。但农老大和千千万万庄稼人一样,洒在土地上的汗水和光阴,起早贪黑的艰辛与勤劳,没有时间概念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茫茫人生,只有刻写在农老大满脸深深皱纹中,弓腰驼背的步伐中,黑里透白的头发里,满身汗味十足的身体上,全身上下沾满泥土沙子的匆忙中等等,才能让生活中的人们体会到和看得出来像农老大这样的中国农民的真正人生轨迹。
   “农老大还没有栽完红苕秧子?”现在王二娘不知什么时候手提竹篮,在与农老大玉米地相邻一块土地上摘辣椒和黄瓜等小菜。农老大正好埋头在打苕窝子,有两颗汗珠从眉皱间,分别滚进了两只眼眶,农老大便停下锄头,只觉得两眼像掉进了什么异物非常难受,于是农老大抬高了手臂,用袖管轻轻向两眼扫去,就立刻听到了王二娘的声音。
   此时,农老大眨巴着双眼,睁开眼睛看东西一片模糊,只好顺着声音估计道:“快栽完了。王二娘你在哪里?”
   王二娘勾下腰,在黄瓜藤上摘了两条熟黄瓜。一条放进竹篮,一条拿在手中,在胸前衣服上擦去灰尘,吃一口黄瓜,王二娘才含含糊糊答道:“在你对面。”
   农老大一双眼睛不一会儿看人看物清楚明白起来。还是第一眼看到了王二娘就在自己的对面不远处,农老大便丢下锄头,双手来回一拍,手中的灰尘一落地,弹了一下那双赤脚板,高呼王二娘:“把黄瓜快拿来一条给我解渴!”
   王二娘快速吃起了第二口黄瓜,开玩笑似地喊道:“剁脑壳死的,自己来拿,我不给你送!”
   农老大在此时就掏出了一包纸烟,点上一支叼在嘴上,吐出一股浓烟,蹬下身子,一屁股坐在了锄把上,对王二娘也温和地喊道:“王二娘我累了,不想过来。还是请你多走几步,平时你多贤惠!”
   王二娘只答应了一声:“好,我过来;剁脑壳死的。”
   王二娘一边吃黄瓜,一边提着竹篮,动身快步走到了农老大身边。王二娘把提篮一放下,伸手拿上一条熟透了的黄瓜,在胸前衣服上来回一擦拭,还不等递到农老大手中一瞬间,王二娘迅速伸出另外一只手,把农老大嘴中那一支烟顺手扯掉,摔去老远,王二娘张开嘴笑道:“是先吃烟?还是先吃黄瓜?”
   农老大站起了身,首先还是接住了一条黄瓜,但一双眼睛还在盯着丢掉纸烟的方向。农老大吃了一大口黄瓜,胀得面部腮膀两边像两扇皮鼓。当农老大咽下一口一口黄瓜时,吹出了一股酸味,又打了一声响嗝,这才和王二娘接上话茬:“我先吃黄瓜,先吃黄瓜!”
   农老大和王二娘觉得两人说话真有意思,在不知不觉中都笑了起来……
   站在不远处农老大外孙子玩手机游戏正起劲,斜着身子摇摆了一下,那一双脚一左一右踢了一次地面上的土疙瘩泥巴,一股烟味扑来,农老大外孙子斜着眼睛一看,离自己不远处,一支烟正在冒青烟,马上捡起来吸了一口,不但引发了一声咳嗽,而且在背后传来了农老大的喊声:“把纸烟快拿过来给我抽,还有黄瓜给你吃!”
   农老大外孙子没有把烟直接拿过来,而是远远地朝农老大这个方向摔了过来,正好落在了王二娘的竹篮内,但此时农老大外孙子玩着手机,已经走到了农老大和王二娘他们的前面。
   王二娘顺手从竹篮内拿出一条小黄瓜,并在衣服袖口上来回擦了擦,又对小黄瓜吹了灰尘,才放心地递给了农老大的外孙子吃着。还在王二娘竹篮内冒烟的那一支烟被王二娘拿在手中,又被王二娘踩在了脚下,嬉皮笑脸地对农老大说:“让你吃烟,吃狗屁!”
   农老大很快吃完弟一条黄瓜,王二娘又拿上第二条稍微大点的黄瓜,递给农老大笑骂道:“多吃几条老黄瓜,栽红苕秧子有力气。把昨天没有栽完的赶快栽完,今天不栽完,小心兄弟媳妇骂你没有用的东西!”
   农老大只管吃他的黄瓜,似乎假装没有听见,只好畅开笑脸张开嘴巴痴笑着。王二娘提着竹篮离开时,又给农老大留下两条黄瓜,还把竹篮内的青辣椒抓了几把,放在了农老大的背篓里,说道:“尝尝我们的辣椒,也经常吃你们的小菜!”
   农老大吃着黄瓜不是不好意思地说道:“劳慰你了。今天又吃你的,还要给那么多辣椒,你们种小菜也不容易嘛!”
   农老大看着王二娘的背影慢慢从视野中消失了,似乎才反过神来。
   农老大把王二娘递在手中的那两条黄瓜暂时不吃了,放进了上衣口袋内。农老大吃完黄瓜,满嘴湿润润的,有一粒黄瓜残渣留在了农老大的下嘴唇上。在农老大再次抽烟的时候,那一粒黄瓜残渣才从农老大的嘴唇上消失掉。
   农老大暂时不打苕窝子了,要去栽上一阵苕秧子,必须通过目测还剩下多少苕秧子数量,农老大再打苕窝子也不迟。
   农老大刚把苕秧子栽完,外孙子玩游戏的手机拉长了声音,叮铃铃响了起来。农老大外孙子把接通按钮一摁,就听出了手机对方的说话声,赶忙跑到农老大跟前,把手机递给外公。这个通话是农老大老伴从家里电话座机打来的。农老大老伴在通话中告诉他:还有多少红苕秧子没有栽完,就不要栽了。女儿女婿从汉中回来了,屋里菜数不多,要求农老大在地里摘回豇豆、茄子、西红柿、还有辣椒、青色南瓜、丝瓜、选一把小菠菜打一碗鸡蛋汤,然后把还没有成熟的玉米掰回几个,女儿女婿说要煮着吃,味口好,动作要麻利点……农老大听着老伴在电话中吩咐,几乎听傻了眼,又是激动又是高兴,嘴上不停地答应道:是,是,是……
   农老大把剩下数量不多的苕秧子也不栽了,从背篓里取出来就摆在了玉米地的阴凉处,连那一双没有后跟的布鞋农老大也忘了把它穿上,赤着一双脚板急匆匆背上背篓,对外孙子说道:“你爸妈从汉中回来了。”当外孙子的一听父母从汉中老家回到外婆外公家,开始喜欢得手舞足蹈欢呼起来,连连喊了几声爸爸妈妈的称谓,一边走一边牵着外公的手,痛痛快快又走在外公的前面,跟着外公到地边开始摘茄子、西红柿、青南瓜等小菜了。小菜摘够了装进背篓,农老大还选择了五个不成熟的玉米,两个玉米外孙子要拿在手上,另外三个玉米农老大丢进了背篓里。当农老大背上背篓和外孙子拐上一条小路时,女儿女婿已经在前面对面路上走来了。女儿女婿一见面同时对农老大喊了一声爸;女婿接住了农老大的背篓挎在了肩上;女儿把自己的儿子抱在怀中亲了又亲,他们一行人才开始有说有笑地朝前走去。

共 8784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缘于土地,缘于庄稼,缘于躬耕,大山沟里的庄稼人,这一方水土养育的一方人,就是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生活了一辈子。这篇关于土地的文章叙述的就是一个叫农老大的庄稼人栽红苕秧子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读到了小说开端起始到发展跌起的变化,农老大一双儿女成长致富之后过上的幸福生活,在这样的喜乐过程中,农老大仍然执着于这一亩三分地,与其带来播种的快乐和秋后收获的享受。在此当中,小说情节还穿插了农老大女儿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所经历的抉择转折点,这对于只靠庄稼生活的农老大来说,为女儿选择进职业技术学校学一技之长,而不是只顾眼前温饱,顺大流外出打工,则是农老大的明智之举。因此,我们说,土地给了的是农老大丰收的满足,而儿女们出息得有模有样,才是农老大背负生活行囊释放之后最大的收获。直到最后,离不了土地的农老大,把土地当作生命中唯一的踌躇空间,在这里挥洒锄镐,在这里栽种、流汗,与外孙、王二娘嬉逐、亲近,蕴育快乐,享受阳光,追逐光明!文章内容丰满、翔实,语言朴实,叙述有条有理,大段大段的田间生活描述,挟带着泥土的芳香,给予了我们很逼真的农间生活原型画面。欣赏力荐阅读!遥祝作者秋安!【编辑:伊伊秋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伊秋水        2017-09-21 22:04:07
  芬芳的土地,写满了庄户人的幸福、快乐生活,时光静安!
刘永萍,女,笔名伊伊秋水、yiyiqiushi,江西省吉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安福县作协副主席,已发文章50万字见于《中国作家网》等文学网站,作品见于多种报刊,出版多本书集。
2 楼        文友:伊伊秋水        2017-09-21 22:04:34
  期待作者更多精彩!
刘永萍,女,笔名伊伊秋水、yiyiqiushi,江西省吉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安福县作协副主席,已发文章50万字见于《中国作家网》等文学网站,作品见于多种报刊,出版多本书集。
3 楼        文友:张福洲        2017-09-22 16:30:47
  庄稼地是庄稼人的天地,庄稼人离不开庄稼地。作为庄稼人,一生中无法改变的习惯就是看庄稼生长,看庄稼收获,给庄稼施肥、除草、下种、间苗……欣赏老师佳作!
命运如写作,可以去修改。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