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文采】浩荡离愁白日斜(鉴赏)

编辑推荐 【文采】浩荡离愁白日斜(鉴赏) ——石凌长篇小说《支离歌》解析探幽


作者:任小刚 举人,367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11发表时间:2021-05-25 10:33:35


  
   彭雪融的命运更令人怜惜,叹息和心疼,她柔韧,善良,本分,老实 ,做事认真细心。因感恩袁宏涛对她的扶危济困之恩,在他的厂子做工时,任劳任怨一丝不苟,以精湛纯熟的技术为厂里创造力太多的利润和效益,并从心底里面深爱着袁宏涛。但在情感表达上太过羞怯内向含蓄,而最终输给了看似老实,实则有农村女人的心机和算计,利用袁宏涛醉酒和他睡在一起,生米做成熟饭。而道德感和担当责任心极强的袁宏涛不得不娶了她。此后她一直敌视排挤彭雪融,逼他离开了厂子。便身不由己地被效老板哄骗利诱,成了其地下情人并怀了孩子。萧老板得病死后,她生下了孩子,无名无分漂流。在袁宏涛帮助下租了房子,抓养孩子长大。此后,没当袁宏涛生意不顺人生低谷或与陈月桂冷战吵架时,她的那间小屋就成了他最温暖的家和栖息心灵的港湾。她从肉体和精神上都给了他太多的温存和爱意,却从未向他索取过任何回报。相反,在袁宏涛厂子发生危机运转不下去时,将萧老板留给她的16万元全借给他作为周转资金。她给了他所有的爱,而自己的前景仍然是一片茫然和不可知......
  
   除了这些主要人物,小说还塑造了众多看似配角实则是须臾不可少的人物。亦都是形象鲜明,立体逼真。如江海岩的母亲孔秀芳,是一个被侮辱和损害却又坚强自立与人为善的农村妇女。还有一直帮助照顾这母子俩,而终生以地下情人身份,不被世俗和儿女认可的江大年。就在孔秀芳去世下葬的当天,他祭奠完毕回家时,离奇地掉进一个胡同洞里摔死了。实际上是以另一种决绝的方式,给她深爱着的女人陪葬去了。惟留下一曲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乡村版的长恨歌,如此质朴厚道却又感天动地。这是成天将爱情挂在嘴上的新生代所望尘莫及的。还有同样是江海岩户族叔父的江治洲和江治国,就性情人品境界殊异有天壤之别。江治洲当过兵见多识广却以诗书礼仪修身齐家,对幼年丧父的江海岩影响很大;而江治国却纯粹是一个基层村官牛人土皇上形象,在乡村世界作威作福颐指气使好色成性,却极富讽刺意味地扮演着乡村秩序的维道者角色。即使不当村长老朽垂暮之年,依然在村民的红白喜事上当总管,吃香喝辣指手画脚完毕还理所当然拿谢礼。没有他参与,这事就过不成过不安稳。而村民竟就习惯性接受并认同了这种理所当然。多少同辈人的女人被他睡过;而如江海岩一样的年轻一代,则无不在他的精神和人格压抑下长大。成年后甚至一辈子都走不出,某种屈辱的心理障碍和阴影压抑感。这亦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乡村世界独立顽固的宗法秩序的绵延性和复杂性。中国城镇化的路子其实还很长,并不是修几条路建几座小康屋和文化广场,就能完成这种转型的。另外,还有珠三角地带形形色色创业的大小老板形象及农民工形象,孙玉涵在北京打工期间,住地下室时代一些室友形象,如辛萌等,都形象鲜明跃然纸上。读罢厌倦,似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国风1990》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不以故事新编傅彩 ,不以情节扑朔哗众。只是以生活的本真,以现实的质感,以命运的逻辑来铺陈和展开画卷。读后及阅读中,没有隔岸观火,看山是山非山,人在画中行等隔的感觉。相反只有强烈的在场感灼热感疼痛感存在感幻灭感!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定力,以及忠于内心写作的初衷,和对文学本真的一种信仰。
  
   回顾中国小说题材的发轫及正本清源,本就是小家杂说,是需要家长里短今古传奇谈怪说玄秘事床帷演义穿越的。其服务对象亦多是下里巴人引车卖浆落魄书生帮闲清客,以满足其猎奇无聊空虚意淫甚至变态的心理需求,和勾栏瓦肆茶馆青楼其他消遣方式并无太多本质上的区别。至于其后来者居上改换门庭俨然居文学体裁龙头之位,是新文化运动之后欧美苏俄文学的引入使然。但以一波三折险象环生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吸引人之基因并未改变多少。至于现当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其实都显性或隐性地有此基因存在。而《国风1990》则悲壮而决绝地走上了一条在当下,几乎是不归路的自然主义的长篇小说写作路子。这首先须剔除功利先入为主的目的性,而惟转向转向个人心灵的宗教和一个人的文学圣经。上世纪九十年代伊始的“陕军东征”文学现象的出现及掀起的飓风,并非偶然现象,大约很大程度上与此相关。路遥的现实主义长篇力作《平凡的世界》扉页的几乎可以视为墓志铭的话语——“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即是个人文学宗教最壮美的镌刻勒石独白。他最终如干将莫邪铸剑般将自己投进来了熊熊的熔炉,用魂魄成就了一件绝世神器。
  
   而石凌的《国风1990》,则是致祭一代人的青春和奋斗史的。自然包括她自己及她的亲人和父老乡亲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等生命印痕。而圆自己曾经支离破碎的的青春甚至波及一生的那个梦,恐怕才是作者最隐秘的写作初衷及动力之源。人的成长环节中倘确实或非正常裂变了某个环节,此后必然会以更为诡异甚至灵异的方式去修补的。否则,精神和心理层面将会隳突乎东西叫嚣乎南北,一生不得安宁的。正常渠道堵塞了的流水,必然会从另外的渠道去突围的。这种突围甚至带有极大的破坏性(主要是对自己业已建构起来合理的俗世模式,和内在的精神元素表的颠覆和重新排列组合)。一个人到中年的白领职场女性,以这样一部小说完成自己生命内核的一次深刻决绝的嬗变。亦将原本早已支离破碎成时光镜像的两代人的个人史奋斗史血泪史,重新翻搅发酵,散发出来的也许不无酒香,但经年的霉味到底还是如影随形的......
  
   再三捧读后,沉重感和幻灭感还是下一个梦魇和压在胸口的一块巨石,久久无法释然和从作品中走出来。细细拨拉,里面刻意要塑造和发力的人物,几乎没有一个给点阳光就能灿烂的。而相反,一些属于龙套角色的人物,却是现世滋润随心所欲了的。譬如万利伟,江治国,于瑶,凤源制药厂的领导及县上的各类官员,他们基本上属于生态链中的食肉者和消费者;而书中的主角人物却是生态链中的食草者生产者,即使混得好一些充其量也不过是分解者而已!而自然主义笔法的运用,如同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真水无香,遂具有更真实更震撼人心的效果。敢于素面朝天的人,是具有充分底气和自信力的。作品亦如此,而长篇小说尤甚。文字耗的是心血,长篇小说更是一场豪赌。一开始就预设好,且心甘情愿愿将作品放进历史的时空中去大浪淘沙,而不是太在乎当下,甚至有些很孤傲冷淡地忽略掉时代性和读者群。无论如何,都留下了西去的骑手般的苍凉和一路悲壮......
  
   几乎全方位的精彩场景描写,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从乡村田园到城市染缸,从南国作坊工厂到北京地下室出租屋,从街头里巷到坟茔墓地,从底层人的窝棚到高官巨贾的豪宅,从打工仔的露宿街头命悬一线,到款爷款婆的星级酒店觥筹交错香车宝马。蚁民和富人生存的现状,通过让人触目惊心的场景描写,及强烈的对比和巨大反差直观地体现出来,更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艺术表现力。人首先是环境的产物,人的生老病死吃喝拉撒都离不开特定的场景。场景是另一种语言。很大程度上比单纯的心理描写,和作为作者的第三方抒情或议论的语言,更有现实存在感。因为场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显然,作者深谙此道,并不动声色地将其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藉此作者更是将汉民族文学尤其是古典小说的遗风,一脉相承并潜移默化进自己的作品。如冷叙事多场景描写而绝少心理刻画,只是以人物本身的行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当下文学时潮和风向标的去民族化,已经成了一种伪最炫民族风。这其实是一种文学异化和作家良心的内在堕落。不管冠以如何冠冕堂皇的理由和时尚标签,都是不足取的。是应该警惕和保持距离的。清理门户正本清源之举,尽管偏激过犹不及而不足取,但民族文学之传统和路数,如同遗传基因一样根深蒂固。无论外包装上如何的改头换面,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事实存在。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密码。一种文学路数和模式的形成,并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和模式,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民族的心灵史选择了的。否则就是掩耳盗铃自我放逐和走火入魔,而不是太多地关乎其他所谓的宏大意义的。
  
   这部书的语言干净,节制,简约,注重一种内在的张力和冷叙事的自然表现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相对于诗词歌赋及散文,语言艺术性上的要求也许相对宽松一些。但一部55万字的长篇小说,语言的叙述方式风格做派及色彩线条语气语调,能够一脉相承一气呵成有条不紊节奏沉稳贯穿始终,的确不易令人叹为观止。所谓言多必有失,一部说了这么多话的书,几乎找不出语言上的破绽和嘴不说心里话的突兀之处。除过将其归结为作者极其深刻的生活体验,极端严谨的写作态度,极其深厚的写作功底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外,似乎再也找不出所谓“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神助之笔的花边文学今古传奇的。通过石凌的《国风1990》,读者当更无可选择地认清一个事实——文学是艺术的,更是深刻的,残酷的,甚至是苦力的,别无选择的!
  
   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短篇小说写故事,中篇小说写人物,长篇小说写命运。《国风1990》的确写出了写尽了两代人的命运。尽管许多主人公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甚至是失败的,但作为小说,作者在书写人物命运上,无疑是成功的。读罢仔细思索,书中每个人的命运似乎都是身不由己无法选择的。主要是时代背景造就的悲剧,其次是个人的性格或基因造就的悲剧。譬如袁宏涛的个人创业史一波三折落差巨大,似乎劫波渡尽,迈入了成功者的行列;孙玉涵和不幸的个人命运的苦苦抗争,几乎被逼至绝路时,却峰回路转,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似乎凤凰涅磐获得新生前程一片光明。但两人付出的代价毕竟太大了了,不无悲剧的悲壮感。还有江海珍夫妇的创业史悲剧,均属于时代背景造成的。而江海岩的人生悲剧几乎是其性格悲剧造就的。这是一个和现实时空错位的人,有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本该生存在唐吉珂德的青铜骑士时代,却偏生活在了20世纪末期的当下。基因里不安分的种子注定要分蘖,根须和苗木要一点一点将他撕裂和榨干的。而以孔秀芳江大年伟代表的上一代人,则完全是时代背景造就的,他们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和无法选择。他们的任何抗争都如同箭镞射入深不见底的水面,除过泛起一点点涟漪而外,再无任何声息。除过这两种悲剧因素外,似乎还有一种更为神秘和强大的命运(宿命)的悲剧。上面出现的及本文未一一提及的人物,更多时候都是这三种命运状态的穿插交织存在,而不是单一的存在。这更加深了作品的厚度和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借用文中孔秀芳对儿子江海岩说的一句话——“人再强也强不过命,就认命吧!”行文至此,笔者似乎亦分不清书里书外了。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难道多多少少就没有书中人物的影子和鸿爪雪泥么?
  
   当然,这部作品也有一些如同命运一般的缺憾和不尽如人意处。如作者因为太多的身不由己,写作的时间拖得太长,从开写到最终完成,陆陆续续拖了二十年。这就错过了作品本身的时代性和现实的时代性的接轨和共振,必然让亲历了那个时代的读者,有潮落之后看潮涨回放的遗憾和淡淡的陈旧感;而让和那个时代多少有些疏离,且隔了一层的新一代读者(主要是八零后的),已经有了翻看史册的遥远感和陌生感。书写出后,终究是要给人看的,如此一来,出版后的蝴蝶效应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另外,由于作者不同年龄段的人生感悟思想境界文字功底有所不同,出现在同一部书里的文字,必然会有一种叙述方式及语言风格上的不统一的硬伤存在。
  
   其次,和世界名著相比,书中的文字不少,但文字中创造出来文学时空似乎并不宽广和纵深,塑造出来的人物似乎也缺少普世的代表性,和性格力度及命运的悲剧震撼效果。譬如哈姆雷特浮士德及少年维特的悲剧,及呼啸山庄里希克利和基督山伯爵的复仇呐喊声,已穿越了任何时空和国界,永远没有过时和隔的感觉。而《国风1990》以如此的鸿篇巨制,和列出人类终极性绕不开,且无解的文学命题方程式的伟大名著相比,到底是人生的格局,底气,及心灵的宽广程度不够。和同时代的部分作品相比,是一部大书,和世界名著相比,还是小家杂说。
  
   作为一个受地域,性别,及婚姻家庭,女性视角,日常琐碎等太多因素影响的县域作家,能写出这样一部大书,已实属不易。于作者,我们无法忍心苛求更多;于作品,瑕不掩瑜,我们无力求全责备。一部大部头的作品诞生了,如同一个婴儿落地了,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定然是充满着无限的活力和希望,其前程亦是不可估量的。
  
   一部伟大的作品,既属于当下,更属于历史和未来!给一部作品盖棺定论的,不是评论家,而是时间。
  
  
   2016.7.19日于城关中学完笔

共 10681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部为自上世纪90年代始,涌入炽热的广东珠三角地带打工者树碑立传的大书。《国风1990》的确写出了写尽了两代人的命运。尽管许多主人公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甚至是失败的,但作为小说,作者在书写人物命运上,无疑是成功的。读罢仔细思索,书中每个人的命运似乎都是身不由己无法选择的。主要是时代背景造就的悲剧,其次是个人的性格或基因造就的悲剧。一部伟大的作品,既属于当下,更属于历史和未来!给一部作品盖棺定论的,不是评论家,而是时间。推荐阅读!【编辑:孙彩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