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老君山神话拾遗(传奇故事)
春天的老君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下春光融融,山顶冰雪未消。恰值农历望朔之日,十里八乡朝山人众络绎不绝,人群中有花季少年,有耄耄老者。人们攀葛藤、爬山道,艰难而行,蹉脚石子路上不时传来被摔倒者的惊叫声。只有倒骑毛驴的张果老,悠悠自得的边欣赏风景边哼着小曲。人们奇怪那白毛驴为何走山道如何平地!
张果老与行人一道沿神路上山,一路上看到人们遇庙烧香,见神磕头,好不虔诚,心中感慨万分。当他经过淋醋店到达救苦殿时,已过午时,山泉旁边不少人在喝着泉水吃干粮。张果老一路吸纳山花清香,心中清爽,并无饥饿之感,那白驴本是纸物仙体,一路上也不休息,径直向山顶前进。
转过一个山头,前面一堆歇息之人不像朝山香客,却象干活的劳工,他们身边放着抬杆,竹圈,打柱棍,像是在抬石头搞什么建筑。张果老心中疑惑,便下来毛驴上前打听。
“老乡,你们这是干什么呀?”
“盖楼呗。”一个老乡答道。
“盖楼,山上盖什么楼?”张果老越发不明白了。
这时,只见从山上下来一个道童,肩挑两个小桶来到眼前,放下担子说:“来,大家歇会儿,喝点热汤,就着把干粮吃了,再干活。”
张果老再次向道童打听:
“小道兄,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呀!”
“噢,看来你是外地来的吧?你不知道这里原是先年太上老君讲经布道的地方。你看——道童指着前边的一块石头说:“当年老君爷就坐在那里讲道。我们大家想在这地方盖座庙,来纪念老君爷的教化之功。可这石头做基太小,大家就合计着把地基扩大一点垒高一点,好好地盖座庙。我们道长连名字都起好了,叫‘传经楼’。”
“要叫‘传经楼’,该垒多高啊!”张果老问。
“越高越好。”道童说。
“像你们这样肩扛人抬,什么时候才能垒成像楼那样高的台子呀!”
“不怕,只要不停地干,总有垒成的一天。”一个老乡朗声说道,“你是不知道啊,老君爷多次显灵保佑过我们,我们要将他的功德传留后世啊!”
张果老听老乡这么一说,心中怦然一动,太上老君曾经保佑过人们,他们就感恩戴德,而盖庙纪念。而我虽然是太老君的再传弟子,对太上老君却没什么报答。想到这里,张果老心中惭愧,就暗下决心,要为造传经楼出一点力,于是他说:“乡亲们,今日天已过午,想来,大家也早已累了。这样吧,你们暂且回去休息,这‘传经楼’的台子就包给我了。”
众人这才详细打量这位牵驴的道人,只见他清瘦矍铄,发须皆白,一手牵着瘦骨嶙峋的白驴,一手拿根赶驴的荆条,驴背上斜挂着一个褡裢,褡裢两头鼓鼓的,不知装着什么东西。
众人不看则已,一看禁不住掩口而笑,有人问道:“我说这位道人,如果俺们都回去休息了,不知你老先生怎么弄来石头?难道用这瘦驴运石?”
“这些,你们不用操心,明天早上保准垒起高台就是。”
人们看他,满口疯话,也就不理睬他,大家只顾干活去了。
张果老见众人不信,也不再说什么,背朝前,跨上驴背,笑呵呵地向山顶走去。
张果老走后,人们便议论开了,有的说:
“哪里来的疯道士,满口疯话。”
有的说:“这老头想拿我们开涮啊!”
也有的说:“还真有点奇呢?”
人们边议论边干活,直干到太阳落山。第二天,人们到工地一看,昨天抬的石头不见了,老子传经石的位置现在成了个小山头,上面还长着树木花草。人们爬上山头一看,顶部有一块平坦的地方,他们昨天抬的石头就横七竖八地躺在这里。
这时,道童从山上匆匆走来一问:“你们昨晚干活了?”
“没有哇。”大家说。
“没干活,为啥我半夜起来解手,听见这里那么大的动静。”
“你听到什么声音?”
“轰隆隆,咔嚓嚓,好像移动大山的声音。”
这时才有人想起昨天的疯老头:“昨天牵驴的老头会不会是仙人,这真是他干的呢?”
“你们看,他刚走不远——”。
人们朝说话人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个倒骑驴的老者笑呵呵地向东方飘去。
“张果老,八仙张果老。”不知谁首先想起了这个名字。
人们倒头便拜,一个个口中连声称谢。直到张果老消失在东方天际。
“不知张神仙法力这么大。”人群中有人感叹。
“那当然了。”道童接话了:“听师傅说,张果老那驴背上的褡裢,一头装着日头,一头装着月亮,鲁班爷的赵州桥还被他压裂缝了呢!”
“真的?”
“谁还诳你,要不是鲁班爷用大手托住桥底,赵州桥还真被压塌了呢!不信你们去看看赵州桥下现在还有鲁班的手印呢!”
“别吹了,快回去喊道长,就说,张果老把高台造成了。”
张果老造高台的事一下子传遍了十里八乡。人们接着在山头修了座庙。老君庙道长亲提一联:
道德讲经藏玄机,张果显圣筑高台
横批为:名播传经楼
张果老游遍了五岳三山之后,回到仙班,向仙众描述了老君山美景后,八仙曾相继游览老君山,酒仙吕洞宾游后还作了一首诗:
洞庭为酒喝时浩饮
君山作枕醉后高眠
这首诗现在还存于《吕洞宾诗集》中,不信你去查查看。
四、八蛙峰的传说
——樊梨花巧斗八蛙精
传说樊梨花被丈夫休了之后,一肚子怨气,不愿继续留在长安。她带领亲兵家将,过中条,出函谷来到老君山的养子沟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为老君山留下了很多民记和传说,“巧斗八蛙精”便是其中的一个。
这一年,骄阳似火,赤地千里,老君山下的栾川县又是个旱灾之年。农民们好不容易盼来一场雨,往往是狂风如冰雹,非但丝毫减轻不了旱情,反而更增加了灾难。
眼见农民心急如火,樊将军也心如油煎,她想,人们都说老君爷十分灵验,我何不上山求老君降下甘霖解除旱情。于是她便带几个随从向老君山走去。
由于海拔较高,虽是酷暑天气,而老君山上却格外凉爽。一路上山青水秀,奇峰幽谷,樊将军真想一步三驻足,慢慢观赏美景。
但一想起山下百姓被旱灾煎熬之苦,便无心观赏美景,径直向山顶老君庙走去。当樊将军一行到五里坡时,随从们只见樊梨花正行之间,突然站立不动,侧耳屏息,似有所闻。
随从们也忙停住脚步,侧耳细听。只听到山道东侧蛙王洞中传出一种异样的声音。
正不知是何物发出,却见那风和日丽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一股寒风从蛙王洞飘出,悠悠然向西飞去。这时只见樊梨花猛然跃起,大叫一声:吠,哪里逃?妖怪休走!就像战场上遇见了敌人。
众人惊魂未定之时,却见樊梨花一路高叫,大踏步向寒风飞去的方向追去。众人也只好相随而去。
你道为何,原来那樊梨花在跟她师傅学艺之时,曾经学过辨识兽语鸟鸣。所以对于蛙王洞中传出的声音,随从们不知道是何物发出,而樊梨花却能听出——那是蛙王给下属下令,要它们到追梦谷黑龙潭取冰雹,到七里坪作恶。
其原因是七里坪一老农来老君山时没有到蛙王洞上供,所以蛙王要“收”七里坪的庄稼。
樊梨花闻听之后,心想,原来山下常下冰雹是这里蛙王所为。正要上蛙王洞为民除害,却见一股寒风飘出洞去,樊将军知道那是八蛙精。因怕它们取得冰雹祸害七里坪百姓,这便跃身追赶过去,决定回来再收拾蛙王。
樊将军翻山越岭,抄近道赶往追梦谷。当她越过蛇神谷,来到大力神石前时,刚好八蛙精迎面飞来。
樊将军定睛一看,那领头的蛙精两眼鼓起,好似两个灯笼,大白天竟也放出蓝色的光。嘴巴大得快裂到了脖劲,肚子圆圆的像吊着个大气球。后腿伸直,像两只伸直的鹰爪——一股凶恶之相。
后面紧随的七蛙也是一个呲牙咧嘴,怪模怪样。
樊梨花想,自从师傅传我降妖法诀以来,一直未曾派上用场,今天何不一试,于是飞身跃上大力神石,盘膝而坐,双手合十,二目相闭。口中念起了降妖法诀。
樊梨花刚刚念了几句,便见八蛙行进的脚步已经放慢。当行至八蛙峰时,已经全部走不动了。只见一个个蛙精都坐在八蛙峰的这面坡上,面朝樊梨花,举着前足,张着嘴巴,瞪着双眼,望着天空。
樊梨花继续念诀,八只蛙精慢慢地变僵,最后变成了八块石头,永远仰脸对天坐在八蛙峰上。
当几个随从赶到大力神石前时,樊将军已经制服了八蛙精,走下了大力神石。
几个随从听了樊梨花制服八蛙精的经过都后悔来晚了一步,没有亲自看到。同时她们也齐声称赞将军降妖服怪的功绩。
樊梨花听了,不以为然地说:
“现在高兴未免过早,蛙王洞中还有一个大蛙和一群小蛙精呢。快,我们干脆回去一并制服了它们,叫它们永远也不能再为百姓。”大家听了,齐声说好,于是一块顺原路向五里坡走来。
蛙王洞中,蛙王端坐于太师椅上,几个蛙喽罗正在恭维:“大王,这次冰雹,大王可能好好出一口恶气。”
蛙王两眼一瞪:那可不,我就是要山民们知道蛙辈的厉害。我叫他们只敬菩萨,敬老君,不敬我蛙王!我要叫这场冰雹狠狠地下,把他们的秋庄稼全部打光!直打得颗粒不收。还要让蛙精们在下冰雹时大声鼓噪——叫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蛙喽罗正在嚷嚷,蛙王却突然大喝一声,变了脸色。它喝住喽罗,厉声说道:
降雹的时间已到,为何听不见雷声?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还不出去看看?
小喽罗们争先恐后地向洞外涌出“唉呀,我怎么走不动了?”几个小喽罗都大叫起来。蛙王听说,便想出去看个究竟,谁知屁股却像被粘着了一样怎么也抬不起来。——原来,樊将军已经赶到,她正盘膝坐在对面的山顶上念着降妖法诀呢。
蛙王和它的喽罗们慢慢地变僵了。最后一个个都变成了僵硬的石头。
樊将军制服蛙精的故事在这里传开之后,人们对她更加敬重,而老君山便有了“八蛙峰”“蛙王洞”这两处景点。
五、君山孤岛的传说
老君山下有个村子叫石坊院。过去,这里山高林密,坡陡地阴,不成庄稼,人们以打猎采药为生。村里有个姓石的人家,小伙子从小没名,人称“石郎”。
石郎母亲早死,爷孙二人相依为命。石郎小时,父亲上山采药打猎,常把他一人留在家里,吃惯了百家饭,穿惯了百家衣。十二三岁就跟父亲上山,练就了一身胆量,两手武艺。也养成了豪爽、侠义的性格。
石郎随父采药打猎,几乎走遍了老君山的山山岭岭,但有一处叫蛇神谷的沟,父亲从来也没领他去过。更奇怪的是,石郎每次要求去蛇神谷,父亲脸上总是现出惊恐的表情说:
“那地方不能去!”
但父亲却从不说其中的道理。后来,石郎从村里人的口中得知:这是祖上留下的规矩。因为蛇神谷里有一条大蛇,曾经吃了不少人。
石郎想:既然长年无人去过,那里药材一定很多,野兽也会不少,不除掉大蛇,人们怎样去那里采药。想到这里,石郎暗下决心,一定要进沟看个究竟,如果真有大蛇,一定要杀死大蛇,为民除害。
决心已定,石郎并不向父亲提起,单等那天父亲外出就开始行动。
机会终于来了。农历四月初七,父亲早早起来对石郎说:
“今天咱爷俩不上山了,明天是老君爷的生日,你在家蒸笼馍,,我到山外卖点药,顺便买些香烛,明天咱上山拜老君去。顺便抽一签,向老君爷问问你的婚姻大事。”说完,父亲就动身赶集去了。
父亲一走,石郎赶紧搬出面罐,挖了点面,又找到“面渣头”,一并送到邻居王妈家,嘱咐王妈说:
“你把这面发上,中午给我蒸一笼馍。”
说完,还再三叮嘱,这事不能让父亲知道。
安排停当,石郎一个人背上猎枪,带上大刀、弓箭,独自一人向蛇神谷走去。
山高林密,洞深谷幽,加上长年无人走过,深山老林看不见路径。山林中的腐枝败叶足有一尺多厚,踏上去软绵绵的。林中的鸟儿向来没见过人,现在见人了也不害怕,叽叽喳喳扑扑楞楞直往石郎的身上撞。倒是山鹿、野兔见了人吓得东奔西窜,攀岩越洞,惶惶而逃。
石郎不敢尽在山谷中行走,他想,在山谷视线太差,如果大蛇出来看不见,突然遇上,可不就危险了。他又想,蛇喜阴怕热,大概不会住在阳坡,我就上阳坡向对坡看,先看清楚蛇洞究竟在哪里,再找出蛇出洞的规律,然后再想办法对付。
想到这里,石郎便顺着面南的山坡向岭头上走。待石郎攀野藤、登山岩爬上南岭时,太阳已上来一丈多高了。
石郎上到山顶一看,山顶的树木虽然不高,却叶稠枝密,站在地下仍然看不清林子外面。
他就爬上一棵大树,坐在树杈上观察对面的动静。对面山坡古树参天。朝日的余辉把林子分成了明暗不同的两个世界,阳光到处一片明亮,朝日未及阴暗油绿。
一片古林往上是一面石壁,足有百余丈高,绝壁之上点缀着几棵青翠的古松,使绝壁平添了几分生气。
在绝壁的中间有一道小壕,壕内一片葱郁,壕上方的绝壁间有一个黑幽幽的洞。石郎想:这该不会是巨蛇的洞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