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传说石头会开花(小说)

精品 【流年】传说石头会开花(小说)


作者:山魔 童生,76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85发表时间:2021-04-08 08:46:48

【流年】传说石头会开花(小说)
   那是个周末,我们几个在外地考察太阳能发电项目,南无村有的是太阳光,这项目让我们像中奖似的开心。这时养老院张院长打电话,说我母亲发烧,一晚上拉稀不止,纸尿裤用完了,还借了隔壁房间两张。卫生院已经打过针了,就是不退烧。当时有一种疫情在远处蔓延,养老院进出比较严格。我只能通过微信视频了解母亲的近况。
   到家已经天黑了。我在微信上给张院长留言,说明天早上就去养老院。
   洗完澡,换了睡衣,脚翘在沙发背上,肚子里装满热乎乎的蛋炒削面,半分钟也睡不着。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一辈子省吃俭用,八十岁那年冬天,脑子被谁突然撕掉一页,忘记了前世今生。有一回找了一天,才找到站在桥底线迷路的她。她在家,常常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不是忘记关水,就是一口气吃光冰箱里的食物。
   医生说这是老年痴呆症。大哥种了一地的药材,每天和杂草阳光搏斗。弟弟在郑州一个建筑工程队打工。母亲无处安置,只好放在养老院。
   明天正好是周末,我计划在养老院呆上一天,陪老娘吃个饭,晒晒太阳,拉拉话。她不记得我,我记得她就行。
   迷迷糊糊睡着的时候听到了电话铃响。我看了一下表十点四十。是谁这么晚打电话?
   “我咳嗽。明儿想去县城看病,能不能早上接一下我?”是个陌生的手机号,说话的声音却是石可心。石可心这时候病了?我握着手机,人一下就坐起来了。前些天同事在一起交流,说有的贫困户经常提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要求:去学校接送孩子,帮忙去田里拔草,买一壶老酒,还有的要求帮忙找老婆。石可心应该是脑子发烧了,我离开村子的时候她还不咳嗽呢。但我能拒绝她吗?我嘴里连声说“好的好的”。心里想,如果母亲不要紧,就赶去南无村。
   母亲的情况非常不乐观。一个多月不见,她骨瘦如柴,腿微微发抖,闭着老眼,看也不看我。我有了一种不祥之兆、立即将母亲从养老院拉了回来。医生输了液,我们三兄弟轮流值班,一遍一遍擦拭母亲身下血红的尿液。
   到了第四天早上,母亲就被装进了松木棺。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二次痛失亲人。对于母亲,我们心存愧疚。哥哥去找盖墓的瓦,突然抡起一个空篓子,狠狠地摔在地上,一群栖息在下面的蝙蝠,呼地逃飞了。“都没有空。要是不送养老院,妈活九十都不是问题。”
   他大手一挥:“妈在家里停放两个七天才能下墓。这件事不可商量。”两个七天就是半个月。
   我想说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面对的,将来,你、我、每个人都要面对。但我这句话说出来是会挨耳刮子的。对母亲的愧疚使大哥失去了理智。
   院子里笼罩着一层阴云,母亲的棺木被冰冻着坚持放了半个月。大哥不再去田里除草,弟弟也不再去工程队。我们睡在母亲睡过的床上,守着她的最后时光,直到把父母重新安葬在离我们最近的春晖公墓。
   “石可心快死了。”
   从公墓回来的路上,接到王党恩支书的电话,我脱掉一身白孝服,在哥哥的痛骂中像刚从战场爬回来的逃兵,满身是土,浑身疲惫赶到南无村。
   屋子里一片狼藉。十几个包袱摊在床上,已经烧得面目全非,窗户上的塑料布底下烧光了,上面的几块也是千疮百孔。小小的屋子更黑了。石可心躺在床上,像煤窑里刚抢救出来的患者,脸上脖子,露出的手指甲都是黑。她闭着眼睛,死死地闭着嘴,除了脖子处动脉一跳一跳的,看不出任何动弹的迹象。我扶贫扶出了人命。
   碾子端着一杯水,爬满蚯蚓般血管的酱手抹着眼泪,把水凑到石可心跟前。我突然发现碾子老了不少,花白的头发更加稀疏,酱色的额头挤满细密的皱纹。“心儿,心儿,是我呀。你不能死,咱还有没有住进新房子哩……”
   “黄队长来了。让一下。让他跟可心说几句。”王党恩支书拉着碾子的胳膊,老实的碾子就在这时暴怒了。他跪在女人跟前,朝着我们挥舞着酱胳膊:“你骗她!都是骗子!你们扶贫的,能扶就扶,管不了就不要骗人……”
   “碾子,你他妈瞎了。黄队长老娘去世了。你看他胳膊上别个‘孝’字,骗你啥了?你家有啥可骗的?”王党恩支书破口大骂:“你家跟个老鼠窝似的,你当人家愿意来吗……”
   “反正心儿死了,我还活个啥劲?自从你们来了,她的饭量就小了,一天吃这么点。”碾子抹了一把泪,两手比划着鸡蛋大小的圈,“想尿不敢尿,想屙屎不敢屙屎,活人都快憋死了。好不容易高兴了两天,她天天瞅着窗子外面你们来的路。眼睛都盯肿了,可你们拍屁股走了,连音儿也没有了。这几天她不吃不喝,还把自己点了……我要是回来晚,早装进棺材了……”
   碾子哭着,白袖子一抹一抹的,后来干脆撅着屁股,趴在石可心身上嚎啕。这是一个穷苦男人的嚎啕,田里没有收成,天上地下都没有水,他只有相依为命的病妻,支撑他的全部。
   我走出来,把车倒在碾子的门口。第二次进去,屋子里的人,王党恩、我的两个同事,还有刚刚停止了哭嚎的碾子都看着我。他们听到发动车的声音。
   我走到炕跟前,大声说:“石花,我现在就带你去县城!”
   我试着把手插在石可心身子底下的褥子上,褥子火一样热。我只能跪着双腿,另一手抱着她的腰。我看不清她的脸,屋子黑了,窗户黑了,她的脸上脖子里都是黑。碾子赶紧爬过去托着她的双腿。
   就在这时,石可心突然紧紧地搂住了我的脖子,就像溺水的人遇到打捞者,搂得我喘不过气来。她的胳膊力气好大,常年拽着围巾起床练出来的,身上散发出一个常年不洗澡的人苍老病弱的气息。我有颈椎病,常年写作落下的。石可心搂着我的歪脖子,我使不上劲,只好把她的头放在我的肩上,抱紧她的上身。她枕着我的肩,安详地任我带她上岸。碾子抱着她火钳子般的两条细腿。几个人就像端瓷娃似的,小心翼翼把她放了铺了充气垫儿的副驾驶上。
   石可心是第一次到城里,就像一个刚出门的要见生人的少女,稀罕得眼珠来回转。一路上她咳嗽了几声,精神状态还好,不像个立刻马上要死的病人。
   到医院已经八点多了,我们拿着贫困户登记表走了绿色通道。很快给石可心化验了血,肺部拍了片儿,没有什么大碍,又检查了一下腰椎。石可心已经瘫痪了十几年,医生说要不停地捶打腰椎,尽量唤醒即将麻木的神经。
   输了一天液,石可心开始喝了一碗油茶。她点燃了被子,火刚烧起来碾子就回来了,头发枯成了野草,身体并无大碍。现在状态不错。我和王党恩支书,还有医院的董医生围着她,问她感觉怎么样?
   “黄队长,你能带我去理个发吗?”
   石可心居然想去理发,真是让我始料不及。对正常人来说,理发是个最简单不过的要求。南无村缺水,石可心下身瘫痪,她从来没有进过理发店。
   医院那条街拐过弯就有一家名剪理发店。名剪,这名字很不低调了。理发的是个小伙儿,红头发。他看到石可心这样子,直接说在车里面剪。小伙子把布子围在躺着的石可心的身上,带着工具从后面进去。我真是太佩服这个理发师了,他跪在后座上,扭着身子歪着脖子,一会儿到前边来,一会儿到后边去,不让石可心脖子转动,就给她理了个清爽时尚的短发。小伙子拿来手机,全方位拍了照给石可心看。
   石可心其实挺好看的。剪了短发配上白净的皮肤,漂亮了不少。
   “你这附近有澡堂吗?”
   石可心这是想洗澡。红头发的小伙前走一步,指着街道街头说那里有一家私人澡堂。我舌头上的口疮裂开了,吐了一口,有血丝。比黑豆还小的伤口能让人痛得发抖。我立即拉着石可心夫妇前往澡堂。
   大中午的,澡堂的生意不太好,老板娘盯着电脑上的扑克牌翻得正来劲,我说明了情况,问这里可不可以给残疾人提供个方便。老板娘穿着宽裙子,一走路,两腿生风。她盯着石可心看了半天,说有一张黑皮床,可以请阿姨给她洗个澡,但需要我刷三十块钱。
   我和碾子抬着石可心,再一次抬着破碎的瓷器,小心翼翼把她放在黑皮床上。戴围裙和头套的阿姨已经站在一边。
   石可心的澡洗了一个半钟头。太阳渐渐从东边转到头顶,街上挤满了车辆和提着面条蔬菜的女人。城里人吃饭比较准点,一到十二点左右街上就水泄不通。我拉着石可心两口子穿行在城市的街上,南无村已经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幻般的存在,和城市的高楼桥墩大马路不在一个频道上。碾子两只手扶着座椅,眼睛瞅着玻璃外的人群和车辆。我从后视镜里看他的眼珠转来转去,在城市中寻找着什么。
   打理过的石可心像刚拱出地皮的草叶,从头到脚都是鲜嫩的。“黄队长,你知道去《汾东日报》社的路吗?”
   《汾东日报》是我经常去的地方。
   就在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石可心半夜打电话想进城看病的目的。陈医生说她的气管稍微有些感染,喝些退烧和消炎的药,两天就会好。她理发、洗澡,以全新的面目,原来是想去《汾东日报》社去看看。
   此时车辆已经行进到桥上,只能顺着桥往下走,拐到发展路才能到报社。
   石可心是以看病为由,专门看望《汾东日报》的。
   报社的自动伸缩门已经关闭,我把车掉头停在铮亮的不锈钢门跟前,让副驾驶角度正好能看到里面的建筑。写着汾东日报四个红色大字的巨大的石柱,矗立在报社中间,鲜艳的国旗在空中飘扬。三层办公楼顶排着焊接的汾东日报编辑部。石可心久久地仰望着石柱上的高高的汾东日报四个字。
   她一脸的敬仰,眼睛不眨地看着,想把这个报社刻在心里。我找了门卫师傅,让他打开门,允许我的车进去绕一圈。师傅很好通融,按了一下遥控。
   我们在汾东日报社的大院转了两大圈,担心她太累了,就出了报社。在对面的巷子里买了油糕和面皮,算是解决了中饭。
   石可心突然盯着我,她的眼睛很大,问以后写了文章给我看,行不行?
   我赶紧说:“你写一篇,我看一篇。只要你肯写。”
   “那你收我做你的学生。”
   “没问题!”其实我哪里有资格收学生,我那水平,在省刊上发表还得费劲。但我声音很干脆,毫不犹豫。
   那天晚上,皓月当空,光线从空空荡荡的窗格里伸进来,把炕上拂得水波一样。石可心一手攀着杨树上的横杆,一手端着一碗玉米面糊糊。我坐在炕头,让碾子给我舀了一碗。“老师,干了这碗。”
   “干!”
   我们碰了一下碗,糊糊在碗里激荡。石可心一口气就喝完。糊糊没有喝酒利索,在嗓子里千回百转不肯下去。我把它们全部赶到胃里,痛快地抹了一下嘴。
   我说:“石花,你要是再写一篇发到《汾东日报》,我就背着你去河滩里捡石头。”
   王党恩支书在北坞村东边的打麦场找了一块地方,碾子家的地基终于画了线,开始动工。我给扶贫办打了报告,文化局又组织了第三次捐款,更欣喜的是中阳化工公司插了手,给这五户提供了后援。新房子一天一个变化,一个多月就竣工了,随后进入装修阶段。我蹲在新房的后墙角,给石可心画了一幅效果图:低矮的大床上,悬挂着两个吊环,一张小桌上摆放着电脑和书本,还有一沓稿纸。我知道,石花最近一定写了不少。
   碾子说,再摆一圈石头。
   为什么要放石头?我对石可心炕上的石头也充满了好奇。
   碾子说,石可心是鸡屁股山里的人,那里的孩子从小跟在羊尾巴后面,挥着一把扫帚,把羊粪蛋扫进背篓里,倒在坡地,所以鸡屁股山里的山药蛋又绵又沙。石可心是个怪人。她不扫羊粪蛋,专门捡石头。那一年,她纠缠着卖山药蛋的哥哥,跟着去壶镇赶集。路上突然看到公路下面的河滩里,铺满了小石头,它们在河水里光滑透亮。哥哥不肯停车,她就拉他。当时正急转弯,哥哥分了神,三轮车开进了沟里。
   哥哥死了,石可心也站不起来了。嫂子埋怨她,骂她是个祸害。
   碾子说,石可心是听到他愿意带她去捡石头,才点头嫁给他的。刚开始他用平车拉着她,到河滩捡了几回,窗根那些就是。石可心坐在平车里,手指到哪里他就去捡。夏天脑门晒得一蹦一蹦的,冬天河滩里风大,石头根本抠不出来。后来渐渐地他就不想去了,田里那么多活计,睁开眼干到天黑都干不完。石头又不是山药蛋,捡得再多也不能当吃喝。鸡屁股山的石头多了,河水冲得满河滩都是,一直冲到山外面,一辈子也捡不完。这光景还过不过了。
   碾子说,石可心上辈子一定是石头投胎的,看见石头眼里放光,不跟她捡石头,就不肯说话,老是坐在炕上。她就像一台老式收音机,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卡,现在干脆不出声了,慢慢的腿也不会动弹了。
   那些天,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南无村的太阳烧得正旺,把巨大的热量放出来,人畜和庄稼被炭烤得无处躲藏。新能源公司的技术员在新建的屋顶紧张地铺设发电板,碾子和其余四户跟国家电网签署了购电合同。以后每个月大概有千元左右的收入。
   那天夜里,南无下了一场透雨。去年入冬,天上没有飘下半毛雪花,到今年春夏,没有降过一滴雨水。上苍突然想眷顾这个被世人遗忘的一贫如洗将要被淘汰的南无,在人们忘记雨雪这个词的时候,突然慷慨地降下来一场甘霖。没有雷声,也没有闪电,雨像千丝万缕的线头,低调地精准地投在南无村坍塌的土墙上,投在长了狗尾巴草的屋顶上,投在细若游丝的鸡肠子河上。一点一滴,一丝一缕,织成一张网,挽留古老的将要消失的南无。
   雨落在发烫的坡地,土滋滋地冒着热气。刚长出细细的黄蜡蜡的秧苗,温顺地铺展了身子。雨落在石头上,像落在烧红的鏊子上,满世界刺啦刺啦地响。到了后半夜,那些被火红的太阳晒得没有脾气的石头,噗噗地裂开了。石可心院子里的大碾盘发出噗的声音,屋后头的垫脚石也滋滋地裂。村子里的石头像没有见过雨水似的,竞相绽放。远处传来噼噼啪啪的声音,河滩里的石头,在雨水的浸泡下,全面开花了。
   王党恩支书说鸡屁股山上的石灰掏空了,所以鸡肠子河断流了,那些从山上带下来的石头就永远不会再流到下游了,它们牢牢地长在南无,风吹日晒。
   现在雨水激活了它们。
   第二天,我用残联捐过来的轮椅,推着石可心。她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是那种大红色,结婚的那天穿过一次。她梳了头发,别个蝴蝶发卡,涂了一点碾子从壶镇买来的口红,像出嫁的新娘。
   我们向着河滩出发。路不好走,还很泥泞,走一截就有个水窝。雨后的空气散发着淡淡的田野的味道。河滩里的水还没有退完,水清澈地向前流,带着一些更小的石头,发出悦耳的响声奔向山外。而裸露出来的石头,有的炸成了一片一片花瓣,有的裂开了缝,有的像饱满的石榴。石可心指着一枚橙色的开花的石头,我捡起来递给她。她用手反复擦拭,擦得石头发亮。她揣在怀里,又指着远处一枚乳白色的石头,
   眼前的石头像鲜花,一簇簇,一丛丛,五颜六色,铺满河滩,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璀璨的光。这光芒从上游下来,一路向着山外铺开。石可心坐在花海里,指着这边,指着水流去的方向。

共 10790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脱贫攻坚题材作品,展现当下贫困乡村最底层百态。如何扶贫,怎样扶贫,不让一户人家掉队,特别是物质精神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扶贫,不仅仅从物质上,也关注到精神本身,甚至本身条件受限靠自身脱贫无望的人家,燃起生命之光,产生生存下去的勇气。这考验着每一个扶贫干部和有志人士以及社会各界。或者说扶贫不忘扶志,扶贫要扶志,精神层面的东西更为重要,那是希望之光,是活下去的支撑。这篇小说的主旨正是如此。试想,碾子石可心一家,莫说生在贫困山区,即使生在鱼米之乡,也注定了生活的不易。瘫痪了,失去了生存能力,唯有靠社会救济,国家低保,家人的赡养。苟延残喘,生命的的痛,是现实存在的。往往等死是唯一的出路。国家扶贫战略拉开,驻村扶贫干部的到来,像黑夜的灯,给贫困户燃起了光。黄队长针对自己的扶贫对象有的放矢,因材施扶,当地啥都缺,唯太阳光不缺,那么强的富裕的太阳光,让村里引来了新能源项目。更重要的是,让失去生活勇气的石可心重燃生活信心,根据她自身条件激励她拾取文学爱好,有了生命精神寄托。扶贫不局限于外部,更是进入了人的内心。置小说背景于扶贫大环境里,窥视人的内心才是本源。扶贫需要得到尊重,维护生命的尊严。作品有了筋骨,立了起来。文本上精致,构思好,叙事不急不缓,语言精当,场景转自然圆润,有画面,有细节,值得品读,倾情推荐。【编辑:山地73182882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409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4-08 09:02:08
  小说文本叙事语言没说的,挺好,有自己的东西。
回复1 楼        文友:山魔        2021-04-12 09:06:53
  问好山地!好久不交流了,还好吗?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4-08 09:04:18
  如何给人尊严地活下去,特殊群体如何扶贫,从精神层面使其富裕起来,黑夜里的灯光很重要,内心世界的涌动才有力量,考验着每一位扶贫者。
回复2 楼        文友:山魔        2021-04-12 09:08:05
  编者按写了那么多,这么用心,感动的。这个小说写得粗,你点评那么精致,惭愧了。谢谢你!
3 楼        文友:妖怪山        2021-04-08 11:13:10
  这篇小说我没看过嘛!牛。
回复3 楼        文友:山魔        2021-04-12 09:08:42
  不是所有的小说你都看过的,写得不好的,都不敢献给你,哈哈!
4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1-04-08 23:19:40
  这篇小说写得真好!语言老到,富有地方特色,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细致逼真,情节设计逻辑性强,随着故事的步步推进,石可心、碾子和“我”,在读者面前鲜活起来,真实可信。扶贫,首先是扶志,小说中的“我”通过走访,巧妙地用文字作纽带,把自己和石可心连接起来,又用文字这把钥匙,打开了石可心的心锁,让她“站”在了阳光下,让这块苦难的石头开出了花。
   真是一篇好小说,拜读学习。
闲云落雪
回复4 楼        文友:山魔        2021-04-12 09:09:37
  问好落雪,阅读辛苦了!小说也没有你说的这样好,我心里有数的。不过,你的点评很鼓舞人心,一起加油!
5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1-04-09 16:19:32
  今读古琴姐文采斐然情节感人的力作,颇具大家风范。文章布局精当。层次感非常分明又环环相扣。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剧幕徐徐拉开,反应在贫困山区生活的一些人们的生活琐事。人几个人物刻画鲜活,石可心和碾子的人性弱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展现的是一个这又是一个深刻的故事。帮扶贫困中折射出人性的温善与谦和,严酷与尖锐。生活让这些人笑过,哭过、叹过之后产生震动、警觉与思悟。也是对扶贫工作者的考验,也有对被扶贫者的拷问。从而更清醒地反思人性,认识人生。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5 楼        文友:山魔        2021-04-12 09:10:48
  那天在群里看到你,心里格外舒畅,你阅读这么仔细,自家姐妹的感觉。阅读辛苦了,你好好写,我们交流机会大大的。
6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1-04-10 21:04:18
  一束光让石头花开
   ——我读山魔小说《传说石头会开花》有感
  
   一
   这是一束光,一束照亮黑暗的光,一束善良温暖的光,一束改变弱者命运的光。
   小说讲述的是驻村干部黄队长,帮助贫苦男人碾子与他相依为命下身瘫痪的妻子石可心精神与物质双脱贫的故事。
   小说格调高昂,紧扣时代脉搏,温暖人心。
  
   二
  
   眼前的石头像鲜花,一簇簇,一丛丛,五颜六色,铺满河滩。
   小说语言精致,人物刻画细腻。故事紧逼现实困境,扶贫干部黄队长,师道人心,面对困境勇于挑战,以心换心之人文情怀,不仅挽救了残疾女青年石可心的心灵,让她感受到生命之光亮,也让读者心生感动。
   感谢山魔。初来流年,奉献出如此精美的精神食粮。
回复6 楼        文友:山魔        2021-04-12 09:12:28
  谢谢明月哥!初次见面,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希望有机会还能在一起交流。小说写得也不太好,你读得很细,很用心,我感动的,当继续加油才是。
7 楼        文友:康心        2021-04-11 08:22:34
  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是作家的技艺,显然此文淋漓尽致体现了这一点。概要说故事并不复杂曲折,将平凡的故事讲好,讲平凡的人物写活也不简单,此文粗看似乎很粗线条,但细品,人物之间联络的安排都独具匠心。石可心,初看似一个濒临死亡的人,但在扶贫工作者的努力下,她活过来了。从而写出扶贫工作人员的不易,真是人民的主心骨。没有高唱赞歌,一句表扬的话也没有,但主题却体现的那么深刻。学习了。谢谢分享。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回复7 楼        文友:山魔        2021-04-12 09:15:42
  问好康心妹妹,谢谢你的细心阅读和点评。握爪!
8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1-04-13 10:33:43
  扣住心理的扶贫与呵护,让一个自暴自弃的女子,重新焕发生命色彩,好笔力。
   收梢还有伏笔,令人深思。
   山魔的小说,有语言的原味与生活的细节,也有伏笔千里的笔法。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8 楼        文友:山魔        2021-04-13 11:10:17
  雁子,我知道你比我厉害,我得向你学习写散文的,以后你要多找我呀
9 楼        文友:风逝        2021-04-14 14:48:29
  好精彩的小说!不管是主题构思、题目设计还是人物刻画无不精彩纷呈。作者的语言很有嚼头,多角度多层面的描写,无须赘言,人物形象便立体鲜活起来。山魔老师果然厉害!读罢受益匪浅。学习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