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我记忆中的连江(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我记忆中的连江(散文) ——连江风情和谢秉东老人对我的影响


作者:飞翔的鹰耿彪 秀才,127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577发表时间:2021-05-30 20:51:00

【菊韵】我记忆中的连江(散文)
   此后,在大元朝中兴时期西郊亦建了玄帝亭以供奉。明朝至民国期间,佑圣宫移祀南门楼,中奉玄天上帝,左右奉赵元帅、马元帅、天王罡、桃花仙女及龟蛇将军和功德正神,每遇农历三月初三玄帝诞辰及诸神诞辰,烧香朝拜者罗列。“关圣帝君”即东汉末三国时的关羽,俗称“关公”。人们尊崇其忠义正气,信奉者甚众。关羽死后,被历代王朝推崇、神化,赐有多种封号。如元封“义勇武安王”,明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运震天尊关圣帝君”,清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等。
   我县城乡多有建庙奉祀。据旧《连江县志》载,仅县城及近郊先后就建过4座:一为“翠竹楼”,在县城北城垣上(今陈第公园北侧),建于明代,祀汉昭烈帝(刘备)、关武圣(关羽)、张桓侯(张飞),俗称“三爷楼”,民国15年(1926年),驻连海军陆战队修建联欢社时拆毁。一为“关帝庙”,在县署仪门左,清康熙五年(1666年)由县丞署改建为庙,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时,正殿祀关壮穆侯神位,后殿祀关羽曾祖光昭公、祖裕昌公、父成忠公神位。新中国成立初庙已废圮,后拆建为县人民法院。一为“武圣殿”,在县城崇云铺城边,清建,历经兴废,新中国成立初已破旧,后改建为水利会招待所,今作为西北街老人会,内仍有奉祀关羽。一为“凭虚阁”,又名“谈空阁”,清康熙建于城西玉泉山,后被水冲,亭圮。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邑人募捐移建于玉泉山麓,后人多称为“关公亭”,亦叫“武圣殿”,正殿祀关羽座像,左右分列关平、周仓立像,迄今保存完好,历来香火不断,一些台胞曾到此进香。另亦有部分民宅,在正厅悬挂关羽画像。“城隍”民间传说城隍为全城民众的保护神,也是监察官吏之神。
   宋代城隍信奉颇为普遍。宋乾道九年(1173年),连江在县署前左建城隍庙。明宣德九年(1434年)增建两庑六曹。旧时祭祀城隍多与祭祀风云雷雨山川合在一起进行。遇水旱,县官亦多穿朝服到庙中向城隍神祷之。我县祭祀厉坛时,亦必先迎城隍神主至坛。民国时城隍庙已废,改为市场。新中国成立后此俗列入封建迷信已不存在了。“东岳帝”宋绍兴间,我县东郊建有东岳行祠。祀东岳神,为祝圣道场。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毁于倭。万历年间重建。新中国成立初已破烂不堪。后因建设连江一中需要拆掉。80年代,县民又在风尾村重建东岳庙。此外,部分乡村亦建泰山庙,琯头粗芦岛东岸的泰山庙历来香火较盛,历史上曾有几次较大规模的游泰山神活动。当地人有信奉“临水夫人”的普遍性,即陈靖姑。民国版《连江县志》载,讳进姑,福州下渡人,生于唐大历二年(767年),传说能呼风唤雨,除妖救灾。24岁时,遇大旱,脱胎祈雨,寻卒。
   群众感念她济世德行,立庙祀之。传说古田县临水有白蛇洞,吐气为疠疫,神乘云至,挥剑斩之,妖不复兴,因又称“临水夫人”。宋淳熙问,朝廷敕封为“顺懿夫人”,加封“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后来民众多把临水夫人当作保育之神,信奉者甚众。凡求生育,祈望孕妇顺产、母子健康,辄到陈夫人庙进香祷告。县境有数座陈夫人庙,最早一座建在县尾铺温麻庙西侧(建造时间不明,旧县志载“晋太康三年”有误),至今香火不绝。县城有万石铺临水行祠,俗称娘奶宫,新中国成立后被火毁,旧址改建西南街老人会,内仍有祀陈夫人。崇云铺毓麟宫,后毁。崇礼铺夫人宫在今上林街。还有浦口护麟宫,官坂塘口临水陈夫人庙等。部分城乡民众家中亦设临水陈夫人香位。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和八月十五日必摆供品祀祭,祈求儿女平安成长。官坂等地农历正月十六日还有游陈夫人神像风俗。
   对于“妈祖”,这是一个特殊现象,家家供奉,人人信奉,其独特性,乃福州地域十分普遍。妈祖姓林名默,亦称默娘。传说为莆田湄洲屿东螺村林愿第六女,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自幼聪敏,知气象,谙水性,善良勇敢,常在海患中救人脱险,备受人们崇敬。29岁死后被尊为海神。先后为历代皇帝褒封为“顺济”、“天妃”、“天后圣母”等。列入国家祀典。我县濒海,民间信奉妈祖极为广泛,渔民和航海商旅崇拜尤为虔诚。黄岐半岛和马祖列岛,历来传说妈祖为救父亲海难,只身投海,后负父尸至南竿澳口,岛上渔民感其孝举,立庙祀之,并把南竿岛命名马祖岛(方言“妈”与“马”谐音)。
   据民国版《连江县志》载,元至清代我县先后建有妈祖庙、天妃庙、天后宫等共10处:一为县城龙西铺天妃庙,始建不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移建崇云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移建资寿铺,即今建国路现址;二为县西铺妈祖庙,清宣统三年(1911年)毁于火;三为敖江沙天妃宫,建于元延祐四年(1317年);四为马鼻天妃庙,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募修;五为筱埕天妃庙,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募修;六为积石(马鼻赤石)天妃庙。清光绪三年(1877年)募修;七为北茭天妃庙,建造时间不明;八为茭南天妃庙,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建,“文化大革命”中拆毁,1981年重建;九为官头天妃庙,建造时间不明;十为海东岸天妃庙,即马祖岛天妃庙,建造时间不明。旧县志未载的还有:道澳妈祖庙,据林氏族谱载明宣德四年(1429年)塑像于伽蓝寺内,清道光三年(1823年)单独建庙;黄岐天后宫,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建,新中国成立初移作他用,后作农贸市场,1987年重建;后一妈祖庙,明永乐间建,清代数次扩建,有碑记,1990年装饰一新;定海天后宫,始建不明,光绪间遭兵燹毁,民国重建,1954年被马祖守军炮毁,1987年重建;还有南竿岛的津沙、铁板,北竿岛的坂里、芹壁和东引岛等亦有妈祖庙或天后宫。每逢妈祖生忌日,常举行祭祀活动。
   后渔民出海,子女赴考、出国等,亦多到妈祖庙供香求卦,虔诚许愿,一旦如愿以偿,必备重礼谢神,至今相沿不绝。“文武太平王”传说晋时有黄助者,汉黄香之孙,时于谊弟(武将)郑通。奉元帝之命,乘舟自京都(今南京)往海南“代天巡狩”,归时船经亭角(今定海)基哥尾海面遇风罹难。兄弟连臂浮到后湾澳,每夜画沙成字表其履历。复梦于乡人日:“为我南山作坟、北山立庙,吾能避灾降福”。乡人如其言,捐资立庙、建坟,尊为“海神”,号其兄庙为“大亭”,弟庙为“小亭”。五代闽永隆元年(939年),王延曦封大亭为“孚济将军”、小亭为“昭远将军”。乾隆帝加封为“里护显佑大将军”。当地渔民尊两神为“文武太平王”。出海前必到庙中祭祀,祈求保佑平安吉祥。大埕村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大王寿诞,十月二十三千秋日,正月二十保境佑民日,村民扶老携幼到庙中烧香叩拜。马祖列岛、台湾及泉州、福州、长乐、闽侯等沿海地区一些村落亦有分庙供奉文武太平王香位。“玉皇三太子”黄岐地区每年农历正月十一至十六必举行盛大游神活动,祭祀玉皇三太子。据当地渔民世代传说,至少明代以来,黄岐湾较早迁来的胡姓家族,其先人一日在海面生产,偶得一木制人头像,头带黑色纱帽,刻像如生,遂带回家中。当夜梦见一贵胄模样的公子,自称“吾乃玉皇三太子,因触犯天条被天帝腰斩三段,脚丢闽安、身置闽南、头投贵地,尔等如能尊吾敬吾,塑吾头像游境内各社,必佑尔等人财两旺”。胡氏先人素敬神祗,遂按梦中所见用竹制其头像,装扮一新,用黄伞遮盖。择族中耆宿捧着头像、香案,由12人护卫抬着游境内各社,配以高照灯、锣鼓、锁呐等,热闹非常。是年胡氏家族果然添丁发财。自此每年必操办游神活动,俗称游“胡头”,后亦叫游海神。
   信仰的人渐多。到清雍正末年,各姓渔民倡言神乃共尊同游,非胡姓独有,因争执停游两年。至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朝廷钦差到台湾巡视,遇风停泊黄岐湾,夜闻锣鼓喧天,登视不见动静,因奇之。翌日造访渔民,乃知游神佳期,以为神祗显灵,因特许正月各姓共同游神6天。此后。游神活动逐渐扩展至苔录、北茭及马祖岛等地,活动规模亦随之扩大,且日渐隆重。每到农历正月初四五即开始制作头像,正月十一晨安置于妈祖庙中,经“开眼”仪式后,于当晚抬出游街,鼓乐前导,火鞭炮齐放,万人空巷,热闹非凡,正月十五晚达到顶峰。直至十七早神像火化“升天”,游神活动才告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破除迷信,时停时游。1979年后游神重趋活跃,年年不断,有时亦与马祖列岛居民共游。“蟒王”传说唐乾符年间,福清黄蘖山有巨蟒为害一方,当地人刘孙礼之妹三娘,十分美丽,被蟒摄入洞中为妻,刘孙礼发誓要杀死巨蟒,遂变卖家业,四处拜师求艺,后得遇高人.授以驱雷秘法,归与蟒斗。是时其妹已生11个孩子,孙礼杀其8个,三娘奔求拜,为蟒及3个尚活孩子请命。孙礼恕之,并求天师上奏玉帝为其归正,孙礼留为殿前辅弼,妹刘氏为人间种痘夫人。闽中、闽东各地多立蟒天府庙祀之。连江蟒天府在西郊玉泉山。建于明代,清道光四年(1824年)重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修,是迄今闽东地区仅存的一座蟒天府。主殿供蟒天洞主及龙、风、黑、贵四将军,左右列刘夫人及九、十、十一使三子。殿前符使拜药篮为民治病。每逢农历十月十五日蟒王辰诞,附近村民家家户户加制糯米粿,通宵达旦上山供奉,热闹非凡。“白马大王”相传白马大王乃闽越王郢第三子,号白马三郎,有勇力,好游猎。因为民除害溺水而亡,先民立庙祀之,信仰者甚众。唐以来皇朝屡有封赐。终两宋累封“冲济”、“广应”、“灵显”、“孚佑王”。额曰“永宁”。元至正间,显迹洪塘,抗御灾患功尤显著,俗呼“白马大王”。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在塘后(今属敖江长汀村)建白马大王庙。宋绍兴间,建在财溪的灵溪庙亦祀白马大王,明永乐初重修。我县部分村、镇,多在溪边建庙祀白马王。现今我县经重修初具规模的壶江岛上的白马大王庙,庙前孚佑亭挺立,庙内大王骑马之神像威赫灵显,像前香火依依。
  
   “先哲乡贤奉祀”在温麻县的凤城镇、敖江镇、江南乡,民众普遍尊崇先哲、先儒、乡贤、名宦,注重教育后辈。历来以孔子为至圣先师。据民国版《连江县志》载,宋嘉祐元年(1056年),在县治前之东建文庙祀孔子,后迭经移建、重修,祭祀对象亦逐渐增加。明永乐八年(1410年),改文庙为先师庙。民国16年(1927年)称孔子庙。庙正殿为大成殿,主祀至圣先师孔子。东配:复圣颜子、述圣孔子(据乾隆版《连江县志》述圣为子思);西配:宗圣曾子、亚圣孟子。东序、西序各配6位先贤。东庑配39位先儒,西庑配38位先儒。孔庙后还建有崇圣祠一座,正位奉祀:肇圣王木金父公(中)、裕圣王祈父公(左)、诒圣王防叔公(右)、昌圣王伯夏公(次左)、启圣王叔梁公(次右)。东配三位先贤:孔氏、曾氏、孟孙氏;西配二位先贤:颜氏、孔氏。东庑三位先儒:周氏、程氏、蔡氏,西庑二位先儒:张氏、朱氏。
   奉祀名宦11人:唐县令刘逵,宋知县鞠仲谋、傅伯成,明通判徐访、知县欧阳瀚、郭轩、袁鉴、张聘夫、提学副使郭之奇、训导薛俊,清知县杨继生。奉祀乡贤33人:隋义士林崎;唐尚书张莹;宋侍郎李弥逊、侍郎陈舜申、尚书李弥大、郎中李弥正、助教周希孟、处士林几复、著作郎郑鉴、朝奉郎林扌为、大理卿陈德豫、知府德一、学士李韶、少保常挺、教授林公玉;明参议孙芝、御史游义生、郎中陈鸿渐、副使林锦、按察使李士文、副使吴世泽、参政游琏、通判郑昈、知县郑蚌、义门杨崇、佥事王德溢、提举陈元宪、知州陈玺、知州陈址、御史孙用、尚书吴文华、同知王一岳、名儒陈第。
   此外,各地还有一些专祠,奉祀乡贤名宦。如唐咸通年间在东湖山麓建“遗爱祠”,祀县令刘逵、鞠仲谋,清重修时增祀欧阳瀚、林峣。明天启间在县城建“吴襄惠祠”,祀吴文华。清康熙年间在县城建“郭公祠”,祀郭之奇;在筱埕的大埕牛皮沙(后改乐平沙)建“姚启圣祠”。祀福建总兵姚启圣(时驻大埕,后统一台湾)。乾隆间在县城建“陈叔斋祠”,祀清训导陈鹏南。清代还在琯头青芝山建“董见龙祠”,祀明侍郎董应举。在琯头长门建“昭忠祠”和“张刚勇专祠”,祀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中长门炮台阵亡张得胜等将士等等。
   这些祠堂,后来均已圮废成为了荒凉之地。现在这些地方有的已经是遗址了,有的已经重新修建为新旅游景点了,而有一些还是保留着朝代遗迹代表着一个朝代的历史沧桑。
  
   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传统的节目与风俗很可笑,可是在当地却是老县城旅游业大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古老的风城镇、敖江镇、江南乡村里边,各朝各代的古代各种古迹建筑琳琅满目、纵横山水之间,尽透着当地船茶文化、古闽越文化、当地畲族山哈子的风俗习惯的历史性与特殊的少数民族畲族的民俗性。
   当年,我与七旬的陈增平老人、八旬的林逸之老人、七旬的谢秉东(义)老人、七旬的陈速东老人天天在一起,听着这些老人们讲述着老连江(老温麻县城)的少数民族历史与风土民俗。有的时候林逸之老人会在桃花古巷的敖江文化中心院落里弹奏十三弦的古琴,有的时候在清晨老人会背着一把十三弦的“古琴”,来到竹林深邃之地轻弹一曲“高山流水”,筝琴古典伴随着不远处的悠悠敖江之水、周围群山环绕,那铮铮之天籁古朴的轻音更平添出“江南水乡”独特的韵味。
   平时,无论是上午或者下午我们都会出现在谢秉东老人的家宅“府邸”,也就是江南乡巳古村桃花古巷的“敖江文化中心”里边。在这个带“天井”的两重四合院落里边,十几位当地的老人们谈古论今、书画笔墨、吟诗作赋、讲述着朝代的风云变幻,论述着古代人物的精彩传说,更聆听着这一帮老人们讲述着天下大事,无形之中深深地接受着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福州市这个省会城市里边,即有群山环绕、江海拥抱的异域风情,同时也深深地感受着闽东红色苏维埃老区独有的历史,自己亲身经历了一段时光的“江南水乡”福州真实的生活时期。
   “温麻古城”的“峰峦叠嶂”“青山翠竹”,“襟江抱海”“海连江天”的山水天下,使人体会的不仅仅是高山竹海、江水悠悠,更多的是书画笔墨、吟诗作赋、风云变幻,朝代历史、天下之事。
   还有的是生活上普通人最普通、最平常的经历与回忆。“襟江抱海”“温麻老城”,“闽都金凤”与“凤凰古城”这几个古老的不能再古老的地理名汇,依山傍海、拥江抱海、江海共通、竹海森森、茶香遍地、梯田稻海、油菜花海悠悠的“特殊环境”。
   也许,那里的群山、竹林、茶海、缥缈的云雾。值得人一生留念。
   那里的山山水水,那一山、那一水、那一草、那一木,还有那茶园、那海港、那礁石以及那永远值走一走的“惠城重镇”,品一品,咸咸的海风,一展抒怀。悠悠群山,翠绿抒情。
   咸咸的海风,一展抒怀。悠悠群山,翠绿抒情。
   这里的异域风景美丽,揉尽海风的万千抒情。徒步山山水水的浓墨重彩之间,那海浪那时有时无的清音,那东海浪花拍打岸滩礁石的天籁之声……

共 11080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亲身经历和详实的资料,以富于文采的笔墨,介绍了福州连江县的自然地理风貌、风土民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同事讲述了与谢秉东老人和老人的亲孙女阿英(谢兰瑛、老干妹子钟声等人的的交往,饱含感情地说明了谢秉东老人对自己在文学上的影响。文章的知识性很强,怀着兴趣阅读会增加不少知识。作者叙述和说明语言都很流畅。好文,推荐阅读!(编辑 鲁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21-05-30 20:52:26
  耿飚老师,上面编者按要修改的,那是为了联系你发的。你把文发给我全的后,我给你完善编者按。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2 楼        文友:飞翔的鹰耿彪        2021-06-01 13:14:24
  叶雨文友: 先谢谢您了。在百忙之中给您添麻烦了。我没有微信,只好将这篇文章的下篇按正常投稿方式给您了。其实,我本打算分上、下两部分发出,因为当时下部分还没有写完,差收尾。今看到您的1短信,这才急忙赶稿了!
人生是一场戏,总有一些身边的故事发生在红尘的某个角落,或喜、或悲、或黑、或白,就看每一个人去演什么角色………
3 楼        文友:叶雨        2021-06-01 21:15:37
  好吧,那你就把完稿的 一起发上去,我给你整理到一起,不然这篇不完整。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4 楼        文友:叶雨        2021-06-02 18:40:31
  耿飚老师,两篇文给你合在一起了,鲁芒老师进行了编辑,改了标题,如果有什么问题,请飞笺告诉我。点叶雨的名字,点我要飞笺,那里我们可以交流的。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6-02 18:52:18
  作者很有才华,为人也实在。学习美文!期待更多精彩
活到老学到老
6 楼        文友:飞翔的鹰耿彪        2021-06-15 21:48:27
  叶雨文友: 谢谢了!其实这是我本人在二十五年前,在福州市的真实经历,由于在江南水乡福州日常生活 期间,认识了当地的一些民国时期的老文化人,其中就有我老妹子钟声同学的爷爷谢秉东老人,由于谢秉东老人是工作于福州大学的老师,我在老人那里学习了很多写作上的宝贵知识,其实正因为谢秉东老人手传心授才奠定了我写作的基础,由于老人是教中文系的,所以也给我打下了长篇小说的写作基础,老人的文言文、古典诗词写的好,在福州生活期间,我跟老人学习了文言文、古典诗词的写作方法、方式,以及对于宋代词牌的写作,日常生活中我天天泡在谢秉东老人开设的敖江文化中心里头,日常生活中这里有不少老文化人,吟诗作赋、泼墨书法、谈古论今,谢秉东老人不保守,开朗健谈,善于讲述各个朝代历史和当地闽文化、海洋文化,尤其对于当地福州市的古闽、古越历史,我和老人的亲孙女谢兰英关系不错,所以老人在教授古文与写作知识方面很细心。所以说我学习到了很多南方人的当地知识!
人生是一场戏,总有一些身边的故事发生在红尘的某个角落,或喜、或悲、或黑、或白,就看每一个人去演什么角色………
7 楼        文友:飞翔的鹰耿彪        2021-06-15 21:53:27
  黄金山 文友:谢谢!其实这是我本人的亲身经历,没有什么特殊的,走在古老的城市里边,那些当地古城、古镇、古代遗迹,耳闻目睹,亲身游走于各种古迹之中,所以当地的风土民俗也就了解的十分详细了!
人生是一场戏,总有一些身边的故事发生在红尘的某个角落,或喜、或悲、或黑、或白,就看每一个人去演什么角色………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