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诗从悟中来《诗学的开悟理解》非首发(论文)

编辑推荐 【菊韵】诗从悟中来《诗学的开悟理解》非首发(论文) ——从前期提出诗学开悟引申多维理解


作者:静安云儒 布衣,103.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27发表时间:2021-05-19 13:53:49


  
   直觉是西方美学中的一个普泛性概念,是克罗齐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克罗齐认为艺术即幻象或直觉(《美学原理·美学纲要》,第209页),其主张艺术中的直觉最为突出的性质,就是它的整一性,即直觉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出现的,故每个欣赏的艺术作品也应是一个整体。这与格式塔理论的完形过程极其相似,格式塔心理学最基本的理论是整体论,而对诗歌的鉴赏正符合整体论的原则。它不是对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意象的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并融入了读者的情感而成为一个整体的格式塔式意象。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心理活动之所以能够和谐,是由于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在心理模式之间,有一种结构相同的力的作用模式。外在事物与人的内在心理,本质上不同,但力的作用模式却有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主体与外物之间因同型而产生共鸣,就叫做异质同构。在异质同构的作用下,诗歌意象在读者头脑中得以重组,并完形为层次分明的整体意象,而这一完形过程的发生,往往无法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实现,而是以直觉的、顿悟的方式产生的。即在鉴赏诗歌时,同时的、完整的把握诗歌的形与神、景与情。从心理过程看,即把感知与领悟、观察与体验在瞬间以直觉的方式实现。
  
   2.深层意蕴的理解
  
   张晶等(2015)研究中,“有顿悟”较“无顿悟”条件的诗句在诗眼呈现之后的600ms左右诱发了一个更加正向的脑电成分,经显著性检验,发现“有顿悟”条件的平均波幅显著大于“无顿悟”条件。两种条件相减得到的差异波地形图显示,“有顿悟”比“无顿悟”诗句更广泛的激活了顶枕部脑区。实验中所诱发的正成分可能是一个语义P600成分(即潜伏期通常在刺激呈现后的600ms左右,最大波幅位于中央顶区的脑电正成分),该成分常发生在句法正常,但存在语义错误的句子加工中,被视为语义整合的重要指标,反映了语义表征的重组与更新过程(Brouwer,Fitz,&Hoeks,2012,pp.127-143)。在鉴赏过程中,诗歌一方面提供给读者可供生成的意象,一方面也提供了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所提供的意象都是间接的、不明确的,随着不同读者的鉴赏心理和认知过程有所差别,有赖于读者的再造甚至创造;而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则是直接的、明确的,这对于读者从看似叠加的意象之中超越其表面特征,领悟其真正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单纯感知每个个体意象,只能得到一些松散的画面碎片,但随着读者感知到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意象发生了知觉重组,构建出了一个具有无穷意蕴的整体意象。在张晶等(2015)研究中,诗眼答案作为意象之间的重要连结,它的呈现使意象词语的含义固定了下来,并催化了意象的重组与完形。当意象词语完成重组并更新为一个更深层次的语义表征时,深层意蕴便被以顿悟的方式获得了。研究中“有顿悟”条件下顶部脑区更大的激活可能也与这一整合过程有关。以往研究发现,顶部脑区的活动与词语的整合加工有关(Obert,etal.,2014,pp.112-119),相较加工字面语义句,当被试加工含有隐喻意义的句子时引起了更大的顶部激活(Desai,Binder,Conant,Mango,&Seidenberg,2011,pp.2376-2386)。这些证据说明,顿悟式加工使诗句表征获得了迅速的重组与整合,实现了对诗句深层意蕴的理解。
   3.审美体验的获得
   诗歌顿悟是一种类似审美体验的正性情绪体验,即鉴赏过程中鉴赏者对诗歌的主观感受。Perlovsky(2010,pp.11-17)提出,人具有认知本能,任何能够满足人的求知欲的认知过程都可以诱发审美体验,与认知相关的情绪即可被称为审美情绪。Vartanian和Goel(2004,pp.37-42)发现,审美偏好判断引起了多个负责情绪及奖赏相关的脑区,这似乎说明,对于非艺术专业个体而言,审美判断是一种基于情绪系统的主观体验。并且,这种审美体验带有奖赏的特征,其产生的审美愉悦是个体继续从事审美和其他认知行为的内部动力。而在审美加工过程中,审美体验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诗句鉴赏开始之前,虚静的平和状态有助于注意的保持,而随着鉴赏过程的深入,当顿悟瞬间发生后,引发了强烈的正性情绪体验,这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审美快感。诗歌顿悟所达到的审美至境,是学诗者和读诗者体验到的一种了然于心和顿见天光的鉴赏或创作境界。在问题解决顿悟研究中,也很早就有对顿悟获得的强烈的正性情绪体验的描述,如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时瞬间的狂喜。这一伴随问题解决过程的情绪体验被称为“啊哈体验”(Jung-Beemanetal.,2004),并表现为持续一定时间的惊喜与兴奋状态(Gick&Lockhart,1995,pp.197-228)。Danek等(2013,pp.659-669)发现,成功诱发“啊哈体验”的问题较无法诱发“啊哈体验”的问题,在解题后有着更高的回忆正确率,这似乎说明,“啊哈体验”与对问题更高的加工深度有关。Jarman(2014,pp.276-288)认为,重构体验是顿悟体验的重要组成,反映了问题解决者沉浸于问题表征的重构程度。在诗歌鉴赏过程中,顿悟式加工伴随着更深层次的意象重组,这是一种和问题表征重组相似的心理过程,这一深层理解过程可能与更强的顿悟体验有关。
   四、结论
   通过对诗歌顿悟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和现代认知科学研究进行解读,发现诗歌顿悟在加工过程、方式和结果上都有别于一般的诗歌鉴赏或创作过程。在诗歌顿悟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发现诗歌顿悟式加工较非顿悟式加工存在着行为指标和脑电指标的差异,证明了诗歌顿悟确是一种特异性的诗歌鉴赏过程,这也为中国古代诗论家和现代文艺理论家强调读诗和作诗“一味妙悟”、“非悟不进”的观点提供了证据。至此,我们尝试给诗歌顿悟下一个完整的定义,认为诗歌顿悟是一种直觉式的加工方式,是超越理性与逻辑性,以异质同构的方式,获得诗歌整体意象的完形并把握诗歌深层意蕴的心理过程;同时,诗歌顿悟也是一种心理状态与情绪体验,是主体与客体的蓦然契合后,伴随诗歌“完形”产生的豁然开朗的发现的喜悦与审美的快感。
  
   本文旨在寻找诗歌顿悟不同于一般鉴赏过程的特点,证明了鉴赏过程中,更深入的理解来源于顿悟。现有实证研究选取诗歌顿悟发生的瞬间进行记录和分析,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分析诗歌顿悟前的准备状态和酝酿状态,从而更加动态的了解诗歌顿悟全程的心理机制。同时,诗歌顿悟是集鉴赏论和创作论为一体的,目前尚缺少诗歌创作研究的证据支持,探索诗歌创作过程的心理机制,可以更全面的认识“悟”在读诗和作诗中的作用。此外,诗歌顿悟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审美体验,作为伴随诗歌鉴赏或创作全程的心理体验,诗歌顿悟体验的内涵可能远不止于此,对于诗歌顿悟体验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禅心佛语》,北京:中国书店,2008年。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美学原理·美学纲要》,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年。
  
   《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
  
   《诗歌鉴赏心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诗品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诗品译注·诗品序》,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宋诗话辑佚》,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谈艺录》(补定本),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文心雕龙》,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荀子·解蔽》,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
  
   《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
  
   张晶、刘昌、沈汪兵、张小将,2015:《诗句鉴赏过程中的顿悟:来自脑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周金声,1995:《论诗歌鉴赏过程》,《文艺理论与批评》第3期。
  
   周治金、赵晓川、刘昌,2005:《直觉研究评述》,《心理科学进展》,第13卷第6期。
  
   Aziz-Zadeh,L.,Kaplan,J.T.,&Iacoboni,M.,2009,“‘Aha!’:Theneuralcorrelatesofverbalinsightsolutions”,Humanbrainmapping,vol.30,pp.908-916.
  
   Bowers,K.S.,Regehr,G.,Balthazard,C.,&Parker,K.,1990,“Intuitioninthecontextofdiscovery”,Cognitivepsychology,vol.22,pp.72-110.
  
   Brouwer,H.,Fitz,H.,&hoeks,J.,2012,“Gettingrealaboutsemanticillusions:RethinkingthefunctionalroleoftheP600inlanguagecomprehension”,BrainResearch,vol.1446,pp.127-143.
  
   Danek,A.H.,Fraps,T.,vonMüller,A.,Grothe,B.,&Öllinger,M.,2013,“Aha!experiencesleaveamark:Facilitatedrecallofinsightsolutions”,PsychologicalResearch,vol.77,pp.659-669.
  
   Desai,R.H.,Binder,J.R.,Conant,L.L.,Mano,Q.R.,&Seidenberg,M.S.,2011,“Theneuralcareerofsensory-motormetaphors”,JournalofCognitiveNeuroscience,vol.23,pp.2376-2386.
  
   Gick,M.L.&Lockhart,R.S.,1995,“Cognitiveandaffectivecomponentsofinsight”,InR.J.Sternberg&J.E.Davidson(eds.),Thenatureofinsight,Cambridge,MA:MITPress,pp.197-228.
  
   Jarman,M.S.,2014,“Quantifyingthequalitative:Measuringtheinsightexperience”,CreativityResearchJournal,vol.26,pp.276-288.
  
   Jung-Beeman,M.,Bowden,E.M.,Haberman,J.,Frymiare,J.L.,Arambel-Liu,S.,Greenblatt,R.,...Kounios,J.,2004,“Neuralactivitywhenpeoplesolveverbalproblemswithinsight”,PLoSBiology,vol.2,pp.e97.
  
   Obert,A.,Gierski,F.,Calmus,A.,Portefaix,C.,Declercq,C.,Pierot,L.,&Caillies,S.,2014,“Differentialbilateralinvolvementoftheparietalgyrusduringpredicativemetaphorprocessing:AnauditoryfMRIstudy”,BrainandLanguage,vol.137,pp.112-119.
  
   Perlovsky,L.I.,2010,“Intersectionsofmathematical,cognitive,andaesthetictheoriesofmind”,PsychologyofAesthetics,Creativity,andtheArts,vol.4,pp.11-17.
  
   Vartanian,O.,&Goel,V.,2004,“Emotionpathwaysinthebrainmediateaestheticpreference”,BulletinofPsychologyandtheArts,vol.5,pp.37-42.
  
   Wallas,G.,1926,“Theartofthought”,NewYork:HarcourtBraceJovanovich.
  
   Zhao,Q.B.,Zhou,Z.J.,Xu,H.B.,Chen,S.,Xu,F.,Fan,W.L.,etal,2013,“Dynamicneuralnetworkofinsight:A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studyonsolvingChinese‘Chengyu’riddles”,PLoSOne,vol.8,pp.e59351.
   原文发表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共 1145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此篇论文可以很好的加深理解静安云儒后期即将推送的《由浅谈诗人张枣的诗学建构努力上升到当下文学青年动辄思考其继承价值意义》中所提出的诗学开悟问题的理解。同时也给爱好诗词写作的诗人提供了文论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诗意中谈到的开悟。开悟是笔者静安云儒在品读著名诗人张枣的话语时引申出来,谈到了诗人的诗学建构上努力的方向是先开悟到变通,再到阐释。这里也不作过多透漏,随后敬请关注。【编辑:静安云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5-19 15:12:22
  我学习了几次。慢慢理解中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1 楼        文友:静安云儒        2021-05-19 15:14:19
  诗意中的开悟是值得阅读学习的。文论中的观点见解值得阅读。感谢黄老留墨,夏祺安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