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我的文化小屋(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我的文化小屋(散文)


作者:水墨砚儒 布衣,20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63发表时间:2021-05-15 10:17:58


   五、奶奶幸福的后半生
   奶奶,吕三荣,旧城公社西杨官屯人。奶奶和旧社会的女人一样没有名字,小叔参军结婚后生了大哥洪昌,交给奶奶抚养。1963年小叔调到河北省军区工作,就把奶奶接去一起生活。军区登记随军家属时,小叔给奶奶名“吕三荣”,其意奶奶身兼“军属”“烈属”“工属”三项荣誉,也开始了奶奶的幸福生活。
   奶奶的福是她自己积的。爷爷去世后,受那个时代的影响,奶奶就请了菩萨供在套屋里,早晚上香祷告寻求心灵上的安慰,寻找坚持下去的精神力量。因此,奶奶凡是许下的愿就自觉践行,她坚信受苦就是积德,幸福也是对自己的考验。
   奶奶跟小叔一家过城市人的生活了,面对种种美好的诱惑奶奶也自觉遵守戒律,不吃荤,说嫌腥气不吃肉;自己不杀生,别人宰鱼奶奶也不让用自己的剪子。就是这样仁义的一生,福报怎么会不照亮奶奶下半生的路呢?
   奶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依然怀念自己曾经度过的苦难时光。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提起三叔,奶奶都难过地流泪。奶奶一生没有闺女,三叔性格温柔得像个姑娘,奶奶很想把三叔留在身边。然而,三叔想给家减轻些负担,吃粮当兵、给家省一个人的口粮是三叔的当时朴素的想法和无奈的选择。三叔参军是背着奶奶去的,怕她舍不得参不成军;三叔参军一去没了音讯,奶奶不知哭了多少回,三叔牺牲了奶奶哭得大病一场。
   奶奶过着精致的城市生活,每天起床洗漱后用梳子梳头十分钟,然后去市场买菜必定是精心挑拣,每礼拜洗两次澡,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为了给一家调剂生活,奶奶也偶尔贴一锅饼子满屋生香,惹得老四一下子占住十个不让大家吃。奶奶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满心高兴,在这样健康的生活环境中生活,奶奶很少有个头疼脑热。
   幸福似乎就这样进行下去了。然而,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1992年8月15日,84岁的奶奶睡前还和小叔有说有笑的聊会天,谁知第二天早上小叔发现奶奶还没起床,就到奶奶床前看望一摸额头发烫。小叔马上打电话把奶奶送进军区医院经诊断是脑淤血,经过紧张抢救和一段时间的治疗奶奶康复了。
   然而,毕竟奶奶八十多岁的高龄了,身体一直没有真正的恢复过来。1993年,奶奶85岁在睡梦中安详地走了……
   六、大爷:孔繁梅(1920年--1991年)
   大爷生于1920年,是我爷爷的长子。长子的到来是一家的福音,给在暗淡中度日的一家带来快乐和希望。大爷是七十四代行辈“繁”,爷爷就给大爷起了一个很有骨气的名“梅”,寓意敢于凌寒盛开、定能光耀门楣之意。
   虽然,爷爷用意美好而深远。但是,大爷的生存环境一直不很了乐观。幼年丧母时对大爷第一个打击。奶奶在大爷九岁时去世,一直无忧无虑的大爷,却要饿着肚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生活。爷爷要上窑挣钱,留下大爷支撑着家。小弟弟闹着要娘,娘没了兄弟三抱在一起哭成一团;不会做饭兄弟仨你看我、我看你,想起娘又哭成一团;冬天来了没有衣穿,想起了娘又哭成一团。饥寒交迫一词就是给这家人预备的,苦海无边想是那个时候大爷内心恐惧的真实写照。
   大爷提心吊胆的生活,生怕把幼小的弟弟饿死。于是,东家要一点、西家讨一口,自己舍不得吃让给两个弟弟吃,自己吃野菜、吃树皮,这一家命苦,最苦的是大爷。
   第二波苦难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时的大爷一家已经是六口之家:大喜姐姐、胖小哥哥、大爱姐姐、三喜姐姐。经过互助组、初级社、人民公社,土地都集体化。1957年开始了大跃进,一平二调的共产风葬送了本来的丰收年景,已经收的粮食被调走,好多庄稼烂在地里无人收。吃食堂把家底全部掏空,砸锅大炼钢铁断了谋生的后路。59年开始,春旱、秋霜冻,种没种好,还不熟又冻死了;60年大旱持续300多天没有有效降雨、蝗灾、粘虫灾害叠加,束手无策的奶奶跑到自家地头默告:“蚂蚱神,蚂蚱神,不咬我家咬地邻”。可是,蝗虫无情,铺天盖地过去后寸草不留。61年旱情略有减轻,但三年连续灾害让大爷一家看不见生的希望。
   天无绝人之路。62年大喜姐姐已经十六岁了,桃花店的一个闯关东的人回家说媳妇,经媒人说合大喜姐姐嫁给了这个比她大十岁的男人。这个患有严重气管炎的姐夫,带着大爷一家去了黑龙江青冈县,大爷一家从苦海里逃出去了。青冈土地肥沃地广人稀,大爷一家在青冈县衣食无忧,又生了小儿子小五,还有一个小“臭咪仔”女儿。
   再见到大爷已经是1978年了,经过联产计酬承包经营制改革,分田到户耕种的积极性高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就在这时,大爷和大娘带着小五弟弟回家了。当时,繁成叔是村支部书记,把大爷落在二队分了部分好地,大爷也精心耕种收成不错。娘把存粮一分为二,送给大爷度日,第二年父母帮着大爷盖起了房;大爱姐姐和姐夫把一头母牛送给大爷,这头牛一年生一头小牛是不小的一笔收入,解决了温饱问题。
   回顾大爷的一生,是在苦难中坎坎跘跘的一生。细想起来,大爷一家所有的苦他都吃尽了。那么,美好的生活就没有理由不光顾这个不幸之家了。
   大爷经过几年的劳作,给五弟娶了媳妇。弟媳是个福星,给我们家生了两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大的叫“涛”,小的叫“波”。五弟内秀,心灵手巧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瓦工。但他心性淡泊“慈不带兵”,前几年只好当个好技工。最近几年,常年在外跟空调安装公司打工,收入不菲;小涛更胜一筹,现在是省城一家安装公司的工程师,收入自然比他爹高得多;小波大学毕业后和媳妇一直在济南工作,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在济南买了楼房令人羡慕。
   大爷回家时就把胖小哥哥留在了青冈。春山挡不住,胖小哥哥的儿子孔军回来了。孔军聪明能干,不几年从安装工做起,升任技术员,现在是工程总承包人也是人见人夸。
   今天,大爷、大娘已经去世多年,胖小哥哥也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看着兴旺发达的大爷一家,回想起爷爷给大爷起名的寓意,凌寒盛开,光耀门楣。

共 7551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非常欣赏水墨砚儒先生的家族文化散文《我的文化小屋》,小屋很经典,很丰厚,很实在,很宝贵。因为是家族的起源发展壮大兴旺的记录。我很喜欢这个文化小屋。孔氏家族在中华历史上很显赫,历代名人辈出,栋梁无数,从孔子到孔繁森都是国人的典范。看着兴旺发达的孔氏一家,真是值得翘首佳。凌寒盛开,光耀门楣。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渊源。文化小屋详实记载孔氏家族历经数百年,沧桑几经变幻,时代沉浮更新。记录家族每一代每个人的生前身后,还记载族人的嘉言善行,对激励后人,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都很有意义。一部家族发展发展繁荣变迁的文献,也是一部教育后人的教科书。从水墨先生的文化小屋里我们生动看孔氏家族历史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升华,见证了耕读传家、生生不息的精神、繁衍出千千万万个后代,这个小屋是一个家族引以为傲并值得世代传承的“珍宝”。 乱世砸锅造枪炮,盛世修谱建史庙。自古以来,太平盛世,家兴族旺,就要追根溯源,续修族谱,家谱上面的每一个名字都是珍贵的记载,水墨先生的文化小屋,让我们看到了贵家族的变迁壮大。文化小屋记录了一脉孔姓族人源出。对村始建于何时,家庭为社会做过哪些贡献值得传承,都记载得明白真实。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经典。这个文化小屋,是孔氏大家族的精神家园。抚今追昔知道前人的艰辛,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激励后辈不甘平庸。更好而不断开辟敢于探索。这文化小屋是家族力量、自信、自尊的圣殿。  让我们走进这个充满感情的文化小屋,学习孔氏家族精神,一同走进伟大的新时代!老先生不忘菊韵,支持菊韵!谢谢赐稿,鼎力推出,大家欣赏!【编辑:黄金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15 10:20:05
   让我们走进这个水墨砚儒先生充满感情的文化小屋,这文化小屋是孔氏家族力量、自信、自尊的圣殿学习孔氏家族精神,一同走进伟大的新时代!老先生不忘菊韵,支持菊韵。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水墨砚儒        2021-05-15 10:28:45
  感谢黄老师经典编按,点评精到,知微见著,高明。
3 楼        文友:叶雨        2021-05-15 11:09:55
  这就是水墨大哥关在文化小屋半年的收获吧,还在很是收获颇丰啊。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3 楼        文友:水墨砚儒        2021-05-15 11:27:13
  谢谢叶社关心,这是近一个月来的收获,这只是一部分。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学历史增强文化自信,办实事开新局。自二月份重修了旧房,收集了爷爷 、父母当年用过的遗物、照片等,再把我的作品印刷出版,家谱也印出来,布置一个文化小屋,成为家乡文化的一个缩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