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木匠(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木匠(散文)


作者:张民胜 秀才,1047.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66发表时间:2021-06-05 13:29:21
摘要:父亲是一位农民,一生务农,学会两门手艺,是木匠和风水先生,当了三十多年村会计,能写能唱能吆喝,也算得上是那时一位能行的人!儿子写下文字怀念!


   老先生回来后,和儿子分了家,自己种地,自己做饭。有时没做饭,在儿子灶上吃,把口粮给儿子。平时给人查个日子,看个庄基地、坟地,安埋个人,主家就提上几样礼品谢先生,或者给先生几元钱。有些人眼红,就又告地主的状。由于风俗那样,风水先生少不了,地主也要吃饭生存,所以干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老先生的罗盘被收了几次,不知道被谁侵占了。有一次,我们家盖房,父亲请老先生看庄子查动工的日子。老先生说没罗盘,让父亲找人借罗盘。罗盘过去只有风水先生配备,很难借。风水先生轻易不会把罗盘借给别人。父亲和老先生商量再买一个罗盘。老先生说,我不是买不起,而是我一买,他们一收,我还是没法用。父亲想了想,说罗盘我买,你拿着用。老先生说好,这样他谁收罗盘,你去要。父亲说,你到哪用罗盘,我给你背上,我也学学咋样用罗盘。老先生说,我成分不好,看地经常被人说成是搞封建迷信。你考虑好,想跑了就跟着跑,我没意见。父亲说:你同意收我做徒弟了。老先生说:能学会了就是我的徒弟,学不会了就不算徒弟。父亲要举行拜师仪式,老先生不同意。父亲打听哪有买罗盘的,有人说西安有个城隍庙,逢庙会那儿啥都有。父亲专门从老家来西安,找到城隍庙卖了罗盘用红布包上带回了家,顺带买了几本有关风水的书。回去以后,老先生就用那个罗盘给我们家看庄子,开始给父亲指点用罗盘的知识。再以后,有人请老先生,需要用罗盘的,老先生就给人家说,我没罗盘,你去找张师,人家有罗盘。大家对老先生批斗的事都了解,对老先生没有罗盘的事也清楚,也就找到父亲,说你师父让你把罗盘带上去给我家看地。一来二去,大家也就认同他们是师徒了。大家这么说,老先生也不否认。跑了一段时间,父亲慢慢入门了,对六十花甲、天干地支、二十八宿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会推算了,老师傅才正式承认收父亲为徒。父亲给师傅从头到脚换了一身,火车头帽子、羊毛大衣、皮窝窝。父亲要行认师理,老先生说你出师了,以后你可以单独跑了。父亲说,你老在世,我不单独跑。有事咱俩一快去,你坐着指挥,我干活。所以自从父亲跟随老先生看风水那么多年,人们请的是两位先生,但一直开的是一位先生的工钱。一开始,人们有的还问工钱咋算,有的干脆不问,给那两份工钱。他们师徒只收一份工钱,而且是师傅收。后来以后,师傅把收到的工钱及财务一分为二,他拿一份,父亲一份。父亲拗不过师傅,就说我拿三分之一,东西人家给双份了,我拿一份;给一份了,归师傅。老先生也就依了这话。师徒就这样相互谦让,从没因为分成闹过矛盾。老先生后来实在走不动了,父亲才一个人去干活。收的钱财还按老办法给师傅送去。师傅说,好徒弟呀,你为人厚道,我心里收了就行。我这一把年纪,有钱吃喝就行,不需要那么多钱。你娃娃多,一大家人要吃喝,还要供娃娃读书,正是用钱的时候,所以以后不要给我给我送钱了。推让了几次,老先生说,我不缺钱,我现在也不攒钱,钱对我来说不是好事,是灾难。父亲也就不再勉强。父亲自从和师傅交往,每次外出,回来带的东西,都有师傅的份,无论是坨坨馍还是锅盔馍,都要带三份,两个师傅一人一份,自己一份。如果东西少了,就拿给两个师傅,不给自己留。所以父亲深得师傅喜爱,师傅将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但父亲只把看风水学会了,看病和算命没学。随着老先生的过世,老先生那些知识也一同失传了。老先生在80十年代,曾物色过三个弟子人选,其他两个学过几天,连基本的天干地支都翻不过,也就作罢了。只有父亲一人继承了老先生的这门技艺。父亲在晚年,想把师傅的这门技艺传下去,但是那时候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没有人学。我参加工作后,父亲有意让我学,而且我在父亲学艺时,帮父亲抄过书,记过老先生口授的一些东西(老先生经历多次次批斗,所用的书籍及物品如罗盘及仙器)被没收,被烧毁或下落不明。我学风水有一定的基础。我开始工作时,一心扑在法律的学习上,以考取律师为目标。考取律师资格后,就来西安了。离家远了,也就很少听父亲说那些风水的知识了。父亲曾给我说,艺多不压身。等你年龄大了,干不了活了,也能挣个零花钱。我当时心里很矛盾,不学吧,父亲学的这些就失传了;学吧,也就算个业余爱好,不可能每天背个罗盘去踏勘风水。就在我犹豫不定的时候,父亲病了,而且是癌症。从查出癌症到去世,不到三个月时间。所以风水这门技艺就与我无缘了。
   父亲买回罗盘,先让老先生给看庄子,查下动工的日子,下来就着手开始盖房了。垒庄基,卖瓦及木料等。庄基子根子垒好后,请来板匠,开始打墙。同时请来两个木匠,开始做盖房用的木活。我们老家当时盖房是土木结构。当时的设计是四柱房,四个大柱子分布在房中四个位置立起,柱子间用梁相连,梁之间用檩链接。立木过后,家里断粮了。那时候,盖房只请木匠和板匠,木匠和板匠要相互配合。木匠要把过桥(加墙里)锛好,先窗子后大门,还有楼橧、顺顺、樤(一端在墙里),这些木匠做好后,才能打墙。其他的活,全靠帮忙地干。所以每天人不少,做饭都是一大锅。早上糊汤炒面,中午杂面,晚上还是糊汤包谷馍。那时候粮食紧张,只能让干活的吃饱,饭菜很差。立木过后,家里没吃的了。父亲去借粮没借到,准备停工。有个木匠对另一个木匠说,看来这个饭没法吃了。当天晚饭后,人家把墨斗等装到家具笼里,用锛子一挑,回家了。后来再没有来。
   第二天,板匠从家里背了两斗包谷,坚持了一天。之后墙平座,一个木匠就这样坚持下来,连个帮手都没有。父亲只好自己帮木匠干活。也就是从那开始,父亲决定作木匠,为争一口气,求人不如求己。房盖好了,父亲就找到本村的一位木匠,说了想跟人家学木匠活。师傅是本村的,还沾点亲,也就答应了。木匠师傅说,木活是个苦活,虽然没有打铁做豆腐苦,但也不轻松,要练手劲基本功。父亲说,吃苦不怕,苦命人还害怕吃苦。从那以后,有人请木匠,师傅就带着他干。跟了师傅三年,师傅说出师了,可以单干了。父亲说,我还是跟着师傅干。师傅说,你把谢师礼一行,人家就把你当师傅了。工钱是按木匠师傅的标准算的。那年正月,父亲给木匠师傅父亲给师傅从头到脚换了一身,火车头帽子、羊毛大衣、皮窝窝。谢师礼行过后,有人叫有活,还一块干。后来,他的木匠师傅又带了四个徒弟,两个儿子一个女婿,还有另外一个人。小活分开干,大活一块干。八十年代后,人们吃饱饭了,开始盖房。忙活了好几年。那个木匠盖房,房盖好后,门窗等家具也是那个木匠做。有些人家要家具,没有木料,就和父亲商量买。谈好价钱,父亲按要求做好,人家来拉或者送去。父亲由于有其他应酬,在木匠队伍庞大时,就自己在家做卖的家具。后来,父亲的最小的弟弟学校毕业了,没有其他营生,就跟着父亲干木活,跟了几年,也出师了。这是父亲一生学的两门手艺,木匠手艺传给了弟弟。父亲的木活,做的结实漂亮,口碑很好。
   父亲的木匠师傅,带着两个儿子木匠,父子三个红火了一段时间,挣了些钱。后来,他的大儿子就不愿安于现状,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开始跑运输。后来又煽惑办厂,让许多人给他投资借款贷款,估计有三十多万,准备买机器。后来据说让人骗了。债主上门要账,抬家具。木匠师傅要强一辈子,五十多岁了被人追着要账,让人骂,给唾到脸上。无法,就带着老婆孩子离开了家,到死都没有回去。盖了六间瓦房,被两家债主拆了。
   随着农村人大量外出打工,木匠也就没有多少活了,时断时续。当父亲的弟弟也加入打工人群时,这个行业在农村就衰落了。父亲最后承接的木工活是做几幅棺材,原准备在给他自己做的时候一并完成,但是在2010年冬季,我们叫回小叔,在冬九天给父母做了棺材。一个月后,父亲去世。
   我们张姓家族,在父亲老家那边,我们能记得是六房,有一房出过一个风水先生,另一房出过木匠。和父亲同龄的人中,招了个上门女婿,会看风水。我们这一房,老一辈出过一个给堡长背枪的(也有人说当了土匪),没有出过匠人,更别说秀才了。到父亲这一辈,父亲既是风水先生又是木匠,还当着村干部,而且小叔也是木匠,在那个年代,也算是农村的能行人,风光一时,给我们这一房长脸了。父亲希望下一辈的子女,能好好学习,出个吃官饭的人,但是愿望未能实现,儿子辈里出了一个律师。父亲过世十年后,孙子辈里有几个考上大学,又出了一个律师,到目前还是没有吃官饭的。
   父亲一生比较迷信,堂屋墙上用斗笔写“天地君亲师位”,家里摆有香案,逢初一十五逢年过节,是要烧香烧表烧纸的,有时还摆上祭品。父亲在四十几岁时生过病,吃了很多药,持续了几年。有一次买回二斤碱面,被人看到了,那人开玩笑说准备碱是让我们吃你干饭呀(人死的出殡饭),父亲当时脸黑了,直接把碱到掉了。父亲忌讳人说死的事。后来子女们都不敢提给他做棺材修墓的事。父亲一辈子不抽烟,喜欢喝酒划拳。老年时喜欢玩花花牌。
   父亲在评价自己当干部得失时,说到两件事:一是五队大坪的地没有修成功。当时修地时,他主张从南北修堰,然后填平。公社干部嫌工程量大,时间长,见效慢,采取东西修堰。这样一来,修的地少,而且河道改道不成功。后来一场大水,将老河道冲开,努力白费。土地下到户后,乡上又组织过一次农田基建,在大坪采取南北修堰,想用水带的泥沙灌平修地。由于当时抽调几个村的劳力,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修的堰基础差,大水一来,直接把堰冲开,未达到预期效果,只好作罢。
   另一件事是国家修的土地岭的路,开始方案是从黄家台接村路,那样一来,路平湾道少。但是当时有个干部,家住黄家台下面。路如果那样修,就从他家房后山上过,石头就可能滚下砸到他家房上。人家反对,并让勘查的人改线,从他们房下边接村路。这样一来,土地岭的公路,在韩峪川段下坡又陡弯道又多,车辆多次出事故。后来,出现山体滑坡,我们村差点成了堰塞湖。经过紧急开挖,才让水没有堵柱。那一块房被列入危房。
   父亲在农村改造中,曾大胆地提过一个方案:就是把四队碾子沟的人全部搬迁出来,从碾子沟口修一道堰。跟龙头湾龙头平齐,然后把碾子沟填平,能修百十亩地。从苏家门前修条路,直上碾子沟台。修的地种庄稼,把阳坡全部务成果么种上药材。那样一来,全村人日子就好过了。父亲说这话时,我感到震惊,也感到方案很宏伟。但是,要完成那样一项工程,没有国家支持,是不可能的。当时那些人往哪迁,拆迁费用从哪来。要干那样一项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父亲过世八年后,国家移民搬迁,碾子沟的人几乎迁完了。搬迁问题算是解决了。如果列入农村振兴计划,争取国家资金和社会投资,这一方案还是可行的。不知道青岩沟的人,父亲还给谁说过这个方案。我在父亲过世后十年,将这个方案用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父亲绝不是头脑发热痴人说梦,不是给人说风水,而是迁到青岩沟后,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爱。
   青岩沟,出过或者以后会出能行的人。父亲出生在王家沟,与青岩沟一墚之隔,上门到青岩沟孟家,学会两门手艺,当了三十多年村会计,能写能唱能吆喝,也算得上是那时一位能行的人!
   二零二一年二月,母亲去世,与父亲合葬。愿父母安息!
  
  
  

共 10678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真实的记录,回忆父亲的一生,再现了父亲这一辈子的人生经历。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在贫困的山村从小干农活,后来当了风水先生,又是木匠,还当着村干部。文中叙述生动详实,许多细节的描述形象真实,文章是儿子对父亲的怀念,浓浓的亲情洋溢。感人至深的文章,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1-06-05 13:31:01
  感人至深的散文,生动的叙述,真实的记录,回忆父亲的一生,再现了父亲这一辈子的人生经历。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张民胜        2021-06-05 14:47:46
  谢谢编辑的辛苦劳动!
执业律师,业余作家。
3 楼        文友:张民胜        2021-06-07 14:10:53
  老家人有许多人趋炎附势,做人没原则,唯利是图!民风一般!
执业律师,业余作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