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根在土里(散文)

编辑推荐 【轻舞】根在土里(散文)


作者:刘庆 布衣,162.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29发表时间:2018-03-18 05:22:27
摘要:残阳如血,放出最后的一丝光线抚摸大地,充满了不舍与留恋。凛冽凄冷的风儿吹来,地里的枯枝败叶滚滚而起,那些飘起的叶子,和那些没飘起的叶子,最终也一并归了黄土。而那些依然在土地上耕耘着希望的人们,还是那么不辞辛劳,扎根在土地里……

【轻舞】根在土里(散文)
   奶奶盛满了整整一大锅水,把我拔回来的“滋滋草”放在水中,盖好锅盖就开始烧水。我要帮忙,她不肯,让我在窑洞里凉快一会儿,等着水烧开。土窑洞里真得很凉快,与外面火炉般炙热的天地截然是两个世界。跟着大人们忙活了半天,我早已累得恍恍惚惚,脚上的布鞋都令人难受万分,脚掌在鞋里不听使唤地滑来滑去,我干脆脱了鞋,光着脚站在地上,土窑洞里凉爽的地面让人惬意极了。坐不住的我想到大门洞里去,出了院子脚刚放下去,就像是踩到了烙铁上似的,烫得我浑身一个激灵。没办法,只好又到窑洞里踏上鞋才走到大门洞里。
   灶膛前烧水的奶奶面色红呼呼的,不时掰折柴禾添到灶膛里,趁着柴禾燃烧的空隙,她才用手支撑着腮帮子舒缓一下紧绷着的神经,让自己放松下来。我再次要替奶奶烧水,奶奶却说:“你烧不了,等着就行了。我自己习惯了一个人干活。”
   我说你在大门洞这里凉快一会儿,我替你看着柴禾。
   “唉,哪里还有时间歇啊,水烧好了就得马上做中午饭了,你送了水就回来,场里你帮不了忙,回来帮我压饸铹,十多个人的饭呢。”
   我说知道了。
   奶奶又添了柴禾,揭开锅盖看看,让我给她拿来铜制的马勺,把“滋滋草”熬好的开水分别盛到两个水桶里,让我挑着送到场里。她又赶紧添上水,架好了柴禾回窑洞里和面去了。
   两半桶开水倒不是多么沉重,而是我的个子小,上坡的时候平衡掌握不好,人显得特别的吃力,只好用两只手用力托举起水担,一步步硬挨着上了坡。通往打麦场的路两旁栽满了茂密的枣树,落在枝干上的知了热得受不了,玩命地扯着嗓子叫唤起来,和远处枣树上的知了你一嗓子他一嗓子的比拼着高音,和着碾麦子的拖拉机声汇聚成了繁忙夏季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放下担子,爷爷问我奶奶开始做饭了没有,我说开始做了。
   “给你奶奶说快点,多做点,咱们的麦子多,大家都累得不行了,时候不早了,也都饿得可以了。”爷爷说。
   院子里,奶奶忙忙碌碌地在小锅里做好了汤,架好了两根粗柴,又在大锅上烧火,灶台边的石板上放着白色的洋瓷盆子,里面是她和好的饸铹面。等水烧开,就可以压面了。
   奶奶就和我把沉重的木制饸铹床子抬出来,放到锅台边。
   水开了,奶奶用刀切出一刀面来揉好,放到床子里,然后按着床子的另一头,不让它翘起来,还不停地搅开锅里粘住的面条,又看灶膛里的火是不是完好。我压好一床子她就赶紧填好一床子,然后一心三用的操心这操心那。天气炎热外加灶火热锅的熏烤,我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了,头上的汗珠子不停地顺脸颊流下来,难以想象奶奶整整一个中午是怎么能坚持下来的。
   打麦子这天中午,用木制床子压了二十二床子面,压的时候我一一数过的,盛了满满两大盆。压完最后一床子,我感觉整个身体都是软绵绵的了,再没有一丝的力气。
   两大盆饸铹面被体力透支过度的人们风卷残云地拾掇过后,也所剩无几,爷爷带着大家都到场里去了,拖拉机依旧“突突突”地转圈碾压着麦子,大家接过爷爷递过来的纸烟贪婪地抽着,完了就靠着枣树或者是树荫下的小草,眯着眼睛睡一会儿。爷爷也疲累地靠着枣树,静静地睡着了。
   所有人都吃完走了,奶奶捞了盆底的最后一碗面,坐在窑洞里的灶台边,悄悄吃完自己的饭,又开始忙着洗锅刷碗,待到忙完,又到了该去场里干活的时候了。
   一辆老旧的手扶拖拉机扯着嗓子慢吞吞地进了村子,停在村子中央的大核桃树下。同样被阳光炙烤的恹恹的驾驶员跳下来,看着忙碌的打麦场的人们,伸了伸懒腰,用干涩的喉咙叫着:“西瓜,西瓜……”
   大家不由转过头看了看那辆老旧的手扶拖拉机,又看了看驾驶员,继续忙着手里的活计。两个桶里的“滋滋草”水所剩无几,天气太热了,喝多少都是口干的,怎么喝都是热的,太需要凉快了。我跑到场边的高处,远望着拖拉机里的西瓜努力地咽着唾沫。
   “这小子渴过头了,嘴又馋了。”看我跑开了,人群中有人起哄。
   “哼,受苦球都不蛋,吃好的倒能行了。”百忙中的爷爷不屑地说。
   看爷爷的态度是买西瓜无望了,我只好灰溜溜地回来,继续给大人们帮着干活。
   “什么时候都忘不了说些废话挤兑孩子,受苦,受苦,那有什么好的,还上瘾了?”奶奶很不满意爷爷有事没事的总是挤兑我,狠狠地白了爷爷一眼。
   看在眼里的爷爷毫不介意,继续忙着手里的活。
   人群里有人说:“咱们这辈人只能就这样受到死了,但愿孩子们这辈都能行,再也不要受这样的牛马苦了。”
   爷爷似乎是很无奈地叹了口气,对奶奶说:“唉,我也盼着孩子好,可咱受苦人不受苦吃什么?要受苦就得扎根在土里,这点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有份好苦也终归不是什么坏事。算了,算了,我也不做这个恶人了,去买上两个西瓜吧,今儿太热了,人也都渴了。”
   西瓜买来,爷爷招呼大家停下手里的活,都过来吃西瓜,人太多我只分吃了一牙,可那透心的凉意同样令我清爽无比。麦收时节,村里隔三差五就来卖西瓜的,爷爷掏钱买西瓜这还是第一次,他深信节约才能过光景的硬道理,且一分一厘都是土里刨出来的,那份沉甸甸的辛苦,太不容易了。
   连晒了两天的麦子,爷爷觉得还没有晒好,晚上就没把装好的麦子拉回去,一袋袋的全集中到打麦场中央,打算次日接着晒一晒。晚上要我陪他一块照看麦子,他抱来了被褥,铺在打麦场的枣树下,晚上就凑合着睡了。
   太阳落下后,村子很快就凉快了起来,天黑之后繁星满天,阵阵惬意的凉风吹拂着,和白日里火炉般的炙烤截然两个世界。
   我没有睡意,贪婪地看着清晰可爱的满天星,享受着夏日难得的凉爽,听爷爷讲着过去或辛酸或有趣的故事。
   讲完了,爷爷不停地叹气,问我听懂了没有。
   我说故事懂了,就是有些事情的做法很不可理解,甚至荒唐至极。
   爷爷说他也不懂,却真的经历过了,真实的发生过。
   我无法理解那个群魔乱舞的时代,索性转移了思路,想起看过的一本武侠小说里说的北斗星,刚一说爷爷就指着那个方位说:“你看,就在那儿,还有这里,是银河,就是王母娘娘挡住七仙女的那条河。”
   顺着爷爷指的方向,我大略认识了这些星宿,想不明白用这些星星的方位怎么能研究出武功阵法来。爷爷当然不知道我想什么,还给我讲起了别的星星的名称和故事,让我大为惊讶,没料到没上过学的爷爷居然知道这么多,我马上是初中生了,大多还都没听说过呢。
   讲完了故事,沉默了好一阵子,爷爷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唉,要好好念书了,考上大学才能有好出息,窝在村里只能土里刨食,这苦,不好受啊。”
   我应着,不禁想到这段日子累的几乎折了的腰和满手的血泡。
   “可你将来要真出去了,也别忘了本,”他接着喃喃自语,“你是农民的后代,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别了忘咱们的根是在土里,别像有些出去的瞎货,刚出草窑门没几天,就嚣张的不得了,忘了自己是谁。活人可不能忘本,咱得踏踏实实的活人……”
   爷爷不止一次对我说过这些,开始我还应着声,后来就渐入梦乡,什么也不知道了。
   半夜里,我被爷爷推醒,睁眼一看吓了一跳,黑压压的云层遮住了星光,伴着阵阵闷雷,强劲的风声添油加醋般呼呼作响,有点吓人。按着爷爷的吩咐,我跑回家叫来了家里的所有人,急匆匆地用架子车分五次把麦子拉回家。我和奶奶抱着场里的被褥最后回到家,由于一直是跑着往回抢麦子,我的腿都站不稳了,酸软得抖个不停。
   不一会儿,豆大的雨滴把大地拍打得“啪啪”作响……
  
   四
   家里的电视不晓得出了啥问题,图像模糊不清还总跳来跳去,急得我团团转。晚上有电影《天龙八部》,几天前看了预报,就把我这个武侠迷激动了好一阵子,眼看播放在即电视又“掉链子”,我只好到爷爷家里去看,现在他也有一台黄河牌的黑白电视机。
   我一说爷爷就把眼珠子瞪得老大,又开始老调重弹,说看电视能过什么好光景。奶奶却坚定支持我:“这阵又不是什么农忙时候,孩子一天没事,要看就让看好了,能浪费你几度电?”
   爷爷没再坚持,算是默认了,后来大伯家的二哥带着老三也来了,我们三个孩子正好有个作伴的,看电视热闹。就是电影播放时间太晚,晚上十一点多才开始,爷爷奶奶早就睡的啥也不知道了。
   电影开始后我们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大声笑,相互讨论点电影里的内容。熟睡中的爷爷翻个身就醒了,看我们的样子就开腔:“太不要脸了!”说完,又睡了。
   再过一阵子,又翻个身,来一句“太不要脸了。”又睡了。
   如此这般骂“不要脸”,有四五次,都是在他翻身的时候,要是不翻身,就睡得好好的,啥事也没有。发现了这个规律,我们把电视声音调小了点,互相讨论的声音也压低了几度,果然他就不再翻身了,我们也没再挨骂,顺利地看完了电影。
   早上我赖床很久,太阳都升得老高了,还觉得没有睡好。为了看电影睡得迟,真不应该那么晚睡觉,弄得白天都无精打采,浑身没劲。
   院子里飞来飞去的蜜蜂嗡嗡乱叫,我缩着脖子怕被蛰,躲躲闪闪的。奶奶让我别怕,告诉我说蜜蜂不会随便蛰人。我稍微放下了担心,抬头一看,窑洞顶上的酸枣根周围聚集了很多蜜蜂,看来是把那里当家了,不打算走。
   奶奶说这窝蜜蜂昨天就来了,等爷爷回来看能不能收回来养。我听妈妈说过蜜蜂是可以养的,想到有香甜的蜂蜜可以吃,我心里高兴坏了。当时不知道爷爷其实根本不会收蜂,以前看人家收过,知道该念叨什么,能不能收蜂成功,只有看天意了。
   爷爷从地里回来,很自信地说他会收蜂,忙着搬来梯子,把笊篱绑在一根细长的杆子上,就要上去收蜂。
   “你只看人家收过一次蜂,你头一回还是操心点,要有耐心,别耍你的急性子。”奶奶不放心。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收蜂不是吃猪肉,操心点。”
   “哎呀,你咋那么多话?不行你才收?”
   “行,行,你收,你收,我不说了。”
   爬上梯子尽头,爷爷倚靠着土墙,一只手抓着杆子伸出去,把笊篱靠近蜜蜂聚集的那根酸枣根,口中反复念叨着“蜂王快进来”之类的词。
   热闹的蜂群你来我往,嗡嗡飞舞,就是不靠近笊篱,更不见那只“蜂王”的真面目。我和几个孩子还有村里几个人紧张地注视着爷爷收蜂的进度,希望蜜蜂都赶紧能收回来。奶奶看时间有点长,提醒爷爷耐心点,胳膊酸了就换一下胳膊。
   二十来分钟的时间了,爷爷换了几次胳膊,累得汗珠子都开始滴了,收蜂口诀念叨得口都干了,那群蜜蜂始终不肯买账,怎么也收不回来。又约摸过了几分钟,蜜蜂还是自顾自乱飞,爷爷终于丧失了耐心,怒气腾腾,心里一发狠就用笊篱砸向蜂群。
   俗话说出乱子是捅了马蜂窝,可是捅了蜜蜂窝也挺惨的。看爷爷用笊篱砸向蜜蜂,奶奶就喊:“不好,这老东西又要捅乱子了。”
   真的是捅出了大麻烦,挨了一笊篱的蜂群一下子落下来,正好落在爷爷刚剃过的光头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乱蛰,空中飞着的蜜蜂认出砸它们家的“元凶”后,扑过来又是一阵猛蛰,痛得爷爷嗷嗷直叫。
   看着的人都是一阵惊呼,最先反应过来的几个村里人赶紧过去把爷爷接过来,奶奶跑到窑洞里拿出来一块湿毛巾,把还在乱飞的蜜蜂赶走,就给爷爷把头上和脸上的刺。
   蜜蜂散去之后,我才看清爷爷的面目鼻青脸肿的,整个头上都是蛰肿的包,奶奶小心地给他挤着包里的毒,挤完又用湿毛巾擦净表面。村里人说幸亏是光头,还好挤一点,头发长就越麻烦了。
   奶奶一边忙着挤包,一边埋怨:“还让你有点耐心,你偏偏耍你的急性子。”
   爷爷说:“都那么长时间了,还能说没耐心?”
   “收不到蜂就算了,你打蜂做什么?你还当蜂也怕你,不敢蛰你?”
   “哎呦,疼死了,轻一点。”
   看着爷爷的窘相,我和几个孩子不由哈哈笑起来,爷爷把眼一瞪:“笑个屁,再笑就打你。”吓得我们赶紧都跑开了,笑声反而更大了。
   说不清从何时起,奶奶的耳朵背了,跟她说话总要被“啊?”“啊?”地问上几遍。
   一次过节,我和弟弟到窑背上问奶奶杀不杀鸡,院子中的奶奶将耳朵偏向我和弟弟的方向,很努力地听了几遍,还是不敢肯定地回答:“啊?拉稀不?”
   我又大声地说是杀鸡,杀不杀鸡?
   “不了,不拉稀了,”这下感觉听清楚了,奶奶一边甩着手一边说,“我吃了你二爸给的药,不拉稀了。”
   我又试着大声喊了几次,喊得嗓子都疼了,她还是听不清乱答应。无奈之下,我只能到跟前去问她。
   恍然大悟的奶奶不好意思的笑了:“老了,咋都听不清人说话了,没几年的活头了。”
   这才过了几年啊,恍惚只在那么不经意的一瞬间,怎么就老了呢?可她确实近乎全聋,一句话要“啊?”“啊?”地听很多遍才勉强能听清一半。一向不知疲倦劳作不息的爷爷也患了脑血栓,闲下来有几年了。注定一辈子闲不住的他没事总在地里走来走去,精心照料着我的那棵杏树,还喂着二十来只鸡。

共 12011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有着浓郁西北乡土气息的文章。文章开头以奶奶下葬为序,以爷爷奶奶生活一辈子的窑洞的破败、荒芜为背景,给读者营造了一种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凄凉感。紧接着以若干年前的麦收回忆,缓缓拉开序幕。文章层层推进,把读者带入了八九十年代农村火辣辣的麦子抢收的场景里,那些不畏惧苦累的细节及对话描写,体现出了爷爷奶奶作为庄户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的憨厚与淳朴。文中的许多对话语言以及庄稼人特有的衣食作息场景,无一不透露出农民的勤劳,节俭、质朴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深有体会的人,又体会了一次蛰伏于岁月深处的记忆。岁月催人老,我们已经在时光荏苒里步入了韶华,而爷爷最终回归了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奶奶亦是病魔缠身……这些情景的生动描写,无不阐述着岁月经年里的世事沧桑,一代新人换旧人。文章如同一部电影,场景及语言描写得极为细腻,富有厚重的乡土气息,很有带入感,让人有不忍释卷的感觉。很成熟的作品,恭维、仰慕的话就不多累赘了,敬请各位读者自己体会。推荐阅读,感谢赐稿轻舞社团,期待老师更多精彩!【编辑:永远的狼】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永远的狼        2018-03-18 05:29:43
  感谢老师赐稿轻舞,很厚重的作品,驾驭语言功底的能力也是让我敬仰不已,编按理解不足之处,敬请谅解,遥祝笔健春怡,期待拜读您的更多精彩!
时光静好,与卿语!似水流年,与卿同!繁华落尽,与卿老!
回复1 楼        文友:刘庆        2018-03-18 11:22:29
  多谢编辑老师的辛苦编辑与鼓励,我们共同努力,跋涉文学海洋!
2 楼        文友:梦婷        2018-03-18 12:00:24
  好一部厚重的人生苦难史,沉甸甸的似乎有千斤重。再次聆听和感受着我们的先辈在黄土地里刨食,和人生里的风雨磨难斗争和抗衡着……
   感谢作者带来感动和精彩的文字,祝周末快乐!精彩多多!
梦婷
回复2 楼        文友:刘庆        2018-03-18 12:44:25
  多谢社长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