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宁静】《心经》让我们把心找回来(随笔)

编辑推荐 【宁静】《心经》让我们把心找回来(随笔) ——兼谈《心经》抄录人金石先生


作者:石中元 白丁,7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80发表时间:2021-01-11 08:13:02

【宁静】《心经》让我们把心找回来(随笔)
   另外,从纵的方面来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可以理解为四个次第,或者说四个阶段的智慧、境界。
   第一句“色不异空”是破凡夫知见的智慧。“色不异空”就是说,色终究是空。我们认为生活的这个世界都是真实存在的,但佛法说这个世界不是真实的,是暂时的,真实的是永远不灭的。我们这个世界(色)是生、住、异、灭的,最终是空的,留不住的,所以是不异于空的。用这个智慧观点来看,不管是身体里面的还是外面的,哪一个都是在生住异灭、不停变换的,没有一个一直不变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真实的,所以说“色不异空”、“色终是空”。
   第二句“空不异色”是破外道知见的智慧。外道觉知世界不是真实的便执于断灭空。认为这个世界都是假的,所以什么都抛弃,什么都不想,住在空里面。可是这个空,其实也是来自妄想。所以佛法又告诉外道,这个空也不是真的,真空妙有的空是离不开色的,是不异于色的,是离不开现实世界,所以说“空不异色”、“空不离色”。
   第三句“色即是空”,是讲缘觉智慧的。缘觉智慧是在万法的因缘中觉悟,觉悟当体性空,而非异灭后空,在现象当中就觉悟到空,觉悟都是因缘和合而成,而非固有,拥有这种智慧,达到这种境界就具有了缘觉(罗汉)智慧。所以是“色即是空”、“色本即空”。
   第四句“空即是色”,是讲佛、菩萨智慧的。是在诸法空性当中生妙有,即空生万有。能空生万有则无事不成,无所不渡。我们天天读《心经》,其实就是讲要超越凡夫,超越外道,超越缘觉,直至成佛。也正如《心经》后边所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诸佛皆以“般若”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所以“空即是色”、“空生万有”。
  
   6.道然法师认为:这四句话是佛祖讲给四种不同的人听的
   道然法师认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4句话是讲给4种不同的人听的。
   第一句:“色不异空”,是讲给凡夫听的。凡夫执着一切都是实有。凡夫把自身的眼耳鼻舌身意当作真实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认为是真实的。实际上眼耳鼻舌身观察到的统称色法,是和人的色身有关的。凡夫执取,所以菩萨告诉他,你执着的那个有,不外乎是空的。
   第二句:“空不异色”,是讲给外道听的。外道认为,万法皆空,于是野蛮地、断灭见地认为一切都是空寂的。这是死空,断灭见,不究竟。所以菩萨说“空不异色”,你执取的空还是一种特殊的色。
   第三句:“色即是空”,是讲给阿罗汉、辟支佛听的。阿罗汉、辟支佛执取缘起性空,认为事物是由条件组成的,这个对空的理解还不究竟。色即是空,就是当下的色法就是空,不要缘起性空,不要有这种细微的执取和分别,这样才能证取无上菩提。
   第四句:“空即是色”,是讲给菩萨听的。菩萨已经知道当体即空,不需要再分别,但是他还有一个“空”的概念在,所以“空即是色”,其实没有色空的对立。要超越空有来讲,那就是不离空有,不住空有,一切都是自性的显现和妙用。
   这四句话讲的是空性智慧。一切事物变化无常,因缘生灭,一切事物都空无自性。本性为空,却能缘起万法。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星云大师说:“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7.《心经》与《金刚经》《坛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万千佛经各有其特色,《心经》言简意丰,《金刚经》文理兼备,《坛经》博大晓畅,《圆觉经》精深圆满……众多佛经用不同的法门,修养心灵、成就一生。其实不管哪本经书,佛法的核心精神就那几个,只是修持的方法、修行的结果因个人因缘不同而有万千变化。
   《心经》是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子讲的,《金刚经》是佛给须菩提讲的,《六祖坛经》记录了禅宗六祖慧能一生的言行。
   《心经》讲“空”,讲“无”,显示了佛教的不二法门。《心经》讲的空,并不是空洞的空,空无的空,很多人知道了空与无,就变得消极了,这不是智慧,而是愚痴的行为。虽然空无自性,又缘起万法。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依条件而成,且不能恒常存在,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空不是让人消极的,物质现象虽然是不实的,但我们身在其中,那就是不实亦是真实的,也就是有的,并不是一切皆无。这就是佛教常说的“诸法无我”。无我,意谓一切万法都无常,世间一切现象皆无独立实常的自性。
   《心经》还有两句话,一句是“真实不虚”,一句是“究竟涅盘”。这八个字,建立了人生的究竟目标。《心经》解释了世间一切的现象,又不执着于任何现象。正确的理解空与无,就会生起般若智慧。就可以做到:不该执着的不能执着,不去固执的执着;不该放下的(例如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也不会轻易放下,去积极地行为(例如佛教的精进,《了凡四训》中提及到十种救济众人的办法)。所以,《心经》受到众生的喜欢。
   《金刚经》用更多的经文讲“空”的智慧(般若智慧)。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幻,不能说他有,不能说他无,就好比天上的白云,虚无缥缈,但是又存在,法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三千大千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又是变化无常的,小到原子,大到宇宙,也都是变化莫测的,你永远抓不到也得不到,所以你只能反观内心,除去自己过多的欲念,同时让自己身体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达到般若波罗蜜境界。《金刚经》告诉众生,对世间一切都不应该执着,要学会放下,要用真实的智慧来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以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来证得此理。
   历史上很多人读诵《金刚经》,洞察到宇宙的真相而“开悟”。例如,一字不识的慧能大师,听到《金刚经》中的片段“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悟后隐于猎人队中十六年,即是渐修。后来出山说法,智慧无限,令人折服。他的弟子把他说法的内容记录下来,汇集成《六祖法宝坛经》(《六祖坛经》),堪称佛教史上的奇迹。
   《六祖坛经》中有“渐悟”(一步一步去修行,慢慢地开悟)、“顿悟”(顿然、顿然开悟,立刻成佛)的小故事。
   神秀大师讲“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它们本来清净,却由于执着,经常为外在的烦恼(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所污染,通过“时时勤拂拭”的修习,渐渐达到“莫使有尘埃”(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的觉悟之境。
   六祖讲“顿”,他不识字,请人把自己的偈子写在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缘起性空来看,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身心皆如幻影,干扰身心的烦恼更是幻影中的幻影;禅宗就在认识到本性的清净无染,当下一念,顿悟成佛。
   《心经》提出问题,提出了断灭痛苦及修心的内容。《金刚经》解决问题,指出了断灭痛苦的种种方法。《六祖坛经》经文:“心念一生则种种法随之而生,心念一灭则种种法随之而灭。”修行的关键在于修心,在于远离妄念,生起清净心,守住清净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三部佛经各有各的说法对象。万念归于一念,一念止而万念不生!《金刚经》云:“一念初起,无有初相,是真护念”。护念到“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
   什么叫念?一呼一吸之间叫做一念。佛学的解释,人的心念,在一念之间包含了八万四千的烦恼,这就是我们的人生。由开始发心修行到最后的成佛,靠善护念。
   《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都是充满了大哲理、大秘密的般若智慧。凡是认得字的人,都应该去阅读、去反复抄写。
  
   二、金石先生抄录《心经》的启示
   金石先生本名刘越岭,别署“悦莲堂”,亦作“阅莲堂”,北京市延庆人,喜书画,好收藏,钟情传统文化,酷爱圣贤教育,对《心经》《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弟子规》用功颇勤,《心经》尤甚。现为北京市延庆区文化馆馆长,妫川书院创始人,其书法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奖。金石先生将“学书悟道,授艺化人”,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生活处处是修行,日常处处都是禅。金石先生在《妫川书院》一书中谈到了《心经》之缘、之悟、之恋、之用。
  
   1、《心经》之缘
   金石先生说,我与《心经》之缘可谓有六:
   初缘是在1991年的时候,因为学习书法,每天需要临习《集王圣教序》,《圣教序》,里面有一部分的内容便是《心经》。书法是我初识《心经》的“红娘”。
   二缘是在2007年的夏天,当时我随好友到市里拜访一位著名作家,交谈中涉及到了《心经》。
   三缘2009年年初,我拜师著名书法家李有来先生,先生看了我临写的《心经》后点评。李有来先生将《心经》背得滚瓜烂熟,我除了佩服还有惭愧。于是,回到家里也背起《心经》来。我当年创作的行书《心经》作品入选了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我年底加入了北京书法家协会,自此《心经》便不离口了。
   四缘2010年夏天,陪著名僧侣画家史国良到延庆采风。史先生言谈话语不离禅意,闲聊时涉及《心经》。由于对史先生的敬仰,所以《心经》印象再次加深。
   五缘2013年的《书法报》上的一篇文章。在文章中,张荣庆先生声称自己每天都写《心经》,女儿也因诵读《心经》而皮肤变得光滑好看了,好多病没了,张老师独特的视角,智慧的论述,让我对《心经》增加了神秘色彩。
   六缘书法《心经》。2014年延庆泽润寺主持悟凡法师嘱托我写幅心经书法,参加香山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之后在延庆泽润寺巡展。法师书写的《心经》,清澈雅静,给了我很大启发。六次《心经》之缘,使我走上了“心经之悟”的道路。
  
   2、心经之悟
   远在佛陀时代,观世音菩萨和舍利弗尊者之间的关于修行般若智慧方法的对话,记载形成今天的心经。《心经》一开头便这样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经文的第一段是一句总论,以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为开头,来做一个缘起。“观”就是观想,“照”是明照。观想并以智慧来观照一切诸法;以你禅定中获得的智慧来观照般若。《心经》以经咒“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为结尾,与经文开头相呼应。耕耘先生强调:“没有什么比般若更高、更上、更尊贵的了,也没有别的咒可以和它相提并论。”
   《心经》集六百卷《大般若经》精华,言简意赅,是治心之经典。宁波天一阁珍藏之清代刻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卷首有诗云:“这点灵光道上来,只因逐妄堕尘埃,君今要见还乡路,悟得心经道眼开”。这首诗道出了《心经》要领,揭示究竟解脱之不二法门。
   金石先生通过自己学习、参悟、修证《心经》,感觉《心经》主要就是讲“般若”智慧的。“般若”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达准确,只是借助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说说而已,其真实义还需学人自己体悟。《心经》透彻精辟地揭示了宇宙生命的真相以及生命的大智慧。
  
   3、心经之恋
   金石先生悟出了《心经》的神妙之后,就迷恋上了《心经》,达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可谓“心经六事”:
   一是学《心经》。稍有闲暇便阅读关于《心经》的书籍,观看关于讲解《心经》的视频,研究其真实意义。通过净空法师、星云法师、圣严法师的书籍、光盘等,不断学习研究《心经》,并且在现实中修证,越来越感觉到《心经》具有殊胜的法力,觉得学习《心经》是自己终身受益之事。
   二是诵《心经》。每天坚持背诵《心经》不低于两遍,早晚各一遍,其余时间不等,久之自然明白《心经》法意。而且每次背完都感觉头脑清醒,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法喜充满。另外背诵《心经》对失眠、静心、记忆、头痛等都有好处。
   三是写《心经》。《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因其字数少、含义深、传奇多、故影响最大。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了异彩纷呈的艺术品。所以自己也学着把《心经》书法定为自己的主攻专题,坚持长期书写《心经》。并用五种字体、各种形式进行《心经》书法创作。通过《心经》结交智者贤人,提升自己精神境界,完善人格修养。

共 15311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读了作者的文章,开阔了我的胸襟,让我受益匪浅:《心经》让人的心神归于寂静和安宁,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化解因心神散乱而导致的诸多疾病。心经之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弘扬了正能:一是孝养。孝养父母,百善孝为先。即佛家讲的要报四重恩:“三宝恩、国家恩、父母恩、众生恩”。 二是持家。对家庭尽职尽责,夫妻相敬如宾,父子有亲,用心教养。对家庭负责的人对单位、对国家才会负责任。三是爱岗。工作是立命之本,所以要倍加珍惜,学会包容理解,要有奉献精神。四是敬业。五是崇道。六是交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广交天下有德挚友。语句精炼,饱含深刻这里,让人爱不释卷。全文分为三部分:一、提升心灵境界的《心经》。二、金石先生抄录《心经》的启示…… 三、《心经》备忘录。结构严谨,通俗易懂,语句流畅,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倾情推荐!【编辑:烛光里的微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烛光里的微笑        2021-01-11 08:15:31
  结构严谨,通俗易懂,语句流畅,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倾情推荐!
回复1 楼        文友:石中元        2021-01-11 21:10:26
  谢谢编辑烛光里的微笑,工作效率高,编者按到位,你们的敬业精神,让我钦佩!
2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1-01-11 08:39:16
  本文撰写者石中元为首都出版界高级编辑,原中国人事出版社编辑室主任。著有《来自地球村的报告》(青岛出版社.1995年8月版)、《我们的未来与人类的世界化:话说全球意识》(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版)、《文苑撷趣——打捞我的笔墨生涯》(同心出版社,2016年1月版)等人文历史方面的著作。
淡泊宁静社
3 楼        文友:柳岸编辑部        2021-01-12 09:00:07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4 楼        文友:石中元        2021-01-13 13:53:41
  〈心经〉常读常新,意味无穷!
北京人文学者、环境保护作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